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小郎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小郎中- 第2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左少阳想到后面看看药圃建设情况,三女这些天也一直在担忧左少阳,哪里有心情管药圃的事情,所以也没有去过,便跟着一起来到后院,彭炳派来的监工见他来了,急忙上前迎接,陪着笑领着他把工地看了一遍。

第455章 喉咙痛

看完之后,左少阳和三女都有些瞪目结舌了,彭炳买下的这一大片土地,是沿着曲江边一直到左家的,一眼都望不到头。无数的工匠分成几部分,分别忙着各自的工作,有的在忙着拆房子,有的负责清理场地,有的则负责从城外运进肥沃的泥土以及细沙等铺在已经清理出来的地方。有的则在沿着四至边界分段负责,开始挖地基修建围墙,当然,一大半的劳力则在挖掘人工池塘。

本来,按照左少阳的构想,是只挖一个篮球场大小的池塘,可以浇园就行了,但是问了监工才知道,是彭炳的意思,要挖就挖一个像样的湖泊出来才好看,所以面积扩大了很多倍。挖出来的泥土堆在靠近曲江边的地方,要修成一座小山,可以种植那些喜阴喜燥的药材。在山顶上,还可以修建观景台。

乔巧儿咂舌道:“这么大的地方啊,比我娘家宅院大多了。”

苗佩兰满心欢喜:“这么大一块地方,比咱们合州的二十亩药材田都要大得多,可以种很多药材了呢。——白姐姐,应该还有很多空地种你的花草”

白芷寒微笑点头。

下午,左少阳配置了药丸,和新附片一起送到了彭炳府上,教了煎药的方法,再三叮嘱附片一定要先煎大半个时辰才能入药。彭炳谨慎地答应了。

当晚,白芷寒打点精神,做了一桌好菜,给左少阳压惊。一家人围坐一起,小酌几杯,很是欢畅。

第二天一早,左少阳照常到太医署东南医馆上班。

他在华山失踪的消息杜淹下令严格保密,所以廖医监等人并不知情,见他回来,忙喜笑颜开上来道辛苦。

左少阳关心自己诊治的几个病患的情况,问了之后得知,情况都还不错,特别是几个中风病患,一直稳步好转,那个伐木工的少阳症虚损,也有了明显好转。心中很是高兴。

左少阳问起这些天有无疑难病症,一个头发花白的梁姓老医师道:“左大人,老朽这里遇到一个病患,已经用药多日,不见效果,不知大人能否指点一二?”

唐朝的医师相当于现在的主治医师,官品仅次于左少阳这医正,这梁医师平时不太爱说话,跟左少阳也只是点头微笑的交情,平常只是默默给人诊病,没有病患时,便拿着一卷医书看着。左少阳很是敬佩这种一心扑在工作上的老大夫的。忙拱手道:“梁医师客气了,咱们一起参详吧。”

梁医师点点头,走回自己的诊室。左少阳跟了进去。

诊室里坐着一个小女孩,一脸病容,旁边站着一个妇人,也是面有忧色,可怜巴巴望着他们,指望着他们能尽快帮自己女儿解脱病痛折磨。

梁医师躬身让座:“左大人请做。”

左少阳摆摆手,从屋角拿了一根圆凳,坐在小女孩身边,瞧了梁医师一眼。意思是让他介绍一下病情,可是梁医师却微笑不语。左少阳不仅肃然起敬。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有经验的老郎中。

很多大夫找人会诊,没等别人诊查,便滔滔不绝先把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都说一遍,这是会诊很忌讳的事情,特别是中医,因为中医很大程度上是一门经验医学,不像西医那样,有各种化验、检验和仪器检测等客观结果的支撑,医生只需要根据这些结果便基本上就能确定是什么疾病。

而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可以说并没有特别统一的标准,比如发望诊的五色,赤、白、黄、青、黑,有时候是比较难区分的,因为病患本身皮肤颜色就有很大不同,加上观察时的光线、明暗程度、以及病患的情绪,甚至饮食,都可能会影响皮肤颜色,这时候就需要医者凭借经验来判断了。

如果中医会诊,前医说一大堆自己的诊查结果,往往会误导后面医者的判断。这梁医师没有说自己的诊查,便是不想误导左少阳。

左少阳便问那女孩道:“你觉得哪里不舒服?”

“嗓子痛痛得好厉害”

左少阳从桌上取了一个压舌板,道:“张开嘴我看看,——啊”

一看之下,舌质红,舌苔粗黄。咽喉部充血,两侧扁桃腺肿大,布满了溃疡点和脓性渗出物。伸手摸了摸额头,滚烫。

左少阳问道:“身上觉得酸不酸?”

小姑娘点点头:“酸。”

“大小便怎么样?”

小姑娘一时不明白左少阳问这个问题的意思,扭头看了看旁边的母亲,那妇人道:“她已经好几天没大便了。”

“小便多吗?什么颜色?”

“不多,黄黄的,少得很。”

左少阳提腕诊脉,发现脉浮数,沉吟片刻,问梁医师道:“你用了什么方?”

“她咽喉疼痛,又发烧,老朽用清热解毒方。”

“听着对症,其实不然。”左少阳道,“这两天天气转暖,温邪上受,首先犯肺,卫气被遏制,肺失宣降,所以才寒热咳嗽,口干咽痛,治疗这种风温初起症候,要治以辛凉,佐以甘苦,如果只清热解毒,却不辛凉解表,便是舍本逐末。自然不能痊愈。”

“受教了”梁医师拱手道,“就请左大人给这孩子下个方子吧。”

左少阳道:“治疗这种病,我还真有个好方子,不过,这个方子要用到不少我祖传的药材,药铺里找不到,这药可以研磨成粉,做成散剂,散剂吸收快,便于服用及携带。所谓‘散者散也,去急病用之”最适合治疗这种风热犯卫的热重寒轻,咳嗽咽痛的温病初起之证。”

“那好啊,这种病很多的,每天都能遇到十数起,左大人可以制成这样的散剂,在咱们医馆里对外出售。”梁医师道。

左少阳心头一动,这倒是个好办法,中医成药的大量制作销售,是在宋朝,唐初一般没有这样做的,自己何不制作一些常见病的常用成药出售呢?很多常见病是广大民众熟悉的,比如伤风咳嗽,发烧头痛,跑肚拉稀之类的常见小病,完全可以对症用药的。而且来医馆看病的,一大半都是这些常见的小病。

左少阳道:“你这建议挺好,就以这个医案为开端,若我的散剂管用,我便跟廖医监商议,将这个做成散剂在医馆里出售。”

说罢,左少阳又对那小女孩的母亲道:“孩子的病问题不大,你们先请到外面长凳子上等等,我马上给你们配药,吃了药,嗓子就不痛了。”

那小女孩欣喜地点点头道,本想说话感谢,可是嗓子吞咽疼痛,根本不敢说话。

左少阳先回到自己的诊室,梁医师并没有跟进来,这是关系人家秘方的事情,自然不好在一旁观瞧。

左少阳掏出钥匙打开自己的诊室的医药箱子,拣了一些药出来。

左少阳用的药是银翘散,这是清朝名医吴瑭《温病条辨》里的著名方剂。用的药中金银花、薄荷、板蓝根是唐初刚刚开始使用的药,而蒲公英、木蝴蝶是唐初没有使用的药。好在这些药左少阳当初都列入单子,让祝药柜帮着从各产地移栽到了合州自己的药材地里了。这一次进京,他随身带了很多新药,其中便有这几种药。

当下,取出药材,用黄铜擂钵杵散成粉末,用纸包了拿出来给那孩子的母亲,交代了用法用量。

正说着,药铺门帘一挑,进来两个人,当先一人手里拿着一张大红帖子,道:“请问,哪位是贵馆新任医正左忠少阳大人?”

那人拿着帖子走上前,躬身道:“我们是散骑常侍许宗许大老爷的侍从,我们老爷听说左大人给吏部侍郎彭炳彭大人治好了多年咳喘,想请大人到府上一叙。”

许宗?这可是隋唐最著名的老神医之一,自己曾拜读过他的数十年行医经验心得(萧芸飞抄录的),其中很多经验方用药精到,配伍严谨,很是令人赞叹。

左少阳一直想拜访这位老神医,只是,人家是三品的散骑常侍,那可是副总理级别,自己可没那本事去拜访这等高官。想不到人家现在主动邀请自己去聊聊,而且还提到了新近这个给吏部侍郎治病的医案,不过想想也能理解,这件事肯定在朝野引起轰动了。

因为彭炳是正四品的吏部侍郎,相当于省部级干部,而且还是权臣杜淹的助手,在朝廷是很有影响的,他的病拖了很多年了,皇上也多次想着要让他因病告退,所以他一直是朝廷群臣关注的对象。病已经很重,连名医孙思邈都治不好,真不知道这个新任小医正是如何做到的。许宗是著名老神医,他只怕对这起医案也是非常的注意,所以才下帖子邀请自己到家里聊聊。

左少阳忙躬身接过帖子道:“请稍等,我去请个假。”拿着帖子进了廖医监的诊室。廖医监一听,堂堂散骑常侍许宗下帖子请左少阳去,当真是又惊又喜又是羡慕,忙不迭答应,跟着左少阳出门来,跟许宗的侍从见礼。

正要说话,忽听得脚步声急,从外面跑进来一个妇人,满头大汗,气喘吁吁道:“请问,哪位是,左医正,左大夫?”

第456章 承气汤

左少阳道:“我就是。”

那妇人忙福了一礼:“左大夫,我儿子病了,病了都两天了,肚子痛,满床打滚,您能不能去给看看啊。”

一旁的马屁精手一挥:“把人带到这里来左大夫马上要出去,散骑常侍许大老爷请我们左大夫去府上叙话,哪有空上门出诊啊?”

那妇人一个劲施礼:“我家男人出去做活了,儿子太重,我背不动……”

“你不是说都病了两天了吗?怎么不叫你丈夫背来?”

马屁精又道:“你叫邻居背来啊再不成,花点钱叫马车啊。”

“邻居都不在家啊,我家……没钱请马车的。”

马屁精冷笑道:“没钱请马车?那可有钱看病?出诊可是要双倍给钱的”

“这个……”那妇人哭了起来,她家徒四壁,还欠了一屁股债,哪里还有什么钱看病啊,“左大人,都说你心肠好,能用很便宜的药给人治病的,我求求你了,救救我儿子吧”双膝一软,就要下跪。

左少阳急忙拦住,道:“大婶,你别担心,我马上跟你去看孩子的病。”

“谢谢太谢谢了”

左少阳吩咐药童去拿出诊箱,太医署医师以上级别出诊,可以带随身药童的。

廖医监忙道:“左大人,那边散骑常侍许大老爷还等着您呢,要不,你去许大老爷那吧,这边我另找医师过去出诊。”

左少阳摇头道:“人家点名要我去出诊,这是病患对我的信任,我不能另让旁人去,许老大人那边也不着急,只是登门拜访,晚一点也不打紧。”

那侍从两人互视了一眼,为首那个躬身道:“左大人,不仅是我们老太爷等着公子,还有孙思邈老神医也在呢。”

左少阳又惊又喜:“药王孙思邈孙老神医?”

“是,彭大人的病原先就是孙老神医治的,没能治好,听说你给治好了,所以便也想见见你。”

左少阳有些犹豫,在大唐朝他最想见的神医,便是这位中国最伟大的神医之一的药王孙思邈。现在人家两个八九十岁的老人等着自己去,若不及时赶去,也太不尊重老人了。可是病患这边……他扭头瞧了一眼那妇人。妇人可怜巴巴望着他,满是期盼的眼神。便道:“治病救人要紧,麻烦回复两位老神医,说我看完病立即赶去。”

那侍从忙躬身答应,一个留下等候,另一个急匆匆赶回去复命。

廖医监眼见左少阳坚持,也不好再劝,吩咐梁医师跟着一起去,若病症不要紧,便帮着处理,好让左少阳腾出时间赶去许府。

便有马车夫预备好了医馆的马车,这种马车是专门用来出诊的,如果病患病情需要连续治疗,便用马车运回医馆治疗。所以马车比较长,可以平躺在上面,而且还备有一副担架。

两个药童分别帮左少阳和梁医师提了出诊箱,坐着马车带着那妇人往家赶。

这妇人家里离医馆还是有些远的,都在城廓脚下了,城墙又高又大,一遮遮一大片,在城郭下面,冬天晒不到太阳,冷得跟冰窟似的,夏天没风,热得跟火炉似的,而且采光也不好,所以住在这里的,基本上都是贫民。

到了路口,马车已经进不去了,只能下车往里走。路是泥泞的,到处都是垃圾,还有老鼠不停窜来窜去。天已经开始热起来了,不时传来恶臭。

绕了好半天,终于来到一间歪歪斜斜的低矮的草房前,没有院子,甚至没有套间,便是一间草房,中间用一块洗得发白的白布隔开的。

外面是厨房加卧室,进门是灶台,一口铁锅,一个黑漆漆的锅盖扣着。灶台上放着几个瓷碗。

靠里一张土炕上,一个身穿粗布衣衫的孩子正在满床打滚,炕沿边放着一个木盆,里面有一些呕吐物。

左少阳道:“你先别滚了,让我看看病,我是大夫,来给你看病的。”

那孩子这才强忍着停下来,呼呼喘着粗气。

左少阳问道:“你觉得哪里不舒服?”

“肚子痛,好痛啊……一阵阵的,好象肚子里有一股气在窜动似的……”那孩子喘着气说着。

左少阳道:“你平躺着,我给你检查一下。”

那孩子努力忍着痛,仰面躺着。嘴里不停地哼哼着。

左少阳撩起他的粗布衣衫,露出精瘦的腹部,一对排骨森森地展现着,上腹部高高隆起一团,腹部发胀,伸手按诊,着手柔软。稍稍用力,那孩子急忙用手捧着腹部嘶声喊着痛。

经过按诊,发现上腹部和右下腹均有压痛,但没有反跳痛,用耳朵听听,能听到明显的肠鸣音。但是没有气过水声。观察腹部,疼痛剧烈时,能看见肠型蠕动波。提腕诊脉望舌,舌苔黄糙而厚,脉弦滑而数。

这是一例急腹症,急腹症的原因很多,急性肠梗阻、化脓性腹膜炎、胆道感染、胰腺炎等,在缺乏现代诊查手段的情况下,病患又剧烈疼痛翻转,查体不太配合,就更难判断了。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急性肠梗阻的可能性最大,而急性肠梗阻又分若干种,其中,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蛔虫团、粪块或者食物团堵塞所致的肠梗阻可以用中医保守治疗,对绞窄性肠梗阻则一般要用开腹手术治疗。而对于单纯性肠梗阻经过保守治疗不能好转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