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读完二战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口气读完二战史-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约在一周之前,5月16日,惊慌失措的法国总理雷诺将83岁的贝当元帅从驻西班牙大使的任上召回巴黎,又从贝鲁特召回了73岁的魏刚将军。每位法国人一听到这两个人的名字就立刻想起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他们的出山好像保证了历史会重演一样。
  然而,法国却不愿意想起:这两位民族英雄曾经长期负责治理法国的军队,法军所采用的陈旧过时的作战概念和方式正是他们的杰作,而这正是法国目前遭受挫败和不幸的重要根源。
  5月19日,雷诺临阵换将,解除甘未林的职务,任命魏刚为法军总司令。而魏刚当时对战况一无所知,只晓得敌人已深入腹地,但是完全不了解盟军的兵力和动向。魏刚想亲自了解前线情况,因此不能做出任何决定,盟军的战役指导一时中断了。
  第14节:像是一条想要溜走的鱼2005年04月20日
  5月21日,魏刚飞到伊帕尔,打算召开各战区指挥官会议。但是,英国远征军司令戈特将军未能到会。魏刚与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三世、法国第1集团军群司令比约将军讨论了局势,建议组织被德军分割的各集团军向南反突击,与南部索姆河一线的法军主力会合。魏刚委托比约将军负责落实突击任务,然后就飞回了巴黎。
  魏刚走后2小时,戈特将军才赶到伊帕尔。比约转达了魏刚的意图。之后,比约在返回司令部的途中遭遇车祸身亡。法军第1集团军司令布朗夏尔接任第1集团军群司令。
  5月22日,盟国最高军事会议在万森举行,魏刚阐述了他的反突击计划,并宣称:〃德军已坠入陷阱,只要盖子一关上,他们就必将被消灭。〃盟国最高军事会议批准了魏刚的计划。
  然而,5月21日深夜,当两个法国师在阿拉斯地区发起进攻时,英军却在迫使德军后退了几公里之后停止了前进,25日深夜英军撤离了阿拉斯。法军也随即撤退到杜埃、拉巴塞、贝顿三运河地区。被逼到海边的盟军企图与南部法军主力会合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尝试,就这样收场了。
  事实证明,盟军经不起艰苦环境的考验。当时,戈特将军关心的主要是保存英国远征军。其实,早在5月17日,他就下令一些英军后勤部门撤回英国。5月19日,英国海军部也已着手制定从敦刻尔克撤退的计划。丘吉尔在盟国最高军事会议上大谈英法友谊,却对英军的撤退计划只字不提。
  英军在25日的撤退行动就像是一条想要溜走的鱼,引发了渔夫重新拉紧鱼网的警觉,停滞了3天的德军在26日接到了继续向敦刻尔克推进的命令。盟军也在当天放弃了同法军主力会合的企图,开始向敦刻尔克撤退。而戈特将军也接到了英国政府同意实施英军撤出法国的〃发动机战役〃的电报。
  5月27日,比利时国王〃看不出〃继续与德军作战有什么〃意义〃,决定投降。28日,比利时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将武器装备完好地交给了德军,比军全部成了俘虏。
  比军投降后,余下的法军和英军被德军封闭在敦刻尔克附近不到60平方英里的〃口袋〃里。德军轰炸机从27日起便开始猛烈轰炸敦刻尔克,但是,英国空军也派出了所有的后备战斗机来保卫滩头阵地、登船点和停泊的船只。27日,仅仅撤走了7700名英军。
  英国海军部集中了693艘军舰,还征用了大量的商船和渔船。法国海军部也组织了15艘驱逐舰、20艘其它舰艇和近200艘民用船只来撤退法国军队。海岸居民点的许多摩托快艇、游船、疏浚船、拖网船和帆船也都参加了拯救盟军的工作。
  5月28日,英军撤走了17000人,但是海滩上仍有大量的士兵等着轮到他们上船,而这些士兵的给养也需要用船运来。5月29日,救走了47000人。戈特将军决定丢弃所有的武器。按照他的指示,英军不许携带武器的法军进入海滩,法军因而未能撤退。后经法军指挥部要求,英军才同意每天给法军提供5000人的舱位。
  到5月30日,英国远征军已经全部撤到环形滩头了,而阵地则完全由法军负责保卫。此时,已经有12万英军回到了英国,法军仅仅撤走了6000人。5月31日,戈特将军也离开了法国,留在敦刻尔克的英军只剩了3个师,6月2日深夜最后一批英军也登船撤走了。
  6月4日清晨,德军攻占敦刻尔克,4万法军被俘。敦刻尔克的陷落结束了德军在比利时和法国北部的战略性战役。荷兰和比利时军队几乎全部被俘。法国28个师被击溃。法军炮兵损失了1/4,轻型和重型坦克损失了1/3,中型坦克损失了3/4,7驱逐舰和30多艘辅助扫雷艇被击沉。英国远征军损失68000多人,丧失了全部的重型装备,包括2450门火炮、6400支反坦克枪、11000挺机枪、75000多辆汽车、50万吨军用物资和弹药,224艘舰船被击沉,106架飞机被击落。今后,英国军队不得不白手起家了。
  但是,敦刻尔克撤退总共撤走了33。8万人,其中英军21。5人,法军12。3人,还有一些比利时人。〃发动机战役〃为盟军保存了一支重要的有生力量,为盟军未来的胜利留下了必要的实力。
  第15节:防备着抢劫和骚乱2005年04月20日
  精彩旁白:〃总司令召开午前会议。他大为恼火,因为最高统帅部的过失,……包围圈没有沿海岸封闭,现在我们只好看着成千上万的敌军士兵在我们的眼皮下纷纷逃往英国。〃
  ……(德)哈尔德著《战争日记》
  14.法国投降
  敦刻尔克大撤退为英国保住了一支军队,但是,也暴露了英法两国对当前战争的不同认识。法国是在自己的国土上决一死战,而英国则是在打这场战争的第一阶段。对英国来说,法国只是第一道战线,英吉利海峡是第二道防线,到了紧要关头,英国还有大西洋和美国的堂兄弟们作最后的堡垒。
  6月4日,也即敦刻尔克战事结束之日,法国元帅贝当与美国大使布利特在巴黎共进午餐,就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内心的不满:由于英国人的过错,战争已经打败了;英国人乐于法国人打得一个也不剩,然后安全地躲到那个不可逾越的反坦克障碍……海峡……后面去。
  英国远征军撤走之后,法军对德军的劣势变得更加明显了。法军总共只剩下了71个师,人员和装备都已经在战斗中遭到严重的削弱。而德军则拥有140个师,并且根据新的〃红色战役〃计划,重新进行了编组和部署,做好了迅速突入纵深,〃歼灭盟军在法国的残余兵力〃的准备。
  6月5日拂晓,德国空军对索姆河防线上的法军实施了猛烈的轰炸。随后,冯·包克集团军群发起了地面进攻。6月7日,德军在瓦兹河与索姆河的分水岭处突破了法军的防御。到6月9日,隆美尔指挥的德军前锋已经抵达鲁昂郊区,法国第10集团军的侧翼受到无情的〃卷击〃,形成了又一次大溃退。贝隆以南的法国第7集团军也被迫退往巴黎。
  6月9日当天,龙德斯泰特集团军群在香巴里发动了进攻。6月10日,古德里安的坦克部队击溃法国守军,成功地渡过了埃纳河。此时,法国在马奇诺防线与勒阿弗之间只剩下了24个师。如果说法国还没有战败的话,那么,地面部队也已经没有了还手之力,完全落入了被德军肆意追打的境地。
  而在法国的上空,德军已经掌握了全部的制空权。德国远征轰炸机在毫无抵抗的情况下,大肆轰炸巴黎、里昂、圣艾蒂安以及远至法国南端的马赛。飞机从头上轰鸣着掠过,令居民们惊恐万分。数以百万计的老百姓从法国北部、东北部朝着西面和南面逃亡,形成一片广袤无垠的人海,把沿途村镇和城市的居民席卷而去。各式各样的交通工具,汽车、摩托车、马车和自行车拥挤在道路上,像蜗牛一样蠕动着,挣扎着向前奔走。
  撤退中的部队也混杂在难民潮中间。士兵们丢弃了武器,开小差已经成了普遍现象。德国飞机不分青红皂白地用机枪向平民和军人扫射。惊慌失措的官员们抛弃职守,有的跑在辖区居民的前头,有的跟在居民的后头。地方政府已经荡然无存,市镇里没有了警察、清洁工和消防队员。精疲力竭的难民们随处支起帐篷,露宿野地,防备着抢劫和骚乱。德军到达后,发现的是一片真空地带;于是宣传说:〃我们是来帮助被法国政府抛弃了的老百姓的。〃
  6月10日,法国政府放弃首都,宣布巴黎为不设防城市,开始了四处流亡。起先,还打算把政府安在图尔,但是只待了4天,就又被驱赶到了波尔多。官员们年纪都不小了,逃亡途中备受煎熬,疲惫不堪。部长们之间及其所属部门之间的联系都已经中断了。人们如饥似渴地探听消息,却只能从心慌意乱的同胞那里风闻一些谣言。
  6月11日,英国派来一个加拿大师在法国登陆。当日,在布里阿尔召开了盟国最高军事会议。邱吉尔答应增派英军来支援法国,但是拒绝增派空军。魏刚报告说,因为没有预备队,他将无法继续进行有组织的战斗,无力制止敌人占领法国全境。
  6月12日和13日,法国政府在图尔附近举行会议,魏刚公开提议投降。6月14日清晨,德军开进巴黎,法国政府大厦楼顶飘起了纳粹的万字旗。当日,英国政府决定停止运送增援部队,尽快将留在法国的英军重新撤回本国。6月15日,英国通知魏刚,英国远征军不再归他指挥,但是如果法国愿意的话,英国愿意协助法军乘船撤离。英军随即开始第二次撤退,并很顺利地撤走了15万人,其中包括2万波兰人和310门大炮。
  第16节:收复全部失地2005年04月20日
  与此同时,英国开始关注〃法国遗产〃的归属问题。法国的崩溃留下了一大片〃无主〃殖民地。丘吉尔最担心法国的殖民地,特别是北非地区,落入德国手中。因此,最好在英国组织法国流亡政府来控制法兰西帝国。另外,法国舰队的归属也令英国担忧。如果德国攫取了法国舰队,将会改变海上力量的对比,增加对英国的威胁。
  为了劝阻法国投降,邱吉尔在6月16日建议,把英、法两国联合成为一个宪法统一、国籍统一、政府和议会统一的〃牢不可破的英法同盟〃。然而,此时在法国政府内部,以贝当元帅和魏刚将军为首的投降派已经占据了上风。丘吉尔的建议被否决了。当晚,法国总理雷诺向勒伯伦总统递交了辞职书,并提议由贝当接任总理。贝当随即组建了法国新政府。
  6月17日,贝当政府的第一次内阁会议只开了10分钟,便一致决议请求德军停战。随后,不等德军答复,贝当就发表广播讲话,号召法国军民〃停止战斗〃。6月18日,贝当政府下令法军放弃所有2万人以上的城市,不得在市内和郊区进行抵抗和破坏。
  柏林了解到贝当上台并打算与德国签订停战协定后,却不急于作答,反而利用法军停止抵抗之机,全面加速进攻。6月17日和18日,古德里安相继拿下了圣迪齐埃、朗格勒、贝桑松、蓬塔利斯和贝尔福。隆美尔的部队在西边的雷恩俘虏了法国第10集团军的残部,占领了布勒斯特、圣纳泽尔、南特和瑟堡,继续向尼奥尔推进。
  6月20日,德军建议法国停战代表团到图尔会晤。6月21日,以亨茨格将军为团长的法国代表团被送到了贡比涅森林里的雷通火车站。22年前,即1918年11月11日,法国正是在此地一节白色车厢内迫使战败的德国接受停战条件的。德军从博物馆中搬出这节车厢,放在当年停放的地方;希特勒在当年法国元帅福熙乘坐过的车厢里接见了法国代表团。
  6月22日,亨茨格将军代表法国政府签署了停战协定。根据协定,德国占领法国的大部分国土,包括法国最发达地区的北部、中部和大西洋沿岸地带。德国占领军费用由法国政府承担。法国南部仍由贝当政府管理。
  至此,西线的战役以法国的惨败和德国的胜利而结束。期间,法军战死8。4万人,被德军俘虏154。7万人。德军战死27074人,失踪18384人,伤残111043人。
  精彩旁白:贝当政府从1940年6月起住在法国南部的小城维希,力图建立法西斯专政。84岁的贝当活像一个可笑的君主,在法令的开头必自称为:〃我,法国元帅、法国元首……〃。
  ……(法)亨利·米歇尔著《第二次世界大战》
  19。沙漠之狐
  在挑起巴尔干战火的同时,意大利又乘西欧主要强国忙于欧洲战事之际向非洲伸出了侵略之手。1940年6月底,奥斯塔公爵指挥10万意大利军队从利比亚和埃塞俄比亚出发,发动钳形攻势,意图夺取埃及和苏丹,进而控制苏伊士运河及中东的石油资源。
  当时,英军主要兵力集中在埃及,总数也只有2万多人。因而很多据点被意大利军队轻易夺去。8月12日,意军攻入英属索马里,英军寡不敌众,于一周后全线撤退。意军随后又乘胜侵入了苏丹和肯尼亚。9月13日,意军向埃及发起进攻,深入腹地120公里,16日攻陷了埃及重镇西迪巴拉尼。此后,由于后勤补给困难,意军停止了前进。
  实际上,这支意大利军队虽然野心大、人数多,但是实力却很可疑,他们的装备相当陈旧,坦克很少,燃料有限,只有6个高射炮连和30架卡普罗尼式飞机。据佩森蒂将军说,这种飞机乃是〃博物馆里极好的陈列品〃。同时,因为孤军深入,意军与本土的联系已经断绝;在整个战事期间,后方只送来了一船大米和燃油。
  1940年12月7日,英军调集15万人发动反攻,到16日收复失地,并进攻到利比亚边境。1941年初,英军在利比亚的托卜鲁克登陆,夹击从埃及撤退过来的意军。经过两个月的战斗,歼灭意军10个师,俘虏3。5万人。到3月15日,英军已收复全部失地,4月6日攻占了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奥斯塔公爵逃往安巴…阿拉吉高原,5月在当地投降。
  第17节:参战国家为之汗颜和垂涎2005年04月20日
  意大利军队的节节败退,引起了希特勒的严重不安。1941年2月,希特勒派遣埃尔文·隆美尔统帅3万德军,组成〃非洲军团〃在利比亚登陆,援助意军;同时,派遣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