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小郎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小郎中- 第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桑老爹和桑母顿时又高兴起来:“对对!还是朱老爷想得周到。”

朱掌柜手一摆,扫了他二人一眼,道:“我老朱做生意,向来干脆,本来呢,你们三丫头出这事,别说两百两银子聘礼了,就算倒贴给我们这样富贵的人家,我老朱敢说,除了我,没人愿意要!”

“那是那是,都说朱老爷人最好了……”

桑老爹陪笑道。一旁桑母觉着不对劲,悄悄扯了他一把,对朱掌柜陪笑道:“要是换个地,远远的嫁了,这也就无妨了,还是有不少人家给我们三丫头脱媒说亲的。我们就惦着朱老爷您人好,给了您三丫头以后不吃亏。所以才跟您老商量来着。”

朱掌柜笑道:“行啊,既然你们这么看得起我老朱。那就爽快点,一句话,老朱我不计较这件事了,还是上次说的那个数,五十两,行就行,不行拉倒。”朱掌柜站起身,袍袖一拂,冷笑道:“这五十两银子可不少了,拿去大街上买丫头,嘿嘿,你们可也看见了,大街上流离失所的孤儿寡母的多了去了,二八年华的女子一划拉一大堆,也有模样不错的,都饿疯了,别说给银子,只要给口饭吃,就能跟你走!调教几个月,吹拉弹唱床第迎欢,一样的滋润!——就这话。行就告我一声,不行拉倒。就当我老朱没提过这事。”

说罢,朱掌柜拂袖出去了,也不理二人在后面招呼他。

望着朱掌柜进了后院。桑母狠狠往地上啐了一口浓痰:“得意什么?不就是撑船拉纤坑蒙拐骗得了钱发的家嘛。我瞧他这么有意贬低三丫头,无非就是想压价。哼!五十两?买丫头?满大街那么多插草标卖闺女的,你有钱咋不都买了去当小啊?”

桑老爹想了想,道:“他会不会真拿不出这么多钱啊?听说他金玉酒楼生意也不咋地,一下子拿出一百两,只怕……”

“怕个屁!”桑母照着他的脸啐了一口,“他金玉酒楼这么大,一百两银子,那不是跟拔根毛似的么!他出得起!他肯出一百两这个价,就一定能往上涨,咱们不能让!老娘把话撂在这里,一百两最多只能少个五两,再多老娘可不干。”

桑老爹卷着衣袖擦了擦脸上的口水,讪讪笑道:“听你的,嘿嘿”

桑母往门口瞧了瞧,压低了声音道:“我可告诉你,上回我遇到米行曲掌柜,打听了他五分利收贷的事,人家问我有多少钱,我不敢多说,只说了个五十两,人家声都没吭,也不说要也不说不要,我估摸着他嫌少,听说他生意越做越大了,连京城都开有米行呢!所以,至少得有一百两,人家恐怕才收。所以,我们要让到五十两,拿来人家曲掌柜不收,那不眼睁睁看着钱化成水嘛!”

“嘿嘿,还是老婆有主意。”

“那是!这件事我说了算,你放心,我有办法。心急吃不得热豆腐,先晾他几天再说!这几天也顺便托媒看看有没有合适的人家。最好能找个也出得起钱的,跟他朱掌柜对着要,礼金那才上得去!”说到这里,桑母得意洋洋道:“这几天我慢慢磨他,听说他耳根软,经不起磨的,嘿嘿”

桑老爹笑眯眯嘿嘿干笑着连连点头。

第108章 闪了腰

茶肆前堂。

先前想让左贵看病的那老妇姓董,这董氏眼望左贵父子有些兴趣索然地离开了,也不好意思追上去让人家免费给瞧病。她是清香茶肆的老常客了,差不多每天都来。她儿子跟人府上当差,忙得很,儿媳妇到还孝顺,每天给他三文钱到茶馆喝茶聊大天,中午回去。这一天的零用钱就三文钱,喝茶用了两文钱,就剩一文了,而刚才左郎中说了,在贵芝堂看病,不抓药,光诊金一次是两文钱。她的钱不够,去不了。

董氏慢慢喝着茶,跟几个老妇说一些家长里短的话,又听茶客们议论贵芝堂的趣事,她以前没去过贵芝堂看病,听人说医术不怎么样,不过近期好象是连着治好了好几个危重急症,还有别人都治不了或者不愿治疗的,似乎有些声名鹊起。对别人来说,这些都只是茶余饭后的聊资,但对她来说,却很用心地听。因为她身子有病,而且很长时间了,吃了不少药,也没治好,总打听着有没有好的郎中,好去瞧瞧。这次本来可以免费瞧瞧的,可惜茶肆老板娘说话似乎不中听,左郎中好像不太高兴,带着儿子走了。这病也就免费看不成了。

到了中午,董氏起身离开茶肆,慢慢挪动着脚步往家走。

化雪了,天很冷,路上的积雪都扫开了,堆在街两边,高高矮矮的,有的还被孩子堆成了雪人,也有的店家把垃圾脏土倒在雪白的雪堆上,看着格外醒目,让人恶心。

董氏慢慢往家走,她感到小腿和膝关节疼痛比以往要厉害了,全身关节的疼痛她是有些年头了,只是以往没这么厉害过,以至步履都有些艰难起来。一阵寒风吹过,董氏禁不住打了个哆嗦,感到身上阵阵发冷,头也开始疼起来了。

好不容易一步步挪到家门口,小孙子从里跑了出来,手里拿着半块麦饼,道:“奶奶,你回来了!”

董氏扶着门框,勉力一笑:“你乱跑啥呢?地上有冰!当心摔着。”

“不会的!奶奶,我去玩去了!”小孙子咬了一口麦饼,把剩下的小半块饼子往墙角一扔,蹦蹦跳跳跑走了。

“哎哟,你这孩子,怎么乱扔饼子啊?这是吃的,糟蹋粮食要被雷劈的!唉!”董氏嘴里嘟哝着,艰难地走到墙边,用手撑着膝盖,慢慢弯腰要去拣那小半块麦饼。

突然,董氏感到腰部一阵剧痛,禁不住哎哟叫了一声,两膝一软,咕咚一声跪倒,瘫在了地上。

“哎哟……哎哟……”

正在院子里晾晒衣服的儿媳妇听到门外有呻吟声传来,听声音是婆婆,刚才又听见儿子这么叫了,估计是婆婆出事了,慌得把手里的木盆往地上一扔,几步跑到门口,一见董氏瘫在地上,身子卷曲着,全身发抖不停呻吟,慌得急忙蹲下身抱住董氏:“婆婆!您这是怎么了?”

“我……我腰闪着了,哎哟……痛死我了……”

儿媳妇见董氏额头上冷汗淋漓,面色青暗,口唇发乌,摸着手冰凉,慌得没了主意,伸手搀扶她的腋下,颤声道:“我扶你起来……”

“哎哟痛!别动!痛死我了!”

董氏惨叫着。慌得她儿媳妇又急忙松开手:“这,这怎么办?我去找隔壁大婶过来帮忙!”说着,儿媳妇跑到隔壁,敲了半天门,只叫到了一个老妇人,还有一个半大小孩帮忙,一起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惨叫的董氏弄到了屋里,放在了土炕上。

董氏腰不能伸直,蜷缩着躺在炕上,一直呻吟着,又喊痛又叫冷的,儿媳妇急忙进里间把自己和丈夫的被子也抱了出来,加在董氏身上。董氏还说冷,又忙去找了几件夹袄也叠加在她身上,才感觉烧好。

老妇摇头:“不用,他在当差,忙着呢,回不来,不要打扰他,你去叫个郎中来,给我瞧瞧就行了。”

“郎中?哦,好,我去叫!”儿媳妇跑了几步又站住了,问道:“我到哪家药铺叫啊?”

“就前面仁寿堂吧,哪儿近。”

“哦,好,你别乱动啊,我马上就把郎中叫来!”

“您看病啊?”一个伙计迎了上来,“看病的人比较多,您麻烦在这边长椅子上等等,到了就给您看。”

“不是我看,是我婆婆,我婆婆摔着把腰扭了,躺在床上痛得不行直哼哼呢,能不能麻烦郎中去给瞧瞧啊。”

伙计忙转脸望向那正在诊病的郎中:“石郎中,您瞧,这……”

这位正在诊病的郎中是仁寿堂掌柜薛郎中的徒弟阎郎中。他正低头写方,头也不抬道:“师父不在,我没空出诊。让他自己来!”

儿媳妇急了:“我婆婆腰疼得厉害,直都直不了,走不了路啊。”

“那找人抬呀!腰扭着了嘛,又不会马上死,怕什么,找两个人用门板抬着就来了。”石郎中还是没抬头。

“可是我男人不在家啊……邻居只有一个老妇和一个小孩在家,没男人在,我们三个抬不动啊,我们家就在前面一条街,她腰疼得实在厉害……”

“那就从柜台买记跌打损伤的膏药回去贴了就得。我这没空!”

这儿媳妇勉强陪着笑道:“郎中大哥,求求你了,我婆婆真的痛得很厉害,我担心光贴膏药不行啊,您还是去看看吧……”

儿媳妇吓得一哆嗦,瞧了那些等着看病的病人一眼,这些病人望着她的眼神各不相同,有讥笑的,有蔑视的,有幸灾乐祸的,也有同情的。却都一句话不说。

儿媳妇见石郎中发火,哪里敢再说,噙着眼泪退了出来,站在门口,不知该怎么办。

就在这时,门口一辆马车过来停下,前头的车把式旁边一个小药童回过身,把大红车帘子一挑:“爷,到了。”

车把式跳下车,从后面取下一个脚踏凳子,小跑过来,放在车辕边上。随即,一个银灰色胡须老者从车里探出身,一手撩着衣袍前襟扶住药童,一手扶住下面哈腰站着的车把式,小心翼翼踩着脚踏凳子,下了马车,这才轻舒了一口气。

小药童几步跑上阶梯,撩开门帘道:“老爷回来了!”

石郎中急忙起身跑到门边,撩开门帘,陪着笑点头哈腰道:“师父,您回来了!”

“嗯!”下车来的,正是仁寿堂掌柜兼坐堂大夫薛郎中。

薛郎中撩衣袍正要跨步进屋,忽然,门边站着的一个妇人咕咚一声跪倒在地:“郎中!求你救救我婆婆吧!”

这样的情况薛郎中遇到多了,也不以为意,站住了,道:“你婆婆怎么了?你起来说话!”

妇人跪爬起来,抹着眼泪道:“我婆婆刚才在家门口扭着腰了,这会儿动弹不得,躺在床上痛得不行了。刚才我跟这位郎中大哥说了,求他去看看,他说走不开,让我回去把婆婆抬了来,可我男人不在家,邻居又只有一个年迈的老婶婶和一个半大孩子,我们三个抬不动婆婆,能不能劳您驾去给看看,就前面一条街,没几步路的。”

薛郎中点点头,对那石郎中道:“你去瞧瞧吧。”

石郎中陪笑道:“师父,不就是扭了腰嘛,应该没什么问题,要不,还是等她男人回来……”

薛郎中花白浓眉一抖,沉声道:“老人家摔伤扭伤,可不能轻视!要是等到她男人回来才送来,耽误了病情,怎么办?快去!”

“是!”石郎中讪讪答应了,从小药童手里接过药箱奔着,对那妇人道:“走吧!”

妇人连声感谢,当头领着,急匆匆往前走。

石郎中一边走以后嘟哝着:“这么冷的天,还要出诊,又不是什么急症,就扭个腰罢了,了不起了吗?这么老远也还没到,还说近,哪里就近了?这都快走到城郭了!”

妇人听她不住嘴地抱怨,也不敢搭腔,只是陪着笑脸快步走着。穿过街口,进了小巷,终于来到家门口。

石郎中板着脸来到门边,便听见屋里传来一个老妇的呻吟声,迈步进去,便看见一个老妇躺在土炕上,蜷缩着身子跟个虾米似的,一床被子半耷拉在身上,豆大的汗珠一颗颗滚落。一个小孩坐在炕沿上,用衣袖帮老妇擦着额头上的汗珠。

**道:“娘!郎中来了!”

董氏艰难地慢慢扭头看了一眼,哆嗦着嘴道:“快!快给郎中看座啊。”

**急忙跑去拿来一根圆凳,放在床边。石郎中将出诊箱往床尾一放,也不坐,冷声问:“怎么了?”

“腰……腰痛……腰疼得厉害,还有身上冷,一阵阵的发冷,手脚好麻。

第109章 深夜求医

石郎中没好气道:“趴好!让我看看!趴好啊,你这样蜷缩着跟个虾米似的,我怎么给你看腰啊?趴着,面孔下趴着!快点啊,我可没工夫跟你这泡!”

**忙帮着董氏翻身,可是,董氏痛得不停大声呻吟,腿弯着怎么都伸展不了,费了半天劲,也就没办法趴着检查。

石郎中不耐烦叫道:“算了算了!就这样看好了!”石郎中单脚踩在炕沿上,蹲在炕上,伸手到董氏身后,两手在她腰间乱按:“这痛不痛?这?这呢?痛不痛?”

“痛!哎哟痛!痛啊!你轻点,郎中!哎哟妈呀……!”董氏痛得眼泪的下来了,全身不停打着冷战。

石郎中哼了声,撤脚下炕,拍了拍手:“行了,这点痛都受不了。没事!药扭了,贴点膏药就行!”说罢,从出诊箱里取出一记膏药扔在床上。

“不是这,那还能是什么?”

“你看她痛成这样,只怕不是腰哟……”

“哦,既然你都能看,又来找我们做什么?”石郎中冷笑道,“行了,我没空给你磨牙,给钱吧。六十文!”

董氏吃了一惊:“那么多啊?”

“出诊双倍收!没钱你别让我们出诊啊,自己抬来,也就三十文,嘿嘿,怎么着,觉着吃亏了吧?早告诉你把人抬来,你就不听,还跟我师父那告状,现在如何?来了还不是这样,你直接买张膏药贴了,也就十多文钱的事情,非要让我来,一下花了六十文,这下满意了吧?当真是有钱没地用!”

**听她冷嘲热讽,不敢接腔,忙拿出钱袋,数了六十文钱递给石郎中。石郎中借过钱,挎着药箱,扬长而去。

**急忙把门关上,把膏药拿到火上烤软了,托着回来,揭开董氏后背的衣襟,小心地贴在她后腰痛处。

晚男人当完差回来了,听媳妇说母亲扭着腰了,又听说已经找仁寿堂的郎中来家里看了,已经贴了膏药了,尽管听着母亲还在痛苦地呻吟,却也没怎么在意。累了一天,洗洗便躺下了。而且很快便进入了梦乡。

儿媳妇却睡不着,耳边听着婆婆高一阵低一阵的呻吟声,总觉得不踏实,睡到后半夜,觉着婆婆的呻吟声更大了,便披衣起来,点了灯来到外间婆婆住的房里,把灯放在床头,一瞧婆婆,没看见,顿时吓了一大跳,可耳边听着有呻吟的声音,怎么不见了呢?忙伸手在被子拱起处一摸,才发现被子里有人,却原来婆婆已经蜷缩进了被子里。

儿媳妇忙把被角掀开,又吓了一跳,只见董氏两眼深陷,眼睛上翻,脸上跟水里泡过一样清幽幽的发暗,嘴唇乌紫,伸手一摸额头滚烫。赶紧叫道:“夫君!夫君!婆婆病得很厉害啊,你快来看看吧!”

那儿子睡得正酣,皱着眉嘟哝了一句:“能有啥事啊?不就扭了个腰嘛,睡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