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千宋- 第1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苏千考虑一会道:“大人知道阳平钱庄不属于苏千本人。这种事还得和股东们商量商量。如果钱庄是苏千的,苏千可以保证一文钱不拿,扣去成本,赚多少都给教育基金。”

“行,我等你好消息。”

……

大宋的教育资金很少,一般就是书院和国子监这块,涉及人群面实在是狭隘。并且封建地主也不会赞成对这部分投入巨大资金。李汉要想办学,就要民间集资,而民间集资的最好办法就是发行彩票。股东会没有问题,股东们还是有些社会责任的,即使没有,欧阳在一边看着,这是面子上的事,全票通过。

而后李汉携契约上京面圣。只不过李汉感觉自己虽然还挂名钦差,但是地位低了很多。通报后第二天下午才得面圣。赵玉一听说要全民聚赌,马上不高兴。但碍于李汉面子,还是耐心听了下去。

李汉根据欧阳交代,讲述了教育对大宋的重要性。有利朝廷政策推广,有利人才的选拔等等。说很多人只知有田,不知有宋。

赵玉看了契约好一会问:“这点子你想的?”

“回陛下,是……老臣实在囊中羞涩,只好寻欧阳欧大人帮助。”

“我就知道。”赵玉问:“你可知为何秦始皇要焚书坑儒?”

“老臣懂的,老臣只教导识字,教导忠心大宋、只教蒙学。不教导异家学说。”老百姓书念的多,就会越会想。焚书坑儒、文字狱、文化大**,这些都是想老百姓少点知识,安安静静当顺民。言论自由、政治自由就会是这些人考虑的。愚民皆顺民。

赵玉对李汉这理想本来是不待见的,她看来,部分人识字就好了,多数人还是老老实实干本分就好。原来以为李汉没钱就会办不下去,没想到李汉去找上了欧阳这个财神。

秦始皇禁私学令,也就是禁止非官方办学校传授知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学,虽然不禁私学。但是私学中最糟汉朝唾弃是学派。就宋一些私学书院来说,强调的是德育教育,反对为科举而学。私学和官学是相对而又共存。宋官方虽然不反对私学,但是不想私学超越官方规模。如果按照李汉所说,这私学真能大面积成立起来,必然盖过官学。不过李汉也是聪明人,答应只教导蒙学。蒙学就是启蒙教育,这个阶段,教师只念书不讲解。

一百个人眼中有一百个欧阳,任何人对圣人的言论理解是不一样的。如果进行讲解可能会出现不同版本,影响学生的思想,导致学派出现。而蒙学则是以识字为主的教学。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让人接受的。欧阳最早办的学堂也只教导蒙学,三字经等等,只求识字,不求理解其中意思。阳平大学也不涉及各家学派,不问政治,只开办实用课程。

赵玉问:“欧阳捐了多少钱?”

“三百万。”

“三百万。”赵玉叹口气,这人比自己有手笔多了。当年自己就给李汉万贯去办学。赵玉知道欧阳绝对不是因为交情给的这笔巨款。事实上欧阳不贪污公款后,和富人比起来钱财来源并不算多。这一出手就是三年多的收入,赵玉觉着自己也不能再说什么。于是点头:“就这么办吧。”

“谢陛下。”李汉真没想到这么容易就通过。原本想这事情还要朝议一下,那时候变数就多了。他一个不是科举出身的人,平时言语又不算客气,到时候肯定有人落井下石。

李汉退下,赵玉想想问:“听说阳平开荒个白云区?”

“是的。”九公公回答:“行同三省六部在一起办公,要去另外一个部分办事,抬脚走几步就到,方便之极,白云区那边处理公事之快,可谓大宋第一。就说阳平纺织公司,公司里有大掌柜、销售负责人、生产负责人、帐房、运输部等等部门在一起。比如东京要定货,就和销售部联系,两边商谈好后,就可以下契约,出公司几步就是印刷小场,可以印出契约。而后契约送到大掌柜处,双方签名做实。再一步就送到不远的衙门契约管理处,由他们抄录签字留挡,而后公司会命令运输部的提供车马,生产部调配库存……相当的快,一个生意好的公司,一天能做好十几份契约。有的甚至能当天发货。”

“看看我们,枢密院在城南,兵部在城北。幸好都是用手写公文,不用印刷,要不还得去郊区的印刷厂,即使任命一名知县,没有两天都出不了公文。”赵玉道:“过几日,你陪朕到阳平看看。”如果可行,可以把各部衙门集中在一起办公。看自己找一名尚书,中午派人传,一个时辰后人到。不是他等自己就是自己等他。

战龙在野 第一百九十四章 阳平沉尸

第一百九十四章 阳平沉尸

不仅赵玉有兴趣,阳平附近州县都已经有人来观摩学习。不少是知县、知州亲自到来。为此还专门抽人安排了接待。虽然读圣贤书的都不太看得起铜臭之人,但是没有铜臭也是万万不成的。升官发财是男人们的梦想。从字面上理解,升官后才能发财。商有商道,官有官道。官员阶层不富裕,老百姓凭什么富裕?这些来参观的多和欧阳一样,通过入股过着半官半商的生活。虽然这么一来,一些以权谋私的事情屡见不鲜,但贪污之事却是少了很多。

阳平近期其实是比较忙碌的,清河航道非常拥挤,主要是支援西夏战事。军粮、棉絮的原料进场,成品的出厂,所以主要水路运输线非常繁忙。甘信自从因为殉情未果被欧阳拉上贼船之后,就一直本着春蚕到死丝方尽的精神,在欧阳指导思想之下,兢兢业业的管理着阳平。他的名字可能民间并不认识,但就阳平和附近州县来说,名头还是很大的。

甘信刚累完一天,本来想去金尊大酒店和拼头吃饭,而后回家和老婆吃消夜,但没想大内一纸公文完全打乱了这个计划。

皇上要来阳平,但是……欧阳不在。欧阳去哪了?欧阳被宋徽宗拉去太湖品上等天华谷尖茶,食太湖三白去了。甘信抓狂,这个公文怎么回复?说欧阳不在,让皇帝过一个月再来?心中不由对皇帝进行咒骂,没事就在东京好好呆着,来阳平干什么?

但欧阳已经走了两天,肯定是追不上。再说难说宋徽宗玩的性起,去哪里拐了一道,根本找不到人。甘信愁眉苦脸想了好一会,最后只能是如实回公文:欧阳奉驾太上皇侧。朝宋徽宗这边一推,大事就变成了小事。大内回文说,没有关系,皇帝就是想看看白云区而已。但甘信没想到,这小事变成了大事。

十天之后,御驾到达阳平,甘信带领一干乡绅、名望人氏东门迎接。看这次皇帝的排场,三百禁军开路,三百禁军护卫,三百禁军断后。蔡京等一二品文官跟随十来名。三省六部官员来者甚多。赵玉没打算改革,但是提高工作效率并不算改革,这次带这么多人来看看阳平白云区,也是打算开始纠合京城办公系统,将他们迁到皇宫附近。西北战到正酣时候,传个童贯都要花费不少时间,这让性子有点急噪的赵玉无法忍受。

赵玉没下銮驾,九公公负责和甘信沟通。说了几句后,衙役前面开路,引领銮架到翻修过的欧阳住处。本来是用苏老爷的大宅子安住,但赵玉在县衙住过,还听说欧阳家装修格调不错,于是就选了欧宅。

御驾刚近北街,一名老妇从人群窜了出来,跪在道中,手举状纸喊道:“冤枉啊”

告御状?所有人一惊。甘信心里打个突,大前天才收到公文说明皇帝到达时间,这两天虽然组织人修葺欧宅,但消息到了昨天晚上才向衙役们发布,怎么这老妇就有准备,跑出来告御状呢?

再者阳平官府判案都判在明处,每期刑案都最少有四名乡绅陪审,而且还转交州里再审,还必须经过提刑司衙门。如果不是刑案,这拦御驾那是找死。甘信小声问:“知道这人是谁吗?”

王五轻摇头:“不知,可以肯定不是阳平老居民。”

“一会去查这人底细。特别是厢村。”展铭交代一句后小声道:“有点阴谋的味道。”

甘信点头:“闻到了。估计这次被人算计了。”

他们两人知道刑狱的麻烦。和现代不同,现在是谁举报谁举证,当时是谁有嫌疑谁举证。比如有证据怀疑甲杀死乙,如果甲提供不了无罪证明,或者是对证据进行反驳,甲就会有罪。

九公公喝道:“收状纸,带人下去暂歇。”

“是”两名内卫把状纸收了,上前搀扶起老妇,让到一边。銮驾继续前进。

……

稍微休息一会后,赵玉和十几名大臣一起会见老妇。状纸也被放在赵玉的桌子前。老妇在堂下边哭边道:“民妇夫家姓张,乃是均州开县人。内子好赌成性,不仅赌光了家产,还陪上了性命。民妇只得带女儿来阳平讨生活。十几天前听闻欧府招聘使女,又听说欧大人爱民如子,于是就让女儿来欧府应试。但怎知女儿一去十天没有音讯。于是就来欧府寻人。但没想却被欧大人家人轰了出来。听欧府杂役说并没有见过我女儿。民妇只能告到衙门,但状纸递上,却一直没有消息。无奈之下民妇只得拦轿告状。”

赵玉问:“你知我是谁吗?”

“不知,但昨晚听闻今天有贵人来,民妇只能一试。”

刑部尚书问:“你可知道,越级告官,如是诬告罪加三等,如非诬告,也要仗十后充军边疆?”

“民妇父亲乃是开县捕快,民妇如果有其他办法,必然不敢。即使充军边疆,民妇也心甘情愿。”古代是不赞成越级上告,主要是因为越级上告,上面官员不了解实际情况,而对嫌疑官员进行误判。

赵玉点头道:“让到一边,传欧平。”

……

九公公在赵玉耳边道:“陛下,可能有人想借刀杀人。”

“怎么说?”

“别的咱家不敢说,但民妇说不知道陛下是谁,纯属无稽之谈。”

赵玉道:“真也好,假也好。即使是诬告,一个民妇也不敢有这等胆子。”

“欧平带到。”

欧平跪地道:“草民欧平见过陛下。”

“恩”赵玉点下头看老妇,果然如九公公说的,听陛下一词,脸上虽然有诧异之色,但是震惊度显然不够。赵玉问:“欧平,你看认得这个老妇?”

欧阳看了老妇一会后道:“似乎是前几日来欧府闹事之人。”

“闹事?”

“是的。几日前,此老妇拿了一条绳索,说欧府不交出她的女儿,她就在此地悬梁。草民从没有见过此老妇或者她女儿,再者近期欧府没有雇佣使女,所以认为其来捣乱,就轰了出去。”

老妇忙道:“胡说,我这边还有欧阳签字的契约文书。”

“呈上来。”契约送上来后,赵玉一看,契约上面写着雇佣张金儿为欧家使女,为期三年。下面还有欧阳的签字,私印。赵玉道:“刑部尚书。”

“是”刑部尚书接过契约仔细看了起来,过了一会后道:“可以肯定这文字和签名不是同一个人。臣见过欧大人的签字,虽然没有比对,但是第一眼看还是有八成象。本纸没有被拼接,字笔流畅,一气而就。”

“刚收到消息。”堂下一边听审的展铭对甘信道:“衙门里有个衙役不知所踪。”

甘信点下头问:“派人去寻大人了吗?”

“恩,十名衙役已经在路上。”

赵玉问道:“欧平,这契约你可知情?”

“回陛下,草民不知道契约何来。但招使女之事,除了夫人在时,都是草民做主。草民绝对没有见过有任何人应征使女。”

“报”一名内卫出现堂上:“起奏陛下,卑职等人在设防之时,在池塘中发现一具女尸。”

“什么?”欧平一干人冷汗流了下来。

……

尸体是被捆绑上大石后沉入池塘中。内卫在勘察时,发现池内有隐约东西,于是拿了勾枪一捞,没想扯上一条手臂。下去捞上来后,发现是个十五岁左右身高五尺二寸的少女,虽然尸身肿胀,但看得出身材修长,五官端正。展铭勘察尸体后报:“死亡时间在半个月左右,沉尸之前已经死亡。乃是后脑被硬物击打而死。死前……遭捆绑**,身体多处有香火烧伤,显然被*待多时。”

赵玉听报点下头,显然比较满意展铭的公正,接着问道:“展铭,你当捕快多年,多年来又任阳平当地的捕首,你怎么看?”

展铭抱拳道:“回陛下,从公来说,此事需大人回来后细查。从私来说,展铭认为此事有人诬陷。据卑职收到消息,衙门内一名衙役昨天晚上突然失踪,大人是十几天前离开,所以卑职想。此事定然是有人诬陷大人。”

诬陷?赵玉也觉着是诬陷。从八九年前认识到现在,她都认为欧阳是绝对不会干这种事的。但是事实却把所有不利证据指向欧阳。虽然有守卫欧宅的衙役证明欧平的话,但是只说明欧平轰人家走,不说明张金儿没有进入欧府。按照老妇陈述,当天他们是在侧门定的契约,欧平拿了契约回书给她,就把张金儿带了进去,张金儿还说过几天去看望她。

按照目前证据可以推测,欧阳当时确实雇使女,而后还很正规留契约。张金儿进欧府后,欧阳贪图其美色,霸占被拒还反抗。欧阳羞恼成怒,捆绑了张金儿**,最后杀害沉尸池塘。事后,就和宋徽宗远行,让老妇找不到人。但千想万想没想到,皇帝御驾到来,让老妇有人告状之地。

接下来几天,对欧阳不利证据一直涌来。在清河下游发现了失踪的衙役燕七的尸体。老妇指认,此人就是当时在欧府值勤的衙役,见过契约交接过程,当时还和老妇交谈了几句。而燕七身中三刀全是要害,刀口为官刀所造,下手人武功不凡。展铭和欧平当天下狱。

……

展铭下狱当天,内卫私下报告:“陛下,卑职查验过燕七尸身,恐怕不是展大人所为。”

赵玉问:“何以见得?”

“陛下,习武之人都知道句俗语,年刀,月棍,一辈子的枪。据卑职所了解,展大人用的虽然是刀,但是用的多是刺、挑等剑枪之术。这两天卑职还回京问了小青郡主和展大人交手之事,小青郡主说,展大人要杀人,空手就可以将人震死。还有除非故意,否则展大人不会使出劈砍。看尸身所伤,凶手蛮力胜过技击,下手凶狠。卑职看,倒是有七分象是军中之人所为。军中用刀,就几个招式,但实用凶狠。不过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