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旌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旌旗- 第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突如其来的灾难让邺城的居民措手不及,不少人家在睡梦中就被洪水包围,牲畜溺死无数,就连有的小孩也被未能幸免。

不到三日,邺城之内水深三尺,平地汪洋。

第一百八十二章 绝望之城

求收藏!不要再纠结关羽的问题了,关羽只是一个人,不是神!我的书里不会出现神的!

七月的太阳像一团大火球,高悬在天空,散发出无穷无尽的热量,炙烤着大地。

审配现在急的满嘴大泡,邺城现在不缺粮,不缺兵,缺的是饮水,没错,别看邺城之内水深三尺,但就缺水。

邺城内外的积水被太阳晒得温热,特别是城内,由于水浅,水温要更高一些,几乎要接近四十度,在这种温度的水里,没有东西能不腐烂,水中的死鸡、死狗等牲畜尸体都肿胀起来,散发出一股股恶臭的气味。

这种积水有人敢喝吗?就是烧开了也没有。

但除了居民家中的存水,整个邺城都找不到一滴可以引用的水了。

审配现在非常后悔,后悔没有早一步看透李重的计谋,本来审配对李重防水淹城并不放在心上,但现在他才知道这条计策到底有多恶毒,饥渴再加上即将到来的瘟疫,不知道邺城之中还能剩下多少活人。

要是能多准备一些矾石(明矾)就好了,审配虽然知道矾石能够净水,但却没有任何办法,大多数矾石都在一些大家族手中,指望他们贡献出来是不可能的,更何况这些世家手里也没有多少矾石。

李重站在高处,遥望着死气沉沉的邺城,神情变化,似喜似悲。如果有可能,李重并不愿意用这种毒计,但他真的一点办法也没有,不放水淹城,李重就是把四万兵卒都填进去,也打不下邺城。

感慨了一会儿,李重梳理思绪,慢慢问道:“这几天军营之中可有士卒病倒?”

负责整个大营防卫的高顺立即答道:“还好,只有十几名兵卒患上腹泻的毛病,经过华佗先生医治已无大碍。”

“那就好!”李重点点头,接着说道:“一定要严令兵卒,不得饮用生水。”

“早就吩咐下去了。”高顺答道。

想了想,李重有接着说道:“还有,凡是生病的士卒,一律不准隐瞒病情,违令者……斩!”

“末将遵命!”高顺立即应道。

甘宁和周泰每人带着一千兵卒,驾着战船,昼夜不停的攻打邺城。

其实审配也知道,李重就那点战船,根本打不下邺城来,但还不能不防,没有人敢在城墙上粗心大意,加一万个小心都是应该的。

这样一来,邺城的兵卒也很难得到休息的机会,身体疲惫再加上饮食状况恶劣,很快邺城的兵卒就病倒了一少半,城内也开时出现饿死、病死的百姓,瘟疫横行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

很快,李重就见到邺城之内浓烟滚滚,顺风的时候,都能闻到一股焦臭的味道。

审配开始焚烧尸体了吗?也是时候让洪水消退了。李重暗暗盘算着。

想要堵住漳河决口之处很简单,这几天漳河的水位已经降低了不少,决口之处水不过肩,李重派出几千兵卒,不到一天时间就将决口之处堵得严严实实,邺城内外的积水也开始慢慢消退。

但洪水带来的伤痛却不会消退,反而慢慢的显露出来。

再好的城墙也禁不住洪水的渗泡,青砖的缝隙已经被水流掏空了,城墙脚下也被洪水冲刷的露出基石。

城内的死人一天比一天多,甚至焚烧尸体的木料都不够用了,审配只能用滚木凑数。

粮食根本就没有价格,有多少钱都买不到,除了军队,就只有甄家这样的家族才有能力填饱肚子,小一点的世家早就被饿红眼的百姓抢的精光了,审配每天都要分出不少兵力来制止百姓的骚乱。

但审配也知道,没有粮食,没有饮水,除非自己把这些百姓都杀光,不然的话,邺城早晚要爆发一场大乱,也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在这场暴2乱中粉身碎骨。

唯今之计只有急退李重的军队才有一条活路,所以虽然知道实力不济,审配也和李重在邺城之外展开一场血战。

泥泞的土地上,两队兵卒绞杀在一起,浴血搏杀。

这是李重指挥的最大一场战阵,至今为止,双方投入的兵力超过三万人,审配一万五千余人,李重一万五千余人。

不过李重有必胜的把握,不是他认为自己的指挥艺术超过审配,而是李重有大量的预备队,而审配什么也没有了。

不到一炷香的时间,审配的军卒就颓势尽显,无论是在士气上,还是在训练上,还是在体力上,审配的兵卒都处在明显的劣势。

高顺的陷阵营处在战场的最中间,就像一块顽石,挡住来自四面八方的冲击,也将审配无数次的调兵遣将化为无用之功。

赵云和甘宁、周泰、周仓四名猛将,每人带着一千骑兵,严阵以待,只等最后的雷霆一击。

李重还是有点小心眼,舍不得骑兵伤亡过大,不然的话,先用骑兵冲阵,早就将敌军的阵型冲的落花流水了。

感觉到差不多了,李重立即下令:赵云、甘宁各带一千精骑冲击审配的后队,也是审配阵中唯一没有出手的弓弩手,这是整个战场最硬的一块骨头,周泰和周仓负责配合步兵,冲乱敌军的阵势。

周泰和周仓答应一声,各自提到上马,领着手下的骑兵直冲敌阵。

两个人说起来都有点一根筋,极度喜欢近身厮杀,这几天一直用弓箭杀敌,早就被憋坏了,口中怒喝连连,恨不得一口气就杀到审配面前。

这两队骑兵一动,审配的两千弓箭手立即就逼近战场,他们的任务就是负责对付李重的骑兵,至于赵云和甘宁那两千骑兵谁来对付?现在谁还能考虑那么多,就连审配自己都没考虑这个问题。

几乎在就在周泰和周仓杀入敌阵的一瞬间,审配的兵卒顿时乱作一团,纷纷向两边闪去,想要避开骑兵的冲击,与此同时,赵云和甘宁也催动战马,直接向审配的后队杀去。

四队骑兵分成四个方向冲杀,立即就让审配无所适从。

按照审配最好的打算,就是步兵拼死抵住李重的骑兵,给弓箭手放箭射杀李重骑兵的机会。

第一百八十三章 人心浮动

求收藏!求红票!求评论!

但其实审配自己都知道这个想法有些异想天开,指望自己的步兵拼死搏杀实在是强人所难,要是袁绍的大戟士还有些希望。可是审配能有什么办法,只能死马当做活马医了。

一蓬乱箭射向周泰的骑兵,四选一,周泰抽中了大奖。

审配这是打算临死也要咬上李重一口了,根据捏柿子就挑最软的这一无上法则,所以就挑中了最弱的周泰。

这个最弱是审配自认为的,谁让周泰最不出名呢,至少审配认为赵云、甘宁、周仓三个人武艺高强,不是软柿子。其实四个人之中,最差劲的不是周泰,而是周仓,审配的选择有点错误。

不过这无关大局,周泰大喝一声,挥刀拨打箭矢。

而跟随周泰冲阵的骑兵没有周泰的武艺,绝大多数都向两边闪去,避开飞来的箭矢。

这是骑兵自行作出的动作,并不是周泰的命令,周泰指挥这些骑兵也做不到如臂使指的地步,兵不知将,就是这种情况,李重知道这一点,也并没有放在心上,反正这些骑兵跟着周泰冲锋就可以了。

这次冲阵靠的是个人武勇,而不是指挥才能。

弓箭手想要在开阔地带射中高速移动的骑兵,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而由于步兵退缩,李重的骑兵可迂回的空间很大,所以算上误伤的己方步兵,才射死上百人,可以说这轮箭雨基本上没起到应有的作用。

审配勃然大怒,看着四处乱跑的步卒,厉声喝道:“后退者……”

喊道这里,审配忽然闭上嘴巴,他这才记起,自己没有督战队了,除非让这两千弩兵督战,才能控制住散乱的步兵,可那效果还不是一样。

“杀啊……”看到有弓弩射杀骑兵,周泰立即放弃审配,转而追杀溃逃的步卒。

周泰的想法很好,就是尽量混在审配的军阵中,做到敌中有我、我中有敌,不给审配弓箭手放箭的机会。

这是本是一个极为明智的选择,但放到现在确是一个昏招!

审配现在那还在乎自己步兵的死活,一见到周泰杀入步兵之中,马速下降,立即就指挥弓箭手射杀周泰的骑兵。

无数弩箭飞上天空,倾泻而下,不过审配这两千弓箭手是弓弩混合,并不像鞠义一样,兵卒都用强弩,所以杀伤力要差上一大截,甚至有些弓箭的射程还够不到周泰的骑兵。

一轮箭雨下来,周泰的骑兵中箭的不少,但毙命的却不多。

周泰这里手忙脚乱,赵云和甘宁却可以心无旁骛的冲击,几个呼吸之间,二人就冲到射程之内。

审配当即放弃攻击周泰,指挥弓弩手射杀赵云和甘宁的骑兵。

由于距离近,箭矢密集,所以这一次射杀的效果很明显,至少有三百骑兵被射落马下。

“嗖嗖……”天空中羽箭横飞,尖啸连连。

弩箭上弦极慢,训练有素的弓箭手却可以在短时间内射出好几箭,一百五十步的距离,赵云和甘宁足足损失了五六百人,才冲到审配的弓箭手面前。

凭着赵云和甘宁这样的武艺,一旦近身之后,对付弓箭手简直一点压力都没有,想怎么杀就怎么杀,所以二人在审配的弓弩手中趟开一条血路,势如破竹,千军之中直取审配。

此时审配的步兵也开始溃败了,没有弓箭手协助,没有预备队压阵,这些步兵真没有勇气对付李重的步骑合击。

看到大局已定,李重一声令下,“咚咚……”上百面战鼓一起擂响。

苏由、张子谦、冯礼全军出动,向审配的败军碾压过去,没有任何悬念,李重的军队就像洪荒怪兽一样,将审配的兵卒一支支吞没,而赵云和甘宁也开始和审配的亲兵绞杀在一起。

“撤兵……”审配喉结蠕动,猛的喷出口鲜血,含糊不清的说道。

其实不用审配下这个命令,邺城的兵卒早就败了,只是城门紧闭,他们没地方跑而已。

随着城门“吱嘎……”一声缓缓打开,邺城的败兵蜂拥而入,不少兵卒为了先一步逃回邺城,毫不犹豫的对友军举起屠刀,还有一些急昏了头的兵卒妄想使用壁虎游墙功一类的武功,扣着城墙的缝隙,艰难的向上爬着。

李重的四万大军也随后杀来,城墙之下霎时间变成刀山血海。

看到李重的军队已经迫近城门,审配也顾不上自己的败军,当即下令关闭城门,靠着城墙上弓箭手不分敌我的箭矢,终于将李重的兵卒阻隔在城门之外,看守城门的兵卒也艰难的关闭了城门。

此战过后,审配的两万兵卒逃回邺城的不足六千,战死兵卒五千余人,其余近一万兵卒全被李重俘虏,距离全军覆没只差一线。

而李重损失最惨重的就是骑兵,死伤近一千骑兵,不过还好,战马皮糙肉厚,并没有太多的死上,总体来说,骑兵的损失还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步兵也损失了上千人,不过李重一点都不在乎,高顺的陷阵营虽说一直在战场的最中间,但自始至终也没遇见强敌,所以也只损失了数十人。

总体来说,李重一仗歼灭了邺城的大部分有生力量,也断绝了审配任何幻想。

可以这么说,如果不出意外,李重攻打邺城的战役必胜无疑,剩下的只是时间问题。

而对于审配来说,这场战役输掉的不光是表面上的力量,还有不可捉摸的人心。

本来邺城之中的世家并没有完全放弃袁绍,如果审配要求他们出兵帮助守城的话,这些人虽然不会倾尽全力,但敷衍一下,凑个万八千人还是不在话下的,可现在审配惨败,事情就不一样了。

现在谁还看不出来邺城已经完蛋了,根本就没有一丝一毫守住的希望了,出兵帮助审配守城,那不就等于和李重宣战吗?

这些家族的家主就是脑袋进水了也不会干出这种蠢事,就算他们脑袋发热,族人也不会同意的。

第一百八十四章 袁尚逆袭

而且李重自从入主并州以来,并没有露出打压士族的意图,在这些家族的印象里,李重并不是世家的敌人,没见到李重还娶了蔡琰做夫人吗?

如果非要说李重对世家动手,那也只有狼孟县征集粮草算是一次了,不过邺城的世家也很拿出“理解万岁”的态度来分析这件事,人家不打压你们,那多多少少出点血也是正常的,一毛不拔在哪里都混不开不是?

审配兵败之后,痛定思痛,觉得还是死守为上,正要派人封死城门,却忽然得到一个天大的好消息,袁尚领兵来援了。

袁尚在李重领兵来袭以前就离开邺城,前去中山国,常山郡、巨鹿郡等地募兵,这次共招募了两万余人兵卒,绕过邯郸,直扑邺城。

而李重在不久之后也得到消息,立即放缓攻城的步伐,腹背受敌不是闹着玩的。

仔细考虑之后,李重决定重建大营,兵分两路,赵云、高顺、周仓、冯礼四人带领兵卒一万五千人移师西门,李重自己带领剩下的三万余人在北门扎营,与赵云的大营成犄角之势。

两日之后,袁尚大军到达邺城,李重趁着袁尚立足未稳,立即命令甘宁带兵突击,不给袁尚安营扎寨的机会。

袁尚的先头部队被甘宁带兵一冲,立即就支持不住了,只坚持了一炷香的时间,就留下几百具尸体,被迫向来路逃去。

李重略一思索,当即下令随后追杀。

追杀敌军和捡功劳没什么两样,李重一声令下,张子谦一马当先带着骑兵就追杀下去,甘宁也想身先士卒,但没办法,他是主将,只能催促大队人马随后追杀。

张子谦手提钢枪,冲杀在队伍的最前面,口中呼喝连连,枪下无一合之将(都是逃兵)只感觉这辈子都没这么威武过,身上像是有用不完的力气,恨不能一直追杀到邯郸城下,一枪刺死袁尚……

有道是心想事成,大约追出十余里远,张子谦只觉得眼前一亮,知道杀散了敌军,向前看去,就见到前面有一队人马阻路,一杆大旗迎风招展,上面写着一个斗大的“袁”字,张子谦心中大喜,知道这就是袁尚的大旗了。

斩将夺旗!杀了袁尚就相当于自己独立打败了袁尚的援军,那可是老大的功劳了,李子悔还敢小看于我吗?至少能和甘宁平起平坐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