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小郎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小郎中- 第2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媳妇儿”桑娃子撕心裂肺一般叫着,追下楼去,慌乱间一脚踏空,直直地摔了下去,就听着一声惨叫,随即也没了声音。

第356章 拦路的王法

楼上左少阳和白芷寒都慌了,急忙跑到楼梯口叫道:“芹嫂子桑大哥”

没有任何回音。

白芷寒抢先抓住扶梯下楼。左少阳和赵三娘跟上,急声叮嘱她小心。三人下到楼下,便在这时,有灯光远远过来了,很快,钟楼门口一亮,一盏灯笼出现了,提着灯笼的,是清风寺方丈智空大师。

借着灯笼的照耀,看清楼梯下的青石板地上,桑娃子脑袋怪异地翻转着仰面朝上瘫在那,而黄芹则蜷缩着身子,下身一滩暗红色的鲜血。

……

黄芹小产了。

桑娃子颈椎骨折,高位截瘫。

赵三娘和左少阳都不知道事情怎么会搞成这样,虽然两人摔下楼去与他们无关,但是,总觉得自己是罪魁祸首似的,心里都很不好受。

高位截瘫在现代医疗条件下都是一个难以克服的不治之症,左少阳在古代条件下就更没办法治好他的伤。这一辈子,桑娃子已经注定要在床上度过了。

谁也没有说他们俩跌下去之前发生了什么,桑娃子和黄芹都没有说,左少阳、赵三娘和白芷寒就更没有说。所以,其他人都不知道这一场让人哭笑不得而又悲惨结局的**苦果。

黄芹的伤是左少阳治的,他们所有的人都没有把这件事说出去,也就没人知道她怀了孩子,而又小产了。

因为桑娃子瘫了,黄芹没有走。只是,那天起,她就成了个沉默的人,伤好之后,她的脸上再没有笑容,也没有眼泪,只是经常一个人发呆。

左少阳不知道该跟她说什么,这种心理的创伤,他不知道该如何治疗。

桑家的倒霉事一件接着一件,要钱不要命的桑母,没能坚持到桑小妹过门,终于在苦苦挣扎了数日之后,带着完全浮肿变形了的身体死去了。

临死之前,桑母因为整个人浮肿,咽喉水肿充血,已经不能说话,所以没能留下一句遗言,要不然,也不知又要折腾出什么事来。

在桑母弥留之际,左少阳请姐夫侯普请来衙门户部司房和街道里正做中人,与桑老爹重新签了卖女为妾的文契,以清香茶肆和三十五贯欠款为价,卖桑小妹为妾,守孝三年期满过门。

左少阳将清香茶肆的房契和那张三十五贯的欠条放在了桑母手里,告诉她自己以后会好好照顾小妹,也会力所能及照顾桑家的。

桑母死死攥着那茶肆房契和欠条,瞪着眼望着左少阳,跟离开了水的大马哈鱼似的,光张嘴不能说话,就那样定定地停止了呼吸。

——————————————

日子并不会因为发生了不幸而停滞不前。田里的草依旧一天天往上疯长。

处理了黄芹和桑娃子的伤之后,左少阳便带着苗佩兰和白芷寒下地锄草。李家兄弟也来帮忙。

为了推广新技术,左少阳专门请了祝药柜和余掌柜,还有衙门县尉樊黑脸,姐夫侯普等人观摩自己的新中耕锄草法。

来到地头上,左少阳站在田埂放眼望去,除了自家耕作的二十亩地青草与稻子齐长之外,所有的田,都成了光秃秃明晃晃的一片水洼了。都把稻子连同杂草一起割掉,然后引水灌田耨草。

左少阳叹了口气摇摇头,开始用耘爪等工具示范如何锄草而保留稻子。

日头很毒,所有的人都汗流浃背了,左少阳更是辛苦,日头地下锄草,虽然带着白芷寒编的宽沿草帽,还是挡不住日头的暴晒。

他的辛苦没有带来好的回报,因为他的新法锄草没有引起所期待的轰动,虽然左少阳根据后世耕作方式发明的锄草农具很有用,锄草速度也比较快,但是,李二壮的一句话,代表了除了他之外的所有人的心声,也让左少阳推广新技术的梦想破灭了。李二壮说:

“那么多田,要这样锄草,只怕没那么多空闲时间去忙的,还不如一起割了,再灌水耨草,又快又省力。”

李家兄弟还有苗佩兰等懂农活的都一起点头。樊黑脸、余掌柜和祝药柜这些不懂农活的,也见过庄稼汉简单地将稻子和杂草一起割掉灌水耨草,现在看左少阳锄草如此辛苦,远不如旧的方法轻松简便,所以也善意地微笑着摇头。

左少阳现在才深刻地感知,精耕细作是建立在地少人多的基础上的。在唐初人口锐减,地多人少的情况下,旧的耕作方式就足以让农民耕种到可以满足生活需要的粮食,所以,高产的精耕细作农具和技术也就没有动力开发和推广的。

他不想再分辨这种新式耕作的好处,但是,也打消了让余掌柜、祝药柜他们帮着推广农具的念头。

不过,他们家的二十亩地,还是带着苗佩兰采用自己的方法进行了锄草,他需要一个高产来宣传精耕细作。虽然这种耕作合适的时机由于人口少还远没有到来。

————————————————

左少阳和白芷寒的婚事筹备也在同步进行着。

选了一个好日子,梁氏和瞿老太太两个老妇带着丫鬟草儿去龙泉寺烧香拜佛还愿,然后找了城里有名的媒婆合婚。

八字一合,上上大吉,两家更是高兴,又让媒婆选了吉日,拟定七天之后成亲。

两家人乐呵呵谢了媒回来,远远看见贵芝堂门口了,便看见一顶官轿忽悠着从贵芝堂隔壁瞿家老宅里出来,衙役鸣锣开道,吆喝众人回避,两老妇急忙闪到路边让了开去。

梁氏认得这官轿,是钱县令的,上回倪二的案子开审查案,钱县令曾经坐着这乘轿子来过贵芝堂,梁氏便一直记得。

梁氏把这跟瞿老太太一说,两人都琢磨,县太老爷来家做什么?拜访瞿老太爷吗?虽说瞿老太爷是六品京官,但是是犯了案被迫告老还乡的,所谓落草的凤凰不如鸡,县太爷从未来登门拜访过。想不到今儿个却来了,当真新鲜。

两老妇一边议论着一边走回贵芝堂,却发现贵芝堂店门关着的,很是意外,上前拍门,店伙计丁小三出来,点头哈腰道:“老太太,老爷和少爷他们在老宅里说事呢,没让开门。”

梁氏和瞿老太太赶紧来到老宅,龙婶正要关门,见状忙又把门打开了。

瞿老太太道:“知县老爷来做什么?”

“我也不清楚,是找左郎中父子和老太爷说话,说了一小会,然后就走了。”

瞿老太太笑道:“想必是他们爷们的事情,算了别管他们。”

龙婶迟疑片刻,又低声道:“两位夫人,县太老爷这次来,只怕不是好事。”

“啊?为什么?”

“老太爷阴着脸只送到客厅门口,左郎中父子倒是送到门口来了,脸比锅底还黑。县太老爷一走,两人也快步回西边小院去了,甚至都没有去贵芝堂开门诊病。”

瞿老太爷和梁氏都有些慌了,立即分开各自去找自己的丈夫看看到底出了什么事。

梁氏来到西边小院,大厅里,左贵老爹阴着个脸,坐在大堂正中的太师椅上。左少阳坐在下首的椅子上,那脸色更是阴沉,好象这么会工夫就成了黑脸包公了。

梁氏走到左贵老爹旁边的交椅上坐下,又看了看他们父子的脸色,这才小心翼翼问道:“老爷,怎么了?县太爷来做什么?”

左贵老爹叹了口气:“县太老爷来说了,芷儿不能做忠儿的媳妇,最多只能做妾室。”

“凭什么?”

“凭大唐的王法”

“啥?”梁氏惊呆了,“咱们儿子娶谁做媳妇,王法也有规定?”

“有”左贵老爹将桌上厚厚一本书推到梁氏面前,“喏,自己看”

“这是啥?”梁氏拿过来,“《武德律》?”

左贵叹了口气,又把那本书拿了回去,翻开一页折好的,念道:“诸以妻为妾,以婢为妻者,徒二年。各还正之。若婢有子及经放为良者,听为妾。”左贵拍着这本书啪啪直响:“《武德律》上说,如果娶婢女为妻,要徒两年,而且还要拆散婚配,依旧当婢女就算婢女怀了主人的孩子,或者将婢女放为良人,也最多也只能为妾。也不能做妻的”

梁氏大吃了一惊:“为什么不让娶婢女?”

“我本来也闹不懂,别说我了,瞿老太爷也不知道,县太老爷拿来这本《武德律》,翻开给我们看了这一段,县太老爷还说了,婢乃贱流,本非俦类。若以婢为妻,违别议约,便亏夫妇之正道,黩人伦之彝则,颠倒冠履,紊乱礼经,是绝对不允许的,违者要徒两年,并从本色”

《武德律》是大唐高祖皇帝李渊在武德七年也就是贞观元年之前三年颁布的。由于刚刚颁布不久,很多人并不知道这部法律都有些什么规定,这部法律有十二篇五百多条,内容十分详实甚至繁琐,别说是左贵这样的一般老百姓,就是瞿老太爷这样的当官的,只要不专门从事法律方面的工作,也不知晓其中有些什么内容,都有些什么样的规定。

因为现实生活中很少有把婢女娶为正妻的,除了他们这种特殊情况,所以也很难听到这方面的新闻,就更不知道大唐王法还有这方面的禁止性规定。

难怪左贵老爹和左少阳都阴着脸不说话。

梁氏道:“就没有别的办法了?”

第357章 相亲的问题

“没有了”左贵摇头道,“县太老爷也很同情我们,翻遍了整个《武德律》,也找不办法,说了,最好的办法,便是把芷儿放为良人之后纳为妾室。除此之外,别无他法。也没有任何办法可以将奴婢娶作妻子的。”

这下梁氏也跟着傻眼了,呆了好半天,问道:“那现在该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只能做妾了。瞿老太爷倒也想得开,还宽慰我们,说反正芷儿当初就说了,为妻为妾为奴均可,现在既然王法不让娶奴婢为妻,那就只有当妾了。”

梁氏又问左少阳:“忠儿,你的意思呢?”

左贵老爹道:“这你还不能怪人家县太爷,人家是一番好意,你好歹也是大将军封的‘拥军楷模”现在有按军功分了那么多田地,若是违反王法娶奴婢为妻,一旦事发,弄到衙门去,县太老爷可就为难了。所以未雨绸缪提醒你,你还应该感激人家提醒才是,要不然,到时候生米煮成熟饭,不仅要徒两年,而且还要拆散你们的婚配,芷儿还是当她的奴婢,那才叫冤呢。”

左少阳道:“这话到也是,只是,县太老爷是如何知道我要娶芷儿为妻的?我是昨晚上回来,才告诉你们的呀。”

左贵老爹道:“当初,芷儿发誓为妻为妾为奴的时候,当时屋外街上有不少人,应该都听到了,而且,虽说瞿老太爷是告罪退隐,但到底是六品京官,县太老爷还是多少留心的,他外孙女也不是谁都不认识,认识的人或许告诉了县太爷,县太爷知道了,知道你回来之后,所以来提醒一下。恰好你说了要娶芷儿为妻,也是碰巧了。”

左少阳沮丧地叹了口气:“可能吧。谁知道呢。”

梁氏眼看着就能娶儿媳妇,转过年就能抱孙子了,想不到又出这一出意外,眼看煮熟的鸭子飞上了天,当真是哭笑不得,她最关心的莫过于哪一家姑娘来取代芷儿这个位置成为自己的儿媳妇。

她的心思跟左贵老爹一样,都在盘算着物色哪一家的门当户对的女孩,现在左家跟以前可不一样了,家里有上千亩良田,按照现在的田价,值六千贯呢。还有贵芝堂、油盐店和清香茶肆三家临街商铺,另外还有恒昌药行一成的份额,值钱的家产还有三棵极品数百年的老山参(左贵他们不知道),两头耕牛,还有猪鸡鸭鱼。在合州不敢说大户人家,也算是个中产阶级了。要找一个书香门第门当户对的闺女,还是有把握的。

这件事只需要交给媒婆就行了,好在娶白芷寒的事情还没有宣扬出去,现在得赶紧去告诉媒婆,这门亲结不成了。另央媒说亲。

梁氏把这个想法跟左贵老爹一说,左贵老爹没有表态,拿眼瞅着左少阳,努努嘴,意思是这个得看儿子的。

梁氏走到左少阳身边交椅上坐下,凑过头去:“忠儿忠儿”

左少阳如梦方醒,转头望着她。

左少阳脑袋里也一直在被这件事困扰,现在三个女孩都只能成为自己的妾室,这就是说,还需要一个门当户对的正妻。妻子是自己一辈子的伴侣,若没找好,找个不待见妾室的,那不禁自己憋屈,三个女孩也会跟着受折磨,所以,这个正妻人选绝对不能敷衍,至少要是能对三个妾室好的。要想找到好的,就必须广泛撒网,重点培养,择优录取。

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有足够多的候选人。先前还有乔巧儿可以考虑,现在,甚至连一个候选人都没有。古代跟现代不一样,大闺女一般是不上街的,特别是大户人家书香门第的没出阁的闺女,更是如此,有些家教严的甚至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单靠自己,连面都见不着,更不要说挑选了。所以,托媒说亲倒也不失为一件扩大选择面的办法。类似于现在的婚姻介绍所登记。

所以,左少阳点点头。

梁氏大喜,望着左贵老爹道:“忠儿答应了”

左贵老爹也想不到左少阳会如此痛快地答应,乐呵呵捋着胡须笑了。

没想到左少阳又补了一句,老两口的心又悬了起来。左少阳道:“我要亲自相亲,我点头之后才能定。”

这是以前就商定好的,二老自己也没有话说,他们担心的只是儿子眼光太高,而合州地方太小,估计能够让他看得上眼而又门当户对的书香门第官宦世家的女子还真不多。

左少阳把这件无可奈何的事情告诉了苗佩兰、白芷寒和桑小妹。左少阳很后悔当时把白芷寒收为奴婢,弄得这件事没法收拾。

白芷寒已经从外祖母那里知道了这件事,反而宽慰左少阳,要怪只能怪自己当初太不冷静,错怪了左少阳,激怒了他,这才弄成这样的。两人相互自我批评,已经于事无补,白芷寒说反正自己当初发誓为妻为妾为奴均可,所以当不成原配,做妾也无妨。

苗佩兰和桑小妹只有苦笑,感叹造化弄人,事情竟然会成这样,想着又要多一个女人来分享自己的男人,心里都是怪怪的。

这让左少阳更是内疚,发誓一定要找一个对三女很好的人做正妻,才对得起她们。

可惜,事不如人愿,帮着说媒的不少,但合州就这么点大的地方,大户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