《强攻海南岛纪实》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强攻海南岛纪实-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这种极端困难的情况下,饱经解放战争一系列重大战役锻炼的我军广大指战员,人人心目中抱着“枪声就是命令”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慨,耳听目寻,自动朝着枪炮最为激烈的地段靠拢,使登岛部队保待了战斗力。
  在战斗中,出现了多起英雄个人和模范战斗群体。其中载入史书文献的即有曾荣获“四平战斗模范排”称号的40军118师352团3营8连2排。他们在营长冷利华的率领下,在琼岛林诗港附近登陆后,立即毫不迟疑地果断攀上两丈多高的悬崖峭壁,一路猛打猛冲,掩护后续部队直向敌纵深防御体系穿插。当敌人的碉堡群的密集火力封锁部队通道时,这个排的迫击炮手朱歧芳沉着镇定地架好炮位,瞄淮目标,很快炸掉1座碉堡,并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连续发射24发迫击炮弹,摧毁了这个碉堡群,为保证部队前进立了头功。
  与此同时,我军准备在玉抱港附近海岸登陆的20余艘战船,遭到敌海军2艘军舰及数架飞机的猛烈攻击,情况十分危急。这时,只见352团2营4连的2只战船马上转舵,与敌军舰和飞机拼杀,将其火力吸引过来,以掩护主力船队抓紧时间抢滩登陆,这2只船上的指战员打完了最后一颗子弹、以大部分壮烈牺牲的献身精神,为解放海南做出巨大的贡献。
  尽管担负接应加强团偷渡任务的琼崖纵队一总队和40军失遣偷渡营一时未能接到我军第二批登陆部队,但他们坚决执行命令,在原预定的登陆点与敌军展开了浴血搏斗,牢牢地牵制住敌2个师的兵力,减轻了敌人对加强团的压力,保障了登陆作战的顺利发展。
  经过整整3天的血战,第1先遣偷渡团先后攻破和摆脱了敌62军、64军1O多个营的层层阻击及尾追,终于在29日晚,在美厚村一带与接应的琼崖纵队一总队部队汇合在一起。
  第1先遣偷渡团成功登陆的消息传来后,兵团决定按原计划由43军127师379团和381团1营共3733名指战员组成的第2先遣偷渡团于3月31日22时30分自雷州半岛东南端的博赊港出发,登陆点选在琼岛海口市以东的铺前港。
  第2先遣偷渡团由43军127师师长王东保率领88只战船扬帆急驶,但4月1日凌晨3时左右,在船队穿越海峡中流后不久,即遭到已倍加防范的敌海军1艘大型战舰和2艘小型战舰的拦阻炮击。
  一时间,加强团的战斗队形被打乱了,这时与第1先遣偷渡团一样,担负护航任务的“红五连”3只火力船,迅速转舵驶向那艘敌海军大舰,根据多次“木船打军舰”的作战经验,与之展开了“贴身战”,在距离其50公尺左右时,3只火力船上的战防炮,迫击炮和所有轻重武器一齐开火,并将一串串手榴弹抛在敌舰的甲板及炮位上。
  战斗空前激烈,我火力船上的指战员虽然伤亡很大,但他们个个视死如归,死死咬住敌舰不放,打得它火光四起、浓烟滚滚。
  大舰挨了打,2艘小舰自然不敢靠近,迫使大舰不得不开足马力夺路而逃。
  登陆前的“海战”以我军的继续前进而告结束,不过由于敌海军的袭击,该加强团3营8、9连的船队在战斗中脱离了编队,只顾朝琼岛驶去,却误在敌兵力较强的海口市白沙门岛登陆。结果陷入敌人的重重包围,在与之血战1天1夜后,大部分指战员英勇牺牲。
  第3加强团登陆前,琼崖纵队独立团和3总队1团已于4月1日凌晨赶到了预定接应点北创港与铺与铺前港之间的塔市,全歼驻守滩头的敌守军2个步兵连和一个迫击炮连,紧接着又击溃敌2个团的阻击,于当晚会合加强团进至文昌地区隐蔽。
  在不长的时间内,我军2批4支先遣偷渡部队均登陆成功,为迎接大兵团强攻海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大兵团强渡作战开始
  1950年4月10日,渡海作战兵团指挥所决定,兵团主力分成第一、第二梯队向琼北实施大规模强渡登陆。
  第一梯队由40军主力和43军一部构成,务于4月13日前集结完毕,等有利时机起航。
  第一梯队的登陆点是以海南岛北部的马袅港为界,港西为4O军,以东属43军。
  兵团要求,第一梯队登陆后,必须迅速夺占并巩固滩头阵地,坚决项住敌人的反冲击,保证后续部队的登陆安全。
  第二梯队由43军主力担任,其任务就是在第一梯队登陆后立即启航,紧跟着“第一冲击波”登陆上岛,协同一梯队歼灭岛上守敌。
  兵团还命令琼崖纵队和先遣偷渡部队,当强渡战斗打响后,要积极主动出击牵制敌军,以策应主力部队的强渡。
  1950年4月16日下午19时30分,渡海作战兵团第一梯队共5万余人,分乘350只战船,分成东路、西路两编队,自雷州半岛南端各港湾同时起锚,以势不可挡的进军态势,直杀海南岛。
  船队刚驶离岸边不远,便被敌海上巡逻队发觉,敌机一边打出串串耀眼的照明弹,一边对我军战船进行疯狂的轰炸扫射,渡海作战的开场锣鼓就这样打响了。
  战船上的我军指战员沉着应战,除了迅速组织对空火力还击外,还对被打烂炸穿的战船及时在行进间进行了抢修。
  “空战”结束后,当天下半夜,敌海军又赶来凑热闹。第一梯队的指挥员们见状,当即命令在编队两侧护航的我火力船队。迅速展开战斗队形,尽量从不同方位接近敌舰,利用其火力死角,来它个“海上拼刺刀”。这招果然颇见成效,前来偷袭拦截渡海兵团的敌舰,在挨了一顿“士炮艇”的机枪、手榴弹之后,只有灰溜溜地在远处乱放一通炮弹壮胆……
  第一梯队中的40军护航火力船队的指挥船,航行中因发动机发生故障而脱离了编队,在黑夜中单船飘流,直到天亮时,才观察到1艘敌海军大型军舰追踪而来。为了避免与敌正面交火,他们用蓬布将火炮遮盖起来,大多数战士下舱隐蔽,以堆满“货物”的民用运输船的面目来迷惑敌人。
  经过伪装的战船主动向敌舰迎了过去,使敌舰放松了警惕。当我战船贴近敌舰右侧时,指挥员黄宇一声令下,炮手们顿时掀掉篷布向其猛烈开炮,一时间30多发炮弹雨点般落到敌舰要害部位,使之起火冒咽,掉头急逃。
  “土炮艇”大显神威,居然无意间打跑了国民党海军第3舰队的旗舰——“太康”号,并使舰上的敌第3舰队司令王恩华在激战中身受重伤,不冶身亡。
  “木船打军舰”的奇迹,一时在我军传为佳话。该船战后被4O军授子“战斗英雄船”称号。
  一路血战,一夜拼杀,渡海作战兵团终于接近了琼岛。
  在抢滩登陆作战中,我军广大指战员冒着敌人的炮火,在浅滩中便纷纷下水泅渡,迅速形成了攻击波。
  在琼崖纵队和先遣偷渡部队的策应下,兵团第一梯队于4月17日早上6时,全部踏上预定登陆的地域。
  第一梯队上岛后,各部队按战役预定方案向守岛敌军防御体系的纵深扩大战果。40军登陆部队在击溃了敌64军131师2个团的阻击后,又攻克了敌9个地堡群,拿下了临高山,并派出一部分兵力包围了临高县城。
  4月19日拂晓40军118师在美台地区包围敌64军156师师部和1个团,经数小时战斗,将其大部歼灭。同日,40军119师奔袭位于加来地区的敌64军军部,并占领了该地。
  43军128师主力登陆后,当即抢占了才芳岭、桥头等战略要点,歼灭敌64军1200余人,包围了花场港守敌。
  薛岳慌了手脚,抽调4个团的乓力增援福山,妄图防止我军继续推进,威胁其首府海口市的侧翼安全。
  福山守敌在此之前曾欲向北出动,被我127师先遣偷渡团阻截,与128师主力一道将其击溃,一举夺取了福山。
  至此,琼北地区沿岸各要点,完全处于我军控制之下,为第二梯队的登岛,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而薛岳面对我大军压境,起初居然仍旧认为是共军的“小部队偷渡”,尤其是他在对我128师实施了反包围之后,以为稳操胜券,甚至放出狂言“登陆共军即将被全歼”,连在海口市召开所谓的“祝捷大会”的会场也布置好了。
  然而,随之而来的一连串沉重的打击,无情地粉碎了他的美梦。
  (6)10万大军全部登岛
  第一梯队的我43军128师登陆后,直接威胁到敌心脏机构——海口市的安全。4月19日,薛岳调敌62军集结于澄迈地区拦截,同时命海口市的敌32军252师驰援该地。
  4月20日清晨,我128师在澄迈县城以北与敌252师师部及所属的2个团相遇,128师先敌动作,当即将其包围,展开攻势。这时,我43军127师先遣偷渡团已进至美仁地区,占领有利地形,准备打援。
  薛岳见其252师主力被围,急令62军和暂编13师、教导师及25师的另一个团直扑我128师,又在我军外围构成了一层包围圈。
  负责指挥整个渡海作战的我15兵团司令员邓华在分析敌我态势后,决定趁敌主力部队围攻43军登陆部队之际,在澄迈及其以北地区迅速展开一场大规模的围歼战,以求将薛岳主力一举歼灭。为此,指挥部一面命令43军登陆部队坚守阵地,顶住数倍于己的敌人的进攻反扑,一面命令40军主力战胜饥饿疲劳,飞兵东进,尽快将围攻我128师的敌军再围它一层,同时还指示琼崖纵队三总队及独立团部队,积极协同登陆兵团主力作战。
  4月21日拂晓,敌62军等部在飞机大炮的支援下,开始向我128师阵地发动猛攻,128师在这种情况下,果断以少量兵力抗击外线敌军的围攻,而将主力集中于内线,抓紧时机力求尽快歼灭已被包围的敌252师主力。
  为了配合128师的战斗,127师先遣偷渡上岛的379团在琼纵3总队和独立团的协同下,顽强顶住了敌62军2个团的多次轮番进攻,而先遣上岛的381团1营1连,在战斗中连续抗击了敌军从1个排到1个营猛烈冲击,牢牢坚守住了阵地。
  在向内线敌252师主力发动强攻的激烈战斗中,我军382团3营7连向敌一处核心阵地攻击,数次受阻,全连只剩下1名排长和6名战士,在这时,副师长孙干卿直接指挥,营长刘连科用机枪掩护,冒着炮火硝烟冲入敌阵,将疯狂吐着火舌的地堡一一炸毁,占领了这一敌人阵地。战后,刘连科和刘万成被43军授予“战斗英雄”称号。
  在128师全师上下英勇奋战之际,40军接到兵团命令后,于19日夜间即率主力7个团从加来、多文地区出发,沿途冒着敌机的轰炸、扫射、马不停蹄地起往澄迈县城。在到达该地后,即又兵分两路北上,于21日17时抵达美亨东西两侧地区,将围攻我128师的敌军严密包围起来。
  这时,战场态势出现了包围与反包围、内线与外线犬牙交错的复杂局面,在战斗中,敌我双方都不敢开炮,在许多地方展开了短兵相接的肉搏战。
  4月22日,兵团命40军、43军与琼纵3总队独立团一方面向敌发起总攻。在我军强打猛列的攻击中,薛岳这才弄清禁与之作战的并非“共军小股偷渡部队”,为避免主力全部被歼,急忙下令其残部向海口市退守。
  此次场面壮观的琼北围歼战,我渡海第一梯队全歼敌32军252师,重创其62军、暂编13师和教导师等薛岳的主力部队,彻底捣毁了其环岛防御体系的核心阵地。
  4月23日清晨,我40军119师一部协同42军128师,于琼山地区一举歼灭敌62军2个师的大部,击毙62军少将参谋长温轰,攻占了琼山县城。上午8时,40军118师与43军127师先遣团一道向海口市发起攻击,但敌守军已于22日夜间逃窜,我军未遇抵抗即占领了海口。
  攻占海口后,渡海作战兵团第二梯队于23日19时开始启渡,于24日凌晨1时至4时左右在海口市以西的天尾港沿岸登陆。至此,参加渡海作战的我10万大军全部登上了海南岛。
  薛岳眼见其苦心经营的琼北、琼东各防御体系及指挥机构倾刻间土崩瓦解,溃不成军,遂于22日下令全线南撤。其情势为:第一路军撤往乐令、万宁地区,第二路军残部撤往陵水、保亭地区,第三路军余部撤往北黎、八所地区,第四路军和海、空军集结于榆林、三亚地区。
  薛岳在部署三军南逃方案后,同时又致电台湾,要求火速派舰船来琼接运残部撤离海南。这两道“使命”完成后,他即于当晚与岛上的军政要员们乘机开溜了。
  (7)海南之战堪称奇迹
  薛岳残部分路南逃后,我渡海作战兵团即部署部队分东、西、中三路大军展开追击战。
  从4月24日开始,40军主力和43军128师、琼纵3总队、5总队及独立团组成东路追击部队,经万宁、陵水两地直插榆林、三亚地区,以切断敌退路。
  这场比谁跑得快的战斗,我军打得游刃有余。也许是残敌自知大势已去,几乎没有哪个部队敢停下脚步负隅顽抗,他们唯一的希望是尽快逃到海边,坐上军舰也如他们的最高长官薛岳一样,到台湾去避开这场充满战火硝烟的噩梦。
  这样一来,我军在连续作战、毫无休整、极度疲劳的情况下,依然士气旺盛,个个奋勇杀敌,人人力争夺功。40军118师的1个加强营,乘缴获敌人的汽车沿东线环岛公路展开追击,到第2天上午追上一股敌军,当即抓获2000余名俘虏,其势犹如牧民赶羊。
  4月27日早晨,靠“铁脚板”追击的118师、在万宁地区截住敌32军大部和62军残部,并在该地的乌场港内对正在往4艘赶来接运的敌舰上撤退的敌军发动攻击,当即击伤其中的3艘,抓获敌兵3000余人。
  40军119师在大追击中歼灭敌62军151师师部及2个团的残部,俘虏中将副军长兼151师师长韩潮及其官兵800余人;并于30日上午占领了敌空军在三亚的机场。
  43军128师在陵水的新村港截歼候船逃跑的敌军2000余人,并乘胜占领了榆林、三亚两港。
  西路追击部队由40军118师一部组成,水陆并进,配合中路友军追歼敌第三路军。中路追击部队由43军军部率129师及127师38O团组成,该部在远距离追击作战中,克服种种困难,昼夜兼程,终于在4月30日赶至小岭、北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