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小领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春秋小领主- 第1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约好了过府,客人在固定时刻登门,主人在固定地点迎候……这是一套很麻烦的程序。

正在屋内与家臣聊天的赵武听到叔孙豹的拜访,倒没有露出特别惊讶的表情,他招手让叔孙豹坐下,与家臣又闲聊了几句,把脸转向叔孙豹,说:“鲁郤姬已经告诉我鲁国的情况了,不是晋国现在不想出兵,实在是我们的新君还没有举行禘祀(送悼公木主入太庙的仪式),况且百姓未得休息,若非如此,我们是不敢忘记当初盟约的。”

叔孙豹本以为赵武是在处理国事,或者在处理家族事务,但仔细一看,却把他气乐了,这群人居然在下围棋。

围棋起源于石子棋,春秋时代据说已经有围棋的游戏,但实际上还是石子棋。叔孙豹认得这种棋,据说它是赵氏发明的,用两色的石头做各自棋子,棋盘分为十九道。赵氏发明的这种石子棋,因为具有严格的规则,目前已经有闲着没事的贵族开始钻研下棋的技巧,并将之称为“围棋”。

这种围棋棋子很大,每个棋子都有鸡蛋大小。这么大的棋子,所需要的棋盘更大。在古代的加工工艺下,没有一张桌子能够承重如此大的棋盘,所以棋盘放在地下。赵氏家臣们分成两伙,背着手在棋盘边上走来走去,看起来像是讨论公务问题,实际上是在各自谈论着棋子的下法,等他们讨论完毕,一名身材强壮的武士奉命拿起一枚棋子,放在指定的位置上……

叔孙豹感到一阵阵悲哀。晋国卿大夫已经闲得开始下棋了,鲁国的存亡却到了危急关头。叔孙豹有点怨气的拱手:“因为齐国人不停在我国境内发泄着怨恨,所以我们才来郑重地求援。敝邑的危急已经到了朝不保夕的程度,国人无不引领西望,说:晋国的援军差不多该来了吧!如果真等到贵国执事有空,恐怕就来不及了!”

赵武随手指挥武士下了一枚棋子。淡淡的说:“国家大事,在戎在祀。我们没有安葬悼公,没有对国君举行登位祭祀,无论如何是不能出兵的。”

叔孙豹怒气勃发,他甩了甩袖子,也不说告辞的话,转身离开了大堂。

大堂内,赵武盯着棋盘,心不在焉的说了句:“太心急了!”

也不知道赵武这句话是在说棋局,还是在说叔孙豹。大厅里没人在意叔孙豹的怒气,甚至没人送一下他。叔孙豹冲出大厅,听到身后依然传来讨论棋局的声音,他的头脑渐渐冷静下来,立刻命令御戎:“去见元帅。”

马车粼粼,重新冲入新田城,叔孙豹携着无边的怒火冲进元帅府,见到荀偃,什么外交辞令也不说了,直接口诵《诗经。圻父》篇章。圻父,通“祈父”,它是一种古代官名,相当于军中司马,掌封畿内兵甲军事。这首诗责备圻父为王爪牙,不尽忠职责,使百姓受困苦之忧,而无所止居。

这年代,冲人说诗经中的词句,杀伤力果然无以伦比,荀偃听了这话,惭愧的简直有了投河自尽的心理。他站起身来,恭敬的向叔孙豹拱手,也没问对方的来历,直接回答:“偃知罪了,怎么敢不跟随贵国执事共同为国分忧,而让鲁国到那种地步?”

叔孙豹点头,再没有其他的话,他转身去找副元帅范匄,劈头盖脸朗诵《鸿雁》的末章(以鲁国比哀鸣的鸿雁)。《诗经》杀伤力对范匄依然有效,范匄简直就像当年蒙古总统见到克林顿总统一样,激动的心潮澎湃、热泪盈眶、语不成声,答:“有我阿匄在此,怎么敢使鲁国不得安宁呢?”

叔孙豹沉默的点点头,他走出范匄府邸,心头像去了一块大石头一样轻松。此时,他才有心情欣赏晋国新田城的景色。几辆战车隆隆的擦过叔孙豹,这是荀偃的马车,叔孙豹看不见车篷里是否坐的是荀偃本人,他愣了一下,吩咐自己的车夫跟上马车的行迹。不一会儿,叔孙豹听到身后又响起隆隆的马车声,他侧头一看,发现是范匄追了上来……不,范匄显然没有料想到能在路上碰见叔孙豹,他招了招手,邀请叔孙豹一同上马车,面对叔孙豹疑惑的目光,他简短的说:“去找赵武。”叔孙豹透过马车车篷的缝隙,发觉荀偃也走着同样的路线,他轻轻的点点头。

在赵武府邸门口,范匄赶上了荀偃。正副元帅都没有料想到在这里彼此相遇,但看到叔孙豹,大家什么都明白了。荀偃挥了挥手,解释:“我军出动,不能不询问一下军械粮草。”范匄马上补充:“齐国也是千乘之国,以千乘之国伐千乘之国,我们不能不慎重。”叔孙豹点头应是,尾随正副元帅走进赵武的府邸。

大堂内,棋局已经进行到了终盘。家臣们明显分成了两拨,正在激烈讨论收关之举。此时,大厅里多了个韩起,他没有戴帽子,光着脚在棋盘上走来走去,不停的嘟囔:“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我早知道你擅长偷袭,怎么一不留神还让你偷袭得逞。”

范匄在棋盘边停住脚步,感兴趣的打量黑白对比形势。荀偃毫不在意,他穿着鞋踏上棋盘,几脚踢乱了棋子,怒声训斥赵武:“先君去世了,新君登位,我忙得一天睡不了一两个时辰,你却悠闲的在这里下棋。国家大事都是让你这样的人耽误了。”

赵武不满的瞪了荀偃一眼,辩解:“一盘棋局影响不了国家大事。如今正是冬季,大家都在休养生息。先君的事情,由宗正管理;军事上的事情由副帅操办;司徒府上的事情,还有无数的小官吏负责具体事务。我何必做出一番忧国忧民的姿态,坐在那里愁眉苦脸呢?”

荀偃一把揪住韩起,责问:“鲁国的危难你们知道吗?”

第一百五十四章 举贤不避亲的老大夫

韩起点头,荀偃厉声问:“我们的军械是否充足?”

韩起摇摇头:“讨伐一个千乘之国,没有百万箭矢哪里够,还要准备十万以上的武器,五六万的铠甲,两三千乘的兵车,这些东西一年时间能够生产出来吗?你我光着急没有用,只能耐心等待?”

荀偃扭头问赵武:“我们出动三军,粮草够吗?”

赵武扫了一眼范匄,发现范匄眼珠转动,似乎在推敲棋盘上的棋子,那副棋局已经被荀偃踢乱,他正在推敲棋子原来的位置。

赵武轻轻摇头:“不管你们怎么样,我已经颁布命令,明年开春,我的领地取消专利法,取消战时经济,这是当初先君答应他们的,也是我答应他们的。至于我们储存的粮食,我应该出的那份粮食能够拿出来,但其他人呢?据我所知大家都在慢慢的恢复元气,但还不够恢复到原先的水平。如果元帅非要出战,勉强个个领主拿出士兵与粮食来,也是可能的。但我们的承诺怎么算?难道我们不能给百姓应许的和平吗?我们已经称霸了,连先君下葬,新君登位的年份里我们还要战斗,百姓怎么看?”

荀偃摇摇头:“我们对百姓有承诺,但同样的是:我们对鲁国也有承诺。”

荀偃这句话铿锵有力,叔孙豹感动的都要哭出来了。但向来与鲁国最亲近的赵武神色波澜不惊,他盯着叔孙豹,反问:“鲁国难道要年年求告我们吗?难道鲁国今后打算永远仰仗晋国苟延残喘吗?”

范匄听出了赵武话的意思,机敏的插嘴:“小武有什么想法?”

赵武一摆手,吩咐武士们打扫棋盘,同时,平静的说:“我听说一个人家里着火了,邻居背着柴草赶来救火,有人责骂说:“你怎能负薪灭火呢?灭火,应该抽掉燃烧的柴草,然后向火焰上浇水,扬沙子,这才是根本之道。”鲁国与齐国之间,现在就是个大火堆,齐国借燃烧鲁国,不停的来撩拨我晋国的霸权,我们该怎么灭火?是每次鲁国报告危急,我们就向火苗上泼一瓢水,还是永远把助燃的柴草撤走?如果是前者,那我们可以勉强出兵,哪怕国内因此有怨气,我们也可以向百姓详细解释。但如果想一劳永逸,使齐国永不危害,我们就要找到齐国的柴草。”

叔孙豹一惊,他试探的问:“武子是想灭了鲁国吗?”

赵武摇头:“我灭鲁国干什么,鲁国在黄河南边,我们晋国新占的领土已经够大了,短时间里头,消化这些新占的领土都来不及,谁有闲工夫去鲁国经营?”

范匄马上追问:“那么,什么是齐国的柴草呢?”

赵武反问苟偃:“元帅怎么认为?”

荀偃回答:“领土!齐国不停的侵占鲁国的领土,所以领土就是齐国的柴草。”

范匄眼睛一亮,马上补充:“说的对呀,齐国以前对我们很恭顺,自从它灭了莱国、莒国,领土面积扩大之后,齐国便越来越不逊,齐国不逊的柴草就是领土。”

荀偃马上问:“莱国与莒国的公族还在吗?我们是否可以重新扶持这两个国家复国?”

赵武嘿嘿一笑:“我们是霸主,裁判权在我们手里,我们想让谁继承莱国与莒国都可以,只要他能照常祭祀莱国与莒国的祖先,他就是这两国的公族。”

范匄拍手称赞:“不错,我们可以从诸侯国挑选忠诚于我们的家族,承继莱国与莒国的祭祀,而后扶持这两国重新复国。复国之后,这两国就是我们的附庸,齐国如果胆敢侵犯他们,只管打,打服为止。”

“这还不够!”赵武摇头:“即使莱国、莒国复国,齐国依旧不是鲁国可以抗衡的,我们还要把步子迈的更大一点,进一步削弱齐国,壮大鲁国,让鲁国有力量凭借自身的能力抗衡齐国。”

叔孙豹听得目瞪口呆,他郑重的向赵武行礼:“我本来以为武子不体恤我们鲁国的艰难,没想到武子深谋远虑,打算一举削弱我们鲁国的灾祸。豹鲁莽,体会不到武子的深情厚谊,惭愧啊!”

荀偃沉思片刻,他走上大堂,找了个座位坐下,沉思的说:“如果是这样,我们就要打一场大战,这场战斗几乎相当于一场灭国之战,以我们现在的准备,还远远不够……现在该怎么办?”

范匄建议:“敲打齐国的附属国邾、小邾,这两国不听我们的安排,擅自进攻我们晋国的盟友鲁国,我们可以派人去斥责这两国国君。明年新君登位,总要召集一场盟会重申盟约,那两国国君如果来,我们就拘禁这两国国君,以此警告齐国。”

赵武的家臣齐策走出来,他拉了拉叔孙豹的袖子,说:“请鲁国使者随我来,你风尘扑扑,来没有安歇,如今晋国四位正卿一起答应出兵救援鲁国,你们可以把这好消息通知你们国君,等我们在此商议好了,再给你详细方案。”

叔孙豹知道,这是晋国的公卿不愿意他听到下面的内容,他赶紧恭敬告辞,当他走出大堂时,听到荀偃询问赵武:“栾黡之子栾盈贤能,用他代替父亲,作为下军将,你觉得怎样?”

叔孙豹这次彻底松了口气,原先他还害怕晋国因为争夺栾黡留下的卿位而陷入内斗,如今听到栾盈顶替父亲的建议毫无异议的通过,他心中再无忧患,仰天叹息说:“晋国新君顺利上位,诸卿配置齐全,这下子我们鲁国可以安心了。”

他没有听到,大厅内,赵武望着叔孙豹远去的背影,摇着头说:“鲁国还不能让人安心啊!”

荀偃愣了一下,他看了看范匄,范匄默默想了一下,诧异的问:“我们扶持莱国、莒国,再把从齐国占领的土地增添给鲁国,以奖励鲁国的忠诚,这样削弱齐国壮大鲁国,难道还不能够使我们的东线安宁?”

赵武回答:“我的家臣跟我讨论了鲁国的情况,齐策把叔孙豹领走,就是不想让鲁国人听到我下面的话。鲁国人太墨守成规了,他们拘泥于古礼,因循守旧。而且鲁国内部的忧患也很厉害,三桓早晚成为鲁国的祸乱之源。所以我们无论怎么样扶持鲁国,也没有用。因为齐国的治国理念要比鲁国先进,即使被削弱,被削弱的齐国终究会一天一天超越因循守旧的鲁国,而鲁国终究会墨守陈规而衰弱下去,这是令人无可奈何的事。”

范匄眼睛一眨:“卫国孙林父父子对我们忠心耿耿,齐国又收容了卫国出奔的国君,我们不如把齐国的领土划出一部分来,奖赏给卫国,而后让卫国国君增加孙林父的封地,以壮大盟友的力量。”

荀偃坐到那里,慢慢的,一字一顿的说:“你们讨论这些,一切都建立在一场大战的基础上,这场大战甚至要推进到齐国国都临淄之下进行……”范匄笑着补充:“岂止要在齐国国都之下决战,我看至少要占领齐国国都才行。”赵武一脸憨厚的补充:“占领齐国国都临淄还不够,齐国新增加了莱国、莒国,他们的国君即使退入莒国,国土依然有原先的一半。”

荀偃点头:“那么,就是要进行一场灭国之战了?齐国人重商,鲁国人轻视商业,即使把占领的齐国土地交给鲁国治理,鲁国人也笼络不住那里的人心,他们终将失去原属齐国的土地,所以,我们无论给鲁国多大的好处,他们也守不住。”

范匄笑盈盈的补充:“所以,与其把好处都给鲁国,不如留一点给我们晋国。武子的领地在极东端,与齐国隔一条黄河,我们可以在黄河南岸,与赵氏领地隔河相望的地方,划出一片专属晋国的领地,这片领地虽然孤悬黄河南岸,但有卫国与鲁国的照料,想必还能保得住。”

赵武的领地与齐国相连的地方已经接近海边,如果在那里划出一块晋国直属领地,那么齐国就处在鲁国、卫国、晋国的三面包围之下。

韩起一直没有插嘴,听到这里,他拍着手说:“这样一来,齐国的灾祸就永远消除了。然而,这样一来,这场战斗的规模将超出你我的想象,我们不免要在齐国境内打一场旷日持久的攻城战。那时候,万一秦国与楚国再度动手,我们将陷入三面作战。”

范匄毫不在意的摆手:“明年新君盟会诸侯,我们可以联络吴国的国君,并送给吴国铠甲兵器,让他加大骚扰楚国的力量,使楚国不能轻举妄动。而后,我们在国内留下魏绛与栾盈的下军,让他们防备秦国。如此一来,国内应该不会有什么忧患。”

荀偃皱了皱眉头:“魏氏的军队不去,我们攻击齐国的力量未免薄弱。”

范匄大笑:“元帅是小看了赵氏的攻击能力。赵氏、韩氏所在的上军,加上新军的智氏,我看攻击齐国的力量足够了。我们甚至可以留下士富统率的新军一部,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