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旌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旌旗- 第1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但这只是孙策的心志,还需要体力的配合,才能做到完美无缺,化险为夷,但现在的情况显然不是。

…………

说实话,蜘蛛对许贡的三个门客是心怀敬意的,当然,蜘蛛对孙策也是心怀敬意的。许贡的三个门客舍身刺杀孙策,和正义无关,也不是为国为民,但他们依然算得上侠客,至少在蜘蛛心目中,他们是舍身取义的侠客。

查査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但很可惜,蜘蛛就“几乎”找不出这样的大侠,纵观历史,刺秦王的荆轲,刺王僚的专诸,刺庆忌的要离等等,蜘蛛还真看不出他们那里是为国为民来,或者说他们心中“国”的概念比较狭隘。

为民更是无稽之谈,谁知道那个皇帝更为百姓着想呢?这些刺客更像是政治2斗争的牺牲品。

真要说为国为民,像査査笔下的郭大侠一样的人物,蜘蛛还真能找出一个来,这个人就是著名的大汉奸——汪精卫。

汪精卫当年刺杀载沣,确实有合身卫道的勇气,站在民族大意上,汪精卫也算得上民族英雄,站在历史的角度上,汪精卫也确实在舍命推动历史进程,为推翻腐朽的满清政府而努力。

慷慨歌燕市,从容做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这就是汪精卫当年行刺失败留下的诗,慷慨激昂,震撼人心。

蜘蛛就怀疑了,这货不怕死啊!怎么投靠了日本人了呢?还是其中另有蹊跷?

第三百四十四章 小人物扭转乾坤

孙策刚要腾身而起,就觉得脚下一软,心中暗叫不好,勉强跃起身来,但高度就差了许多。

“扑……”的一声,长枪扎在孙策的大腿上,疼的孙策在半空中一个趔趄,扑通一声摔到地上。

持刀的汉子大喜过望,扑上来抡刀猛剁孙策,杀得孙策在地上滚来滚去,狼狈不堪,长枪也脱落下来,鲜血流的满地都是。

见到孙策形势危急,围拢在四周的吴兵“呼啦”一声一声扑了上来,想要救援孙策。持刀的汉子急切之下,扔了钢刀,猛的扑倒孙策身上,在腿上拔出一把匕首,一阵乱捅。

孙策好持刀汉子在地上乱滚,什么武功招式都没有用处,靠的就是运气和反应速度,以及不怕死的勇气,眨眼之间,孙策就被刺了好几刀。

另一个门客捡起长枪,对着二人就扎了下去,也不管先刺到谁。

持刀汉子狞笑一声,忽然紧紧的抱住孙策,两个人一下子停在地上,被长枪刺透背心,连同孙策一起钉在地上。

此时吴兵也扑到跟前,冲着持汉子一阵乱砍,汉子也不躲闪,发出一阵疯狂的笑声,眨眼之间就被乱刃分尸。另一部分无比那个则跑过来救援孙策,想把持刀汉子和孙策分开。

持刀汉子惨笑一声,忽然一口咬在孙策的脸上,任凭身后的吴兵怎么厮打也不松口,喉咙里发出野兽一样的呜咽声。

“哼……”孙策闷吭一声,将古锭刀插进两人脖颈之间,用力向外一切,切断了许贡最后一名门客的脖颈,喷涌而出的鲜血顿时将孙策淋得跟个血人一样。

“呼呼……呼呼……”孙策竭力推开尸体,起身坐在血泊之中,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气。

“主公……”一名吴兵战战兢兢的指向孙策的脸颊。

孙策伸手一摸,这才发现,自己的脸上还挂着一颗人头呢。

由于失血过多,孙策的意识已经渐渐模糊,连肉体的感觉也都变得十分迟钝。

抬起手摸到人头,孙策用力一扯,将人头抛到远处,却没注意到,自己的脸上又少了一块肉。

实际上现在孙策浑身浴血,已经看不来哪里受伤了。没人知道,孙策身上至少挨了十余刀,已经到了弥留之际。

三位许贡的门客,在历史都没能留下名字的三个无名小卒,在富春江畔,上演了一场逆天屠龙大戏,彻底将东吴集团推向深渊。

就连赶到附近的张飞都被这惨烈的场面震撼住了,离着十余丈远就慢慢停下战马,目不转睛的看着孙策,眼中有狂喜、有怜悯、有唏嘘、有伤感……

东吴的兵卒围拢在孙策周围,对着张飞怒目而视。张飞伸手止住身后的军队,以张飞的眼力,不难看出孙策已经再无生机了,孙策能活到现在,靠的是异常出色的身体素质,换个人早就魂归地府了。

孙策也看到张飞到了眼前,税收让兵卒散开,冲着张飞勉力说道:“张……翼德,你赢了……但是我孙策不服啊……”

张飞策马上前几步,低声道:“不错,你孙伯符并不是败在我张飞手里。”

孙策猛地咳嗽两声,断断续续的说道:“可恨我孙策……纵横江东,今日……却死于……小人之手……”

小人之手么?张飞看了看三个门客的尸体,轻轻的摇了摇头,但孙策显然已经要死了,张飞也不打算和一个死人争辩,呵呵一笑,并没有回答孙策的话。

孙策看了看周围的兵卒,喘息道:“张翼德,不要杀……他们,他们……对你已经没有威胁了。”

张飞带你了点头,低声道:“可以……”

这不存在放虎归山的问题,这些兵卒早就失去了锐气,孙策一死,他们更会失去苏由的精气神,在家务农还好一些,如果上战场就跟死尸一样了。当然,如果给孙策报仇的话,这些兵卒到能奋起余勇,可这跟张飞一点关系也没有,那是孙策和许贡的恩恩怨怨,报仇也轮不到他。

孙策慢慢闭上眼睛,呼吸渐渐缓慢下来,渐渐变得无声无息……好像睡过去了一样,周围的吴兵慢慢哭泣出声,江畔弥漫着哀伤的气氛。

“撤……”张飞见到孙策已经身死,张飞也彻底放下心来,带兵撤走了。

夕阳西下,江边只剩下数百哭泣的吴兵,就连许贡三个门客带来的兵卒也在三个门客身死的同时乘着小船离开了。

张飞也就是放过孙策的尸体而已,这还是看在孙策是员猛将的份上,不然的话,张飞一定会将孙策的尸体缴获回去。

但张飞却不会放过这个难得的机会,进一步打击东吴。

一回到余暨县,张飞就和诸葛亮陈到二人商议,北上攻打钱塘县,这个计划立即得到了诸葛亮和陈到的赞成。

如今孙策身死,所以山阴县的军队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攻打他们实在是得不偿失。

试想一下,孙策一死,山阴的军中群龙无首,必然会出现一个权力真空期,这不是孙策提前安排就能解决的。比如,就像孙策安排的一样,吴军之中必然会出现决战、投降、隐退几种意见。

如果这时候张飞选择进兵,那么各种意见顿时就会消失的无影无踪,联合起来对抗张飞。

就算想要投降的也会先表现一下,以便显示自己的价值。

如果不进攻山阴,这些人就会陷入一段时间的争吵之中,从而无力威胁张飞,张飞也就可以从容的抽调兵力北上钱塘县。

现在也是钱塘县最虚弱的时候,孙暠身死,钱塘县同样群龙无首,攻克钱塘县易如反掌。

一旦拿下了钱塘县,张飞就会转变战略进攻方向,进攻乌程县,联合阳羡县的黄忠再次进攻吴县。到那个时候,打不打山阴县已经没什么必要了,现在要讨论的是谁去攻打强塘县,分出多少兵力攻打钱塘县。

最后张飞还是决定自己亲自北上,这里面张飞就有私心了,余暨县这里是防守为主,没机会立什么功劳了。北上则不同,攻克钱塘县之后,再拿下乌程,就可以兵锋直指吴县了,这是多么大的功劳?

再加上在南线击败孙策,张飞的军功太大了,简直是灭国的功劳,裂地封侯都有可能,换做是任何一个人,都不会把这个功劳留给诸葛亮的。

而且在军事上说,诸葛亮这种谋士并不适合领导长途奔袭的战斗。

但是张飞并不知道,正是因为如此,诸葛亮对他产生了一丝怨意。在诸葛亮看来,咋还能够飞作为主将,就应该稳守城池,分兵出击的任务,就应该交给自己和陈到来做。

再说了,难道你张翼德不知道锦上添花和雪中送炭的区别吗?

这不是张飞和诸葛亮不顾大局,实际上在孙策身死的一刻,东吴集团的覆灭就只是时间问题了。在胜局已定,瓜分战果的情况下,刘备手下的外来集团(关羽、张飞、简雍等老人)和荆州集团的权利碰撞不可避免。

对于诸葛亮人品的问题,蜘蛛不想过多讨论,反正诸葛亮绝对做不到高大全,想一想白帝城托孤的李严。

第二天一早张飞就派人收集船只,准备渡江。到了中午,张飞就带着先锋部队开赴到钱塘县城下,张飞的兵卒不多,也就五百人而已,但就算如此,钱塘县的守军也不敢出城迎战。

随着时间的推移,荆州兵卒陆续渡过富春江,聚集到钱塘县城下,到了傍晚,张飞手下已经有一万五千兵卒了。

虽然没有攻城的举动,但这一万五千人也给钱塘守军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城墙上的吴兵都战战兢兢,心怀恐惧。

而张飞有火上浇油了一把,名利兵卒在城下大喊:“钱塘的吴兵听了,速速开门投降,不然的话,破城之后,鸡犬不留……”

这绝对不是恐吓,钱塘守军要是不出来投降,破城之后张飞肯定会屠城的。不然的话,张飞的话还有什么威信,以后还怎么震慑敌军。这个道理钱塘县的各级官员也知道,在巨大的压力之下,这些人终于屈服了,心理面默念着“我这是为了满城百姓,不是屈服在张飞的淫威之下”,七手八脚的打开城门,迎接张飞入城。

张飞这边一分兵,山阴的程普就知道了,立即召集众人商议对策。

毫无疑问,众人分成三个派系,第一个派系是以孙翊为首,孙翊主张是由海路撤回吴县,以保证吴县安全。

第二个派系是程普为首的主战集团,他们认为,现在最应该做的是猛攻余暨县,逼迫张飞回兵救援。

第三个派系是摇摆派,这个派系人最多,他们并不反对孙翊会吴县的做法,但坚决反对程普的军事计划。

在摇摆派看来,程普的决定是极其愚蠢的举动,余暨县现在最少有一万五千守军,如果山阴所有的兵力都调动起来,还有可能攻下余暨县,但那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

更别说孙翊还要带一部分兵卒回吴县了,莫不如听孙策的遗嘱,以守为主,徐徐反攻呢。

当然,这些人说得好听,里有多少人是打算投降刘备的就不得而知了。

新的一年到了,祝大家新年快乐,家人安康。

求求票!^…^^…^

第三百四十五章 周瑜再布天下局

其中还有个人不一样,那就是鲁肃,和其他人不一样,鲁肃是临淮东城人,也就是徐州人,和江东并没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而鲁肃则是因为和周瑜关系良好才投靠孙策的。

可以这么说,现在的鲁肃对东吴没有什么归属感,所以鲁肃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怎么抵抗刘备,而是周瑜的安危。

所以鲁肃根本就没参与山阴城中的争吵,自己轻骑直奔牛渚找周瑜去了。而孙翊是孙氏宗族,也不用听程普号令,带着八千兵卒取水路直奔吴县去了,山阴县四万军队只剩下三万余人。

旦说鲁肃昼夜兼程,赶赴牛渚去见周瑜。二月十五孙策身死,到了二月二十二这天,鲁肃就北上八百里,赶到了牛渚。但还没见到周瑜,鲁肃就已经被千叮咛万嘱咐了,周瑜病体初愈,千不要刺激周瑜。

鲁肃无奈之下,只得应付几句,心里却想着怎么将孙策的死讯告知周瑜,。

现在周瑜的病情已经好多了,听到鲁肃前来,周瑜立即出来迎接鲁肃,将鲁肃迎到帐中。

由于被孙权断了粮草,所以韩当等人也回到牛渚了。

等到众人坐定,周瑜先吩咐亲兵退到十步开外,给鲁肃奉上净水,这才沉声问道:“子敬,你如实答我……伯符是不是已经不在了?”

“啊……”鲁肃一下子惊叫出声来,完全不知所措了,他怎么也弄不明白,周瑜为什么一张口就说孙策已经死了。

周瑜不顾鲁肃惊惧的神色,自顾说道:“孙权叛逆,切断我军粮草,伯符必然会北上救援牛渚。但至今为止,已经有十天了,援军却毫无踪迹,反而是你鲁肃独自前来,事情还不清楚吗?”

鲁肃哀叹一声,垂下头来。

如果说周瑜说孙策身死众人还有些惊疑的话,那现在鲁肃默认的态度就震惊了众人,一时间众人就感到天塌地陷,不知所措,七嘴八舌的说个不停,差点没把周瑜的军帐都掀起来。

周瑜倒是十分平静,一动不动的端坐在帅位上,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到了现在,鲁肃是真心佩服周瑜的心理素质了,孙策身死这么大的事情都没有让周瑜乱了方寸,当真称得上心若磐石了。这和孙权反叛不一样,孙权反叛属于意外事件,祸起萧墙,这是周瑜没办法控制的。

足足过了一刻钟,周瑜这才厉声喝道:“都给我安静,帅帐喧哗,成何体统。”

众人被周瑜吓得一愣,急忙停止议论,纷纷速手而立。

周瑜环视一周,慢慢说道:“如今主公身死,现在我给你们三个选择。第一,诸位和我扶孙绍(孙策长子)就位,回兵吴县,继续抵抗刘备。”

“第二,诸位随我退守寿春,向李子悔借兵,铲除孙权,为主攻报仇雪恨。”

“第三,诸位就此别过,各奔前程吧!”

周瑜话音一落,帐中众人又开始议论起来,不过这次声音倒小了许多,都是三两成群,交头接耳。

不多时,朱桓顾雍等人纷纷表示愿意为孙策效死,返回吴县,誓死抵抗刘备。不过也有人表示刘备势大,还是北上九江,向李子悔借兵为上。当然,还没人傻到选最后一条,各奔前程。

周瑜这三个选择是很有深意的,并不能像字面上那么看。

是死路,也是活路,死路的意思是大势已去,东吴根本就无力抵抗刘备了,死守吴县又能如何,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城破国亡只是时间问题。这点不光是周瑜,但凡有点军事眼光的人都能推测出来。

死路中的活路就是投降刘备,至于是在城破之时投降,还是暗地里抛媚眼,就只有自己知道了,周瑜也看不出来。

相比来说,第二条路才是周瑜想看到的,向李重借兵根本就是一个掩饰之词,实际上和寄人篱下是一样的,但却真有机会替孙策报仇雪恨。而选择这一条路的人,肯定是死忠于孙策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