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1796》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崛起1796- 第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这件事是出自东方平政自己的主意,那曾云翳说什么也要好好的劝一下他,毕竟曾云翳要确保军队的稳定,不能让军队乱了,军队还要应对明年的大战。
  如果这些事都是出自张汉邦或者张汉朝的授意,那就要另作打算了,毕竟曾云翳也猜不透他们的想法,也不敢贸然进谏,以免引火烧身。
  “平政,听说最近你惩治了很多人?”曾云翳问道。
  东方平政平静的说道:“是的。”
  “我听有的人说,你是在排斥异己,趁机报复。”曾云翳接着说道。
  “大哥你也是这么认为的吗?”东方平政看着曾云翳问道。
  “我本来也不愿意相信,但是就我听说的案例来看,你报复的成分居多,当然,前提是这些事情如果不是元帅或者副元帅的意思的话。”曾云翳说道。
  东方平政听后,知道曾云翳这也是在探寻这件事的根由,不由叹了口气,说道:“大哥,我也不瞒你,这些事情并不是元帅的意思,但是元帅与副元帅也不曾阻拦,这说明两人对我的处理是没有意见的,毕竟我处理他们也是有根由的,不是凭空捏造证据冤枉他们。”
  曾云翳听后眉头皱了起来,他知道东方平政向来说一不二,他既然如此说了,就说明这些人可能真的有问题。不过这并不代表东方平政没有私心,为了统治区的问题,曾云翳还是决定劝劝东方平政。
  “平政,也许这些人真的有问题,你敢说你没有私心?”曾云翳问道。
  “这天下谁没有私心,我现在做的相对于其他人来说,不过是小巫见大巫罢了!”东方平政不以为然道。
  “那你也要考虑百姓与军队的稳定,虽然现在还没出什么大的乱子,但是各地已经有些混乱了,我担心如果你再继续下去,到时真出了什么大的事情就糟了。到时元帅他们肯定要给百姓和军队一个交代,而你就危险了,你就算不为别的,总该为你自己考虑吧。”曾云翳接着劝解道。
  曾云翳并没有丝毫的作假,毕竟他与东方平政的关系也不一般,他说的话并没有危言耸听,如果真出现难以收拾的乱局,张汉朝与张汉邦真有可能拿东方平政开刀。
  对曾云翳的话,东方平政也很是赞同,可是就这么让他放弃他又感觉有些不甘心,不过为了自己的小命,他由于再三还是决定终止自己的报复行动。这样他即解决了自己的危机,有给了曾云翳面子。
  “好吧,我会控制的,不会让乱局继续扩大。”东方平政说道。
  曾云翳就爱你东方平政同意了,终于松了一口气。
  其实,东方平政的干的事情,张汉朝与张汉邦都看在眼里。两人之所以没有制止,就是打算让东方平政树立一些敌人,毕竟东方平政总理政务,也不能让他大权纵览,尽得人心。虽然东方平政安插了一些“自己人”,但是这些“自己人”当中,有多少是张汉朝与张汉邦的死忠就不得而知了。
  张汉朝对东方平政不可能毫无顾忌的相信,就算是对张汉邦也是如此。什么东西都是相对的,就如东方平政与张汉邦两人,张汉朝肯定更加的信任张汉邦,不管两人的能力如何,张汉邦毕竟是他的亲弟弟,从张汉朝的心里来说,张汉邦要比东方平政可靠的多。
  
  第八十九章 想挡也挡不住
  
  更新时间2014…10…10 9:23:15  字数:2427
  “大哥,东方平政已经停止报复行动了!”张汉邦说道。
  “哦,这么快就停止了,有些出乎我的意料呀,我还以为得等到我们出手呢!”张汉朝听后笑着说道。
  张汉朝与张汉邦对乱局肯定也是了解的,毕竟这份基业是他们兄弟俩的,如果他们连这些都不知道,那就等着被灭亡吧。
  两人没有阻止东方平政,就是要看看东方平政能闹到什么地步,如果东方平政真的不知死活,那两人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处理了他了。毕竟是他自己不知死活,也怨不得别人。
  至于张汉朝对上次事情的补偿,已经给了东方平政,他如今总理政务也是大权在握,张汉朝也不可能一辈子照顾东方平政,毕竟张汉朝也不是冤大头。
  “听说曾云翳找过东方平政,如果没猜错的话,肯定是曾云翳说了什么才让东方平政改了主意。”张汉邦接着说道。
  “哦,也对。他们两人关系本来就很好,东方平政又是曾云翳的妹夫,东方平政头脑发昏没有想清楚利害,曾云翳可是很清醒的,他提醒东方平政倒也在情理之中。”张汉朝听后说道。
  “是的曾云翳有头脑,忠心也足够,肯定也不会由着东方平政胡来。”张汉邦听后也说道。
  张汉朝点了点头,对张汉邦的话很是赞同。
  “曾云翳我们可以重用,至于东方平政则要慎之又慎。”张汉朝接着说道。
  “大哥,你就放心吧。我知道你的意思,现在东方平政还离不开我,他也没有能力做什么动作。”张汉邦说道。
  现在张汉朝、张汉邦与东方平政的关系很是微妙,东方平政虽然极力想摆脱张汉朝两人的控制,但是张汉朝两人怎能让他如愿,这中间便免不了各种小动作,勾心斗角。
  张汉朝集团这些乱局,落在襄阳的高俊茂与孔志尚眼中,自然就显得有些莫名其妙,毕竟两人也不知道这中间的种种事情。
  就连高鸿信也是一头雾水,不过他也没有往心里去,毕竟现在他们与武昌张汉朝集团是盟友,关系还不错。
  高鸿信也没有什么闲工夫来管这些事情,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忙。开春之后,义军与清军必有一战,这时双方的共识,以高鸿信一贯谨慎的性格,一定要准本充分,做大万无一失。
  不管是粮草、军械、训练都没有放松,当然还有高鸿信最关心的火器。虽然现在火器的威力还不大,质量也不过关,很容易就炸膛,但是不能因噎废食。对于火器只有不断的应用,找到缺点,再不断的改正,才能使之更加的完善。
  现在清军当中虽然也存在大量的火器,但是由于满清上层存在弓马骑射无敌的臆想之中,对火器要轻视的多,认为火器只是一种辅助性的武器。这种说法最大的明证便是大清灭亡大明,当时大明朝的火器是当时世界上装备率最高的国家,但是最后还是被大清灭亡了。
  这种表象也确实蒙蔽了大部分的人,虽然不知道满清的上层是被蒙蔽了,还是故意视而不见,打算湮灭汉民族的火器发展,故意为之,总之现在的天下,对火器的认识严重不足。对于记录火器制造与使用的相关书籍也漠然视之,像戚继光的《纪效新书》与《练兵纪实》人们只当是兵书使用,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只当作奇闻杂谈阅读。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皇帝对火枪与火炮的态度就决定了臣民对它们的态度。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由马戛尔尼勋爵率领的英国使团,驾驶着先进的炮舰访华:“把我们最新的发明如蒸汽机、棉纺机、梳理机、织布机,介绍给中国人,准会让这个好奇而又灵巧的民族高兴的。”此时恰逢乾隆82岁大寿,宴会上的满汉全席自然使英国人大开眼界,而他们远渡重洋携带来的各类“土特产”,无形中成了给老寿星的生日礼物:除了工业机械、天文仪器之外,还有英国最大的装备有最大口径火炮110门的“君主号”战舰模型,乃至榴弹炮、迫击炮和卡宾枪等实物。英国使团甚至还配备了训练有素的卫队,想表演一番现代炮兵的装备与队列,供中国皇帝检阅。
  乾隆却不稀罕听西洋的礼炮声,觉得不会比鞭炮爆竹之类更能烘托喜庆的气氛。挥挥手,让太监们将这些怪模怪样的枪炮原封不动地运进圆明园的仓库并且傲慢地评价:“这些可以给小孩子当玩具。”他只是浏览了一遍英国使团递交的乔治三世的国书及冗长的礼品单,告诉手下:“单内所载物件,俱不免张大其词。此盖夷性见小,自以为独得之秘,以夸炫其制造之精奇。著征瑞于无意之中向彼闲谈:尔国所贡之物,天朝原亦有之,庶该使臣不敢居奇自炫。”英国使团在乾隆眼中,仿佛一支远道而来的马戏团,靠耍一些洋把戏,来嘘弄看客。而且乾隆并不以为这些异域的杂技与魔术有什么新鲜,有多么神奇。
  乾隆皇帝带给大清的不仅仅是对火器的轻视,更是对西洋各国以及他们科技的轻视。
  大清帝国的轻敌思想,正是乾隆开始的。他根本想不到,自己连看都懒得看的洋枪洋炮,在67年之后,将撞开闭锁的国门,直逼北京城下。而圆明园将在轰隆一声中成为炮灰。他呀,真是太迷信八旗军的强弓硬弩了——因为其祖上,正是靠这冷兵器打下江山的。可在下一个时代,要靠长矛与弓箭守江山,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偏偏乾隆栽下的是一棵骄傲自满的歪脖子树。他的龙子龙孙,从道光,到咸丰,直至光绪,都将深受被烈日暴晒之苦。而他留下的最昂贵的遗产——圆明园,将毫无招架之力地遭受一次打劫。打劫者,恰恰是他蔑视的那些洋人的后裔。
  英法联军占领圆明园,讶异地发现:当年赠送给乾隆的礼物(枪炮),一直“藏在深宫人不识”,闲置在库房里,蒙满尘土。大半个世纪以来,仿佛被中国的帝王将相们遗忘了。他们二话不说,立即将其装船运回老家。或许还不无侥幸心理——幸亏中国人没把这些武器当回事,若是他们以此为模型仿制并装备军队,掌握了先进的军事技术;那么,要想打进北京城,就不太容易了。
  当僧格林沁王爷的蒙古骑兵,在开阔地上作集团式冲锋,遭遇英法联军的排枪排炮,纷纷滚鞍落马,血流成河;最后只剩下一杆快要被炮火撕碎的战旗,斜插在尸骨堆上,孤独地飘呀飘……马受惊了,人也受惊了。一向自以为是天之骄子、只识弯弓射大雕的八旗军,总算领教到了洋枪洋炮的厉害。可已经太迟了!毕竟,人家已经打到自己的家门口了。想挡也挡不住。
  
  第九十章 意外惊喜
  
  更新时间2014…10…11 21:16:45  字数:2200
  高鸿信虽然不是大汉民族主义者,但是对于清朝将汉民族火器发展湮灭的做法确实深恶痛绝的。高鸿信要想与清廷争锋,逐鹿中原就必须大力发展火器,毕竟清朝与后世不同,这里就算一座小县城也有着高大的城池,如果没有威力足够大的火器的话,攻打城池就只能拿人命来填了,当然也可以围而不攻直到城中粮草耗尽,不过这要看敌人给不给你围攻的时间了。
  在这个没有坦克的时代,骑兵的作用就被无限放大了,清廷由于有东北、蒙古的供应,马匹肯定是不缺的。但是义军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马匹稀缺,想要在平原地带与清军的骑兵一较长短,必须出奇制胜。虽然火枪由于工艺、材料的限制,与后世的枪支相比相差甚远,但是如果应用得当,也是能很好的克制骑兵的。
  总之,火器是未来的发展方向,高鸿信肯定会不遗余力的发展,哪怕这个过程很漫长,哪怕期间要承受多次的失败。
  “现在火炮生产怎么样了?”高鸿信问汤豪道。
  “现在性能基本已经稳定,只是产量上还是无法跟上,虽然我们加大了人力投入,但到目前为止也才生产了九门火炮,这样的话,到明年开春也顶多能能有二十门左右。”汤豪说道。
  高鸿信听到明年开春才只有二十门,心里虽然觉得太少,有些失望,但是他也知道匠作营已经尽力了。就这二十门还是在高鸿信提出了改进生产流程的意见之后,提高了效率,才能达到的标准,否则有可能才十门。
  高鸿信对着汤豪点了点头,说道:“你们不要有压力,毕竟你们已经尽力了。虽然产量上目前不好再提高了,但是你们可以试着改进火炮的性能,毕竟火炮越先进我们攻打城池的时候也就越省心。”
  “元帅,你就放心吧,我们对火炮改进的研究,一直都在继续。”汤豪听后笑着说道。
  “那就好。”高鸿信接着问道:“你们对上次缴获的燧发枪研究仿制成功了吗?”
  “燧发枪早就仿制成功了,只是性能还不是很稳定,还在测试改进阶段,估计过一段时间就能投入生产并且装备部队了。”汤豪答道。
  高鸿信一听,心情好多了,说道:“早就成功了,问什么没有通知我?”
  “燧发枪、火绳枪都有现成的样本,要想仿制本来就不是很难,考虑到元帅您这么忙,所以我们便没有通知您。”汤豪说道。
  “那现在我们就去看看!”高鸿信笑着说道。
  高鸿信对这些枪支也很好奇的,虽然他也见过上次缴获的枪支,但是这次毕竟是自己制造出来的,怎么也要去看看。
  来到火枪制造工地后,汤豪拿来了两个样本,一个是燧发枪,一个是火绳枪。
  相对于火绳枪,高鸿信当然更喜欢燧发枪,毕竟燧发枪代表的是未来,而火绳枪是注定要被淘汰的。之所以高鸿信还让继续仿制与制造火绳枪只是因为现在由于工艺的原因燧发枪还不太稳定,而火绳枪发展到现在已经稳定了下来,使用起来要更安全。如果某一天燧发枪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高鸿信一定马上淘汰火绳枪,毕竟火绳枪的弊端太明显了,如果是阴雨天的话,火绳枪就彻底成烧火棍了。
  高鸿信先拿起了燧发枪,这把枪有一米多一点,很沉,起码高鸿信是这么认为的,对于火枪高鸿信也不是太了解,毕竟他不是工科出身,只是有一个模糊的认识,他觉得手中的燧发枪应该是前膛燧发枪,虽然他也不知道前膛燧发枪与后膛燧发枪的区别。不过根据现在清朝的装备水平来说,后膛燧发枪应该还没有,也不知道西方国家有没有装备。
  其实,高鸿信猜的也有些准确,后膛燧发枪其实已经是近代步枪的原型了,是直到十九世纪中叶才被发明的。因此现在的所有的燧发枪都是前装的,前装燧发枪也是目前最先进的火枪了。
  高鸿信抚摸着冰冷的枪管,心里不由一阵激动,这些都是他以后征战天下的利器。
  高鸿信不由抬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