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枭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枭风- 第3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处置了奏折,陆七又召集前周大臣商议去开封府拜年的事情,定下了八十四位大臣去开封府,其他的留守长安城,大半留守的都是年高或身体不适,这大冷天的赶去开封府,很多大臣受不住折腾。

定下了人员,陆七次日就启程去往太原府,他让大臣们量力而行,在年关前抵达开封府就成,陆七去太原府却是接小蝶,香荷和雨薇,皇帝其他的亲人都已回去了开封府。

陆七带着两千骑兵抵达了晋阳城,太原府如今成为了大虞帝国的下都,虽然名为下都,但与其它的陪都一样没有高低之分,开封府为上都,是在名义上尊敬皇帝,池州为中都,一是陆七父亲的埋骨之地,二是陆七成长之地,三是地理位置对大江南北而言也算居中,正好能够辖管了东至润州,西至洪州,南至睦州,北隔江的淮南地域。

当然,如今的淮南地域归属开封府治政,日后也未必会归属中都,其实南昌府的地理位置和城池适合做陪都,不过一是陆七不喜,二不是龙兴之地,只是在池州置立陪都,想建成一座都城却是需要时日和财力。

进入晋阳城,陆七去府衙见到了小蝶,折香月,雨薇和香荷,见面自然是愉悦,雨薇和香荷听说陆七会带她们回去开封府,却是感动的美目含了泪光,这些日子在晋阳城,香荷没有什么恐慌反应,自然的与小蝶和折香月友好相处,雨薇却是明白大周已然不存,所以面对小蝶也就谨小慎微,私下里更是芳心忧惶。

陆七在晋阳城留了两日,白日出巡驻扎的军力,接见了地方官员,又在晋阳城里走了一番,却是引起地方上的轰动,‘皇帝’驾临了晋阳城的消息,上下官民自然是颇为关注。

晚上与夫人们卿卿我我,说笑快活,还抚弄琴箫的自娱音律,却是温馨和睦,雨薇明显的安心了很多,两日后启程去往了开封府。

陆七在途中,得到了开封府的探报,说皇帝陛下在得知虞王率群臣来开封府拜年,却是谕令外城的一万将士接管了内城与皇宫的镇守,成国公韩通率领八千将士去镇守了东侧外城,陆七听了很欣慰,若是皇帝没有调换了军力,他就是到了开封府,也只会驻留外城。

抵达开封府后,雨薇和香荷去了内城皇宫请安,陆七与小蝶,折香月去了原本的家宅,那座曾经的郡公府,如今的虞王府。

虞王府是不大,但周围居宅却是成了军营,驻居了五千将士,还是皇帝下令达成的。

陆七令人去卫国公府问候了一下,如今的卫国公成了真正的虚官,所有的官职都没有被免,但开封府的原本禁军都被调走了,皇宫和内城的防御有成国公韩通把持,外城三万驻军也没有让定国公去统帅,陆七使人去问候,就是告诉定国公,年后他去登门拜望。

抵达虞王府的次日,皇帝的年幼儿女,在纪王的带领下来见虞王妃小蝶,纪王与陆七在一起,免不了把酒说话,陆七让纪王年后还回长安城,入政事堂议政,纪王说想多陪伴皇帝,两人在一起说起了陆七内廷和科举政令,陆七解释了一番。

次日上午,皇帝忽使人召陆七去见,陆七在五百近卫的跟随下去入了皇宫,到了皇宫畅通无阻,镇守皇宫的都是晋**力,领军的都是陆七的兵勇军兄弟,入皇宫却是见到了王继恩相迎。

一见是王继恩,陆七微笑点头,王继恩恭敬见礼,之后引领陆七去暖亭见皇帝,途中,陆七问道:“继恩,听说你因为立功,被陛下职任了登州防御使。”

“是的,那是陛下对奴才的恩典。”王继恩恭敬回答。

“登州我指定为了王府之地,你以后可以任职登州的府相。”陆七说道。

“奴才谢殿下恩典,不过奴才想继续服侍了陛下。”王继恩回答道。

陆七点头,道:“你先伺候陛下也好,你任职府相是一定的了。”

王继恩恭应,陆七却是明白,王继恩目前根本不能离开了开封府,若是真的要去登州做官,必然会激怒了皇帝,目前王继恩只能在开封府的皇宫,但陆七不宜漠视了王继恩的投附。

“陛下的身体怎么样?”陆七问道。

“陛下的身体尚可,就是自长安城回来开封府,卧榻修养了半月,陛下的身体经不得劳累。”王继恩回答。

陆七点头,又说了些别的,一直到了暖亭,王继恩进去禀报,继而出来让陆七进去,陆七走进了暖亭,见只有皇帝一人,王继恩留在了外面。

“天风,坐吧。”陆七拜见后,皇帝温和说道,陆七坐在了皇帝左侧前。

“在长安,很忙碌吧。”皇帝微笑问道。

“开始是很忙碌,陛下使去的大臣到了,臣才有所解脱。”陆七微笑回答。

皇帝点头,道:“你的治政方法,朕听说过,昨夜熙谨也与朕说过,朕觉得你置立内廷,会不会造成了宫乱,置立内廷是可以制衡外朝,但因为皇帝的亲近掌了重权,所以也容易发生了挟君的恶果,例如汉代的皇后,唐朝的武则天,另外你分封王地,会不会造成了诸王尾大不掉的叛乱。”

“陛下,臣置立内廷,最大的原因是想尽快建立起皇权强势,内廷的置立,就如同了一张覆盖天下的蛛网,能够让臣随时了解地方官势的变化,另外置立王府之地,一是能够固定了内府的财源,二是能够获得直属皇帝的军力,避免皇帝被军臣隔离了对军队的影响,内廷所属的军力,是不会让功高军臣统帅的,而善战的功勋军臣,臣也不会使出监军钳制,臣的想法是不能削弱了边军战力,而不能削弱边军,那就只能让中央也拥有强势军力。”陆七解释道。

“你的说法朕明白,你就是想内外皆强,内强是想用宦官掌军,外强是不想边军形成内耗,让将帅能够放开手脚的用兵,不过朕说了,你置立内廷,最大的祸患是容易发生挟君的恶果,宦官掌军也未必能够效忠皇帝,反而会发生弑君另立的恶果,也就是所谓的后宫干政祸患。”皇帝提醒道。

陆七道:“陛下,就目前而言,置立内廷利大于弊,有了内廷积势,臣就不用过于担忧重臣的权柄与威望日高,不需要扶植了军臣形成牵制,只需要理顺了内廷的权柄,不让宦官久掌权柄,臣收拾宦官,应该不会有什么顾虑,说杀就杀了,若是收拾宰相和军臣,却是会牵扯了太多。”

皇帝默然,过了一会儿轻叹道:“治理小家是比治理大国容易,若是忽略宫乱的危机,确实是非常高明的统治手段,内廷的置立,直接就分割了外朝对部分地方的权柄,也成为了监察和威慑地方的眼睛。”

陆七道:“陛下,以前朝代发生的宫廷政变,多数是皇族或重臣勾结京军叛乱,而宦官能够为祸,多数是发生在乱世,尤其是鱼朝恩开始的唐末。”

皇帝点头,道:“若是皇权不稳,确实会是内忧外患,你的做法就目前而言是利大于弊,你可以留训子孙,不可独宠专信。”

“是,臣受教。”陆七温和回应。

第216章帝术

皇帝取茶碗品了一口,微笑道:“你对科举的做法,却是颇为高明,也很有趣,会让很多的贵族不能获得了太多势力,汉代以来独尊儒道,三国后的魏晋又实行九品中正制,而你的做法,应该是想百家争鸣。”

“也算不得百家争鸣,臣只是尊崇了天工开物,凡能工巧匠,臣就想给了官身,臣最反感读书人不知五谷,不通百事,一个个迂腐的不能为民生出力,而臣的武举之道,就是想将底层的军武人才弄进了皇家势力,凡能够通过初试的士兵,日后多数能有机会成为王师。”陆七温和道。

皇帝点头,道:“你用层出不穷的新贵,削弱老贵族的势力,确实是巩固皇权的上策,比朕的禁军分等要好的多,朕在禁军将士里拔选置立上军,但结果却是免不了被军臣把持,而你的做法,却是集结军武精英归属各个王府之地,用皇家内府的财力给养,成为帝王家的真正私军。”

“臣的做法是有私军之意,但不会让王府之军比外朝军力显得尊贵,臣置立内廷,就是形成两套朝廷互相的震慑和分权,就像是相邻的州治,各管各的,但主官都向皇帝负责。”陆七回答道。

皇帝点头,道:“天风,你的王府之地,包括异姓王吗?”

“原本是不包括的,但赵普大人和几十位大臣,强烈请求不许封王拥有太多私军,请求实行勋俸制,臣就顺势采纳了。”陆七微笑回答。

皇帝点头,道:“你是应该夺了王臣的大半军政,依地位给予勋俸和翊卫,不然对你的子孙统治会形成很大的不利。”

陆七点头,皇帝又道:“朕知道赵普,对朕是有很大怨心的,当年他谏言国家转入全面内治,对军队实行文官监军或者领军,但朕却是不想委屈的处于挨打境地,执意的北征燕国,结果朕不但无功而归,还受了重伤险死,但朕不悔。”

陆七点头,道:“不瞒陛下,臣也曾经想过,若是抉择治国之道,是倾向李国主,还是倾向陛下,臣的抉择是,不愿让了后人只求苟安。”

皇帝看着陆七,温和道:“所以你置立了内廷,建立两套朝廷的统治,一套用于巩固皇权,一套用于治国图强。”

陆七想了一下点头,皇帝微笑,道:“其实你建立内廷的做法,与你在河西的统治策略类同,不同的是,你在河西是借佛造势,而内廷的作用是造神立势,你是在打造自己的天子威权。”

陆七一怔,想了一下,浅笑道:“臣却是没有想的那么多。”

皇帝道:“你的做法,会引起士大夫贵族的强烈不满,因为你打破了士大夫和文人自傲的地位,不过你现在拥有强权和新贵军威,而士大夫贵族却是散沙状态,一时形成不了能够与你对抗的阶层,若是等到新贵成为了根深的老贵,你的做法,就会阻力重重了。”

陆七点头,道:“新贵若是与老贵有了合流之时,皇权就会弱势了,那时触动贵族的利益,会引发了激烈反弹。”

皇帝点头,道:“朕就是你的前车之鉴,老虎养大了,那个都不敢了去动,你的那些诸王兄弟和亲近属下,日后反而会成了你的心腹之患,在情感上,顾虑上,都会让你畏首畏尾。”

陆七点头没有说话,皇帝品了口茶,温和道:“天风,你想让熙谨入政事堂。”

陆七点头,道:“熙谨很有才能,为人我也信得过,所以不想让熙谨做了富贵闲王,以后可以入政事堂,再年长几年就去江南做中都使相,若是陛下不反对,目前可以让熙谨做开封府尹。”

皇帝点头,道:“可以。”

陆七又道:“还有一事臣不好做,臣想处置了一个人。”

皇帝看了陆七,道:“赵匡胤?”

陆七摇头,道:“是赵匡义,臣不想杀赵匡胤。”

皇帝点头,道:“朕也想杀了赵匡义,上次的毒丹,和后来的毒膳,八成都是赵匡义指使的,那种阴毒算计的人是不能留下。”

*****

中午,陆七留在皇宫与皇帝,皇后,纪王母子,雨薇母女,香荷母女,在一起吃了家宴,之后在纪王的相送下离开了皇宫。

回到虞王府的次日,陆七又去拜访了吴王,也就是以前的唐国太子,吴王见了陆七,明显的惊喜加上惶乱,有些失措的话都不会了说,还是陆七主动言明,日后兄弟相称。

在吴王府叙话,吴王告诉陆七,江阴的外公给他送了信来,说若兰还活着,一直在等着与他成婚,他想去了江阴成婚,之后再回来开封府,陆七答应吴王去江阴成亲,然后可以留在了江阴生活。

陆七又言明了曾经答应于将军封他为唐皇,不过目前不能册封,而且就是册封为了唐皇,也只能获得王爵的勋俸和翊卫,能够获得了江宁府两成税赋,以及江宁的皇宫。

吴王却是不想受封为唐皇,言获封唐皇反而让他有了不安宁,陆七一笑没有深说,赐封唐皇的姿态他必须要做,吴王就是拒绝,也得在受封后上请收回,若是吴王没有上请收回,那就别想要江宁的两成税赋了,若是没有巨财收入,只怕江宁的皇宫维护都难,如今陆七拥有了广阔的国域,愿意损些财力做仁君形象,俗称以德服人。

离开吴王府,次日陆七又去拜访了卫国公府,有了石忠飞的关系,他拜访卫国公不显唐突,而卫国公在开封府勋贵里威望很高,卫国公与虞王有了明面亲近,具有风向标的作用,陆七的做法就是要团结大多数,尽量减少潜在的不稳定。

石守信对陆七的到来,亲自迎到了门外,恭敬的见礼后,与陆七回到了客厅,不想客厅里竟然有一位陆七认识的年轻人,赵德芳。

赵德芳一见陆七进来,忙恭敬的大礼道:“罪臣恭迎虞王殿下。”

“德芳,你这么说却是不对了,我已然赦免了立宋造反的官员无罪。”陆七虽然意外,却是温和纠正,他与赵德芳有过和睦的一面。

“臣谢殿下不罪。”赵德芳恭敬回应。

“殿下请上坐。”石守信说话道,陆七点头去做了主位。

坐下后,石守信和赵德芳在客位相邻坐了,陆七微笑道:“我来给卫国公拜个早年,却是遇上了德芳,当初忠飞成婚,我与德芳在一起很好。”

石守信点头,道:“不瞒殿下,德芳来臣这里,是想求臣能够说话,请臣问一下他父亲的事情,如今年关了,他却是不能尽孝。”

“国公说的我明白,德芳若是想尽孝,只能年后去江南看望赵郡王,我不会加害了赵郡王,但近一年是不能放归,就是解除了软禁,也未必能够离开江南做官,八成会在江南做几年的刺史。”陆七做出了承诺。

赵德芳忙起身伏跪,恭敬道:“臣谢主上宽恕家父。”

“起来吧。”陆七温和说道,赵德芳谢过起身,坐回了座位。

陆七迟疑一下,看了赵德芳,道:“德芳,我能够保你父亲无事,不过前日我与陛下说话,你的叔父赵匡义,只怕是不好的,因为赵匡义指使人毒杀过陛下。”

赵德芳一惊,忙要起身去跪,不想身左的石守信伸手拦下了他,看着赵德芳道:“殿下的话你听着就是了,不宜过于奢求。”

赵德芳一听点头默然,石守信转头与陆七话了家常和一些国事见解,一时后,陆七离开了卫国公府,陆七走后,卫国公嘱咐了赵德芳几句,赵德芳受教离开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