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小领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春秋小领主- 第2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想想看,在国内智氏不过是做一个大领主,还要处处接受国内法律的制约。而在这里,作为晋国的直属领地,领主不仅不用缴纳征税,反而能源源不断地获得国内的支援,即便是一位附庸国的国君,也没有在这儿当个领主逍遥自在……可惜我中行吴身负元帅重托,不能离开国内,否则的话,我宁愿在此处做一位领主,哪里轮得到智氏那小子。”

智氏武士恍然大悟,赶紧拜谢中行吴的照顾,并兴高彩烈地向国内送信,等智盈得到消息后,兴高采烈地前往赵武府上,拜谢姑姑智娇娇的照顾,然后迫不及待的带领家族直属武士狂奔南下。

智盈赶到武兴城的时候,列国的军队都已经到齐了,当地正在帮着夏收,而夏收结束的军队已经开始集结,并逐渐向南线移动。与此同时,楚国也在拼命集结军队,准备应付晋国的入侵。

这是楚国建国六百年来,遭遇的最大的灾难。

楚国建国于商末周初,国家体制的建立标志着楚国已从氏族制进入奴隶制。早期楚国的国君,既是一国之主,又是楚族一族之长。而国中协助国君料民理国的是大贵族“敖”,敖是楚国发音,在华夏这个字发音为“豪(氏族酋豪)”楚国的“敖”是由氏族贵族蜕变过来的,是楚国统治集团的支柱。楚立国后,国君由“敖”拥戴,而有的国君本身亦称“敖”。

楚人是在臣服商周,又与商周王国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商王武丁时期,商王朝军队攻打荆楚,“衰荆之旅”表明当时荆楚已有一支可观的军事力量,足以与商王国全国军队抗衡。当然,这里的荆楚,是泛指居住在江汉地区的包括楚人在内的众多方国部落,并非指楚人一族。

西周时期,楚国军事力量也日趋强盛。终周一代,周王朝视楚国为敌国强国,不惜倾全国力量,累累攻打。而楚国在与周国(周王室)交战中灭国无数,累积灭亡于楚国的国家主要有:黄(赢姓,今河南潢川西北)、英(偃姓,皋陶之后,今安徽金寨东南)、江(赢姓,今河南正阳西南)、六(偃姓,皋陶之后,今安徽六安西北)、蓼(偃姓,皋陶之后,今河南固始东北)、群舒(偃姓,皋陶之后,包括舒鸠、舒龙、舒鲍、舒龚、宗、巢、桐等国,今安徽巢湖周围一带)等。

如果用国家的概念看待,当时的中国主要是由炎黄集团(华夏)与楚国蛮夷集团的连年战争,构成了整个春秋时期。多年以来,楚国与周国是争霸的两极,现在,楚国竟然被周王室的一个伯(霸主)逼到生死关头。

智盈带领家族武士抵达前线时,赵武正在接待周王室使臣单靖公。单靖公的出现,代表着这场战争依旧是周国与楚国之间的国战。晋国在这场战争中,依旧高举着“尊王攘夷”的大旗,这是一场华夏与蛮夷的战争。

但奇怪的是,这是一场“王对卿”的战争。对面的军队是楚王亲自带领的军队,而华夏集团中,没有一位国君出现在战争序列中,参战的都是一群列国正卿。而智盈的抵达,也意味着霸主晋国一半的正卿,三分之二的军队参战了。同时参战的还有宋、鲁、卫、郑、曹、滕、薛、杞等多国联军。

这天清晨,赵武携手单靖公登上检阅台,他望了望麾下的多国联军,不满意摇了摇头:“兼并越来越厉害了。”赵武感慨的是:这时,战国时代的政治格局已经呈现出来了,幸存的小国数目越来越少,最终,只会剩下早期的战国七雄集团,能留存在这个世间。

想当初鄢陵之战的时候,晋国的联军集团里有十三个国家参战,但现在才来了几个国家……好像对于这一切,赵武丝毫没有抱怨的资格,因为其中大多数国家的灭亡,都出自他的手笔。

唉,曾经的莒国、邾国、鄫国已经被齐国灭亡;小邾国、许国名存实亡则要怪赵武,这两国自搬迁之后,他们旧国君去世,晋国没着急地扶立一位新国君,眼看着,只要再过几年演变,这两国会化生成一个县,彻底消失在历史长河中。这大约就是季礼所说的“末世”吧!接下来这一仗,还会有几个国家灭亡,几个国家名存实亡?

第二百三十六章 “中华第一刀”出世

单靖公听懂了赵武的话,他眺望南方,宽解说:“想必楚王也有类似的感慨。不久前楚王还率领随(姬姓,今湖北随州)、唐(姬姓,此唐不是晋国本初的唐,位于今随州北)、沈(姬姓,今安徽卓阳西北)、贰(姬姓,今湖北京山)、轸(姬姓,今京山东北)、赖(姬姓,今随州北)、道(姬姓,今河南确山北)、柏(姬姓,今河南西平西)、息(姬姓,今河南息县境)、申(姜姓,今河南南阳东北)、吕(同上)、陈(妫姓,今河南淮阳)、蔡(姬姓,故地今河南上蔡西南)诸国。但现在陈国蔡国已被我们灭亡,你还灭了顿国,而贰、轸、赖、道、柏、息、申、吕这些国家则被楚国吞并。想当初鄢陵之战时,楚国曾经的盟友,如今还能剩下几个?”

确实剩不下几个了,现在战争场面越来越大,越来越旷日持久……小国已经没有生存的余地。因为他们没有国力、没有足够的闲暇劳动力来进行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现在,战争已经成为春秋时代君主最奢华的玩具,一般小国玩不起这种游戏。列国之间,只要稍稍盘算下,能幸存下来的国家已经屈指可数了。

这样的情形演变下去,整个南方只会剩下两个国家,楚国,吴国……或者还有越国。而北方因为有霸主盟约约束,大概齐国、鲁国、宋国、郑国,还能幸存下去,而卫国已经被支解,列国当中最先灭亡的恐怕就是卫国了。除此之外,西方的秦国是不会留给戎狄部落生存的空间,而且眼看他们就要向巴国蜀国下手。

“这一战,必将奠定我华夏今后百年的格局。”赵武在阅兵台上慷慨激昂地说。“喏!”众军慷慨激昂响应。随着这声喊叫,王旗举起来了。单靖公这次带来了周天王的旗帜,以示晋国这场战争的正义性。旗手高举着“旌夏”绕场一周,王旗所到之处,众军欢呼雀跃,战意高昂。

六月的太阳很毒啊!在这毒辣的阳光下,武卫军作为先驱开拔,众军唱着歌昂首走出军营。歌词诙谐而轻松,内容主要是询问:敌人在何处?

趁着大家目送武卫军的工夫,赵武拉过智盈,低声吩咐:“时间仓促,我来不及跟你交代,这里我只能给你留下一个师……反正你出生军人世家,军中的琐事自有一帮家臣替你操心,不可能捅出大篓子。我大军推进到更南方,你这里就成了后方,应该安全了,赶紧着手家族搬迁的事情。如果等我大军凯旋而归,恐怕你就没有时间进行搬迁了,因为那时你要着手防御了……另外,留在后方这段时间,我军物资的输送,全拜托你了。”

智盈扭捏了一下:“姑父留给我的那一个师,会是智氏领主武装吗?”赵武沉下脸来,提醒:“军中没有姑父,只有中军将、元帅(元戎)。”智盈马上嬉皮笑脸:“知道了,姑父……元帅,成哥哥会留下陪我吗?”赵武摇头:“赵成是武卫军副统领,你来的时候他已经带着武卫军先驱,前进到荆门了。”

荆门就是商王国(商朝)与楚王国进行“衰荆之战”的战场,但现在已经成了晋国攻击楚国的前沿。中行吴假公济私,利用晋国的战争物资,在两山之间的狭窄地带,修建起纵深两里的“碉楼群”,按现在的话说,哪里是“碉堡林立”。如此一来,只是待在此处,可以说稳如泰山。

列国的军队在碉楼群后方稍稍整理一下队伍,稍后,前方戎狄部族的游骑哨探传来消息:楚军不在视线之内。武卫军接到这个消息后,以中行吴为正将,赵成为“佐军佐(暂时代理军佐的职务)”闪电般越过碉楼群前出,对周围地带进行“武力搜索”,也就是四处搜刮战利品。

中行吴这是第一次指挥武卫军。这支按照赵武“山寨版近代化军队”思维练出的晋国常备军,在纪律严明上堪称晋国各军典范。身为一名狂热的军国主义将领,能指挥这样一支能完美体现将帅战略思想的军队,中行吴活像是三伏天喝了一大杯冰镇酸梅汁一样舒畅。他坐在专门为武卫军配置的,带避震弹簧的轻型两轮战车上,风驰电掣的感受着耳边吹拂的原野烈风,隐隐觉得这已经不算是战争了,简直是一次轻松的旅行。

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断了中行吴的遐思,戎狄游骑兵前来报告:“前方发现不明军队!”

中行吴精神一振,哈哈,下雨天打孩子,我可算找见事干了:“命令第二师向左翼展开,第三师向右翼展开,第一师第一旅以战斗队形向前武力试探。第一师其余旅,战车缓行,甲士以战斗队形,进入战时状态。”

军中司鼓按中行吴的命令敲击着军鼓;司号员吹出几个提醒的尖利号音;司旗举起标志着第二师第三师的军旗拼命挥舞,示意刚才的军号是在指挥第一第二师……于是,行进中的晋国军队紧张有序地展开攻击队形。刻板的晋国人在眨眼之间,完成了从旅游者向一名战士的转换。

无数的长戟直竖起来,戟尖指向了天空;车轮隆隆的响动,战车加快了速度;中军旗由原来众军拱卫状态,快速移动到队列前方;战车上的武士一边奔驰一边相互给对方披甲,刹那间,那两名武士变成了两具威风凛凛的钢铁罐头。

接下来,是一阵凌乱的马蹄声,武卫军直属的一个骑兵旅队列稍稍混乱,骑士们从行走时乘坐的行走马上跳下,换乘到体力充足的冲锋马上,披盔贯甲做好了突击准备。他们仔细地在马上检查自己的骑弓、骑枪、佩剑……等他们完成队列转换之后,晋国军队顿时沉默下来,天地间,只剩下整齐的脚步声,连马蹄的声音也随着鼓槌的节奏,整齐而有序。

中行吴披好甲站在战车上左顾右盼,对自己的车右说:“我做梦也期望,有生之年能引领这样一支军队,完成我父亲的遗愿,攻入楚国,耀武扬威。但可惜,我知道件么样的军队是我所需要的,但我却不知该如何把他们练出来……感谢武子,他给我这样一个机会,我现在有信心:哪怕是一座山横在我面前,我也要用这支军队把大山推开。”

正说着,前头哨探引领着一位身穿白色麻衣的男子一路跑过来,那个男子让中行吴瞧着直眼熟……再仔细一看,原来认识,那不是吴国公子季礼吗!一个从不肯担星点责任的“逃避分子”,来到超级大国交战的战场做什么?吴国人以为自己跟楚人打过几仗,就算是超级大国了吗?

中行吴纳闷:“公子,此地虽然接近吴国边境,但总有一段不算短的路途吧?……貌似,我晋国并没有要求吴国大军共同出战的命令,怎么吴国也出兵了,真是好巧啊!”

季礼脸色灰白:“不是“好巧”是好难好难寻找到你们,我特意来向你们报告一个噩耗:寡君薨了!”

中行吴皱起了眉头呵斥说:“薨了,这个词能随便乱用吗?只有大君(周天王)去世才能被称为薨了,吴国国君死了就死了,怎能用上 “薨了”这个词……什么,吴国国君去世了?”中行吴刚开始没有觉悟,话说到一半,他突然意识到什么,被这个消息吓了一跳。不等季礼回答,他就问:“好好的,吴国国君怎么会去世了呢?”

季礼翻个白眼,好好的,谁没事玩“去世”的把戏?这消息除了能令楚国人开心,还能做什么?难道吴国人没事喜欢逗楚国人开心?

中行吴不等季礼回答,立刻举起手来,吼到:“大军止步,就地扎营”。发出这个命令后,中行吴马上跳下战车,奔过去拉着季礼的手,问:“吴君怎么会突然去世了呢?”

季礼喘了口气,回答:“寡君(余祭)大婚之后,非常感谢晋国的厚待,他组织船队准备再次攻击楚国。那一天他登上余皇大舟,准备带领船队进行试航。大舟上有一位楚国奴隶,他偷到了一把刀,趁寡君不备,用刀刺杀了寡君。”

季礼在这里说的“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刀”这个词。也就是说:余祭是被“中国第一刀”刺杀的,这件事发生在中华第一巨舟:余皇大舟上。

“刀”这个词最早出现的时候,有两种写法,其中,“刀”在象形文字中那“一撇”也可以写做“一点”,所以在最早的时候,“刀”与“勾”这个词是通用的。因为这种“勾”是在吴国出现的,所以最初的“刀”也被称为“吴钩(加金属旁,表示刀是金属做的)”。

其实,赵武的骑兵早已经运用了单面开刃的刀,只是赵武比较懒惰,依旧把这种武器称之为“剑”。这种剑因为是赵氏骑兵使用的武器,所以又被成为“斩马剑”,但其实它是一种马刀,只不过是没有用“刀”这个词。

中行吴吃了一惊,他吸着冷气说:“吴君去世了,这是否意味着楚国人可以从南线抽调军队了!……好,好一个子木。”

子木是楚国令尹,也就是楚国执政。这位令尹因为与吴国军队相持,没有参与与赵武的会战。这次吴国前线发生刺杀事件,中行吴想当然的认为这是子木特地安排的。他没有想到古代信息交流不便,子木不可能那么快就联系到戒备森严的余皇大舟上的楚国俘虏,并怂恿他发动自杀式袭击。

赵武也是如此考虑,他获得消息后,和蔼地对季礼说:“你不要受了中行吴的误导,行刺事件不会出于楚国的诱导,实在是……”赵武叹了口气,说不下去了。他真正想说的是,实在是吴国对待奴隶太苛刻了,让奴隶看不到活下去的希望,所以那名奴隶才选择与吴国国君同归于尽……但他后来一想:吴国与楚国是世仇,要想两个世仇,对彼此都和蔼一点,那还能叫“世仇”吗?

不过,既然知道楚国人是自己的世仇,还把楚国奴隶放置在自己的余皇大舟上做什么?尤其可气的是,吴国国君居然让那名奴隶获得了武器。余祭求死之心,不会如此强烈吧?

想到这里,赵武抬头看了看季礼,露出别有意味的笑容:“听说你带来了一支庞大的军队,不会是用这只军队专门送嫁的吧?嗯,现在谁继任吴国国君了?是你的三哥余昧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