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小领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春秋小领主- 第2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最终他们在晋国的救援下,击退了楚军,而楚国人也因为这一反人类、反社会的战争恶行,在整个春秋时代臭名昭著。

现在赵武也要堵塞楚国国都的城门,另然他留下了个小缝隙,允许楚国郢都的人经过晋军的检查以及许可,才能从仅剩的三座城门出入……但这依旧超出了春秋人的道德底线,连饱受楚国摧残的宋国也不忍心。这个昔日曾因宋襄公的仁义,而差点亡国的国家,对于所有的“反人类行为”都有一种出于直觉的抵触。

左师向戎捂住眼睛,露出惨不忍睹的神情,弱弱的问:“元帅打算围困郢都多久?”向戎这是变相的提醒:如今快到冬天了,人家郢都有十数座城门,你给郢都只留下三个出入的门缝……数九寒冬里,不能让楚国人连取暖的柴火都没有。如果你只是短期围困,那么我们宋国也没有异议,如果要长期围困……这未免太过分了。

郑国的子产与楚国没有那么强烈的仇恨,郑国曾在楚国与晋国之间摇摆不定,听到赵武打算长久围困楚国郢都,还要阻塞郢都的城门,子产用手捂住双眼,哀伤的说:“如此一来,百姓何辜?竟然要在这个冬天连取暖的柴火都无法获得。”子产说的是:元帅,你犯下反社会的罪行了,你长久的围困楚国都城,使得城市里的百姓无法取暖,无法从外界获得食物,以至于陷于饥寒交迫的状态,宋国易子而食的惨剧将要在楚国重演,这将是“反人类”的罪。

中行吴接到赵武的命令,只感觉到心头一松,他刚才挥舞着大旗,正得意洋洋的准备接受楚王的投降。在他想来,按照赵武一向不喜欢与人争夺的脾气,只要他稍稍争取一下,进入楚国国都,与楚王签订“入盟”的荣誉将归中行氏所有。所以,中行吴在挥舞大旗的时候,肚子里已经盘算着面对楚王时的贵族式问答。

他心里倒是还牢牢记着赵武的战争目的,反复提醒自己:嗯,先要求楚王去掉王号,承认天王“天下共主”的身份,愿意屈服于周王之下,然后再谈论那些细节问题……听说元帅喜欢黄白之物,我该索要多少黄金与白银,才能让元帅满意?

中行吴还没有盘算出一个结果,他反复给自己设定了一个目标,但稍加考虑后,觉得晋国大军兵临城下,流淌了太多的鲜血,已经打得楚国彻底没有脾气,所以原先的目标未免太小家子气了一点,应该让楚王付出更多的代价……但每次中行吴设定了一个新目标,又马上觉得这个标准还是太便宜了楚国。

晋楚交锋超过两百年了,两百年间的仇杀,这次,好不容易晋国才取得了如此压倒性的胜利,而楚国在这个两百年间,灭国四十二,他们国内积累的财富是不可想象的,自己原先的胃口毕竟太小了,活像一个乡下的土财主。不行,得让楚王切身感觉到自己的失败。中行吴在刚才那一刹那,脑海中浮想联翩,但他还没有最终得出结论,楚王就关闭了郢都的大门。

这行为彻底激怒了老牌贵族中行吴。见过要无赖的,没见过如此无底线的。

你楚王要求一场“城下的堂堂正正的会战”好吧!我晋国给了你一场会战;虽然我们晋国有各种各样的攻城手段,虽然我们的元帅是攻城大师,但我们抑制了攻城欲望,很贵族的与你来一场“礼仪之战”;虽然战争中,我们的军队曾经攻击到你的城下,而你的城门洞大敞着,但我们却止步于城外,以等待你的邀请,举行“入盟”。我们满足了你的一切要求,最终你却表现的如同一个无赖,关闭了谈判的大门。做人没有这样的,做为一个君王,不能这样连道德底线都没有。

愤怒的中行吴听到赵武的命令,身为一个老牌贵族,此刻他只觉得心花怒放,连忙大声响应:“元帅,你放心,军中储存的石灰我都没舍得用,军中准备的投石弹我们也来不及抛洒,这次我都堆彻在楚国城门上,让楚国人知道什么叫“一报还一报”。”

赵武在子产与向戎的指责下很不好意思,他看了一眼叔孙豹,叔孙豹扭了扭身子,刚一张嘴,赵武马上举手告饶:“好啦好啦!你们别说了。这样吧!看在你们求情的份上,我替楚国多留下一座城门,以方便他们出入……中行吴,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留下一座城门,无须堵塞它们,但我要求在这四座城门口设置营垒,广设投石车,方便我们随时攻击。

命令:留下的四座楚国城门由各师轮流守卫,每次派遣一个旅上营垒,监控楚国人的进出。凡出入郢都城的人,必须向我晋国看守士兵交纳一个铜板的检查费,这笔费用由看守营垒的士兵收取,当作他们值勤的额外犒赏。

命令:凡出入楚国郢都的楚人必须接受我军的检查,拒绝接受我军检查的人格杀勿论;除了出城者必须交纳相应检查费外,入城者只能携带柴火,以及当日一人的口粮,超出份额者,我军将予以没收,并由各检查站自行处理……”

三位列国正卿一番努力让赵武增加了一个出入口,这让三位正卿有点不甘心。子产上前一步,再度劝说:“元帅,郢都城很大,城里居住的人怕不下二十万,哪怕每人每天烧一斤柴,城中每日也需要二十万斤柴,哪怕每人每天吃一斤粮,每日也需要二十万斤粮食输入,只留四个城门,恐怕太残忍了吧!”

赵武深吸了一口气,慢悠悠的说:“楚国在南方称霸了两百年,两百年来,楚国灭亡的国家,有记录可查的是四十二个,那些被楚国灭亡的国家可不可怜?两百年来,世世代代居住于楚国郢都的百姓们,可曾为那些灭亡的国家流过一滴眼泪?两百年来,郢都的百姓世世代代享受楚国四处掠夺来的财富,他们的快乐建立在其它国家的痛苦之上。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楚国郢都的百姓已经享受了两百年,如今,该是他们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的时候了。”

赵武稍稍停顿了一下,他眺望着郢都城墙,继续慢悠悠的补充:“楚王关闭了谈判的大门,这位楚王是谁的楚王?当然是楚国人的楚王!楚国人在楚王的王旗之下,欺凌四周的小国,他们一向觉得这种欺压弱小的生活很快乐。

而我是晋国的执政,我是天王“伯君(霸主)”的元帅,我只为周王室名下的,炎黄部族负责,我为华夏负责,楚国人的哀伤与我无关。他们的哀伤是他们必须承担的责任,我在其中,没有任何义务替楚国人考量。你们也是如此!你们也是周天王的“臣下臣”,楚国的百姓从不向你们纳税,所以你们对他们没有丝毫义务。相反,你们对本国有义务,对天王有义务,诸位,请各自履行你们的义务吧!”

向戎紧紧闭住嘴,不再劝说。叔孙豹深深叹了口气,躬身问:“元帅,我鲁军下一步的任务是什么?”

赵武望了望后面的吴君余昧。在场的各国联军中,唯有吴国是由国君亲自带队的,因为他是一个君王,所以余昧的战车稍稍超前于列国正卿,在整个队列中显得很显眼。       赵武招招手,招呼吴国国君上前,而后冲吴国国君鞠躬:“敝国寡君感谢吴君的大力支持,使得晋国的军队能够兵临楚国国都之下,如今楚王闭门不纳,请吴君继续支持我国,直到楚王接受我们的条件。”

余昧也知道赵武这番贵族式的礼节蕴含着什么,他躬身施礼,回答了赵武的谦恭:“吴国是小国,全靠霸主的支持,才得以与楚国相较长短,元帅今后对我们吴国还有什么指使,我吴国上下怎敢不遵守您的命令。”

吴君余昧这番话,终于表现出像一名中原贵族了,赵武只能表现的更谦恭,他恭恭敬敬的发出请求:“我晋国能有今日,全靠了吴国浴血奋战,在南方钳制楚国的军队”如今楚王闭门不纳列国联军,楚国的南方就请吴君多多看顾了,寡君对此感谢不尽。”

余昧喜极而狂,赵武这话的意思是说:楚军的主力已经被我们打残了,现在楚王躲在国都之内,整个楚国的南方空虚无力,而且群龙无首,接下来,郢都城下的战争已经没有什么大的悬念,那么,就请吴国享受胜利果实吧!楚国的南方任由吴国出兵侵占与攻掠。

余昧扭了扭身子,不好意思的说:“我吴国初次参加联军,如今楚王闭门不纳,我吴国单独撤军……不好吧!太不好意思了。”

赵武郑重的点点头,接受了对方的好意:“那么,就请吴君留下吴国战车一百乘,协助我晋国看管郢都城。”

余昧连一秒钟都等不及,立刻接住赵武的话:“如此,我就不客气了!”这话说完,吴君余昧很没有形象的向赵武拱拱手,扭过脸去便粗鲁的催促自己的御戎调转方向。紧接着,这厮连基本的贵族礼节都忘了,连声告退的招呼都不打,直接驾着战车狂奔而去。

接着,赵武转向了宋国与郑国:“蔡国、陈国刚刚灭亡,两国国内还不稳定……”

听了赵武这话,向戎与子产喜出望外。管什么道义,什么楚国人的悲哀,什么春秋礼仪,都去楚国人的娘吧!有了这场大胜,宋国与郑国就能无忧无虑、完整的吞下蔡国与陈国。如此一来,这两国的国土面积几乎扩张一倍。而且,有了晋国大军压迫在郢都城,宋国与郑国的新占领土就成了大后方,所以,晋国人围困郢都越久越好,他们围困的时间越长,楚国人的苦难越深,宋国与郑国才有更多的时间经营自己的新占领土。

不等赵武把话说完,两国正卿用力点着头,齐声响应:“我们两国与吴国不一样,不敢留下太多的兵车帮助伯国,且留下五十辆兵车如何?”

第二百五十一章 霸主的心思很难猜

吴国紧挨着楚国,他们留下一百辆兵车,粮草转运上不是困难,直接从诸舒国转渡就成。而宋国、郑国想要供应留守士兵的粮草,不免要担心楚国溃兵的骚扰,而且从本土千里迢迢运来,十斤粮食送到前线,光运送的士兵就要吃去八九斤,所以这两国只肯留下五十辆兵车。

但五十辆兵车就足够了,赵武连中行吴都不想留,他盯着中行吴,吩咐:“你出战也超过半年了,这次你带三个师回去,一路押送战利品与俘虏,回国后你立刻征召范氏与智氏出战。嗯,智氏待在三县之地,我已经留给他足够的时间整合自己的力量了,你路过那三县之地的时候,让智盈带着人先来吧!”

中行吴伸出舌头,舔了舔嘴唇:“元帅,楚军战俘还没有清点,诸军战利品还没有搜集完全,再说,你刚才不是还命令我阻塞楚国的其余城门吗?命令尚未完成,我岂能离开”。

中行吴扭扭捏捏,不肯说出真话来,赵武眨了眨眼,立刻截断了对方的话:“你不必着急回去,俘虏清点工作由你的手下负责,我给你一个月的时间,一边阻塞郢都的城门,一边四处去附近征集粮草,等你回去的物资足够了,再领人返回。”

中行吴扭捏不肯撤军回国,其实是嫌战利品不够丰厚。开玩笑,在千年难遇的旱灾过后,本来已经于曲沃之战中伤亡惨重的中行氏,好不容易遇到这样一个大肆掠夺的机会,而且这一战过后,天下谁还敢跟晋国叫板,所以,此战之后,或许终中行吴一生,都难得碰见类似的战争红利了。于是,中行吴觉的,这一战如果他不把油水捞足,就对不起自己的国家,对不起自己的家族,对不起自己的领民,对不起属下的武士、对不起CCAV……

赵武其实也明白了对方的意思,他给中行吴留下一个月的缓冲时间,并让对方去郢都附近“征集粮草”,这就是默许了中行吴在郢都四周进行劫掠……但中行吴还是觉得自己吃亏了,相比他刚才在心中盘算出的楚王的赔款,他中行吴即使掠夺再多的百姓,能有啥用?

楚国可是一个“阶层板结”的国度,平民百姓的所有权益都被楚国的贵族阶层“代表”了,包括他们的合法劳动所得。普通的楚国人从小被教育,只拥有无穷无尽的“无私奉献”的义务,他们活着就是为了奉献,绝不索取,无偿“索取”的事是“官二代”独享的特权。而楚国所有的收益与财富,都在眼前这座郢都城中,在那伙“官二代”与“富二代”手中!你说我中行吴已经到了郢都城下,还让我去郢都邻边,搜索绑架那群楚国“百姓”,那算什么收益?

中行吴扭了扭身子,拒绝说:“元帅,我晋国六卿中,智盈戎守三县之地,出战在外的只有你我……我中行氏历代受君王的重用,怎敢丢下元帅,自己独自回国!不行,中行氏绝不干这样的事情!我拒绝,请元帅另行发布命令。”果然,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前有楚王撒泼要赖,老牌贵族中行吴马上把自己的耍赖行为说的慷慨激昂,义正言辞,而且理由充足。

晋国六卿,现在战斗在最前线的只有两个卿,智盈等于是坐镇后方,替两人周转军械物资的后勤大队长。此时正是包围郢都的紧要关头,赵武让中行吴先回去,那么,前线只剩下他一位卿,而且他还是元帅、第一执政,军国主义国家的晋国,决不能容忍让自己的元帅孤身上阵,那是晋国所有武士的耻辱,中行吴绝不肯后退一步……他忘了,当初他来的时候,魏舒已经撤军回国,前线也只有赵武一位正卿支撑。

城下,一群人在大摇大摆的商议对楚国的处置,城上的楚国人正慌乱的布置着守城事宜,但他们不知道,联军此时压根没有攻城的心思,他们在意的是战利品分割。过去的事已经没法追究了,如今晋国正处于顺风仗,赵武出战快一年了,他的征程跨越万里,如今楚国人龟缩在国都之内,随便一个晋国人在国都郊外四处转悠一下,收获的都是战利品,这种情况下,晋国人谁肯离开?

求战声响成一片,家主中行吴表态了,中行氏的武士都不愿当先撤退,他们语声噪杂。赵武被吵的手扶着额头,痛苦的说:“好吧!先让我们填塞楚国的城门。上军佐,你向国内传我的命令,命令范鞅与智氏前来增援,等他们的援兵到了,中行氏再行撤退。”

中行氏再次扭了扭身子,小心的提醒:“元帅,韩氏也参战了,怎备不让韩氏的军队前来轮换?”

赵武这话的意思是说:战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