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小领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春秋小领主- 第1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群许国、陈国学徒工簇拥着两人向鸡舍里走,河老边走边介绍:“这鸡陂技术可是我赵氏的强项。如今,晋国九成的鸡鸭肉食,都由我赵氏供应,咱们家因为这些技术,当初虽然家族弱,但在各大家族游刃有余。其他人挨饿的时候,咱家人吃肉都吃腻了,这也算一种富足吧!”

河老这里说的“咱家”指的是整个赵氏家族。

河老继续唠叨:“当年,家主上位后裁减老弱。我老了,便退下来,由家主亲自教授糊口的手艺。这鸡陂技术在我晋国也是各家族垂涎的,想当年我为了学这门手艺,吃了多少苦。但现在,家主却要无偿的交给许国人与陈国人。

说到这里,老头突然止步,转过身来,冲那些雇工喊:“听着,我有儿子了。今后,我也要扩大家业。您们这些雇员,学了这门手艺,如果要回自己的国家发展,我也不挡着你们。可要是愿意继续接受我的雇佣,我们家主说了,我晋国大军,将一路保护你们回去接家眷,并把你们一路护送回晋国。”

河老一路唠叨着,领着扬边走边介绍养鸡场的各种工序及规则要求。作为一个现代人,当然能够明白其中的消毒要求,但扬作为一个许国人身临其境,禁不住感慨:晋国人规矩真多,连养鸡都适用军法,规矩重重。

参观完鸡舍,河老得意的介绍:“所谓陂,指的就是水洼旁边的湿地。鸡陂,顾名思义,就是建立在水边的养鸡场。为什么要把养鸡场建立在水边?因为这样一来,鸡场好清洗,养出来的鸡干净………以上这些话不是我说的,是家主说的。家主还说,鸡场里每一条规定都有意义,都有其非执行不可的原因,只是这原因嘛,我暂时还不能告诉你们。你们才干了多久,这些规定有几十条,先把它记住了再说,等你们回到晋国,成了我赵氏的部员,我自然会慢慢跟你们解释……”

河老正得意洋洋的宣传着。门外传来一阵阵喧哗,刚才在门外收水草的那位雇员跑了进来,慌张的汇报:“上军包围了我们的鸡陂,是范军佐的范家兵(士匄封地为范)。”

“取我的戈来”河老挺直了身子,向身边的雇员说:“瞧见了吧!我们家主对你们的恩惠多大。即便是在我晋国,也还有人想偷窃我们的技术,这些人就是来偷技术的。孩子,拔出你的剑来,跟我走。”

扬嚅嗫的提醒:“外面是晋国副统帅的军队。”河老的回答斩钉截铁:“现在,你就是晋人。”

包围鸡陂的军官没有进门。他站在门口,展开一份文告,高声宣布:“上军佐范匄从即日起接管后勤。范军佐宣布:鸡陂、鸭城、猪寮重地,与我军食物安全供应密切相关,从即日起,我军将对这些重点地区加强保卫,并派出军官四时巡视。鸡陂主管服的是“军赋”,从即日起直接受范军佐管理。”

河老一手持戈,一手伸出,说:“拿来!”范氏军官反问:“拿来什么?”河老大声回答:“我身为赵氏的人。你要想进我赵氏鸡陂,就拿来我赵氏家主的命令。”

范氏军官驳斥:“胡说,范军佐统领全军后勤,赵氏宗主也得听命行事。你这老头,不过是赵氏的一个纳赋人,也敢要范军佐听你话吗?”

河老的胸膛挺得越发直了。这一刻,原先那个佝偻老头,身上居然散发出令人不敢正视的神采,他横戈回答:“昔日,国君想要进入赵城,没有得到赵氏宗主的许可,我“河”奉命持戈拦阻。为此,我为赵氏奉献一个儿子。今日,范军佐想在未得赵氏宗主许可的情况下,踏入我赵氏的地盘,请从我父子的尸体上迈过去。”河所说的父子,指的是他与身边的扬。扬有点胆怯,他握剑手有点颤抖。

对面范氏军官厉声大喝:“咄,你这老头,想抗命吗?”

老头意气奋发,持戈大喊:“昔日,戎人来攻打赵氏农夫,家主与群臣立誓,誓词说:苍穹之下,敢使我赵氏流一滴血者,我赵氏将使他流尽血。誓词刚刚落地,大戎小戎国君的头被我们割下,土地被我们占领,残余分子被我们追杀千里。我是赵人,今日我倒要看看,谁敢杀我?”

老头孤身一人面对整个范家军,气势汹汹、咄咄逼人。在他身后,许国、陈国雇员已被这场冲突吓得跪倒在地,并让开了大门口。唯独老人还堵在大门口。

扬本来先天面对霸主晋人有点胆怯,这一刻,听了老人的话,他勇气陡生,横剑窜到老头身边。两腿虽然发软,但他也竭力直起腰。

扬的母亲慌慌张张的从里边跑来,她穿了一件新衣,身上还系了一个围裙,似乎刚才在厨房忙碌。看到老头充满男人气概的横戈堵住大门,儿子拿着出鞘的剑,站在老头身边。她犹豫着,想伸手拉一把老头与儿子。

老头依旧在气焰嚣张的大喊:“谁敢杀我?”

范氏军官还在犹豫,来之前他也获得了严厉警告,禁止与赵氏正面冲突。故此老头的咄咄逼人,虽然让他非常看不惯,但他还在犹豫。

一辆兵车慌慌张张的从城中驶出来。车上的人一边跑,一边大声喊:“副元帅有令:撤。”

晋军真是令行禁止,副元帅荀罃一个字的命令,没有任何解释,那名军官毫不犹豫的一转身,一挥手,范家军井然有序的撤退了。

河老将戈重重的顿在地上,大声教育扬:“儿子,你看到了吗?我们是赵家的人,头顶着赵家的天,脚踩着赵家的地,家主就是为我们遮风挡雨的伞。除此之外,都是个屁,国君算个屁,元帅也算个屁。家主不点头,你就有权挥舞战戈,杀他个落花流水。即使阵亡了,家主自然会替你照顾子女,会找人替你承继家业。但你要是不抵抗,让人侮辱了赵家,从此你将不被赵家承认,要被赶出家庭,流窜于荒野,成为孤魂野鬼,死后也没有人祭祀。所以,我赵人从不怕与人拼命,没有家主的许可即使是国君来了,也拼他娘的你死我活。”

老头的说法并没让扬震惊,因为他说的是正常的“封建”,封建体制下正该如此。而扬感到惊诧的是,老头对付的是晋人,是霸主国的显赫正卿,这事实让扬有点头晕。貌似面对霸主国的时候,许国国君不惜把所有规则打破,也要维护晋人的利益。

扬的母亲上前,温柔的拽平老头身上的衣服。扬满头大汗,心情却畅快无比,他说:“这一刻,我平生从没有感觉到如现在一样畅快……,做一个晋人,做一个赵人,如此甘美。”

老头平静的将戈交给旁边的雇员,霸气十足的吩咐:“儿子,带两个人去旁边的鸭城看看,问问他们要不要支援。如果他们也没事了,就拜托他们去通知家主一声,我这里人手少,陈国人、许国人都是废物,不顶用。”

扬领上两个带路的许国雇员,往鸭城赶路,走到半路,遇到鸭城派来支援的人手,相互询问后,他赶紧带着鸭城的人返回,向父亲汇报:“父亲,鸭城那里的范家军也撤了。鸭城人多,已经通知了家主,听说家主目前已经出战了,新军先驱在不久前已出城。”此刻,扬说起父亲与“家主”这个词来,自然而然,毫无心理障碍的脱口而出。

河老哦了一声:“难怪范氏有如此大的胆子,原来家主出战了,赵氏在城中留下谁主持日常事务?”

鸭城的人拱手回答:“听说家主只带了正卒轻装渡河,听说他们将先在河对岸扫荡出一片空地,隔绝战场信息,然后才调辅兵上去修筑临时营地,我们赵氏的辅兵还没有动。城内主持的是英触与吴熏,他们已经找副元帅投诉,副元帅正在安抚他们。而范氏坚持说,他没有恶意,只是大战在即,为防止流窜溃兵骚扰,想加强保卫而已。”

春秋时代,贵族之间对自家的生产秘密都极为看重。真实的历史上,韩氏擅长培养弓兵,虽然跟赵氏关系密切,但他们依旧把秘密带入了战国。同样,赵氏也把骑兵技术、魏氏也把甲士培养技术各自带入战国。而目前,赵氏所擅长的除了骑兵技术外,还有他们的战车技术,铁制武器制作技术,以及鸡陂、鸭城、猪寮等生产技术。

这些先进技术都是各家族垂涎的对象。赵武也严格按照这时的规矩走,没有“为国为民”把这些技术“无私奉献”出去,普及全国的意思。作为他的盟友,韩氏获得了一些皮毛,范氏沾不上边,干脆赤膊上阵,准备抢夺了。但他低估了赵氏辅助兵的抵抗意识,延误了战机,使得荀罃获得消息,及时介入阻止事态扩大。

第九十九章 咱们拼命了

范氏的试探失败,河老不再跟范氏在细节上纠结。他都囔:“家主总是这么小心,咱们的辅兵也不是不能战斗,他还是每次都确定自身安全了,才让辅兵上去。”

鸭城的人笑了。指一指扬说:“河老,你有了儿子,大战在即,为了不让儿子上战场,你都闹到家主那里了,别的辅兵也是赵人生养的,他们也有父母啊!”

河老也笑了,回身招呼自己的孩子:“孩子,我们回去吃饭,今天的饭,可丰富了。咱是养鸡的,鸡肉随便吃。今天早上我还买了一条鱼,屋中还藏了一些酒,咱们父子,好好喝一顿。刚才的事情,既然家主不在,我们就等家主回来做决定。”

突然间,一名陈国雇员插嘴:“刚才老爷说鸡陂还需要雇员,不知道我可不可以?”

河老一回身,刚要回答对方的话,鸭城的人看到这里已经没事了,连忙拱手告辞。河老忙着送别鸭城的人,等鸭城的人走远,河老回身问刚才说话的人:“你是陈国人啊?家主吩咐:非万不得已,不要雇用陈国人回国。我们是来陈国帮忙的,不能做出削弱陈国的举动啊!”

那名陈国人拱手:“小国寡民,身处在大国交锋的前线,早晨晚上都惊恐不安。刚才看到老爷的举动,才知道人原来有另一种活法,才知道身为霸主国一个普通百姓,竟然如此甘美……。如果老爷不嫌弃,我愿意带着全家老小前来投奔,哪怕不给我薪水,只要老爷赏我全家一口饭吃就行。”

河老犹豫了一下,摇头:“陈国人不行,除非有很特别的技艺特长……你不行,不算有特长,家主面前我开不了口。”那名陈国人噗通跪下,连声哀求……

此时,颖水南岸赵武看着身边渡河的士兵,频频摇头:“大军渡河速度太慢,枉费我们准备了三个月,竟然还是这么慢的龟速度。”

潘党在旁边解释:“够快了!当年楚军渡河,前后花了一个月。而你在半天的时光渡过去两千人,这速度已经够骇人听闻的,楚国人知道,该羡慕死了。”

赵武叹息:“生产力水平啊!三个月的时间,才造了三十多条船,摆渡一趟只能运一千人,半天功夫只摆渡了两趟。”

卫敏劝说:“我们跟楚国人不一样,我们的军械比较复杂,还有战马随行,楚国人军械简单,全军组练(铁叶甲)人数不过三百多人。我们则是人人披甲,人均两种以上的武器。更何况,我们选取的渡河地点又是河面最宽阔的地方。颖水滔滔,渡河本来就难,主上又想不引起顿国人的注意,诸多限制下,这速度已经不错了。”

赵武沉吟:“楚军当初是怎么过河的?他们每年都来出征,一定拥有大量的船只,这些船一定隐藏在什么地方………他们不可能把船装入口袋里打包带走,所以……。”

潘党截断赵武的话:“我知道船藏在哪里……。”潘党深吸一口气,慢慢的说:“历来,我们楚军北上都是从顿国出发的,而后在陈国重新集结。过去,船只停留在江面上,随时接应河对岸的人。现在船不见了,我想是因为楚国失去了陈国,怕这些船只被陈国人夺走。然而,顿国附近能登岸的地方只有一个,那里有大片的浅滩,部队可以登上浅滩,而后涉水上船。唯有那里,能同时停放大量的战船。”

赵武同情的点点头,他摆手招呼随从递上几副铜面具,自己挑了一副山鬼面具戴在脸上,潘党也顺势拿起一副“河伯”面具戴上。他是楚人,是楚国人人尊敬的大英雄,楚军当中有很多人认识他,现在,他要面对楚军下手,自然心中不忍心,要把自己隐藏在面具之下。

面具戴上,在面具的遮盖下,潘党似乎轻松了很多………这不奇怪,很多经历了化装舞会的人都有这种感觉:面具之后的自己,似乎可以稍稍放纵一下。潘党现在就有一点自暴自弃的放纵:“因为楚国丢失了陈国,我们的大军驻扎在河对岸,楚国人又不想跟我们正面冲突,所以他们把船全部收拢了,停放在那个渡口。其实那个渡口并不是附近最好的渡口,那段江面比较宽阔,摆渡困难,但好在那里水流平缓,可以同时容纳大量的人登船。所以,楚军大将彭名的营寨就在那里。当然,楚军虽然常来常往,经常驻扎在那里,但他们没有像我们一样,修建一座永久性城市。他们的营塞虽然屡经加固,但依然很简陋。”

赵武已经明白潘党的意思,他摆了摆手,下令:“这波船回去,告诉他们,停止运送辅兵,把那些船夫都运过来,全部。”

卫敏插嘴补充:“首先要把战狗队运过来,今晚我们要在这里扎营了,士兵们很疲乏。没有狗帮助守夜,恐怕有危险。”赵武点头,在自己的命令中又加了一条,而后,他站在河南岸,耐心的等待,直到船队输送完军队。

赵武是个现代人,他知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的道理。但遗憾的是,中国南方当时开发并不完善,大河南岸除了一条简陋的小路通往顿国,其余地方都是茂密的森林。缓慢的移动速度,糟糕的路况,使得侦查敌情成了奢侈。侦察兵来回一趟需要一日夜,等侦察兵送来消息,那消息已经过时了。另外,那条通向顿国的乡间小路是附近唯一的通道,如果晋国的侦查兵出现在那里,等于通知楚国人与顿国人:袭击马上开始。所以,为了保持袭击的突然性,赵武只得放弃了战前的大规模侦查。

赵武也曾想到收买顿国的渔夫,但稍加尝试后,赵武放弃了这个努力。现在是封建社会,封建社会的属民对于封君的忠诚,构成了封建社会的超级稳定性。更况且,在这种体制下,一个下层社会的小百姓,能知道什么国君的军事秘密?

因为这种种因素,赵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