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枭- 第2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别投明主。
  经过精心的准备,以聚会为命诱阎杰、吴征文到城中最豪华的迎宾楼赴宴,宴会到中途时,突然冲出几十个一早埋伏好的刀斧手。二话不说把二人还有几个亲随全部砍死,阎、吴二人的脑袋还被割下来用作祭奠先皇崇祯,同时推明朝宗室朱帅炊为济王,举起复明的大旗,与此同时,这些反动官员、乡绅的爪牙四处出动,把大顺留下来的人尽数杀死,充满杀戮、血腥的一夜过后,这座大城就换了主人,换成前朝宗室的地盘。
  大顺未能信守承诺。慢慢失去了民心,又触犯了地主乡绅的利益,而这些人又是当时富有、最有势力的阶层,在势大的时候还能压制,可是一旦式微的时候,想法的人就多了。
  随着山东德州出现叛乱的情况,紧接着,秦安州的前明游击将军高桂杀死大顺政权防御使郭都、涿州前明大学士冯铨、知州张锦、参将朱万祺等人杀涿州牧李都尉、灵寿乡绅李国琳聚乡勇百余人杀灵寿县令郭廉,曲周、沧州、昌平州、大兴、密云、香河、曹州、青州等地闻风纷纷暴发叛乱。而大顺的官员的命运也各不相同,有的被杀、有的被这驱逐、有的被惩罚才再给离开,大顺军也不甘就这样放弃,四出镇压。一时间后方大乱。
  前线本来就很艰难,身经百战的满清铁骑不是农民军和乌合之众就能打败的,再加上满清多是骑兵,来去如风。又擅长拉拢、诱惑,后方不稳,除了要抽调查军队去镇压。也不利于粮草、兵员的征集,于是,大顺军的日子越来越过得艰难。
  李自成丢弃了意义重大的北京,然后大顺军在和满清的对抗中节节败退,这让那些投机者意志动摇,再说满清贵族在洪承畴、范文程等人的建议下,实施了不少拉拢、安抚政策,先是厚葬崇祯,减轻了不少前朝忠心臣民的仇视之心,然后下令被义军夺去的田地房舍归还本主,又下令赦免与大顺有联系官员、乡绅的罪,这样一来非常受乡绅、豪门大族的支持,从而到处发生叛乱。
  大顺军腹背受敌,满清铁骑又极为精锐,双重夹击之下,大顺军节节败退,地盘也越来越少。
  来得快,去得也快。
  实际上,山海关一战已经决定了谁问鼎中原,李自成由于对自己估计乐观,天真地以为能和满清和平共处,准备不足,让满清捡了个大便宜,俗话说一步错,满盘皆落索,现在李自成也只能自己吞下苦果。
  就在李自成和满清打得难分难解之际,原明朝沙儿可万户府的万户长,在陆皓山的策略的操纵下,经过精心的准备,借口牧场的马被偷,开始向另一个邻居大日法王发动进攻,仅仅用了三天的时间就打死、俘获对方二万多勇士,一时气势如虹。
  很简单,队伍中多了一万装备了新式火铳的川军,火力一开,那敌人是一片一片地倒下,根本没有还手之力,当然,为了尽可能封锁消息,川军化整为零潜到普布的领地,还特地换上普布族的衣服,有了这一万精川军相助,普布自然无往而不利。
  陆皓山终于走出了称霸的第一步。
  1641年,如果崇祯还在的话,应该崇祯十四年。
  这一年,注定是一个多事之秋,中原大地战火纷飞,抢钱、抢人、抢地盘,就是没有大型的战役,可是在法纪崩败的年代,人的贪欲、野心、暴戾就会无制约地滋长,兵祸不断、匪患不绝,老百姓苦不堪言,不仅中原的百姓苦,就是在苦寒、贫瘠的番地也不能幸免,一个叫普布的万户长,也在陆皓山的操纵下踏上了征服之路。
  战争一起,百姓若不堪言,但也有的人例外,局势越乱他就越高兴,越乱越容易发财,因为他发的是国难财,低买高卖,通过垄断、囤积居奇大发横财。
  介休的范永斗就是其中佼佼者。
  看到大顺军节节败退,而清军则是越战越勇,范永斗的心就像喝了蜜一样甜,因为他不仅发了财,还押对了宝,到时满清君临天下,那么自己就有“从龙之功”,范家也就一飞冲天了。
  阳春三月,春暧花开,红的花、绿的叶,青青的小草,一切显得那么美丽、恬静,范永斗押送着大批火器和弹药赶在回京的路上,心情激动之余,又有几分期待,因为摄政王多尔衮写了密信给范永斗,顺治皇帝要在京城接见他,亲自嘉奖他的功劳。
  京城,并不是盛京沈阳,而是前朝首都北京,随着战场上的不断胜利、大明乡绅的归服,满清慢慢站稳了脚跟,在那些叛乱官员、乡绅的帮助下,满清铁骑已经渡过了黄河,对大顺军呈包围的状态,由于满清军队长期在中原作战,和朝廷距离太远,有时顾此失彼,多尔衮看到时机成熟,经过一番商议,决定迁都北京,把年幼的顺治皇帝由盛京迎到北京。
  迁都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多尔衮不希望自己在打仗时后方脱离自己的控制,他要做到军权和政权两手抓,此外,让顺治在北京称帝,这样做也可以让中原百姓认真满清入主中原的事实,放弃抵抗。
  顺治在北京称帝,自然要封赏有功将士,以至激励志气,也就是这样,为满清入主中原立下汗马功劳的功劳的范永斗也在受封的行列,除此之外,为了炫耀武力,多尔衮还让范永斗运送一批火器进京,一来装备御林军,二来也在跟着顺治皇帝一起迁都的贵族们看看自己的武力。
  为了让自己更好地控制满清八旗,树立自己的威望,多尔衮并不介意炫耀武力。
  “族长大人,不和这次多尔衮大人给你封什么官哟?”回去的路上,范田俊有些好奇地问道。
  现在他越来越佩服老族长的眼光了,满清还弱小时,范家已经在他们身上押了宝,把范家的命运和他们连结在一起,现在看来,有点奇货可居的感觉,范家这次可要一飞冲天了。
  范永斗犹豫了一下,不过很快坚定地说:“如果让老夫选,宁愿一辈子做一个商人好了。”
  “啊,为什么?”范田俊吃惊得双眼都瞪圆了。
  “物尽其用,方能发挥其最大作用”范永斗有些感叹地说:“我们介休范家,世代经商,没有马上杀敌人之能,也没有下马治国之才,硬是勉强上任,肯定斗不过官场的那些老狐狸,还不如安安份份做一个逐利而为的商人。”
  范田俊有些吃惊地说:“他们不会卸磨杀驴吧?前任皇上答应过的,那些王爷也再三保证我们的安全和富贵,不会不认帐吧?”
  “哈哈哈,田俊,你还是太年轻了,天下间最不能相信的就是皇帝说的话,你说哪位皇帝登基前不是说勤政爱民、让天下人幸福什么的,可是历史上又有几个贤君?至于觉昨银子多就有想法,想想明初的前辈沈万三,就是我们的榜样。”
  明初有个大商人叫沈万三,富可敌国,资助朱元璋夺天下,还出巨资修筑城墙,可是最后还是招至杀身之祸,那是他的手伸得太长,引起朱重八同志的猜忌。
  “是,还是老族长英明。”范田俊一脸佩服地说。
  范永斗摆摆手说:“让车夫们把车稳点,那些火器不经摔,到时还需要在那么多王爷面前表演呢。”
  “小侄马上去办。”(未完待续。。)


393 一个游戏

  经过二个月多的长途跋涉,终于,在五月十四日,范永斗一行平安抵达了满清控制的北京,这一次,令范永斗吃惊地是,自己一行受到英雄般的待遇。
  一行人到达北京时,不光一众范家子弟,就是范永斗本人都惊呆了:摄政王多尔衮、大贝勒代善、大学士范文程、镶蓝旗主济尔哈朗等人正在彰义门外迎接,虽说顺治帝并没有来,对一个小商人来说,这已经是无上的荣耀。
  顺治还年小,现在多尔衮主政,号称摄政王,朝廷的大小事务是多尔衮说了算,除此之外,代善、济尔哈朗等也出城迎接,而迎接的,还是一个小小的商人,用受宠若惊一点也不为过。
  范永斗吓了一大跑,连忙从马上跳下来,紧跑几步走到多尔衮约一丈远的地方站住,恭恭敬敬地说:“小民参见摄政王和诸位王爷、旗主,不知这么多王爷来迎接,实在惶恐,愧不敢当。”
  “哈哈哈,范先生请起,这一路辛苦了。”多尔衮亲手扶起范永斗,一脸豪爽地说。
  代善也面带笑容地说:“范先生是我们的老朋友,你们中原有句话叫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老朋友来了,我们迎接一下那是应该的。”
  济尔哈朗有些动情地说:“当年要不范先生雪中送炭,又派人示警,我济尔哈朗就活不到今日,有些日子没见,这一次回京,我们一定要一醉方休。”
  众人围着范文程嘘寒问暖,一时间让人有一种错觉,好像是一群下属在迎接上级领导一样,周围的百姓远远看到都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感觉。
  别人不和道,可是跟在范永斗身边的范田俊知道,范氏就在张家口和蒙古地区做生意。历经七代,一直和满清关系密切,那时候还叫女真族呢,特别在小冰河时期,农业发达的大明也饿俘遍野,生产能力低下的满清情况更糟,可以说,就是以范永斗为首的山西商人冒着抄家灭族的危险,一直偷偷把粮食、铁器、布匹等重要物资运到满清,这才助满清渡过那个最艰难的岁月。
  最艰难的时候。皇太极派人检查那些降民家中的粮食,要是没有余粮,一格杀无赦,因为他认为,这些人饿急了,就会暴动,就会给社会带来动荡,从这里看得出当年的后金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危险程度。
  当然,范永斗带给满清的。不仅是重要的战略物资,还派人收集重要的情报,济乐哈郎就是得到范永斗派人送来的情报,逃过必死的一劫。这也是这样,济尔哈郎才会对范永斗那样热情洋溢。
  范田俊终于明白自家族长所说的话,他说宁愿做一个快乐的商人,也不愿意入朝为官。看看现在的情况就知道了,作为一个优秀的商人,范永斗坚信和气生财的道理。和满清的各方势力都相处得很好,人缘极佳,这不,大贝勒代善和摄政王多尔衮的关系其实一般,前来迎接的那些权贵族,不少感情就一般,甚至有些不和谐,可是他们都给范永斗面子,放下偏见。
  假若一旦做了官,那就得站队,这样一来,无论怎么做都会得罪一部分人,官场的水太深,一不小心怎么死的都不知道,还不如安安稳稳做个商人。
  当然,这次这么多贵族来迎接,还有一个原因是二人这次采购回大批的火器和弹药,这可是满清最渴望得到的东西,一个个都想从中分一杯羹,于是就来得这么齐,这姜还是老的辣啊,下了大订单没多久,四川就宣布暂停出售,经过再三努力,前面签订的订单还是接契约完成。
  范田俊那是越来越佩服自家老族长。
  一行人在城门外寒暄一下,并没有到哪个府上或酒楼接风洗尘,而是径直去了城郊的军营,一众从盛京迁过来的贵族上层,有点迫不及待地地想看新式火铳的威力,于是,一众人直奔军营。
  这个马背上的民族,还真是急性子。
  到军营后,令范永斗吃惊地是,顺治皇帝和孝庄皇太后也在,看来满清对这次火器的表演非常重视。
  “范先生,火器呢?太后和皇上都等着看呢。”一番晋见礼仪结束后,多尔衮开门见山地说。
  这次表演是多尔衮精心策划的,目的是进一步固执自己的威望。
  满清一共八旗,正黄,镶黄,正白,正蓝,镶白,正红,镶红,镶蓝,多尔衮是正白旗的旗主,按惯例,八旗又有上三族和下五旗之分,正黄旗、镶黄旗、正蓝旗由皇太极亲自统领,是皇帝的亲兵,身份高贵,条件待遇优厚,称为“上三旗”。其余五旗,正红旗、镶红旗、镶白旗、正白旗、镶蓝旗,称为“下五旗”,由亲王、贝勒、贝子掌管,驻守京师各地,皇太极死后,势力最大的就是多尔衮和执管正红和镶红两旗的代善,此外皇太极的长子豪格,此时代善年事己高,对争夺没兴趣,最后矛盾集中在了以豪格为首的两黄旗和以多尔衮和多铎为首的两白旗上,老奸巨滑的多尔衮看到自己独木难支,于是退而求之,拥年幼的福临为帝,与众人一起拥护,结果争取了代善的支持,从而一跃成为摄政王。
  成了摄政王后,多尔衮把自己的正白旗提升为上三旗,把原来的正蓝旗贬作下三旗,这当中又有很多波折。
  经过这些年的经营,多尔衮已成功打压了豪格,并成功控制了正黄和镶黄两旗,这样一来他们上就正黄、镶黄、正白、镶白四旗,实力雄厚,由于代善采取中立,以至多尔衮在满清只手遮天,从山海关一役后追击大顺军就知道,大顺军败退后,多尔衮派了三路大军追杀,分别是阿济格、多铎和吴三桂,吴三桂是降清前朝大将,和李自成有杀父之仇,而阿济格和多铎则是多尔衮的胞弟。
  有亲兄弟率军追杀,多尔衮这才安心经营北京。
  范永斗这次采购回来的火器。一部分交付给前线将士,大部份用作守卫京师之用,守卫皇城的是上三旗,而上三旗都在多尔衮的手中,这是乘机扩充自己的实力。
  “回王爷的话,都准备好了。”范永斗毕恭毕敬地说。
  说话间,向手下打了一个手势,那些手下会意,一个个小心翼翼把装火器的箱子打开,很快。一支支铮亮的新式火铳、一枚枚尖尖的子弹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引得众人一阵喧哗。
  范永斗亲手拿下一杆新式火铳,陪笑着送到多尔衮面前说:“王爷,这是新采购的新式火铳,上弹快、威力大,请王爷检查。”
  多尔衮早就玩过这种不用点导火索的新式火铳,也是见识到它的威力,这才花大价钱购买,就是四川要八旗美女去换也捏着鼻子认了。看到一批新火铳,心情大好,先是熟练的拉上枪栓看看,只见关节灵活。上面打了油,不由满意地点点头,自顾拿起一颗子弹塞进枪膛,有些玩味地看了济尔哈朗一眼。看也不看朝天一扣板机,“砰”一声,一颗子弹斜着向天发射。把不少第一次看到这种新式火铳的满清贵族吓了一跳。
  “不错,范先生,辛苦你了。”多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