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千宋- 第1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蔡京再问:“效果如何?”

“回蔡相的话,以兴庆州附近三县为例,十天之内有七成民众自愿办理了户籍手续。下官已经从军中征调识字者帮助知县和户部官员。根据预计,三个月后,办理户籍的居民可以达到九成。现在李汉李大人正在西北道兴建学堂。由于名义都是私学,所以目前只接收汉籍小童入学。据下官所知,十二岁下小童改籍两个月可以接近十成。”

蔡京点头面对赵玉道:“臣先前告老,陛下一直以没有接任者为推脱。臣看欧大人接任却是最适合不过了。”

欧阳忙道:“蔡相玩笑,右相乃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之职。需德、才兼备之人才可。下官入仕时间尚短,并且官风考评不嘉,蒙陛下恩宠才勉强行事。哪敢登朝拜相。”

赵玉今天心情不错,毕竟欧阳是她点出去的,欧阳干好事,她脸上也有光彩。她见欧阳这么说笑道:“蔡相,你不知道,这欧阳生性疏懒。要他朝九晚五,还要几天一次早朝,他是不干的。这朝中之事,还请蔡相多担当。”

蔡京知道再墨迹就是矫情,当下点头:“谢陛下厚爱,臣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辞职最主要原因是,手中权利被分薄了。身为不是昏君的赵玉当然不会让人权势过大。不要小看臣子们的威力,好几任皇帝的接任都是和臣子态度有很大关系。

王黼出首道:“欧大人在西北任钦差,也多次出任西北差遣主官。而大人只说西北那州县之事,那农村如何?”

“农村很不乐观。”欧阳道:“他们多是以游牧为生,放养牲畜为活。而且他们不象汉民,有固定的房屋。多是帐篷一卷,就换了个地方。原先的沙、瓜、西凉等地都是以务农为主,有土地束缚所以管理比较简单。但是目前这些农村,土地贫瘠,高山黄土,很难有种植,无种植就无地,无地就难管民,所以农村还是比较混乱的。不过下官做了一份计划书,相信一两年后会有比较大的改善。”

赵玉问:“什么计划书?”

欧阳道:“西北军道之西北地势虽然也可以放牧,但是无法形成大规模的养殖。所以微臣联系了阳平商业协会的皮革商,将在西北地开设四处皮毛收购点,并且在这四地开设零售商品交易点。也许他们什么都可以自足,但是盐是无法自足的,而按照规定,官盐不是谁都能购买的,如果他们需要购买官盐,就必须一户人家有一人登记汉籍。而后还会采取一些小恩小惠的手段慢慢拴住他们,比如在这四点设立冬季避寒处等等办法。但最少需要一年才有所成果。不过微臣认为,他们这样零散的生活,也不会过多影响大宋官员的管理。”

“恩,战打完了,还是要安抚为主。”赵玉首肯欧阳的温和做法,但又提出自己的疑问:“听说你擅自提拔非科举的地方官吏,是怎么回事?”

这个问题才是本次朝会的关键。非仕不为官,如同李汉这样赵玉身边人都因为没有功名,活在官场阴影之中。宋徽宗的高俅更是只能依靠无理的胜仗才被扶持到太尉职位,也只能是个武官罢了。有文转武的,但武无功名转文,那是比登天还难。

“回陛下的话,战事正酣,我禁军势如破竹。为保当地稳定和前线的运输,必须要有个稳固的后方。而任命当地知县职务必然是重中之重。而先前都是战事为主,农商业基本荒废,所以从军中抽调熟悉军队运作的禁军任职为代理知县,能比较好解决这些问题,这也是事有权急。”欧阳早知道有人会对这个问题进行质问,早就做好功课。欧阳继续道:“而后地方官派任到,微臣将他们和派任地方官来个比较。吏部、兵部还有节度衙门都认为目前西北初定,最需要的是能熟悉军事,熟悉地方民情的官吏,所以以上几部大人经过比较和评估之后,认为那些先期担任知县的军士更适合担任知县。不过由于非仕不官,微臣在权衡之后,将真有实学的军士定为九品主薄,以更好辅佐知县处理当地事务。”

“呵呵,欧大人可知,这些人是没资格举仕的。”王黼道:“即使事权急,即使这些人真的有用,但也不能坏了规矩。更何况本官听说,那些兵部、户部评估的人只是十中一二,而那些肯定反对大人意见的,大人似乎一个都没请去评估。”

一名四品官员出前道:“王大人此言差矣。西北初定,欧大人虽有安民之策,但无熟悉当地的军士辅佐地方官管理,必然会有闹事集会。再说万一狼烟烧起,一个懂军事的下属还可以充当县尉组兵御寇。”

王黼哼了一声道:“那就县尉好了,大家都知,只有州级主薄才有朝廷正式的管职。如欧大人下属甘信,也是无品无官之人。”

那大臣道:“县尉只是缉盗抓奸而已,官职主薄却有治理地方,上奏上官,施行监督之职权。特殊之地,理当特殊处理。看当初西凉,也是朝廷派遣,但某县一月发生八起聚众闹事,哄抢之事。看西北军道西北面,一个月最多一县只有三起,不能不说是这些人的功绩。”

一大臣出首道:“臣附议。非常之地,非常之时,可用非常之人。西北军道之西北比南面更加复杂,而今初定,如果裁撤这些军士,恐怕多生是非。再说不过是个九品官吏,从太祖下来,每朝都有特例。”

“是特例,不是官制。”一名大臣道:“一朝多不过两人,而本次却一举出二十七人。”

“前朝只有失土,哪有占地?”一个年轻的武将很直接道。

“放肆”蔡京喝道:“你为何人,竟然敢论大宋历朝君王过失。”

“够了”赵玉见下面人都有参与争论的势头立刻叫停。以前中立弃权派一向是多数,但最近中立派急剧减少,连几个和事老好人都有了自己的立场。对这事,赵玉也没有自己的看法。说情,这些人帮助稳定后方,而且还有用处,过河拆桥实在太不厚道。而王黼说得也很有道理,如果一次特举这么多官员,而且还是从军士中提拔,实在太不合规矩。本来今天心情很好,但见大家吵闹,心情打了个折扣。喝止了大家,自己也没有定论,眼角一瞄,看见一边低头似乎在偷笑看热闹的欧阳有点冒火。于是咳嗽一声道:“欧阳,事是你惹出来的,你倒是给朕说个章程。”

战龙在野 第两百一十一章 神经过敏

第两百一十一章 神经过敏

欧阳出首抬头,赵玉看其表情有点后悔,没有偷笑嘛,把这样自己都无法定论的难题扔给欧阳,赵玉感觉自己有点过分,毕竟欧阳不管支持哪一方,都会得罪另外一方,;欧阳一直都以中立派自居。欧阳想了一会道:“回陛下,民间有句俗话说,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其实大家说的都有道理,微臣从情感上是支持那些军士留任,但是也觉他们留任不太和规矩,所以也不方便发表意见。不过微臣有个提议。”

“什么提议?”赵玉见欧阳胸有成竹也欣慰玩笑道:“难道大家打麻将,谁赢听谁的?”

“呵呵”所有臣子附和一笑,表示理解赵玉的幽默,不管怎样,气氛也缓和了一点。

欧阳不理会这么低俗的幽默道:“微臣治下阳平有一乡叫梅田乡。乡里有一张姓人,因为父亲赌博不理会患病的母亲,所以一怒之下把父亲给打了。保甲、族长等人就不知道处理了。说此人不孝的话,那其对母亲没得说。说此人孝顺嘛,又动手打了父亲。是非曲直他们很难定。这事就报到了衙门,衙门本想按法办了此人,但又有梅田诸多百姓求情,实在不好下定论。最后微臣恼了,一挥袖子说:‘你们张家回去投票,同意法办的人多,就法办。同意无罪的人多,就无罪。’“

“最后肯定是无罪了?”

欧阳摇头道:“有罪,州判苦役两年。因为不少张家人认为不管出发点是什么,已经不合理。儿子打父亲,天打雷劈。微臣就想,既然连陛下都无法下定论,不如就让朝臣们投票,赞成人多就定下,反对人多就裁撤。不知意下如何。”欧阳点头,手中做个手势。

一名臣子会意出首道:“陛下,我大宋不占民地,所以殿堂较小。故太祖将五品早朝的规矩改为了四品,而五品只是每月一朝。但如果要投票,也需请五品官员参加,以示我太祖留言和士大夫共治大宋话之公正。”

“行啊”赵玉点头:“三天后早朝,三省六部二十四司和在京五品以上官员非病都得参加。”赵玉很满意欧阳的提议,投票谁都没意见,怪也怪不到任何人头上。能把事情这么轻松的解决,皆大欢喜。赵玉才没心情去管那二十几个人能不能派官职。欧阳提议,也给赵玉提醒,很多事情其实都是是是而非,也就是说做什么决定都是对的,或者都是错的,最后导致事情拖延许久未决。如果把这些破事都拿出来表决投票,少数服从多数,那不就简单了?

欧阳也没想到赵玉这么干脆。要知道这是变相把皇帝拍板权利分流出去。没有人喜欢烦琐的事,而朝会虽然是国家大事,但是争吵也是最多的,大事小事都有。将来使用投票来决定的事件必然大大增加。直到最后赵玉依赖上这样的模式,或者是朝臣们很喜欢这样的模式……不过,从这点看来,赵玉并非老谋深算城府超级深之人,最多可能只是有点深而已。

本次朝会就这么落幕。百官流水而出,欧阳走中间,不是新派也不和旧派打招呼。出宫外,不拜访谁也不回驿馆,而是直接到悦来客栈,走到天字房敲门,门开欧阳进去。里面只有展铭一个人。

展铭道:“东京四面驻扎禁军,城内驻扎两万左右。小翠在的春风阁在城内禁军驻地的附近。据我堂弟说,金三是这边的常客,但是从不点小翠的牌。不过发现他出没过小翠在不远的住处。”

欧阳疑惑问:“怎么ji女没住的地方吗?”还要自己租房子。

“大人,小翠是非常不入流的ji女,比起名ji不说,即使是招牌们的使女也是不如。春风阁当然不会安排住处。不过卑职奇怪,她完全可以当私娼的,但却硬是每月交钱到春风阁去接客,但又接不到什么好客,不管什么目的似乎都说不通。”

欧阳摇头:“私娼是一个圈子,没有互相来往的圈子。但春风阁不一样,你也知道,下等为院,上等为阁。能出入这些地方恐怕都是有点样子的人。只要她在这圈子一天……不会吧,难道这家伙是个间谍。”

“什么?”

“奸细啊”欧阳皱眉道:“那些能接到贵客的ji女,对她必然不会有防范之心,平时闲聊也会将床上事当八卦来聊……展铭,这个小翠是不是没客人时候也客串当丫鬟?她和姐妹们的关系是不是都不错?”

“真是,小翠任劳任怨,只要有ji女们吩咐,什么活都干。按她条件本就交不起春风阁的卖牌钱,但那些ji女都会帮她,经常殷勤把客人介绍给她,还用自己的胭脂水粉帮她打扮。”

“看来此人身份无疑了。不过,她受命于谁呢?”

展铭摇头:“先前已经报给大人,金三身份无可疑之处,齐州确实有此人,而且很会耍刀。我想他和小翠不应该只是单纯的同乡,最少也是个同谋关系。”

说到这,马路突然一片吵闹,欧阳开窗一看,原来开封府兵丁办公事。欧阳点下头,展铭出门寻了门外看热闹的小二问了几句,而后回到房间,关好门道:“不好”

“什么情况?”

“春风阁发生命案,不远一处民居还起火了。”

“发克”欧阳大怒骂句粗话,但马上又冷静下来:“不对,我是十天前让张三送书信给你。你是五天前到的东京。我完全相信你暗查的本事,但怎么小翠会被灭口呢?”

展铭提醒:“大人,还不知死者是谁。”

欧阳不理会继续分析:“一定有人知道你离开上京。你平时固定会去的有三个地方。一个是衙门,一个是军工厂,一个家里。也就是说这三个地方必然有奸细。展铭,你来东京是从哪里离开的?”

“收到大人信时是深夜,第二天吃了早饭就去衙门交代到乡下一趟,而后巡视了军厂,从军厂离开。”

欧阳问:“你还记得军厂附近的厢村有个我们一直养住不抓的金国奸细吗?”

“这个……不会吧。”展铭摇头:“我并没有对任何人说行程,他怎么知道我是去东京,而不是去乡下。”

“你带了干粮?”

展铭大悟,从这点确实推测出来自己是远行。毕竟去乡下快捷,又有人招待。但展铭摇头:“不对啊大人,我骑快马而走,不可能有跟踪。一进东京我就化装樵夫暗查,如大人这么说,那奸细比我马还快通知东京,查我行踪?或者……大人,会不会是张三泄露了书信内容?他们就在东京等着,跟踪我,见我查访小翠,就动手灭口?”

“那就会早几天就动手了。”欧阳问:“你还记得不记得,沉尸案中也有人比我预料早到了一天?而知道本次事的只有张三、你、惠兰……”

展铭补充:“展府的人也有可能,还有见到张三回城的人。”

欧阳怒:“我越说越少,你越说越多。”

展铭笑道:“大人说的,什么可能都必须考虑。”

“好了,你去看看现场情况,能不能找点线索。”

“是”

欧阳以为自己已经接近真相,但细想一下,展铭说得有道理。和自己一起去西北的张三突然回城,必然会引起见到人的疑惑。更不用说本有心的人的疑惑。如果第二天一早就出城,向东京的主人报告,就会发现后来到达东京的展铭,而后跟踪发现其目的,就出手灭口。欧阳头疼,这个可能涉及人就多了,深夜是要开城门的,不惊动别人是不可能的。

玛丽隔壁;欧阳很生气,哪有这么高智商的罪犯,要么是运气太好,要么就是此人近乎妖孽。现代案件也没有这么棘手,凶手一步步抢在前头,好吧就算有无间道,但就几个知情人怎么搞无间道?

欧阳还在咒骂这个犯罪水平如此之高的时代时候,展铭表情古怪的回来了。而后也不看欧阳正脸,一抱拳道:“大人。”

“什么情况?”

“恩……”展铭组织了好久语言才道:“死者是兵部侍郎的儿子。”

欧阳:“……”

“死因是马上风。”又名做过死。通常是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