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1796》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崛起1796-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只听高鸿信接着说道:“但是所有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正所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物极必反,盛极必衰天地至理。现在整个社会所隐藏的矛盾已经初露端倪了,我相信马上就会有一个总的爆发。”
  
  第二十五章 危机
  
  更新时间2014…8…27 19:34:58  字数:3147
  单成敬听后,不屑一顾的说道:“信口开河,怎么会有危机,我怎么没发现。”
  单秉鉴听了高鸿信的话,对他所说的话有些感兴趣,也对自己儿子的语气有些不满,便说道:“成敬,我平常是怎么教你的,听高将军把话说完。”
  单成敬听了单秉鉴的话,还想再说什么,只是看到单秉鉴的眼神,便止住了。
  高鸿信对这单秉鉴施了一礼,便接着说道:“没想到单先生家教如此之严,怪不得成敬兄能有如此风姿。”
  单秉鉴不置可否的说道:“高将军过奖了,与你相比他还差得远呢。”
  单成敬听了单秉鉴的话,脸色不由一暗,但是并没有反驳自己的父亲。
  高鸿信也没有再在这个问题上纠缠,接着说道:“刚才成敬兄说没有发现这个国家有什么问题,那我便把我发现与想到的与成敬兄分享一下,希望成敬兄不吝赐教。”
  单成敬听了高鸿信的话,不由觉得有些不好意思,说道:“不敢,不敢,我洗耳恭听。”
  高鸿信便不再客气,立即直奔主题,说道:“首先是人口问题,国家经过一百多年的修养生息,在加上拓垦荒地和高产作物的普及,并且整个国家的气温比明末时也有所转暖,目前整个大清的人口可能已经达到了三万万人以上。”
  高鸿信看了看单成敬,发觉他脸上有些迷惑,便接着对他解释道:“成敬兄可能觉得人口多是好事,这可能也是大多数人的想法。”
  单成敬知道自己被高鸿信看穿了心事,便直接说道:“难道不是吗,俗话说盛世以滋养人口,人口众多国家就强大,自古都是如此。”
  高鸿信笑着说道:“人口多了是可以征召到更多的士兵,人口众多是一种优势,但是如果长期以来耕地面积无所增加,人都却迅猛增加,那便会成为祸乱之源。”
  单成敬听了高鸿信的话后,脸色也有了一丝难看,显然他也想到了其中的关键。而一旁的单秉鉴则更是有些震惊,他为这个论断震惊,也为这个说法是出自以为十几岁的少年之口而震惊。
  “如果朝廷能开放柳条边,让无地少地的人可以自由进出东北,也就是满洲,估计数十年内朝廷不会有缺少耕地的烦恼,也会很大程度上降低农民起义的发生,不过我估计这个可能微乎其微。”高鸿信笑着说道。
  单成敬张了张嘴,但是有不知道自己该说些什么,他知道高鸿信说的是实情,朝廷是不会轻易让如此多的汉人涌入自己的龙兴之地的,满洲之地是满人最后的退路。
  高鸿信接着说道:“刚才也说道土地缺少的问题了,那我接着就说说土地兼并的问题。土地兼并几乎是所有王朝灭亡的根源,当然少数例外。”
  单成敬对土地兼并的危害还是有清醒的认识的,他只是对高鸿信最后说的“少数例外”感兴趣,于是便问道:“请问有哪些例外?”
  高鸿信听了他的问话,知道他已经听进去了自己的话,便说道:“比较明显的就是宋朝,宋朝虽然土地兼并也非常严重,但是宋朝本身商业手工业异常发达,虽然也有部分农民起义发生,但是宋朝灭亡的主因还是蒙古南下。其他大部分王朝基本都是因为土地兼并而爆发农民起义,最后才在平叛中耗尽了自己的元气,最终轰然倒塌的,比方说,东汉末年的黄巾军、唐朝末年的王仙芝与黄巢、明末的李自成等人。明朝如果不是因为农民起义前后十余年的牵制,耗尽了元气,满清要想入关可能也不是那么容易的。现在大清可供开垦的荒地基本已经没有,而土地兼并却愈加严重,现在已经到达了一个临界点,只要某地有一两场灾害,可定就会有大规模的起义爆发。就说现在这次白莲教的起义潮,清廷就算要平定也必得耗费十年左右的时间,耗费海量的白银,可能对达到数亿两之多。”
  这次单成敬没有在提出异议,他还在思考,显然他也有所收获。
  “高将军真是令我刮目相看呀,不止高将军还有什么高见没有?”单秉鉴问道。
  高鸿信也没有谦虚,说道:“当然有,比如说朝廷的吏治败坏,自乾隆中后期开始,朝廷的吏治就有所败坏,后来乾隆有任用和案轮爸绱蟪悖老衷诤瞳|仍高职显爵,我估计可能得等到乾隆驾崩以后和呕岬固ā?墒蔷退闶呛瞳|倒台,吏治腐败已经积重难返,据我对嘉庆帝的了解,他基本不可能解决这个问题。吏治是一个国家的根本,俗话说‘治国先治吏’,可见吏治的重要性。如今有恰逢各地义军纷纷起义,想要整顿吏治更是难上加难。清廷最大的问题还是军备的废弛,如今各地的义军攻城拔寨,但是八旗与绿营兵根本不堪一用。整个大清的军队经过长时间的承平战斗力已经严重下滑,再加上如今吏治败坏也波及到军队,各级将领贪墨之人多余清廉之辈,更有甚者企图养匪自重,早晚有一天整个湖北会糜烂,进而波及到全国。”
  单成敬回过神后,此时脸色已经非常难看,显然是为朝廷的前途担忧,但还是对着高鸿信鞠了一躬,说道:“我如今方才明白孔子所‘三人行,必有我师’的真正含义,以后还请多多赐教。”
  单成敬这样到搞的高鸿信有些不好意思了,高鸿信只得说道:“成敬兄客气了,我们以后可以一起相互切磋学习。”
  单秉鉴这时开口说道:“照高将军说大清就无可救药了,注定要灭亡了?”
  高鸿信答道:“也不能就这么说,满清毕竟已经君临天下这么多年了,虽然根基有所松动,但是也不是顷刻之间就能灭亡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要想彻底推翻一个刚过了顶峰的王朝不是意见容易的事。就好像唐朝,虽然经历了安史之乱,但是唐王朝还是又存在了百余年的时间,要想彻底推翻当今朝廷,据我估计最少也要话费十几年的时间。”
  单秉鉴听后若有所思,说道:“高将军真是大才。”
  接着有转头问单成敬道:“成敬现在是否愿意跟高将军走了?”
  单成敬不好意思的说道:“儿子,听父亲的便是了。”
  单秉鉴接着对高鸿信说道:“高将军,成敬你就带走吧,我也希望他能跟着高将军学习一些东西,也希望高将军可以照顾一二,毕竟军中不是家里,万一有个好歹,我单家可是一脉单传。”
  高鸿信的任务完成,此刻心情也很好,便说道:“单先生请放心,我一定尽量保证成敬兄不会出事的。”
  单秉鉴点了点头,说道:“那我明天再去拜访高俊茂将军,你回去帮我问候他。”
  “好的。”高鸿信答道,接着便对着单成敬说道:“成敬兄,你还是回去跟家人告别一下吧,我在外面等你。”
  “好的。”单成敬说完便匆匆往后院赶去。
  高鸿信也告辞了单秉鉴,来到了大门口等候单成敬出来。
  单成敬去后院,与母亲妻子告别后,便来到了门口与高鸿信汇合了,高鸿信让士兵先把单成敬领导新兵营地去,他还要去别的地方继续拉壮丁。
  此后的几天单成敬再也没有见过高鸿信,据说高鸿信这几天一直带着人到各处去来壮丁,就像去自己家那样。这几天又来了一些和他年龄相仿的人,他们都是襄阳的一些书香世家的子侄,平时单成敬与他们也是认识的,只是有些人不太熟悉。
  他们这些人都是读书人,本来就瞧不起当兵的,现在却把他们抓来当兵,都是满腹的怨言。
  这一日单成敬等人被士兵们叫了出来,来到了他们所在的营地的广场上。众人站在广场之上,不知道要让他们干什么,便开始了交头接耳。
  单成敬的边上是他平时的好友耿一诚,耿一诚与单成敬是鹿门书院的学生,其实这些人之中有很多都是鹿门书院的学生,知道义军攻打襄阳开始后,鹿门书院便关闭了,学生们都各自回了自己家,就算是外地的学生,没逃走的也躲到了各位同窗的家中。
  耿一诚捅了一下边上单成敬,问道:“你说他们让我们出来干什么?”
  单成敬没好气的说道:“我怎么知道,我也不是他们的人,你可以上去问问。”
  耿一诚打趣道:“你这时怎么了,打鸡血了一样,我要是敢上去问还问你干什么。”
  单成敬叹了口气说道:“现在我们都是阶下囚,只能听天由命了,不过我相信他们是不会伤害我们的。”
  说完单成敬的目光看向了远处高台上的高鸿信,他虽然对义军其他的人不了解,但是对这位将自己从家中带来的人还是有信心的。那天在自己家中他侃侃而谈,完全不像是一位比自己还要小几岁的人,连自己父亲都对他的见识佩服不已。像如此的一位人物,不可能干出屠戮读书士子的事。
  
  第二十六章 训练与联姻
  
  更新时间2014…8…28 19:03:32  字数:3117
  耿一诚看到单成敬看向远处高台,并一直盯着上面的人看,便好奇的问道:“成敬,你认识上面的人?”
  单成敬回过神来,说道:“就是上面的那位少年将我从家中带来的,不过后来就没见过了。”
  耿一诚眼珠转了转,问道:“你感觉他这个人怎么样?”
  单成敬略一思索说道:“有与年龄不相符的沉稳与见识。”
  耿一诚听到单成敬的回答,描述虽然简洁,但是评鉴却很高,可见单成敬对这位少年将军的印象很好。
  正在这时传来了鸣金之声,广场上的议论声便静了下来。
  高鸿信看着广场上议论纷纷的人群静了下来,便向前走了几步,来到了高台的边上。
  这时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高鸿信的身上,高鸿信则混不在意,对着看先自己的众人喊道:“首先,我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本人是义军高均德元帅的侄子高鸿信,以前是亲卫团团长,现在高元帅率军西去支援其他义军围攻汉阳去了,目前襄阳这边的军事由高俊茂将军监督,有我主抓。至于我后面的这几位呢,他将是你们的教官,一会他们会做介绍的,现在我要说一下你们以后的安排。你们将进行为期半月的训练,到时会跟随军队向西攻打郧阳府,训练会很辛苦,你们要做好准备。”
  高鸿信的话音刚落,下面便炸开了锅,传来各种鼓噪之声。
  “凭什么我们要训练,我们也不是士兵,快放我们回去!”
  “就是,我们是读书人,我们可以当官!”
  “士可杀不可辱,我们不会自甘堕落与丘八为伍的!”
  ……
  高鸿信看着下面群情汹汹的士子,眉头不由皱了起来。这时他身后传来一声喝斥之声:“都给我闭嘴,你们在胡扯,小心我用手里的大刀砍了你们。”
  高鸿信一听是张修远的声音,不由一愣,感觉这与他平常的风格不太相符,便后头看了过去,之间张修远也看向了他,冲他挤了挤眼睛。高鸿信便知道这时张修远故意的,张修远的这声大喝效果还是很明显的,广场上的众位士子都停止了喊叫,而是一个个沉默着不再说话。
  高鸿信接着说道:“各位,让你们随军并不是真的上战场,只是做随军文职人员,主要就是记录一下战场情况,所以你们完全不用害怕,一般来说是不会有生命危险的。”
  地下的众人这才松了一口气,这时一个声音问道:“在战场上总是有意外的,肯定会有人死亡的。”
  这时人们的心又悬了起来,都担心自己死在战场上。
  高鸿信看后立马反驳道:“大丈夫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人生在世却对不确定的危险畏畏缩缩还能有什么成就,功名但在马上取,要想建功立业哪有不付出的。如果连一点险都不冒,怎么可能功成名就,只有庸碌一生的人才会畏死惜命。”
  场中的众人沉默了下来,过了一会儿,单成敬说道:“高将军说的很好,功名但在马上取,从今而起投笔从戎建功立业!”
  单成敬周围的人也跟着应和道:“投笔从戎建功立业!”
  也带动起了整个的广场数百的士子大喊道:“投笔从戎建功立业!”
  高鸿信看着不远处的单成敬,他对单成敬还是有印象的,现在更是对单成敬格外留心了。
  高鸿信看着时候已经差不多了,便对身后的张修远、张修哲、高鸿智、高光远说道:“剩下的交给你们,开始训练吧。”
  四人应了一声便去挑选人员去了,高鸿信则离开了这里,要回城去与高俊茂说明这里的情况。
  就在高鸿信等人正,集合训练的时候,孔志尚等人操作的联姻计划也到了收尾阶段,这时整个襄阳城到处都是结婚的鞭炮声与迎亲的唢呐声敲锣声。
  高鸿信走在去往府衙的路上就遇到了好几拨迎亲的队伍,高鸿信感受着周围喜庆的气氛,自己的心情也好了起来,不知不觉便走到了府衙。
  刚走到府衙后的院子里,便遇到了高鸿义。高鸿义拦住了高鸿信,说道:“哥哥,你什么时候还要去打仗呀,你答应过我的,要带我一起去哦。”
  高鸿信听着高鸿义的话,不由大是头痛,但是已经答应过他此时又不好反悔,便说道:“这次进攻西面的谷城与光化城可以带你去,但是你现在还没有经过一点训练,我不怎么放心,不能让你突然就上战场。”
  高鸿义一听大急,连忙问道:“那怎么办呀,哥哥?”
  高鸿信笑着说道:“你去门口让我的士兵领着你去城外的训练营地,现在正好有一批新兵正在训练,你和他们一起吧。”
  高鸿义大喜,连忙说道:“我这就去。”
  高鸿信见他如此的着急,便赶忙开口说道:“鸿义等一下,你训练以前我得说好,虽然你年纪小,但是对你的要求不会减轻,如果你表现不好的话我也是不会带你去的。”
  “放心吧,哥哥,我一定会好好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