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小领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春秋小领主- 第1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韩起想了想:“毕竟是我们晋国,就连楚国面对我们,如果不集结起全国的军队,恐怕也不敢轻易迎战。”

赵武提醒:“这就对了!这次出击,说穿了就是一次长跑,我们集结起队伍,气喘吁吁从北跑到南,中途不会有休息的时间,等双方结盟后,孤军深入的晋国大军一定着急的撤回。而我们两年没动了,楚国人一定想不到我们的大军会突然南下,他们不知虚实,压根不敢动,所以……”

韩起笑了:“你是说这次结盟,我们的军队会气喘吁吁跑到结盟地点,双方彼此喝一碗血,念完盟誓就要转身往回跑,根本没时间游山玩水……”

赵武补充:“那些参加盟会的领主还要动员自己的武士,不仅要承担对领民失信的指责,而且武士纳赋之后,今年,他们收不到领民的税了。”

韩起诧异:“但是,我们即使留在国内,也要动员起一部分兵力作为警戒,否则的话,万一有变,我们临时动员可来不及。”

赵武咧开嘴:“我赵氏的武士已经是职业战士,他们有五千人,赵城、邯郸各留一千人防守,我可以把剩余的武士全部集结在国都。如此一来,我对领民保持了信用,最重要的是:我根本不用再动员武士,也就伤害不到领地内的人力物力。你跟着我,享受吧!”

韩起砸了晒嘴:“职业兵?等齐策回来,我也仿照你那样,建个几千人的常备军。”

一个月后,晋国以下军作为前锋,首先向虎牢城运动。稍后,晋国中军南下,随行的是浩浩荡荡的附庸国队伍。虽然,晋国向附属国保证可以保证他们的安全,但毕竟是一路南下,穿越数个敌对国,才能抵达吴楚边界,附庸国国君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还是把国中的精锐全部带上了。

这下子,田苏最开心。因为韩起与赵武是两个公子哥,这两人只管制定计划,具体工作则全推给手下幕僚班子,两人只管天天举行烤肉大餐,日日歌舞不断。以前,这两个人就狼狈为奸,现在国中就他们两个是老大,没了约束,两人干脆把国都当做自家后院,每日驾着战车,带着是侍从武士去街头找店铺饮酒作乐。

你还别说,军国主义国家老百姓思维简单。平民看到国君违反承诺,紧急召集部队南下,本来就有些人心动荡不安,现在见到留守的两位正卿天天泡吧。经常见到俩位一脸无赖相,坐在街头的酒店,冲路过的美女吹口哨,国人心神逐渐安定,相互传说:“老元帅的儿子与赵氏孤儿,现在天天在国都遛狗泡妞,他们都不慌,咱干嘛着急……

啥,你不知道这两人意味着什么?老元帅,那是咱晋国的老狐狸,屹立晋国政坛五十年不倒,这样的老狐狸所生下的小狐狸,能痴傻吗?还有,那赵氏孤儿是击杀了“天下第二”的猛将,人破陈国、许国跟玩一样的。这两人天天买醉作乐,咱晋国能有啥危险。瞧见了吗?现在守城的是赵家兵,每天早晨还在绕城跑步,听说,他们明天要跟韩氏举行球赛,你去不?”

领主负责职业玩耍,全然不管事,田苏就毫无疑问成了国中第一人。赵氏、韩氏两套行政班子全由他一手抓,田苏忙碌着,并快乐着,兴奋地体会着“国中第一人”的幸福。

“不行,虽然君上带着大军出击了,但武库不能搬空。我们国中危机四伏,不能没有一点储备,君上那里让他自己想办法,就说我们已经竭尽所能了。”坐在武宫的田苏,刚刚否决了元帅府要求增派物资的请求………这属于韩起的职责。随后,他马上扭脸,对另一套行政班子交代:“不行,必须加派人手,监督春耕。我知道他们领地内劳动力不足,可没有办法,我晋国内忧外患,留守在国中的人如果还不想着努力克服困难,难道他们想去战场?想去战场说一声,国君刚才还说兵力不足。”

一通骂狗叫猫之后,田苏喘着气坐了下来,侍从端上一杯淡酒,殷勤地问:“上卿,酒需要温吗?”

田苏摇头:“我喊得嗓子冒烟,正需要一杯凉酒……你下去吧!让我坐一会儿喘口气。”

田苏之所以说话如此温和,那是因为送酒的侍从是赵氏武士。田苏端着酒,慢慢酌饮,心里暗自嘀咕:“人都说赵氏穷困,每年粮食都不够吃,需要辗转向各家族大量购入粮草。但我看赵氏的伙食标准,简直比百年屹立不倒的韩氏家族还要奢侈,连下级武士一天都要吃三顿饭,两天消耗的粮食抵得上别人三天,这种吃法,再多的粮食也不够吃啊!

哼哼,人都说赵武子是被家臣藏在深山里,秘密教导出来的。但我看赵武子,简直比最讲究的贵族还要讲究,他“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吃的食物从不讨厌精美,吃的烤肉如果烤不到细致的滋味,会很不高兴)”就说喝的这酒,据我所知,大多数贵族只是把它简单的称为“酸酪”但赵氏却能细分出七大类,三十多种品牌。比如咱现在喝的这杯酒,叫什么“休闲酒”乃是“解渴饮料”。除此之外,还有什么餐前酒、餐后酒、清酒、浊酒、淡酒、烈酒……光是学会“在合适的时机,饮用类型适当的酒”这门学问,大约需要花上几个月的时间……

嗯,奇怪,如此讲究饮酒气氛与品种的主上,怎么会毫无风度的坐在街头,饮用酒家那些品质低劣的酒糟呢?难道他们真是为了稳定人心?这两个公子哥,什么时候知道人心的可贵?”

此时,南方,悼公引领着各国联军,经过艰难的跋涉,于四月初抵达江苏柤上。柤上这个地方就是三国时代著名的下邳所在地,刘备、曹操曾在这里交战,三国第一猛将吕布就丧命在这里,可惜,当时下邳还没有“白门楼”。

盟会举行的很顺利,吴国国君寿梦亲自参加盟会,从盟会上他得到了自己想要得到的:晋国国君赠送三千册典籍图书,里面记录着晋国的军事架构,以及军械物资制作的原理,其中也包括赵武制作的百器谱残本,以及农田水利规划的摘要。当然,晋国也得到了自己想要得到的:吴国国君寿梦发誓,回去后将利用晋国的先进经验,政策上全盘晋化,军事上要拼尽全力攻打楚国,直至灭了楚国这个死仇……

得到吴国国君的承诺,联军上下都很振奋,许多人感觉到,与楚国缠斗了这么久,如今终于看到了希望。为此,诸侯国都盛情款待了吴国国君,捎带着,也让吴国国君感受到中原文化的魅力。

四月三日(阴历),盟会结束。荀罃的意思是尽快回军,副元帅荀偃与上军将士匄(范匄)觉得意犹未尽,两人先找悼公嘀咕,得到悼公的默许后,两人一起来找元帅荀罃商量:“元帅,我们大军浩浩荡荡南下,郑国、陈国关起城门来瑟瑟发抖,不敢触怒我们。如今,我们跟吴国顺利结盟。吴国的君臣看了我们赠送的书籍,参观了我们军营的状况,齐声夸奖,可这样还不够,他还没有看见我们战斗。

吴国反复多变,再说,他们的国家身处极南,来一趟不容易,为了坚定他们的信心,我的想法是:给吴国人表演一场战斗,让他们身临其境的体会到我们的强大,以增强他们的信心。再说,我们这次违背承诺,突然召集诸侯国南下,我们也需要一场胜利增加诸侯国的凝聚力……请元帅下令,让我们进行一场战斗,让天下人看一看,我们霸主的凌然不可侵犯。”

荀罃和气的回答:“结盟完成了,我们晋国这次出兵的目的已经达到。我觉得,现在最重要的是把军队完整的带回去,不要为了旁枝末节,再流淌我晋国人的血。”

荀偃坚持:“元帅,我听说刀剑要常磨砺才能保持锋利,士兵要不停地战斗,军队才能士气旺盛。如今我们大军浩浩荡荡南下,顺利与吴国结盟,从此楚国要经受我们与吴国的南北夹击,我们再不用孤军奋战了。如今,将士们士气高昂,君上也觉得空手回去,未免让将士们失望。因此,我等恳求元帅,不要辜负了将士们。”

听到国君已经赞同了,荀罃为难地勉强推脱:“虽然,你说的很有道理,但现在是四月,南方到了五月就是雨季,大雨连绵不断,我们是北方人,不适应那种绵绵小雨的天气,所以,我们必须在五月之前离开南方。

这样算起来,我们只有一个月的时间进行战斗。但我们这次大军南下,军队里打的旗号,可不止晋国一家军队,还有宋、鲁、卫、曹、莒、邾、滕、薛、杞、小邾、许等各国的旗号,如此众多的旗号出现在一支军队里,连郑国这样的二等强国都不敢出城骚扰,还有哪个国家敢与我们在野地里决战?

如果没有国家与我们出城交战,我们怎么向吴国展示一场战斗,难道进行一场攻城战?攻城战可不是一个月内能结束战斗的,但我们在雨季来临之前,必须撤走……如果你们两个人能想出一个办法,能在雨季结束前,让军队撤下来,我不介意顺手打一仗。”

荀偃看了看范匄,以目示意,范匄上前,指点着荀罃桌上的地图说:“柤上附近就有一个国家,可以满足我们的所有要求。距离这次诸侯集会的柤往西北约50里,有一个叫偪阳的妘姓小国,妘姓属于“东夷”,攻打它符合我们一贯的“尊王攘夷”策略。所以,我们不必特地宣战,就可以直接与他们开打,以达到突然袭击的目的。另外,宋国一贯是晋国最坚定的盟友,此次盟会宋国又出力最多,特别是左师向戌贡献巨大。偪阳与宋接壤,攻下来把城池赏赐给向戌,也可以显示我们霸主的英明慷慨,进一步凝聚诸侯……。”

范匄深吸了一口气,神色激动:“我们既可以突然袭击,又能一举数得。总之,这个国家太合适了,简直是上天赐给我们的功劳啊!”

元帅荀罃脸上露出嘲笑的神情:“你是听说武子用偷袭的方法,接连攻陷了两个国,所以也想来一次偷袭吧?但你忘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速度。赵兵行动速度快,能在别人不防备的情况下,突然出现在别人的城下。小武偷袭那两国,已经是三年前的事情了,自他成功之后,各国都在改装城门,把自家城门修建的更加完善坚固。而我们在此地举行盟会,已经停留了半个多月,你说,周围哪个国家还不因此提高警惕?在他们严密防范下,你的偷袭还是偷袭吗?”

副元帅荀偃坚持:“元帅说的有道理。但,偪阳毕竟是小国,一个小国能有多少军队?五千还是一万?如今我们中原联军都在此处,光晋国的本军,也有五万人,等于兵力十倍于防守军队,兵法云:十则围之,我们用十倍以上的兵力围攻偪阳,即使有点难度,我们也能攻下来。”

荀罃犹豫:“攻城战伤亡很大,偪阳虽然是小国,但在这个乱世里,小国无力进攻,又怎么会不把自己的国都修建的坚固雄伟?我们只有一个月的时间,拿下偪阳小国来,也胜之不武,万一不能如期攻克,反而让列国看笑话。那样,这次完满的集会就“画蛇添足”了。”

荀偃厉声打断元帅的话:“元帅,这一仗,我们非打不可。”范匄在一旁郑重补充:“这也是君上的意思。”

荀罃勉强说:“既然你们都坚持,那么好吧,我下命令……只是,我仍然认为:为了偪阳,流我晋国的血毫无意义。”

看到荀罃答应了,荀偃急不可耐的冲上前去,从元帅桌案上抢过军符,大声回应:“元帅请放心,我一定为宋国拿下偪阳。”

于是,诸侯们直接从柤开拔,4月9日,联军包围偪阳。

果然如荀罃所料,偪阳人从听说霸主在附近举行盟誓大会,他们的城门就没有打开过。晋国第二才子范匄虽然尽力模仿赵武,让自己的士兵也骑上战马,拼死突击偪阳城门。但,偪阳压根就没有打开城门,范家兵绕了一圈,发现四门紧闭,只能无聊的呆在城下,等待后续大军的到来。

后续大军里,吴王寿梦看着联军的行军队列,啧啧赞赏:“常听说晋国人行军队伍整齐而肃穆,今日我算领教了什么是“好整以暇”。几万大军一起行动,长途跋涉之中,连一个超乘(超越自己的行军队列)的都找不见,果然名不虚传。不过,旁边那是哪一国的军队,怎么他们人数虽少,行动之间也有晋国军队的风范。”

悼公半是得意半是炫耀的回答:“那是许国的军队,我晋国的新军将、司徒赵武子正在担任许国的国相,所以他把我们军队的训练方法带入了许国。这位新军将以前担任武宫守卫,负责培养军官。吴君手头的军事典籍,有不少是他整理的军规条例。”

吴国国君寿梦马上俯身,感兴趣的问:“许国有资格聘请晋国正卿为国相,我们吴国有没有这个资格?寡人也希望有一位上国正卿远来,把上国的先进文化带给我们,我看那位赵武子不错,我听说,他还是当今唯一从养由基面前全身而退的猛将,我吴国最需要如此猛将啊!”

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场史诗上的攻城战

悼公咳嗽了几声,掉过头去没回答寿梦的话。士匄赶紧在一旁解释:“吴君,你我两国体制恐怕不一样,赵武子虽然是国君的属臣,但他是有封地的领主,是晋国的百代世家,这样的人,我们国君没有权利赐予、转赠……当然,吴君如果真的求贤若渴,我们可以考虑另外赠送一批人手,那些人,国君是有权转赠的(指奴隶身份的嬖人)。”

吴国国君寿梦失望的噢了一声,不再说话。

此时,偪阳城下,攻城战正在激烈进行。攻打偪阳是范匄与中行氏提出来的,所以攻城主力也是这两家担当。战斗中,范匄也豁出了老本,他家族秘藏的三大武士一起出手,冒着密不透风的箭雨攻击到城下,奋力撞击城门。在他们的奋勇争先下,隆隆的撞击巨响连绵不绝,加上弓箭的射击声,士兵垂死的喊叫声,伤重的挣扎声,呐喊声,兵器的撞击声,构成了一幅声音吵杂的交响乐。

这场攻城战也是中国最早详细记录在历史上的攻城战,因为在这场战斗中,有孔圣人他父亲参与,另外,还有孔圣人七十二门徒秦丕兹的父亲秦堇父。

鲁国人不能不拼命了,晋国人如此迫切的想压服南方诸国,是因为他们想抽回身帮助鲁国,帮他们对付齐国的压迫,所以鲁国人疯了,他们也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