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枭- 第1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对于他来说,只要挂一个七品县令的头衔告老还乡,那足够光宗耀祖。
  陆皓山坐在偏厅里,一边和张云辉聊天一边喝茶,没多久户房司吏周大源走了进来,毕恭毕敬地把一张地契奉在陆皓山面前说:“大人,地契已经准备好,只要大官一盖上官印,即可生效。”
  “嗯,放在这里,有劳你了。”陆皓山一脸和蔼地说。
  “不敢,这是小人应份的。”周大源连忙谦恭地说道。
  张云辉偏头看了一下,很快就拉长脸了:“周司吏,这是怎么一回事?那牛栏山本来就是坡地,还是不宜耕种的山地,依现在的价值,最多也就三两一亩,现在你竟然高达四两一亩卖给大人,大人待我等恩重如山,你就是这样对侍大人的?”
  周大源吓了一跳,连忙解释道:“张大人,这事真不怨小的,小的原把这地评为下下等,以荒废地的标准一两一亩卖给大人,可是大人说怕有人说他以权谋私,坚持以四两一亩的价格买下,小的劝了几次也没有,这个,小的也为难啊。”
  看到张云辉那疑惑的目光,陆皓山笑着点点头说:“没错,这的确是本官要求,与周司吏的无关,反正肥水不流外人田,也免得坏了名誉。”
  人走了,不过牛栏山的营地陆皓山没打算拆毁,为了预防万一,干脆把整块地买下来,到时怎么折腾都没关系。
  “大人高义,江油有大人的这样的父母官,真是三生有幸。”张云辉一脸感触地说。
  陆皓山笑了笑,查看了一下地契没问题,拿起官印按了一点印泥,然后用力往纸上一按,一个清晰印章就留在纸上了,盖完大印,陆皓山长长呼了一口气,笑着说:“好了,这是本官的最后一道政令,一会就把大印交与张县丞,不对,是张县令才对。”
  “不对,还有一道政令请大人批审了再移交。”张云辉突然一脸正色地说。
  “还有什么要审的?”
  张云辉笑了笑,从袖中拿出一本帐簿递到陆皓山面前说:“大人,这是我们县衙属下店铺今年的红利,衙门上下都说现在手很紧,先把今年的分红分了,还望大人批准。”
  “这。。。。。。”
  “大人,还是批吧,这是大伙的一番心意。”周大源也在一旁劝说道。
  很明显,众人是想在陆皓山离任前,让他拿走属于他的一份,陆皓山突然有一丝感动,要是以住,这些被百姓称为吸血蚂蟥的胥吏,一个个都是见钱眼开的主,少拿一点好处那简直就是要了他们的命,现在倒好,主动让出一部分利益,只能说罕见。
  也许,这就是将心比心吧。
  “好,那就先分了吧。”陆皓山爽快地应道。
  三人相望一眼,然后哈哈大笑起来。
  那帐目早就做好了,当晚陆皓山就拿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分红,也就在当天,陆皓山和张云辉完成了官印交接仪式,正式卸下江油县令一职,计划明天就走马上任,到利州卫的文冲千户所担任千户长一职。
  。。。。。。。。
  “听说了吗,县令大人离开江油,到广元上任了。”
  “不会吧,谁说的?”
  “真的,我个侄子在县衙做杂役,他看到县令大人让下人把行李细软都打包,估计一会就要出发了。”
  “什么?县令大要走了,不行,我们要送送县官大老爷。”
  “老张,还在干什么活,快,锄头扔了,陆青天要走了,我们不得送他一程?”
  陆皓山要离开江油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很快整个江油的百姓都知道了,商人关上店门、农民扔下锄头,老百姓们扶老携幼齐出动,众人不约而同地聚在江油城外的长亭外,静静地等候着,人越来越多,长亭站满好了,就沿官道两旁排开,一直排下去,站在前面看,好像一眼望不到头一样。
  老百姓的心里有一杆称,做得好不好心里有数,现在最值得尊敬县令大人要离走,他们自发来送别一下。(未完待续。。)


219 最高待遇

  “好了,回吧。”陆皓山向赵敏挥挥手,然后毅然率队出发。
  这次到广元任职,陆皓山并没有举家出动,只是携着李念、私卫队的老三唐强、老十二赵功常还有定额的三十名私兵先行出发,准备站稳脚腿,再把家眷和其余的队员接过去,至于安置,好办,赵敏回赵家村,赵余庆有的是房子供她住,再说日益铺大的情报网络也要她打理。
  而剩余的队员,则回牛栏山营地继续训练,为了省事陆皓山把整座山头都买了下来,这样在牛栏山怎么折腾,也没有指三道四,要知道,现在只要有人说陆皓山的坏话,老百姓都会怒目相视。
  为了害怕自己舍不得娇妻,陆皓山告别后,头也不回往前走,一直出到城门。
  好多人!
  一出城门,陆皓山就发现前面那个送别的长亭里站满了人,不仅长亭里站满了人,放眼望去,大路两边都是人,一个个都翘首以待,好像在等着什么,少说也有上万人之众。
  “大人,好多人。”唐强吃惊地说。
  李念笑着说:“值得这么多百姓送行的,江油也唯独东翁一人有这个资格,东翁,这些百姓自发来为你送行,真是可喜可贺,这一段佳话定载入史册,万世流芳。”
  “这么多百姓,不一定是给本官送行的。”陆皓山心中一动,不过还是谦虚地说。
  李念只是笑笑,并没有说话,因为的不用说,事实胜于雄辩,那些百姓一看到陆皓山出现,一边叫着一边围了过来:
  “大人,留在江油不要走吧。”
  “大人,江油需要你。”
  “大人。一路顺风啊。”
  陆皓山对众人行了个礼,翻身下马,跟围上来的乡亲父老打招呼道:“诸位,你们都是在等本官吗?”
  不下马也不行,这么多人一动,可以说整条官路都堵了。
  众人点点头,其中为首的一个老者说:“大人自从来了江油,政通人和,勤政爱民,为江油做了很多好事。其身正、其风廉,是官员中的楷模,是百姓心中的青天,大人为江油付了这么多,今日大人要走,乡亲们就想送一下大人,略表一下心意。”
  陆皓山认出,说话的老者名为谢长山,是一名老乡绅。有功名有地位,再加上他为人正直又乐于助人,在江油的声望很高,就是陆皓山也不敢怠慢。连忙谦虚地说道:“谢老这是捧杀了,陆某愧不敢当。”
  “大人当得起”谢长山一脸肯定地说:“大人是江油屹今最好的县令,你的事迹,一直会写入江油县志。江油的百姓一定会铭记大人的功绩。”
  一个年近花甲的老者颤抖抖地说:“大人,不如留下江油吧,只要大人在。我们老百姓的日子就好过。”
  “对,有大人在,也就没有欺负我们。”
  “大人是我们的青天,大人,可以不走吗”
  众人七嘴八舌地说道,那种热情,就是陆皓山也有些招架不住,也不能说什么“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话,只好解释道:“这是朝廷的任命,本官也只能奉命行事,其实本官也挺想念大伙的。”
  看到现场有些混乱,那德高望重的谢长山示意众人先停下,然后大声说道:“诸位,大人由县令升为千户,连升四级,我们应替大人高兴才对,再说这是朝廷的命令,就是大人也不能抗命行事,我等就不要为难大人了。”
  陆皓山点点头说:“还是谢老深明大义,本官虽说升为千户,但是在广元任职,离江游也不远,再说岳父大人也在江油境内,本官还会回江油的,大家请放心。”
  一众人闻言,轻轻地点点头,眼前这位快要做千户的县令大人说得不错,广元就在保宁府,两者相隔得不远,快马也就是三五天的路程,再说陆皓山娶的是江油的女子,自然是江油的女婿,以后见面的机会还很多。
  “欢迎大人常回江油看看。”人群中不知谁大叫一声,很快,众人都大声叫道:“欢迎大人常回江油看看。”
  “欢迎大人常回江油看看。”
  很快,在场的人都大声叫着,声音之大,直冲云霄。
  这就是民心啊,陆皓山有些感动地说:“好,好,本官有空,就一定常回江油看看。”
  一众百姓闻言,一个个面露喜色,此时两个老者走上前来,把二把伞递到陆皓山手中,一脸正色地说:“大人,这是我们江油百姓送给你两把伞,请大人一定要收下。”
  “这个。。。。。不是很妥当吧。”陆皓山心中一动,莫非这就是传说中的万民伞,不过脸上还有点犹豫。
  一个士子打扮地的人笑着说:“这是我们江油油的乡亲父老赠给大人的万民伞,大人,你可以打开看看,就会发现其中有很特别的地方。”
  万民伞?
  这是一个很不错的东西,这是对为官一任的最大犒赏,也是很多官员梦寐以求的,像有的官员爱慕虚荣,会授意或自己出钱建牌坊、收集万民伞,以示自己的清廉,陆皓山没想到,自己离职也有这种待遇。
  “大人,收下吧,这是江油百姓的一番心意。”李念在一旁“劝说”道。
  陆皓山点点头,郑重地点接过两把伞,在众人的期待中慢慢打开,这是两把特制的伞,用绸布制成,比普通伞大上一号,那伞一打开,赫然发现伞上密密麻麻全是用小毫写的名字,除了名字,更多的是上面的印了一个个红色的手印,也就是的指模。
  “这是什么意思?”陆皓山有些吃惊地说。
  那个身近花甲的老乡绅微笑着说:“大人,此事时间仓促,而很多百姓、庄户人家都是目不识丁之人,根本不会写自己的名字,为了表达的自己的善意就用打手模的方式,大人试想一下,一个县能有多少读书人,真能会写字又有几人,不夸张地说,这把才是真正的万民伞,这是我们江油百姓的一番心意,请大人千万不要推辞。”
  对啊,古代读书人少,绝大部分的人都是文盲,以至很多读书人靠帮别人写信、念信、起名字就能维持生计,一些小县才几万人,假设万民伞真有一万个人的签名,那十有**是别人代笔写的,至于是请别人代签还是“被代表”那就不得而知了。
  换一句来说,这些指模,更显得出这些这万民伞的份量。
  看着那用笔墨写成的文字,用印泥按出的指模,陆皓山所佛看到一颗颗赤子之心,内心不由暗暗感动,这些百姓真是太善良了,自己是心怀异心他们却待自己真心,太让人感动了。
  陆皓山一脸郑重地收好万民伞,小心交给身后的赵功常代为保管,这才恭恭敬敬向众人行一个礼说:“陆某人何德保能,盛蒙江油乡亲父老如此厚爱,真是惭愧,惭愧啊。”
  谢长山连忙扶住陆皓山说:“大人,你完全担当得起,你是江油的父母官,你是江油百姓心目中的青天大老爷,这一切是实至名归。”
  “好了,父老乡亲的心意,我陆皓山领下了”陆皓山一脸感激地说:“现在正是农活最忙的时候,乡亲们都散了吧。”
  一边说,一边翻身上马,准备起程。
  “大人请稍等一下”谢长山突然拦在马头前面,一脸正色地说:“小老儿今天的代表江油的乡亲们再送大人一份礼物。”
  陆皓山摆摆手说:“本官已经收到最好的礼物,谢老就不必再破费了。”
  谢长山没有说话,拿出一个精致的锦袋,跪在路边,轻轻抓起二把泥土放在锦袋里,扎紧,然后双手捧在陆皓山面前说:“大人,这是江油乡亲父老的一点心意,请大人收下。”
  一袋随处可见的泥土,也许在很多人眼中不值钱,但是陆皓山却收起笑脸,一脸严肃的双手接过来,郑重地说:“这份礼太大了,陆某一定好好珍惜这份重礼。”
  民以食为天,对百姓来说,所以食的东西都与土地有关,衣食往行的花销都靠田地的产出,对他们来说,土地就是他们的命根子,土地就是他们的一切,有两故事可以道出土地的重要性:相传古代有个小国,有两个卫士把守国门,当行人迈出他们国门的时候,金银财宝可以带走,但你必须脱鞋,倒出鞋中一星半点泥土,可见泥土的珍贵;还有一个故事是有个官员宝岛任职,离任上船准备离开时,当地的乡绅郑重请他脱下双鞋,仔细把泥土磕掉后再还给他,对他说什么都可以带走,只有把泥土留下,至于这个官员的名字,陆皓山却记不起来了。
  谢长山以乡土相赠,这是最高级别的待遇了。
  陆皓山珍而重之把这袋泥土揣入怀中,向众人辞别后,率队缓步前进,一边走一边不断和官道两边的百姓告别:
  “大人,一路顺风”
  “县尊大人好走”
  “大老爷,保重啊”
  “大人,常回江油看看”
  。。。。。。。
  一路上,道路两旁的百姓用饱念感情的声音,夹道相送,有些妇人还哭了出来,那情形,让陆皓山想起了建国后长安百姓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情景,这种万众瞩目的的感觉,陆皓山知道,这一刻的情景,自己终生难忘。(未完待续。。)
  ps:  继续努力,目标25万~~


220 一个女子

  如果是太平盛平,陆皓山真的愿意在这里安安乐乐做一个受人尊敬的县令,以自己的能力造福一方水土,守着娇妻,吟风弄月不知多逍遥自在,可是,陆皓山还是毅然踏上前路,因为这是乱世,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再不努力,真正的乱世一来临,到那时所谓的仁义、道德、法纪等都不复存在。
  到时就是弱肉强食,人与人的关系就如刀俎和鱼肉的关系,若不想成为鱼肉,那就努力成为刀俎。
  陆皓山的愿望是在明朝崩溃前,拥有足够自保的力量,改变那段屈辱的历史,让伟大的华夏民族能高高地、很有尊严地活在世界的东方,这条东方巨龙不会沉睡,一直在遨翔在天际。
  带着江油百姓的祝福和思念,陆皓山率着李念等人,径直广元前进。
  终于没有送行的百姓,陆皓山稍稍松了一口气,摇了摇有些发酸的手臂苦笑着说:“江油的百姓真是太善良了。”
  李念点点头说:“这是东翁得民心的表现,宣扬出去,必成四川官场的一段佳话。”
  “要不是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