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小领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春秋小领主- 第2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齐策又接着提醒:“此外,君上婚礼,以及少主(赵成)的婚礼也要举行,这些事都拖着,都在等待元帅回国主持。元帅不回,列国的送嫁使者滞留在国都新田城,长久下去,这也不是办法呀!”

赵武歇了口气,长久以来,他总是通过春秋人来了解这个社会;长久以来,处理春秋事务,他总是特别尊重春秋人的意见,但这次,他第一次没有对齐策言听计从:“先王已死,新王万岁!传令三军披麻,我们为先王戴孝;传令,以韩氏为使者,去吊唁灵王的过世;传令:以魏舒为聘婚使,主持君上的婚礼……”

齐策脸上露出震惊的表情,他从没有想到赵武会坚决的拒绝他的建议。这马上,齐策除了心里充满震惊外,又被一种骄傲的情绪所填充:多年了,我主终于成长起来了,他对事物有了自己的看法,以及自己的见解。好得很!

第二百二十九章 那一场风花雪月的事

自己国家的君王去世,军队不撤回国内处理王的丧事,反而全军披麻戴孝以示哀伤并继续战斗,这在现代人来说是理所应当的事,但在古代,在春秋时代这个时代,还是开天辟地头一次。

齐策心里一衡量,赵武这种做法,既显露出对天王薨了的悼念,全军披麻场面隆重而盛大。同时,联军摇身一变把自己变成了哀兵,对敌方显露出更加咄咄的气势。“哦,如此一来,我们似乎有理由把全国的军队调集过来增援,此时此刻,我们“尊王攘夷”高举为王而战的旗帜,除了楚国,天下间还有谁敢在这个时候冒犯我们?所以,哪怕我们在国内不留一兵一卒,我们也安如泰山啊!”齐策喃喃自语。

赵武沉默了片刻,转向中行吴:“郑国有五百乘兵车在此,我再给你留一个师的兵力,你留在本地监督造船,我带其余的军队赶往蔡国,以图快速攻克蔡国,解放宋国的军力,你愿意担当这个责任吗?”

中行吴脸上露出凝重的神情,他想了一下,回答:“郑国的军队是废柴,他们拥有再多的兵车,对战争也毫无益处。元帅,你至少要给我留下两个师的本土兵力。”

赵武点点头:“给你两个师,另外……”赵武车转过身子,对齐策下令:“传令征召附庸许国、小邾国的军队。另外,传令让赵氏、匠丽氏的军中工匠都来服役,我用战俘支付他们服役的酬劳,你去跟他们协商一个合适的价格,来的人越多越好,我需要尽量多的木匠、铁匠、砖瓦匠。”

齐策躬了一下身子:“谨遵命!”

赵武转向儿子赵成,招了招手:“成儿,这是你的初战,所以赵氏家臣全由你统领,吩咐他们分发麻衣,全军披麻戴孝,我们五日后开拔,转向蔡国。”

赵成刚才一直没有吭气,是因为那位楚女正吊在赵武的胳膊上,她眨着媚态十足的大眼睛,望着赵武霸气十足的冲列国大臣、以及霸主国功勋显赫的正卿发布命令。令之所至,众人皆唯唯诺诺。她的眼中透露着狂热的崇拜,身子依偎的更紧了,眼睛仿佛能滴出水来。

赵成出生后,赵氏已逐渐获得部分权力,大贵族智氏的嫡女智娇娇将老牌贵族智氏所拥有的知识,以及继承人培养经验都带入赵氏。而那时赵武对于养育贵族后代毫无经验,便任凭智娇娇做主,于是,被晋国式贵族教育教导出的赵成,集合了赵氏与智氏两家的长处,当然,也继承了智氏自觉高人一等的贵族式傲慢。

北方属于中原炎黄集团,炎黄集团讲究礼仪,身为贵族从小所需要接受的礼仪教育繁琐而复杂。与父亲现代人不同的是,赵成并不介意父亲又多了个姬妾,春秋人姬妾满院子那是平常事,相对于大多数春秋人来说,赵武在这方面似乎显得有些洁癖。如今父亲突然开始宠养美姬了,倒让赵成有点心酸:父亲从小生活在荒山,日夜都在逃亡,年轻时代最美好的日子里,父亲为了家族振兴日夜操劳,顾不上眷恋美色,顾不上享受生活,如今父亲人到中年,才顾得上享受,才知道宠养一两个喜欢的美女,实在是令人哀伤……

赵成的目光时时瞥向这位楚女,他不奇怪楚女的存在,只是生活在华夏的氛围里,他自小被教育要庄重、要有威严、要行事出于“礼”、要含蓄……奇怪的是,楚女似乎完全不知道这些,他听说这些楚女是楚王的宫女,那么她们接受的应该是楚国宫廷式教育,怎么,楚国宫廷教育如此热情奔放,如此不讲究含蓄以及如此喜欢扭腰。那位楚女腰肢细的手堪一握,却片刻不肯停顿,不断地扭来扭去的,真让人担心那细腰扭断了。

“我是不是也要搜罗几位楚女”?赵成退后一步,心说:“只是不知道母亲怎么想?或许应该先跟父亲探讨一下这个话题。哦,听说蔡国妇女特别擅长厨艺,总喜欢把自己的男人照顾的,饭菜端到男人牙齿边。我还听说,蔡国男人从不喜欢下地干活,也不喜欢战斗,就喜欢在家里享受女人伺候。而地里的活儿,几乎都是女人完成的,不知道父亲喜不喜欢这样的女子。也许父亲喜欢,因为父亲喜欢研究厨艺,弄几个蔡国美姬回家,父亲今后不用独自研究美食了,那些女子会替父亲操心的……”

赵成心里想着事,郑重的向赵武鞠躬:“谨遵命!”赵成是用军礼答应父亲的,晋国军中的规矩比较严,虽父子在军营,但接受军令的时候,也要用军中礼仪彼此应答。

赵武也放下了元帅的威严,用亲切的姿态询问赵成:“如此一来,你的婚礼拖延了,不要怪父亲,好男儿为国征战,岂能顾及到家事,等我回去,替你办一个更加隆重的婚礼。”

赵成退后一步,嗫嗫的说:“身为臣子,我怎能与君上同期举行婚礼?如今这样最好,等君上大婚之后,我再举行婚礼,才是最妥当的。”

一直粘在赵武身边,细腰扭来扭尖的楚姬脱口称赞!“好男儿!”楚姬的突然开口让赵武脸色一变。在座的人都脸色愕然:楚姬说的是晋国语言。这是楚姬第一次开口,她语调清晰。

春秋时代,人们的审美观跟后世完全不同。后代的人以手无缚鸡之力,毫无反抗能力作为英俊才子的标准,并认为美女就应该爱这样的才子。而春秋的英俊标准则是孔武有力,能够保护自己的家人,能够对外征战掠夺别国的资源,能够取得一定地位让家人受到尊重……楚姬说的是这时代流行的主流观点,这倒不值得惊愕。

但一直以来,楚姬说的完全是鸟语,她用一副不懂晋国语言的姿态陪伴赵武日日夜夜。赵武因为她不懂晋国语言,所以在商讨军情的时候从没有回避楚姬,因此楚姬的开口,倒让赵武出了一身冷汗。

不过,转念一想,赵武又哑然失笑了:这是晋国军营,周围的都是晋国人,楚姬即使是间谍一类的角色,她怎么传递情报?晋国士兵会听从她楚国语言的吩咐吗?

再者说,春秋时代的语言,其实没有那么复杂,继赵武之后百余年出现的《论语》,总共十五万余字(15919字),却只用了一千三百多个字词(用字量:1344个),就书写而成如此的长篇巨著。所以,这年头,能熟练掌握一千三百多个字,就已经是类似孔子那样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至圣先师”了。

赵武自己有过荒山学艺的经历,在这个单音节时代,一词多义,词汇量贫乏,真要有心,学会一种语言只是分分秒秒的事情。对于现代有过学习外语经验的人,一天背十个单词并不感觉吃力,只要有心,一百天之内学会一门外国语言,简直像喝凉水一样简单。赵武本身自己经历过这事。

想起当初在战船上,楚姬充满柔情蜜意的吟唱《越人歌》,赵武也就放弃追究的念头。人世间有爱,任何艰险与困难都不足为惧。只要楚姬一心想与赵武沟通,学会晋语对她来说不是障碍。想通了这一切,赵武脸上显得波澜不惊,但他心里充满柔情蜜意,脸上表情淡淡地摆了摆手,吩咐说:“今天我们的援兵到了,随便庆贺一下双方会师吧!吩咐军中摆出酒宴。”

赵武其实不是一个追求享受的人,想当初赵氏重新恢复家族名声,幼小的赵武谨小慎微,谁都不敢的罪,他哪里有追求享受的时间。但赵武身上带着一些现代人的习性,总是让春秋人感觉到格格不入,对于这个时代来说,赵武很有点逆流而上的姿态,无论真实的历史与现在的历史。

基于现代人的习性,赵武对居住状况,以及饮食卫生的追求,在春秋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于是,赵氏在列国间都有一种奢华无度的称号……。赵氏使用的餐具最精美,赵氏煮菜时掺杂的香料最繁杂,赵氏就餐前很多仪式非常古怪……子产与向戎原先不是赵武体系内的人,他们以往听孙林父以及鲁国的公孙、叔孙豹谈论起在赵府宴饮的经历,语气中充满炫耀,可惜这两人没有亲身经历过,不好给予评价,这次他们终于见到了全套的赵氏奢华。

赵武出征的时候,准备的比较匆忙,随身物品简单。当然,赵武也习惯了出门在外必须的简朴,想当初赵氏初上阵的时候,赵族只是一个小贵族,带领一个服装都很驳杂的花衣军团,没有资本追求奢华。如今,赵氏已经是大贵族了,新来的援兵集团中,赵成带领的主要是赵氏后勤人员。

赵成是赵氏少主,这次出战是他的初阵,智娇娇宠爱他,生恐他不习惯军营的生活,给他配备了全套的奴仆,衣食住行无所不包,光是用于就餐与做饭的炊具就拉了满满十大车。赵氏现在有资本有实力,轻而易举做到这点。

等宴席开始的时候,元帅大帐内摆上来的瓷具,让礼仪之国宋国,以及最老霸主国郑国也张着嘴,伸着舌头,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语言赞叹。春秋时已经有了挂釉的瓷器,但数量很少,从那些春秋贵族特意把极少量的挂釉瓷器埋入墓中与玉器、金器一同殉葬看来,春秋时代,挂釉的瓷器价值等同于玉器、青铜器。赵氏的餐具却是全瓷。这些瓷具外面挂的釉并不均匀,在赵武看来,简直是伪劣瓷具,但这些散发着釉色的瓷,落在郑国与宋国正卿的眼中,简直是君王才可以享用的礼器。

如今,这些礼器上充满了如山一样的食物,个个香气扑鼻。此外,端上桌的还有一些当地水果。这水果,大家倒是认识。南方的天气炎热,即使在这冬天,也还有许多四季的果实,这些果实的形状与现代略有不同,以至于赵武都叫不出它们的名字。当然现代各种水果都是经过几百年人工驯化而成,不是古代野生的水果所能比拟的,赵武认不出来,那是必然。

就餐的餐具使用的是带锯齿的商匕(餐刀),另外,叉子也提前出现了,不过这时的叉子是两齿叉。与现代人想的相反,春秋时代,贵族举行的宴席上,最常使用的餐具是刀叉,唯有平民用不起完整的青铜器,才使用筷子替代。因此,在这场宴席上,只有奴仆面前摆着筷子,他们用筷子夹取食物,不是给自己吃的,而是给各个盘子里摆放,进行分餐。

春秋贵族的宴请方式,为每个人面前摆个小桌,桌上摆着自己吃的食物。按照当时国人的习惯,盘中的食物尽量追求丰盛,堆得老高。贵族吃不下这些东西,也不会浪费,因为撤下去的盘子,里面剩的残羹冷炙就是奴仆的食物了。

桌案上,诸卿面前整齐摆放的、用于饮酒的器皿也不是青铜器,而是一种色泽均匀的黑瓷。这年头瓷器属于高科技,是因为陶匠总无法提高陶窑的窑温,没有高温就没有大规模量产的瓷器。如果不是赵武提早发现了山西煤炭,并开始使用煤炭开始烧窑,也许如此多的瓷器不会出现在春秋。而正常的历史上,中华之地大批量出瓷器是从宋代开始的,因为宋代开始大规模使用煤炭,才提供更高的窑温。

整个宴席上,唯独赵武与赵成使用的酒杯。与大家的稍有不同,这两人使用的是绿色的玻璃杯!早期的玻璃都是绿色与红色,这是因为早期的玻璃都是从青铜器与铁器冶炼中发现的,所以都带有铜与铁的燃烧色。赵武的玻璃杯比较厚重,厚的跟青铜器酒爵相似。没办法,当时人的审美观念以厚重为美,轻薄的东西则认为是轻浮。而赵氏出产的玻璃杯,最初也是仿造青铜酒爵的形状开始,所以杯壁非常厚,这种厚壁杯子散热不快,如果向里面灌注热水,玻璃杯经常会炸开。

比较起来,赵武的酒杯颜色更加均匀点,颜色仿佛是秋天麦苗一般葱绿的翠色。而赵成的酒杯颜色稍有点杂,带有缕缕的铁锈红色。其实,在春秋人眼中,两色的玻璃杯更罕见,更珍贵。

但赵武与春秋人不同,就在于他喜欢的东西,大多与春秋人观念拧巴着。是他首先提出了纯色玻璃的概念,他的酒杯是自己挑选的。在参加酒宴的人眼中,赵成握着比自己父亲更昂贵的酒杯,是赵武太宠爱这个儿子的表现。作为儿子,酒器居然比父亲更精美,太不符合级差待遇。

这两支酒杯很罕见,赵氏虽然研究出了玻璃的制造,但由于原料的限制,赵氏目前出产的玻璃还大多是中国一贯的钙钡玻璃。这是一种浑浊玻璃,可以冒充玉器。所谓“随侯珠”就是这种成分的玻璃。

赵氏也出产钠镁玻璃,但因为原料限制而产量很少,几乎不对外交易,所有的出产都被关系密切的贵族家族包揽。而钠镁玻璃因清澈透明,大多数被当作水晶,用于制作高级器具。像如今赵武父子手中这样清澈透明的钠镁玻璃杯,目前,整个华夏唯有眼前这两件而已。

手里握着价值千金的玻璃杯,赵武父子却毫无觉悟,他们举杯叮叮当当的碰在一起,赵成祝贺父亲取得百年难遇的大胜,赵武则预祝儿子能留下一个完美的初阵记忆。座下的子产却在啧啧叹息:谁说赵武举止不像贵族,那个贵族像这样,把价值万金的玻璃器皿不当回事的碰撞在一起……瞧着都心痛。

音乐声响起,丝竹渺渺,赵氏特制的酸酪(酒)呈现献上来,五颜六色的果酒喝到嘴里仿佛像蜜一样甘甜。在座的郑国大臣与宋国大臣称赞不止,而座上的赵氏父子依旧淡淡然的,他们还窃窃私语:“今年的粮食欠收,果子似乎也因为干旱而比较干涩,酿出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