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起明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龙起明末- 第2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皇太极的一声令下,六十架投石机开始疯狂的向城墙上砸石头,那气势,都快赶上前膛火炮了。当然,投石机其实就可以看做是一种炮,只是它们的射程和射击精度比之火炮要差上不少而已。

一时间,城墙上噼里啪啦的下起了石头雨。虽然有了顶棚的防御,但是有些石头实在太重了,将一些顶棚给砸塌,从而造成了一定的伤亡,但这毕竟是少数,并不能对战事起到决定性的影响。

看到投石车的效果,皇太极的眉头再次邹了起来,他已经预感道这一次的进攻还是不会非常的顺利,虽然自己已经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攻城!”

在投石机砸了近半个小时之后,皇太极下令大军开始攻城。

在攻城的大军当中出现了一个极其庞大的东西,让城上的守军是大吃一惊。原来那是个高达六米,形如厢车的巨大木制建筑。他没有其他的作用,只是在其中用铁链挂着一根巨大的圆木,如同敲钟的撞木一般。

一看这个东西的外形,杨过就知道这是用来撞城门的。但是杨过会怕这东西吗?不过,那些普通士兵,特别是遵化的原守军对这东西非常的害怕,杨过不得不出言安抚。

“别管这个东西,到时候只要用火药包炸死里面的人即可!”

在敌军靠近之后,杨过再次命令弓箭手开始放箭,不过这次因为为了防御头顶上的石头而装了顶棚,所以只能靠近城墙边上进行放箭了,这也造成一部分士兵因此而中箭。

遵化城墙边上,上次的血迹和尸体还没有消失,那些被冻住的尸体和被血染红的冻土,使得这遵化城边看上去非常的恐怖。不过,攻城战再次进行,这一次这里将再次开始染血。

那些顶着箭雨冲到城墙边上的士兵,还没能从脚下不断传来的踩断冰冻的尸体的惊惧当中反应过来,便被一百多个火药包给炸得哭爹喊娘,特别是那个撞车。因为被重点照顾,所以凡是发现撞车上有人,便会有两三个火药包重点照顾。直到撞车被彻底炸成碎片。而且到最后,这辆撞车也没能靠近城门。

当然,这两撞车也不是一点作用都没起到,至少他吸引了城上的守军的注意力,使得其他位置的进攻部队相对轻松了一些。

不过也只是轻松了一些而已,而且在撞车被炸塌了以后,这种状态便彻底的消失了。

箭雨飞射,石木乱滚。无数的生命在这种纯粹的野蛮式的攻城战当中逝去。其中有后金大军的,也有守城的明军的。

但是双方的将领在这个时候,根本没有时间去考虑这些,他们现在要考虑的是,如何能够攻下遵化城和如何能够守住遵化城。

“挑水队来了没有?”杨过大声的喊道。

城墙上防御用的木石已经基本消耗完毕了,但是后金的攻势还是没有缓和的迹象。刚才皇太极又压上了一万多人,使得守城变得越来越艰苦。

“大人,挑水队已经全部到了。”一名小将冒着箭雨跑到杨过身边禀报道。

“让他们上城墙,将水泼下去!”

大水再次泼了下来,虽然没能给予进攻的敌人以立竿见影的攻击,但是寒冷的水还是让他们惨叫不已,一些体力不行的人在被泼了一身水之后,连爬云梯的力气都没有了。

虽然皇太极已经压上近三万人了,但是始终无法登上城墙,少数爬上去的士兵,很快就会被对方给砍杀一空,然后那些还在往上爬的士兵又会被推下去。

反复的争夺持续了近三个小时,墙上墙下的士兵都换了两拨了,双方始终在僵持着。

……

发展 四百七十三章尾随而击

四百七十三章尾随而击(第一更)

皇太极脸色铁青的看着前面的攻势,由于长时间无法攻上城墙,后金的大军竟然开始出现犹豫不前的现象了。

这可不是个好现象,长时间的僵持,始终无法出现突破,使得士兵们对攻陷遵化已经出现了怀疑。这种怀疑会一旦蔓延开来,那就真的一点攻上城的希望都没有了。

“大汗,鸣金吧!”

虽然其他人也已经看出,这遵化几乎不可能攻陷了,但是都不敢在这个时候说出撤退的话,只有莽古尔泰有那个资格劝皇太极将城上的士兵给撤下来。

“鸣金!”

皇太极咬着牙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他不得不撤退了,因为这一次的攻城战死的后金士兵已经达到了一万三千多人,受伤的更有九千多人。在这遵化城,后金便付出了两万多人死亡,一万两千多人受伤。如此一来,原本十一万大军,现在即使算上那些受伤不重的,也只剩下八万多能战之兵了。

如果再来几次,自己这十一万达军岂不是就得被留在关内?那大金就将面临灭顶之灾。

其实杨过这边也不好过,两场防守战下来,算上助战的百姓,战死一万六千多人,受伤八千多人。即使是他带来的士兵也有七千人的死伤。可以说全城的防守力量已经去了一半了。

如果皇太极能够坚持一下再来一次这样的大规模攻城,那么遵化就基本上完了。

不过皇太极能舍得再付出这么大的伤亡吗?杨过嘴角不由自主的翘了起来。除非皇太极不想活了,不然他不可能再让自己手上的大军死伤太多了。

没错,当天晚上,皇太极便在所有的后金高层军官一致的同意之下,决定绕过遵化。

不过,为了让士兵们修养生息,也为了迷惑杨过,皇太极决定在遵化城外再驻守一天,然后再连夜撤离。

最终在皇太极到达遵化城外的第五天夜里,皇太极率领大军秘密的离开了遵化城直接南下。

而这个时候,遵化城所发生的激战也传遍了整个北直隶。大明朝廷的那些关心国事且对杨过没有恶感的人都为之欢欣鼓舞,就连崇祯皇帝都连发两道圣旨,嘉奖杨过及遵化城中的官兵们。

可以说,杨过在遵化的成功防守,极大的鼓舞了不少城池当中的官兵们的士气。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感到高兴,比如说钱龙锡,比如说袁崇焕。

杨过的成功,只能让他们感到颜面无存。对于他们这些嘴上说的好听,但实际上只关心个人利益的人来说,遵化城被攻陷才符合他们的利益。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借此攻击自己的政敌,才能够从中谋取自己的利益。

这个时候,袁崇焕已经抵达了蓟州,他对不远处的遵化是不闻不问。遵化取得了如此的战果,他更是连一句嘉奖的话都没有。这种气量,真是让人感到心寒。

袁崇焕来到蓟州,为了显示他将后金大军挡在蓟州以北的决心,竟然将孙承宗的在通州的安排是一扫而光,将赶来的各路大军是调离原有防线,给通蓟一线的防务造成了巨大的混乱。

他以为有自己关宁军驻守蓟州,那么皇太极便无法通过蓟州南下。最多也就是在蓟州以北劫掠一番,然后便会返回。

他的这种无视百姓生死的态度,在另一件事情上也彻头彻尾的体现了出来。关宁军这一路南下,对沿途的老百姓是烧杀抢掠,比之后金是一点不差。而袁崇焕对这种事情,却是不闻不问,任由那些兵将胡作非为。

沿途各地的官员,因此不断的弹劾袁崇焕,这也成为了崇祯心中的一根刺,不过,现在这种情况,不可能擅动袁崇焕这种关键人物,崇祯也就没有对他怎么样。

但是袁崇焕随意变动原有防御布置的恶果在两天后体现了出来。皇太极在得到袁崇焕率关宁军驻守蓟州之后,便连夜秘密的绕过蓟州直下通州。

通州守军因为袁崇焕的大话,所以对后金的来袭是一点准备都没有,不用一天时间就被后金给攻陷了。

这一次,攻陷通州之后,后金不仅得到了大量的补给,还洗去了遵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士气大增。为了发泄心中的恶气,皇太极纵兵劫掠通州附近一整天。如果不是时间问题的话,他恨不得在让手下劫掠个几天。

袁崇焕见后金大军绕过蓟州,没有尾随追击,而是直接南下京师,说好听的是关心京师安危,说难听一些,是无视其他州县的死活。虽然赶在了后金的前面抵达了京师,但是他的这种作为,根本不值得称赞。

而杨过在后金离开之后的第二天也发现了后金大营之中已经没人了,他立刻向王元雅等官员交代一些防御的事项,以防后金卷土重来,而自己立即带着自己的一万两千完好的士兵离开遵化,追赶后金大军。

不过,一通忙下来,也到了下午才出发。而且因为蓟州有袁崇焕驻防,所以杨过并没有太过急着赶路,毕竟在他看来,袁崇焕再怎么着也不可能对后金的来袭无动于衷的。

而且,他的手下也很累了,他不想率领着一支疲惫之师疯狂赶路,那样的话,即使赶上了后金大军也没有一战之力了。

但是当他在赶到蓟州时候,才被告知皇太极绕过蓟州,直接南。而袁崇焕也率领关宁军主力南下京师了。

杨过都被得到的消息给气糊涂了,他袁崇焕这哪是入卫啊!无视各地百姓被后金大军劫掠而无动于衷,在自己拥有十数万大军的情况之下,对其他州县的生死视而不见。

杨过还就不信了,在你关宁军的尾随攻击之下,他皇太极敢去进攻那些城池。'Zei8。Com电子书下载:。 '

这样的一个人,也能被任命为几十万大军的最高统帅,真***让人无语。不过,这些都和他杨过没关系。

在自己还没接到台湾的命令之前,他只要做好这个总兵的本分就可以了。

在蓟州稍作休息,增加些补给之后,杨过便率领一万两千人,沿着后金的行军路线追了上去。

在后金攻下通州的第二天,杨过也赶到了通州附近。不过,面对后金八倍于自己的兵力,杨过不敢正面攻击,而是在通州城外伏击那些出来劫掠的后金部队。

在消灭了两千多后金部队之后,皇太极也发现了杨过,不过当他率领大军攻来的时候,杨过早就已经在侦骑的预警下,率领大军逃离了当场。

这种如跗骨之蛆的感觉,把皇太极气的是咬牙切齿,却又无可奈何。只能收缩自己的手下,减少小部队出去劫掠的次数,减少了通州附近百姓的痛苦。

就这样,杨过的这一万多人始终跟着皇太极的大军,让其不敢派遣小队士兵出去劫掠。大队的士兵,老百姓有很容易的就能躲过,所以皇太极的劫掠效果非常的不好。

没办法,经过商议,皇太极决定直接进攻北京城,逼迫杨过这样的明军出来同自己正面交战,也好一次性解决这个麻烦。

于是后金大军快马加鞭的直向北京而去,在德胜门外同已经赶到的满桂的五千骑兵交战在了一起。

见此情形,杨过也不能再不采取动作了,直接率领着一万一千多人,从旁边冲入战团,协助满桂将后金大军暂时击退。

这次由于杨过的及时赶到,明军这边参战的人数并不比后金少,而且杨过的手下的训练都非常的充足,使得其同后金大军的相比,也丝毫不差,所以在场面上,后金大军并没有占着便宜。

另外,由于杨过的手下多为步卒,使得城上的守将没敢胡乱发炮,所以也就没有造成误伤自己人的事情。

见到自己这边占不到便宜,又不想使得自己的军队再遭受太大的损失,皇太极便下令暂时撤退。

“早听说杨总兵治军有方,手下能征善战,今日一见,让满桂佩服万分啊!”

杨过的这一支援,让满桂心中是欢喜异常,虽然他手下都是些精兵悍将,但是在后金优势兵力之下,免不了要吃亏。而杨过的这些手下的战斗力,也赢得了满桂的认同。

“将军过奖了,治军以御敌,是我等为将之本分。倒是将军不畏建奴优势兵力,依然与之对攻,让杨过大为汗颜啊!”

杨过对满桂这样的悍将也非常的佩服,他们虽然在治军方面少了一些策略,但是始终不失军人的本色,敢战能战。

“呵呵,杨总兵这么说就是在骂我了,我已经听说了。杨总兵在关外就是一名有勇有谋的智将,而且入关之后,守遵化给建奴以数万杀伤。随后更是一路尾随,使得建奴无暇纵兵劫掠,当真是智计了得啊!”

满桂对杨过是真心的佩服,而且他了解到杨过在袁崇焕的手下过得并不如意,所以同仇敌忾之下,满桂也自然觉得杨过亲近。

“圣旨到,杨过满桂接旨!”

……

发展 四百七十四章袁崇焕杀之不冤!

四百七十四章袁崇焕杀之不冤!(第二更)

杨过满桂这两个同自己都不对付的将领受到崇祯的盛情赞扬,让同样到达了北京的袁崇焕感到极其不爽。

满桂是大同总兵,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不是他袁崇焕的部署,崇祯皇帝特别点名表彰也就罢了。

那杨过是袁崇焕的部下,崇祯皇帝怎么能越过自己来对其进行表彰。即使要表彰,也要通过他袁崇焕来发布表彰诏书,现在这样子这让他袁崇焕情何以堪。

另外更让袁崇焕难以接受的是,崇祯允许杨过满桂驻军外城,但是却不允许他所率领的关宁军主力驻守外城,以至于关宁军将领都产生了极度的不满。

其实这也正常,北京不同于其他的城市。其他地方城市,让十来万地方大军进驻没什么问题,大不了就是扰民而已。但是北京,这是大明的首都,如果让十来万关宁大军进驻外城,一旦生变如何抵御。

要知道,皇帝这种职业,要对所有人都保持足够的警惕,不仅是关宁军,其他地方有十来万大军抵达的情况之下,也不能轻易的让其进驻,即使是外城也不行。

很多人都以这为借口为袁崇焕叫屈,当真是不可理喻。难道说,他们就没有想到如果袁崇焕是另一个董卓该怎么办!不要说袁崇焕不会,即使他不会,作为一个国家也不能不防备着这种可能。那些关宁军有什么资格对此表示不满!

至于满桂和杨过为什么能够进驻外城,那是因为两人的兵力都非常的少,一万多人投入到北京城里,根本成不了什么事。最关键的是,他们两人都同袁崇焕有隙,不会来个里应外合。

反过来说,袁崇焕一开始要求进驻内城,然后被拒绝之后,要求进驻外城,提出这种要求,却是不知道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不说这些,单说袁崇焕在被拒绝了之后,只能在沙河门外驻扎的情况之下,袁崇焕上书崇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