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东汉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混在东汉末- 第5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样的后方基地。他只能放弃袁隗,为回到冀州而努力。

那将是一条非常艰险的路。

袁绍在渴望许攸的胜利,在他看来,这场胜利也无可置疑,许攸和袁隗合兵一处,至少有六万大军,是天子御营的三倍,就算刘修留给天子的都是精兵,但三倍的兵力也足以让许攸举得胜利。

袁绍现在不担心许攸能否取胜,他只是担心许攸不够快,不能抢在刘修的军粮补充完毕之前解决战斗。战机啊,天与不取,不祥!这个绝妙的战机一旦失去,他也许再也找不到这样的好机会来战胜刘修。

袁绍第一次感觉到了时间的难熬,他夜不成寐,平时极端注意的仪表现在也有些顾不上了,头发有些乱,眼圈有些黑,心境也无法保持平静,他像一个孩子,在等着一个盼望已久的礼物,兴奋与焦急混杂在一起,让平时所有的教养都无法掩饰他紧张而期待的心情。

门外响起急促的脚步声,郭图拿着一封军报闯了进来。袁绍应声抬起头,手一抬,让刚要说话的郭图先等一等。他仔细看了看郭图的脸色,见郭图面有喜色,这才放了些心。

“公则,快说,是哪来的消息?”

“主公,是平舆的消息。”郭图知道袁绍此刻最想听什么,所以他一接到许攸的急报就赶紧亲自送来了,为了就是和袁绍一起分享这快乐的心情。

“快说,快说。”袁绍一边伸手去抢军报,一边笑了起来:“许子远给我们送来了什么样的好消息?”

“子远已经到达汝南。那竖子太年轻,根本不知道厉害,居然还派三千人迎了上去,在繁阳亭列阵,想阻挡子远的大军。”郭图忍不住笑了起来:“这简直是螳臂挡车嘛!这么无知的孩子怎么可能做天下之主,天下又怎么可能太平。”

袁绍喜不自胜,哈哈大笑。

————

第二更,求保底月票,积攒动力,准备第三更去!

第647章 螳臂当车

就在袁绍提前庆祝自己的胜利时,刘修也在紧张的注意着平舆城下的结果。他知道袁绍为什么冒险停下来不走,他也希望袁绍能停下来,停的时间越长,情况对他越有利。然而他虽然做好了准备,却还是为平舆的战事担心,毕竟许攸能把三万散沙一般的袁军整合起来,并且带到主战场上来,这就是一个出乎他意料的事情。

战场之上,不管你情报工作做得多么出色,你总不可能完全控制对手的一举一动,否则这仗就不用打了。出现意外在所难免,关键就在于前期的准备是不是充分,有没有留有足够的后手,在意外发生的时候能不能做出最及时而且准确的反应。

小天子的计划,他是赞同的,有攻有守,有进有退,就算战败了,他也可以退往定颖、偃城一带。只要等几个月,他们就可以卷土重来,最大的损失不过是打了败仗,有些灰头土脸,面子上不光彩而已。

仅此而已。

但是刘修还是希望小天子派出的三千人能够挫败许攸的锐气,只要首战成功,哪怕最后还是败了,他也可以争取到几天时间,而有了这几天时间,他就可以做得更圆满。

“仲翔,卜一卦?”刘修含笑对虞翻说道。

虞翻放下笔,环顾一周,见郭嘉、孟达等人也放下了手中的事,正目光炯炯的看着他,刘和更是提着裙子跳了过来,给他斟了一杯茶。双手捧过来,笑嘻嘻的说道:“仲翔先生,你就施展一下你的神算吧。也好让我们开开眼界。”

虞翻接过杯子,捧在手心里,对刘和眨了眨眼睛:“翁主。这其实不用算,陛下、徐荣、卢敏,哪一个是莽撞之人?他们既然敢派三千人去迎战这三万大军,自然有他们的打算。这一仗,打败了,不是耻辱,打平了就是胜利。”

刘和连连点头:“嗯,我知道这个道理。可是,三千人对三万人,毕竟还是太悬殊了。”

“是的,如果纯从兵力来说,的确是有些悬殊。”虞翻笑了起来,转头看向刘修:“可是将军既然不反对他们这个决定,就说明他是有把握。在正常情况下,至少不会惨败。将军,你说是不是?”

刘修无声的笑了笑,“行军作战,哪有胜劵在握这样的事情。只能尽可能的不失误罢了。”

“将军言之有理。”虞翻道:“翁主,你再看他。”虞翻指指郭嘉,郭嘉愣了一下,也笑了起来,摇摇头,指指虞翻,笑而不语。“这个人如果不急,那就说明这事至少有五六成的把握,如果一点把握也没有,就算是将军同意了,他也不会同意的。你要问,去问他。卜卦是易道末技,翁主没必要花时间去学。”

刘和转过头看看郭嘉,又看看刘修。刘修招招手,刘和乖巧的走过去,吐了吐舌头。

“丫头,记住,仲翔刚才说的才是真正的易道。什么叫易者有三,简易、恒易、不易也。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观象外之意。比如说行军作战,其实很简单,就是两伙人打架,不过人数多一点而已,这叫简易。但是,千百来,没有两场战争是完全一样的,不管是战术还是技术,都在不停的变化,孙子所处的时候,到了战国时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区别,到了今天,更是面目全非,以后还将变化下去,这就叫恒易。可是不管他怎么变,战争还是双方综合力量的较量,比的还是比谁的人多,谁的粮足,谁的兵强,谁的将智,这些因素都大同小异,这就叫不易。仲翔,我这个比喻恰当否?”

虞翻连连点头:“将军说的对,你虽然不治经义,但是对真正的微言大义却领悟得非常准确。翁主在你的教导下,将来的成就一定会空前绝后。因为其他人很难有她这样的机遇,特别是将军这样把女儿看得比儿子还重要的父亲,可谓是古今难有。”

“哈哈哈……”刘修大笑,指着仲翔道:“仲翔,这可不像你说的话啊。”

众人大笑。

……

繁阳亭,徐荣静静的坐在一个充当指挥台的土丘上,双目微垂,如老僧入定。他的乡党兼亲卫队率公孙度一手牵着他的战马,一手拄着长矛,侍立一旁。

三千大军鸦雀无声,面对在对面列阵的一万袁军前军,他们神色平静,既看不出紧张,也看不出倨傲,从他们的眸子能看到的只有平静。只有真正的百战雄兵,才有可能在大战前保持这样的平静。他们看透了生死,才能平静的面对一切可能的结果。

这三千人有一千是徐荣的亲卫营,这些亲卫营是刘修为了扶持徐荣,从自己的亲卫营中拨给的,步卒选自许褚率领的虎士营,骑卒选自张飞率领的亲卫骑。

另外两千人有一千是黄忠所部,这里面既包括他的旧部,也包括后来征召的新兵。黄忠出道未久,但是他升迁非常快,战功卓著,手下的旧部当然不用说,就连那些新兵都被他操练得格外坚韧,第一次参加这么重要的战事,却能保持不出任何差错。

还有一千多人,是从军中精选出来的八百弓弩手,还有两百操砲手,他们藏在阵中,等待着给敌人致命一击。

因为兵力不足,徐荣倚水列阵,北面是一条二十步宽,叫荣水的小河,箭能射得过来,但是人马要想过来却是不易。黄忠率部在南面列阵,黄忠和小河之间,便是那八百弓弩手和二百操砲手。徐荣的亲卫营就在他的身后。

听到许攸率兵来援的消息后,小天子做出了战术安排,徐荣经过力争。争取到了这个第一战的机会。他一直被人当作刘修的亲信看待,很多人,特别是一些凉州的旧友。都觉得他是因为刘修的乡党才会升得这么快。刘修对他的器重毋庸置疑,从刘修拨给他一千亲卫步骑就可以看得出来。但是很多人都不明白一件事,刘修之所以这么器重徐荣。不仅仅是因为徐荣是幽州人,否则,张飞比徐荣更合适。

刘修看重的,更是徐荣这个人,只是机缘不巧,徐荣一直没有机会证明自己罢了。然而徐荣今天主动要到这里来迎战许攸,却不是想证明自己,他只是觉得他应该来。所以他便来了。

“咚咚咚!咚咚咚!”战鼓声响起,公孙度凝神细看,见对面旌旗舞动,人喊马嘶,眼色不由得一阵抽搐,他看了一眼徐荣,却见徐荣不动如山。连眼皮都没颤一下,不由得暗自舔了舔嘴唇,心定了许多。

“咚咚咚!咚咚咚!”战鼓声不紧不慢,却似乎每一个节点都敲在人的心窝里,让战士们的开始热了起来。右阵的黄忠背着手。在阵前来回踱着步,不时的看一眼远处的袁军,神态轻松得近乎雀跃。背在身后的手不时的捏放一下,似乎在做战前的准备活动。他的嘴角带着一丝笑,不知道是想到了什么让他开心的事。

“大人,敌人好象要进攻了。”一个叫魏延的年轻伍长大声提醒道。他的话刚出口,旁边的将士们就轻声笑了起来,好象在笑魏延的话是废话。敌人是不是要进攻,难道大人不知道,还要你这么一个小伍长来提醒?

黄忠停下了脚步,看了魏延一眼,慢慢走到魏延面前,伸手将他颌下系歪的盔带解开,重新系好,又拍拍他的双肩,轻声笑道:“文长,你紧张了?”

魏延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有点。”

“没事,每一个人上阵都会有些紧张。”黄忠看看四周,嘴角带笑:“不过,等这一战过后,你们就会发现其实打仗一点也不可怕,说不定还会喜欢上打仗。”

“嘻嘻,大人,你可真是个好兵之人啊。”魏延轻声笑了起来。

“宋仲子说的?”黄忠撇了撇嘴,不屑一顾的哼了一声。宋仲子是荆州大儒,刘表在的时候就经常和刘表一起研究经术,襄阳学院成立后,他进了襄阳学院做五经讲师,每年领一千石的俸禄,每个月还要到太守府去教训一顿南郡太守,这日子过得滋润,脾气也见涨,甚至开始批评起刘修来了,说他穷兵黩武,非圣人之道。连刘修都批评,黄忠这样的将领当然更不在他们的眼里了。魏延是兵学院的毕业生,听宋仲子讲过课,知道这些也正常。

“嗯。”

“他们有说的权利,但是我们不需要看他的脸色。”黄忠挤了挤眼睛:“你现在不是学堂的学生,是军中将士,你要听的,就是军令。明白吗?”

“明白。”魏延挺起胸膛,大声应道。

“我知道你底子好,成绩优异,半年就完成了普通人需要学三年的课程,不过战场上不是逞个人英雄的地方,你如果想做一个好将军,就不仅要身手好,更要脑子好。”黄忠指了指自己的太阳穴:“把那些不切时宜的说教都抛到一边去,多想想怎么杀死敌人,保全自己。”

“喏。”魏延用力的点点头。

黄忠满意的颌首示意,转身继续走了开去。魏延敬佩的看着他的背影,目光最后落到了黄忠腰间的两口战刀上。黄忠的部下都知道,黄忠有两口战刀,一口是他自己的赤鸦,削铁如泥。另一口更珍贵,是骠骑将军亲手赠给他的佩刀,以代替那口虽然锋利,但是戾气太重,可能妨主的赤鸦。黄忠对这口刀非常珍惜,特地命人在刀上刻上了铭文:太平。因为刘修对他说过,为将者的责任在守护,致天下太平,而不是破坏天下太平。

不过对于更多像将士,特别是像魏延这样受过兵学院教育的毕业生来说,能得到刘修的赠刀,这才是至高无尚的荣誉。魏延渴望自己也能有一天像黄忠一样,佩着骠骑将军赠的刀在战场上闲庭信步。他看着远处正在集结的袁军,眼神热烈。

——————

第三更到,万字更新,求保底月票!

第648章 巨盾的利与弊

许攸戴着幅巾,穿着轻薄的丝质儒服,在一群甲士簇拥下来到阵前。微风吹拂,幅巾轻颤,丝衣飘动。他轻抚颌下稀疏的胡须,打量着三百步外的军阵,嘴角掠起一丝讥讽的笑。

这三千人的军阵的确很整齐,的确很威风。不过,再整齐又如何,再威风又如何?庄子说,小盗之固,大盗之积,在他身后的大军面前,这三千人的军阵就算是坚实顽强,也被被踏为齑粉,即使踏不破,也会被踩进泥土里,再也不能翻身。

许攸摆摆手,示意一个千人队上前试探。

战鼓声响起,一个千人队雄赳赳,气昂昂的走出了军队,他们举着盾牌,拿着长矛、战刀,排着整齐的队形,开始前进。

在他们的身后,雄壮的战鼓声蓦然炸响,节奏缓慢,正配合着他们的步伐。大军在行进之中,总比要列阵而待更难保持队形,为了彰显军容,在气势上压倒对手,他们需要保持整齐的队形,战鼓声就是为了给他们提供节奏。

两百步,一百步,许攸睁大了眼睛,拈着须尖的手指停止了动作,不经意的屏住了呼吸。这只是一个试探,用一千人来试探三千人的军队,这足以表明他的谨慎和对对手的尊重。对方的将领徐荣虽然说名不见经传,但是刘修能将攻打平舆城的重任交给他,想必不会是个无能之辈。三万人是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但是如果仗打得难看。对士气的打击也将非常严重,而且将对他个人的指挥能力是否足够进行验证。

这一战,不仅是袁家能否转败为胜的一战,对他许攸来说更是如此。自从那一次在石门伏击刘修失败,他在袁绍帐下已经闲散了好几年,如果不是审配这次推荐他,他还不知道这种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

大好机会就在眼前。只看他能不能抓住。

许攸目不转睛的看着对面的军队,他需要从这一次试探中发现徐荣的弱点。

一百步,应该是对方箭阵攻击的时候了。许攸暗自盘算道。刘修的部下有精于器械的高人。他的箭阵之强,许攸也有所耳闻,所以他特地准备了厚实的大盾。现在,那些前进中的战士正举着那些特制的大盾缓缓向前。他们很快就将证明许攸的准备是否奏效,如果能够奏效,这将在接下来的战斗中给予将士们更多的勇气。

在许攸紧张的等待着,一千战士已经全部进入了百步范围以内,可是对面却一箭未发,许攸有些不解,这种情况不在他的意料之中。汉军接战的传统就是先用箭阵攻击,猛烈的箭阵从春秋战国开始就是攻击的第一幕,如今这一幕却迟迟不能上演。不免让许攸有些狐疑。

难道徐荣要等我们走得近一点再攻击?

前进中的将士们比许攸更加不安。他们握紧了盾牌的把手,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