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小领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春秋小领主- 第1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田苏这一提示,鲁国马上说:“其实我们鲁国也没有损失,我们的损失已经得到了补偿,而且补偿很丰厚,简直可以说大有收获,所以我们无所谓,能够礼送楚国退兵,我们就很满意了。”

卫国孙蒯回答:“楚国退走后,麻烦的是郑国,郑国现在处于最虚弱的时候,可不能轻易放过他们啊!”

田苏马上说:“家主最擅长筑城,如今虎牢城已经稳固。我们打算用垦荒甲氏的方法,在虎牢城前方修建两个小型卫城,由卫国、宋国出兵镇守,我们晋国军队依旧驻扎在虏牢,两位看怎么样?”

孙蒯扇风点火的目的达到,他笑着回答:“那就让楚军继续“致师”,我倒要看看,楚国有多少不怕死的人过来单挑?”

赵武嘟囔:“你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整支大军数十万人坐在这里,反复上阵操劳的,是我的家将,大家喝酒吃肉的看他们劳碌………做人要厚道啊!”

孙蒯的父亲孙林父跟赵武很熟,按现代话说,两人是贸易公司合伙人。正式的军事会议完了,孙蒯借着这份相熟的情份开玩笑:“操劳的是小武的家臣,反正又不是小武你自己,大不了你跟我们一起喝着酒、烤着肉,观赏你家家将的表演。”

于是,两军阵前继续着类似的表演。又过了五天后,楚国人终于疲倦了,看到赵武始终没有与他们决战的意思,楚国人也明白赵武早就看穿了他们的想法,纯粹是跟他们逗着玩。此时,楚国人已经吃完了最后一粒粮食,无奈之下,他们开始缓缓后退。

楚国人开始退了,赵武就像一头饥饿的狼一样紧紧尾随在楚军后面,楚军稍不留神,赵武就扑上去咬一口,从楚军身上撕开一块伤口………这种战术,赵武称之为“恶狼战术”。追逐是乏味的,楚军一直退到阳陵(今日许昌)附近,才得到增援,赵武见到这种情况,开始逐步与楚国人拉开距离,而后撤围而去……

经过此战,赵武俨然成了春秋时代的大兵法家,而且有可能是唯一一位活着的兵法家。因为在此战中,赵武先后使用了攻城战、奔袭战、骑兵战、单挑战,最后以一支新军压得楚国人步步后退,连战败的楚国人对赵武的战斗技巧都无话可说。

“收获可真不小啊!”敌军退走,该分赃了,赵武看着手头那份清单,笑得口水都流出来了:“我只要工匠,把俘虏中那些工匠全部留给我……”

“那怎么行?”卫国孙蒯不满的抱怨:“俘虏中一半属于楚国随军工匠,剩下的都是些跑不动的老弱,正因为他们跑不动,才被楚国人甩在后队。你把工匠都拿走了,我们岂不是白来一趟………我们各国原本被俘的百姓也不能算在战俘数中,他们只能算作是被我们解救的本国百姓,是吧?”

赵武笑嘻嘻的说:“那么,应该由我主导分配工作,是吧?我有当然的权力做这事。”

赵武要无赖,鲁国、宋国都是讲究礼仪的国家,他们不好跟赵武赤膊上阵争论,所以频频用目光怂恿孙蒯。孙蒯得到支持更加理直气壮:“商人卖货也知道先把货物展示出来,再进行定价。这群俘虏,你之前说要统一管理,被你全拿去了,现在楚军已经退走了,你把那张清单让我看看。”

孙蒯说完,伸手去赵武那里夺清单,赵武犹豫一下,稍一停顿,清单已经到了孙蒯手中。孙蒯一边翻看着清单,一边嘟囔:“这都说的什么?会种甘蔗的农夫四百二十名,种甘蔗也算是一门手艺吗?这些人我不要……制作铠甲的工匠………这玩意好东西,我卫国打败了郑国,我们是胜利者,我就不客气了,我要这些俘虏当中的三分之一。”

赵武笑嘻嘻的回答:“如果别人没意见,我也没意见,我们赵氏制作的铠甲,跟楚国是完全不同的手法,这些人我只要几名意思意思……”

鲁国的孟献子马上回答:“那我们鲁国就不客气了,我们鲁国最缺少制作铠甲的技术,尤其是在铁片上穿孔的技术。”

接下来,孙蒯一项项读出楚国俘虏的特长,而后赞叹:“都说晋国人做事细致,你瞧瞧这份统计单子,连擅长编柳条筐的人都统计了,真是事无巨细啊!”

瓜分完了楚国人,孙蒯把目光转向郑国:“我听说,晋军在攻破郑国国都后,许多郑国奴隶都私下里投奔了晋军,我想知道,这些郑国俘虏算不算在公众战利品中?”

赵武跳了起来:“当然不算,这些郑国奴隶是为投奔我而来的,我不能人让他们失望。”

孙蒯遗憾的咂了咂嘴:“总有些人,是在战场上俘虏的吧?”

赵武站直了身子,严肃的说:“攻打郑国的战斗,是由晋军独立完成的,这是晋国人的荣誉,我不能侮辱这个荣誉。”

孙蒯笑了:“既然这样,那就算了,我们回虎牢。”

赵武前面说打算在虎牢修建两座卫城,以便加深对郑国的威胁,实际上这话是用来骗人的。真实状况是:这次赵武的收获实在太丰厚了,而虎牢城在他的引导下,已经变成物资批发中心,这样的城市,既不适合关押俘虏,也容纳不下那些俘虏。这一战,杂七杂八的战俘加起来,有七万人,其中楚国人占一半,另一半是郑国的奴隶,赵武指挥这些人手以及联军士兵,共同在虎牢附近修建了名为“梧”、“制”的两座小卫星城………与真实的历史稍有区别的是:由于赵武此战缴获丰厚,他修建的两座小城比原来的要大,距离虎牢也远,甚至逼近了“冯”。

修筑城池,与郑国打持久战的策略,符合元帅的主张。晋国国内得到赵武胜利的消息。原本以为晋国这次四面出击,国内恐怕要面临一场灾难,没想到赵武先是在西线击溃了秦国人,而后转战南下,攻击郑国都城,并让楚国人步步后退。捷报传来,国内顿时松了一口气,腾出手来的荀罃立刻派士鲂、魏绛率领新军戍守两座小城梧、制,提前置换赵武回国,以犒赏赵武的功劳。

此时,赵武正在“制”的工地上,对面是郑国大夫冯氏的封地,如今冯氏已经关起城门躲在家里吓得发抖,而赵武对冯氏这块鸡肋毫无兴趣,他频频催促工人:“快点,再快点,我赶时间。”

吴熏是工程组负责人,他愁眉苦脸的回答赵武:“主,按照原来的计划,我们早该完工了,可谁知道,主接二连三变更筑城规模,一座小型军城而已,主竟然要把它修成三重城郭来,这不是难为人吗?”

“这座城市名叫“制”,就是为了“压制郑国”。对面的冯氏小邦,居然也是三重城郭。我赵武修的城,如果连冯氏都比不上,未免丢了面子……熏,别管那么多了,再把那段豁口填上,我们就完工了。”

熏不满的嘟囔: “这时候还要讲面子!主,你之前不是说过,这样的小城只要建造的比豆腐渣稍微不豆腐渣一点,已经足够了,干嘛还要费那个力气?再说,主,我们从郑国撤走的时候,把攻城器械全部丢弃在郑国,有了那些器械,当世所有的夯土城墙都是豆腐渣,我们如今努力修建一座华丽的豆腐渣城,这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

“不麻烦,来的是士鲂与魏绛………士鲂胆小,魏绛聪明,一个胆小而且聪明的组合,他们住进一座豆腐渣城里,会做什么?”吴熏恍然:“他们会拼命加固这座城市!” “这就对了,这就是我的意思,我们只要把这个城市修整出大致的模样,剩下的事让士鲂去担心去,咱们回家过年去。”

赵武与吴熏正在交谈,田苏远远地走了过来,他拿着一份文书说:“郑国派人来了……”。

赵武打断田苏的话:“让他们跟国君说去。如今,全世界没人拿郑国的投降当回事儿,他们想投降,那得看寡君承认不承认,我说了不算。”

田苏一下子挺起了胸,心中暗自得意:太好了,如今,咱也有机会当面训斥郑国国君的使者,一国的国君啊!骂起来一定很爽。“我这就去骂他们………小小的郑国居然反复不定,我们晋国要文治有文治,要武功有武功,我们送给郑国的酬劳足够了,他们居然敢背弃我们,看我骂不死他们。”

赵武微笑:“一贯阴沉多智的田苏,居然像个孩子一样的控制不住情绪,你骂他们有用吗?郑国会因为这顿谩骂而放弃摇摆不定的立场吗?省省吧!让他们跟国君说去。”

田苏兴冲冲向虎牢城跑,吴熏在背后感慨:“这田苏可怜的,还一向被人称为智者,也不知道在新田城受了多少委屈,这次我们连续大胜,他总算是扬眉吐气了。”

此前,随着虎牢的商队流转,楚王对赵武的评价也辗转通过郑国商人的渠道传入晋国。总的说来,楚王的评价就一个意思:赵武的成就属于他的谋士。具体来说,就是属于田苏本人。在国都憋屈了那么多年,如今得到楚王亲口赞赏,田苏总算觉得光芒压过了齐策,成为国中第一人,难怪他最近有点把持不住。

平心而论,赵武这次战绩太疯狂了,连他自己都难以想象,骑兵的初次亮相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怪不得后来,赵武灵王采用简单版本骑兵战术,就已经使列国恐惧。

“我们的骑兵暂时还无法超越。”骂完了郑国使者,心满意足的田苏回来,向赵武分析战况:“大规模运用骑兵存在两个障碍,它们不是个人努力就可以满足的:第一需要大量的战马。普通的马要训练成战马,整个训练过程中,要损伤或者淘汰好几匹马,其它的国家想仿效我们的骑兵,首先它需要一定的畜牧基础,需要大面积的牧场,足够的战马储备。

第二就是人的因素。在训练过程中,既有战马的损伤,也有人的损伤。列国是不会冒险让他们优秀武士接受战马训练的,所以他们即使获得了我们的马鞍与马蹄铁技术,也不可能仿效我们建立起一支大规模的骑兵。”

稍停,田苏继续说:“我问过郑国人,我们丢弃的攻城器械果然被郑国人研究了,他们还画成图纸,送给了楚国人。有了这些图纸,楚国人获得攻城技术不再是难题。所以我预计,攻城器械将很快大面积推广,今后的攻守战,将更加激烈……主上,我看你就别费心了,这座小城,在你的攻城器械下,根本守不住。”

赵武没有在意田苏的说法,他又问:“还有什么?”

第一百二十九章 我们无兵可战了

田苏回答:“我预计,这次战事后,弩弓技术也将迅速推广,这种击杀了养由基与潘党的武器,经过韩氏几次临战演示,各国都看在眼里,他们会很快研究推广。我预计,随着弓弩的推广,今后的战争规模会越来越大。因为一个普通老百姓,无需经过多年武士培养过程,就能手持弩弓作战。想想未来的战争场面,真让人不寒而栗。”田苏说的这话让在场的武士们都沉默下来。过了一会儿,田苏语气沉重的补充:“所以我们赵氏的出路在于骑兵,我们唯有往骑兵上面发展,才能在家族争夺中取得优胜。”

赵武心情沉重的拍了拍田苏的肩膀:“你说得对,看来,我们今后必须减少战车的开发了。”

谁知,田苏马上表示反对:“战车不能丢,赵氏的战车依旧大有可为。在车轮上装上尖刺的赵氏战车,在平地冲击的时候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这一次跟楚军交手,我们的骑兵根本没法与战车正面冲撞,只能采取骚扰与侧面攻击的战术,正说明战车的优势所在:战车,绝对是对付骑兵的利器…”

赵武马上鼓励的对田苏说:“齐策当初写了一本兵法书,被人称为“兵策”。不如你就写一本骑兵战术的书,作为我赵氏的骑兵指导战书……决定了,我赵氏以后就向骑兵方向发展。”

这次谈话之后不久,留守国内的晋国新军到了,他们主要由魏氏士兵组成,还有少量赵氏补充兵,赵武留下英触统领赵氏部队,配合魏绛指挥,自己带着其余人,压着浩浩荡荡的俘虏队返回国内。

路上,最兴奋的是郑国人,一名郑国俘虏正竭力向赵兵解释:“我不是俘虏,再说一遍,我是赵氏的奴隶,从赵兵攻击郑国国都起,我就是赵氏的奴隶了,我的服役期限应该从那时算起。你瞧,我在虎牢城的时候,干活多卖力,瞧我的胳膊多壮实!三年之后……我只要熬三年,就可以自称是赵人了。”

那名赵兵纯粹是闲着无事,跟郑国人开玩笑说:“服役期限,郑国人居然强调替我赵氏工作的服役期限?”

那名郑国俘虏不好意思的讪笑起来:“以前我家的邻居在鄢陵之战被俘,前几年他偷偷派人来赎自己的母亲,说他现在也是自由民了,要接他的母亲去赵地享福。我们原本以为他是胡说,没想到后来断断续续有不少人来接家眷,我们是从他们嘴中知道赵氏的规矩的……”

赵武的战车恰好路过谈论的人,他冲田苏感慨:“奴隶制不得人心啊!眼前这群奴隶,还不知道反抗,只知道逃跑。一旦他们拿起了刀枪,开始觉悟起来,恐怕很多国家的面貌都要改变。”

田苏对此表示赞同:“我们当初能够顺利的攻下郑国两重城郭,跟奴隶们抵抗不力有很大关系。”

说到这儿,赵武看了看专心驾车的潘党,凑近车身前部询问:“昆,这次你接连射杀了好几名楚国将领,心中有什么感觉?”

潘党正在专心赶车,他头也不回的回答:“你听见刚才的话了吗?连奴隶都知道从郑国投奔赵氏,我这个赵氏的武士,食用赵氏的禄米多年,怎么能不为赵氏持弓而战?”

“噢噢,人的思想果然是最不可捉摸的事,想当初……嗯,不用想当初了,如今我赵氏内部团结,诸位和睦相处一致对外,就是有什么外敌……哼哼,我忍了很多年了,正想让他们知道一下:我赵氏可不是软柿子。”

听了赵武的话,田苏得意洋洋的晃动马鞭,一指附近背着大包小包前进的赵氏武士以及俘虏,欣然说:“这次我们的收获真大啊!主上你看,我们劫掠了楚军殿后军,楚国军中的工匠技师都被我们俘获,还有这数不清的郑国楚国农夫。主上一直担忧我们的人力不足,现在有了这批忠心的奴隶,我们的实力不止上了一个台阶啊!”

赵武被他提醒,满意地望了望四周,附和说:“吃亏就是占便宜,韩伯(韩厥)说的话我终于明白了。人都以为我南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