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宋书- 第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武昌太守,《晋起居注》,太康元年,改江夏为武昌郡。领县三,户二千五百四十六,口一万一千四百一十一。去京都水一千一百。
  武昌侯相,魏文帝黄初二年,孙权改鄂为武昌。
  阳新侯相,吴立。
  鄂令,汉旧县,属江夏。吴改鄂为武昌,晋武帝太康元年,复立鄂县,而武昌如故。
  西阳太守,本县名,二汉属江夏,魏立弋阳郡,又属焉。晋惠帝又分弋阳为西阳国,属豫州;宋孝武孝建元年,度郢州;明帝泰始五年,又度豫,后又还郢。《永初郡国》、何、徐并有弋阳县。今领县十,户二千九百八十三,口一万六千一百二十。去州水二百八十;去京都水一千七百二十。
  西阳令,汉旧县,属江夏,后属弋阳。
  西陵男相,汉旧县,属江夏,后属弋阳。
  孝宁侯相,本轪县,汉旧县。孝武自此伐逆,即位改名。
  蕲阳令,二汉江夏郡有蕲春县,吴立为郡;晋武帝太康元年,省蕲春郡,而县属弋阳,后属新蔡;孝武大明八年,还西阳。
  义安令,明帝泰始二年以来流民立。
  蕲水左县长,文帝元嘉二十五年,以豫部蛮民立建昌、南川、长风、赤亭、鲁亭、阳城、彭波、迁溪、东丘、东安、西安、南安、房田、希水、高坡、直水、蕲水、清石十八县,属西阳。孝武大明八年,赤亭、彭波并阳城,其余不详何时省。
  东安左县长,前废帝永光元年,复以西阳蕲水、直水、希水三屯为县。
  建宁左县长,孝武大明八年省建宁左郡为县,属西阳。徐志有建宁县,当是此后为郡。
  希水左县长。
  阳城左县长,本属建宁左郡,孝武大明八年,省西阳之赤亭、阳城、彭城三县并建宁之阳城县,而以县属西阳。
  湘州刺史,晋怀帝永嘉元年,分荆州之长沙、衡阳、湘东、邵陵、零陵、营阳、建昌,江州之桂阳八郡立,治临湘。成帝咸和三年省。安帝义熙八年复立,十二年又省。宋武帝永初三年又立,文帝元嘉八年省;十六年又立,二十九年又省。孝武孝建元年又立。建昌郡,晋惠帝元康九年,分长沙东北下隽诸县立,成帝咸康元年省。元嘉十六年,立巴陵郡属湘州,后度郢。领郡十,县六十二,户四万五千八十九,口三十五万七千五百七十二。去京都水三千三百。
  长沙内史,秦立。宋初十县,下隽、蒲圻、巴陵属巴陵。今领县七,户五千六百八十四,口四万六千二百一十三。
  临湘侯相,汉旧县。
  醴陵侯相,后汉立。
  浏阳侯相,吴立。
  吴昌侯相,后汉立,曰汉昌,吴更名。
  罗县侯相,汉旧县。
  攸县子相,汉旧县。
  建宁子相,吴立。
  衡阳内史,吴孙亮太平二年,分长沙西部都尉立。领县七,户五千七百四十六,口二万八千九百九十一。去州水二百二十;去京都水三千七百。
  湘西令,吴立。
  湘南男相,汉旧县,属长沙。
  益阳侯相,汉旧县,属长沙。
  湘乡男相,前汉无,后汉属零陵。
  新康男相,吴曰新阳,晋武帝太康元年更名。
  重安侯相,前汉曰钟武,后汉顺帝永建三年更名,属零陵。
  衡山男相,吴立曰衡阳,晋惠帝更名。
  桂阳太守,汉高立,属荆州,晋惠帝元康元年度江州。领县六,户二千二百一十九,口二万二千一百九十二。去州水一千四百,去京都水四千九百四十。
  郴县伯相,汉旧县。
  耒阳子相,汉旧县。
  南平令,汉旧县。
  临武令,汉旧县。
  汝城令,江左立。
  晋宁令,汉顺帝永和元年立,曰汉宁,吴改曰阳安,晋武帝太康元年改曰晋宁。
  零陵内史,汉武帝元鼎六年立。领县七,户三千八百二十八,口六万四千八百二十八。去州一千四百;去京都水四千八百。
  泉陵子相,汉旧县。
  洮阳侯相,汉旧县。
  零陵子相,汉旧县。
  祁阳子相,吴立。明帝泰始初度湘东,五年复旧。
  应阳男相,晋惠帝分观阳立。
  观阳男相,吴立。
  永昌令,吴立。
  营阳太守,江左分零陵立。领县四,户一千六百八,口二万九百二十七。去州水一千七百一;去京都水五千五百五十。
  营浦侯相,汉旧县,属零陵。
  营道侯相,汉旧县,属零陵。
  舂陵令,前汉旧县,舂陵侯徙国南阳,省。吴复立,属零陵。
  泠道令,汉旧县,属零陵。
  湘东太守,吴孙亮太平二年,分长沙东部都尉立。晋世七县,孝武太元二十年,省酃汉旧县、利阳、新平张勃《吴录》有此二县,利作梨,晋作利音。三县。今领县五,户一千三百九十六,口一万七千四百五十。去州水陆七百;去京都水三千六百。
  临烝伯相,吴属衡阳,《晋太康地志》属湘东。
  新宁令,吴立。
  茶陵子相,汉旧县,属长沙。
  湘阴男相,后废帝元徽二年,分益阳、罗、湘西及巴、硖流民立。
  阴山令,阴山乃是汉旧县,而属桂阳。吴湘东郡有此阴山县,疑是吴所立。
  邵陵太守,吴孙皓宝鼎元年,分零陵北部都尉立。领县七,户一千九百一十六,口二万五千五百六十五。去州水七百,陆一千三百;去京都水四千五百。
  邵陵子相,何志属长沙。按二汉无,《吴录》属邵陵。
  武刚令,晋武分都梁立。
  建兴男相,晋武帝分邵陵立。
  高平男相,吴立。晋武帝太康元年,改曰南高平,后更曰高平。
  都梁令,汉旧县,属零陵。
  邵阳男相,吴立曰昭阳,晋武改。
  扶县令,汉旧县,至晋曰夫夷。汉属零陵,晋属邵陵。案今云扶者,疑是避桓温讳去“夷”,“夫”不可为县名,故为“扶”云。
  广兴公相,吴孙皓甘露元年,分桂阳南部都尉,立为始兴郡。晋武帝平吴,以属广州,成帝度荆州;宋文帝元嘉二十九年,又度广州;三十年,复度湘州。明帝泰始六年,立冈湲县,割始兴之封阳、阳山、含洭三县,立宋安郡,属湘州。泰豫元年复囗,省冈湲县,改始兴曰广兴。领县七,户一万一千七百五十六,口七万六千三百二十八。去州水二千三百九十;去京都水五千。
  曲江侯相,汉旧县,属桂阳。
  桂阳令,汉旧县,属桂阳。
  阳山侯相,汉旧县,后汉曰阴山,属桂阳。吴始兴郡无此县,当是晋后立。
  贞阳侯相,汉旧县,名浈阳,属桂阳。宋明帝泰始三年,改“浈”为“贞”。
  含洭男相,汉旧县,属桂阳。
  始兴令,吴立。
  中宿令,汉旧县,属南海,吴度。
  临庆内史,吴分苍梧立为临贺郡,属广州;晋成帝度荆州;宋文帝元嘉二十九年,度广州;三十年,复度湘州。明帝改名。领县九,户三千七百一十五,口三万一千五百八十七。去州水陆二千八百;去京都水陆五千五百七十。
  临贺侯相,汉旧县。《晋太康地志》、王隐云属南海,而二汉属苍梧,当是吴所度。
  冯乘侯相,汉旧县,属苍梧。
  富川令,汉旧县,属苍梧。
  封阳侯相,汉旧县。
  兴安侯相,吴立曰建兴,晋武帝太康元年更名。
  谢沐长,汉旧县,属苍梧。
  宁新令,二汉无,当是吴所立,属苍梧,晋武帝太康元年更名。
  开建令,文帝分封阳立宋昌、宋兴、开建、武化、徃徃徃音生、永固、绥南七县。后又分开建、武化、宋昌三县立宋建郡,属广州。孝武大明元年悉省,唯余开建县。
  抚宁令,宋末立。
  始建内史,吴孙皓甘露元年,分零陵南部都尉立始安郡,属广州;晋成帝度荆州;宋文帝元嘉二十九年,度广州;三十年,复度湘州。明帝改名。领县七,户三千八百三十,口二万二千四百九十。去州水二千八十,陆二千六百三十;去京都水五千五百九十。
  始安子相,汉旧县,属零陵。
  熙平令,吴立为尚安,晋武改。
  永丰男相,吴立。
  荔浦令,汉旧县,属苍梧。
  平乐侯相,吴立。
  建陵男相,吴立,属苍梧,宋末度。
  乐化左令,宋末立。
  雍州刺史,晋江左立。胡亡氐乱,雍、秦流民多南出樊、沔,晋孝武始于襄阳侨立雍州,并立侨郡县。宋文帝元嘉二十六年,割荆州之襄阳、南阳、新野、顺阳、随五郡为雍州,而侨郡县犹寄寓在诸郡界。孝武大明中,又分实土郡县以为侨郡县境。徐志雍州有北上洛、北京兆、义阳三郡。北上洛,晋孝武立,领上洛、北商、酆阳、阳亭、北拒阳五县。北京兆领北蓝田、霸城、山北三县。并云景平中立。义阳,云晋安帝立,领平氏、襄乡二县。酆阳、阳亭、北拒阳,并云安帝立,余县不注置立。今并无此三郡。今领郡十七,县六十,户三万八千九百七十五,口十六万七千四百六十七。去京都水四千四百,陆二千一百。
  襄阳公相,魏武帝平荆州,分南郡编以北及南阳之山都立,属荆州。鱼豢云,魏文帝立。《永初郡国》、何志并有宜城汉旧县,属南郡。、鄀、上黄县并别见。徐志无。领县三,户四千二十四,口一万六千四百九十六。
  襄阳令,汉旧县,属南郡。
  中庐令,汉旧县,属南郡。
  巳阝县令,汉旧县,属南郡。
  南阳太守,秦立,属荆州。《永初郡国》有比阳、鲁阳、赭阳、西鄂、俯犨、叶、雉、博望八县并汉旧县。何志无犨、雉。徐志无比阳、鲁阳、赭阳、西鄂、博望,而有叶,余并同。孝武大明元年,省叶县。领县七,户四千七百二十七,口三万八千一百三十二。去州三百六十,去京都水四千四百。
  宛县令,汉旧县。
  涅阳令,汉旧县。
  云阳男相,汉旧县。故名育阳,晋孝武改。
  冠军令,汉旧县,武帝分穰立。
  郦县令,汉旧县。
  舞阴令,汉旧县。
  许昌男相,徐志无,此后所立。本属颍川。
  新野太守,何志晋惠帝分南阳立。《永初郡国》、何志有棘阳别见、蔡阳、邓县并汉旧县。徐无。孝武大明元年,省蔡阳。今领县五,户四千二百三十五,口一万四千七百九十三。去州一百八十;去京都水四千五百八十。
  新野侯相,汉旧县,属南阳。文帝元嘉末省,孝武大明元年复立。
  山都男相,汉旧县,属南阳,《晋太康地志》属襄阳,《永初郡国》及何、徐属新野。
  池阳令,汉旧名,属冯翊,《晋太康地志》属京兆。侨立亦属京兆。孝武大明中土断,又属此。
  穰县令,汉旧县,属南阳。
  交木令,孝武大明元年立。
  顺阳太守,魏分南阳立曰南乡,晋武帝更名。成帝咸康四年,复立南乡,后复旧。《永初郡国》及何志有朝阳、武当、酂、阴、泛阳、筑并别见、析前汉属弘农,后汉属南阳。修阳唯见《永初郡国》凡八县。徐志唯增朝阳。朝阳,孝武大明元年省。领县七,户四千一百六十三,口二万三千一百六十三。
  南乡令,前汉无,后汉有,属南阳。
  槐里男相,汉旧名,属扶风,《晋太康地志》属始平。侨立亦属始平。大明土断属此。
  顺阳侯相,前汉曰博山,后汉明帝更名,属南阳。
  清水令,前汉属天水,后汉为天水汉阳,无此县。《晋太康地志》属略阳。侨立属始平。大明土断属此。
  朝阳令,汉旧县。
  丹水令,前汉属弘农,后汉属南阳。何志魏立,非也。
  郑县令,汉旧名,属京兆。侨立亦属京兆,后度此。
  京兆太守,故秦内史。汉高帝元年,属塞国;二年,更为渭南郡;九年罢,复为内史。武帝建元六年,分为右内史;太初元年,更为京兆尹,魏改为京兆郡。初侨立,寄治襄阳。硃序没氐。孝武太元十一年复立。大明土断,割襄阳西界为实土。雍州侨郡先属府,武帝永初元年属州。《永初郡国》有蓝田汉旧县、郑、池阳并别见、南霸城本霸陵,汉旧县。《太康地志》曰,霸城何志魏地。、新康五县。何志无新康而有新丰。徐无。孝武大明元年,省京兆之卢氏、蓝田、霸城县。卢氏当是何志后所立,二汉属弘农,《晋太康地志》属上洛。新康疑是晋末所立。领县三,户二千三百七,口九千二百二十三。
  杜令,二汉曰杜陵,魏改。
  邓县令,汉旧县,属南阳。
  新丰令,汉旧县。
  始平太守,晋武帝泰始二年,分京兆、扶风立。后分京兆、扶风侨立,治襄阳;今治武当。《永初郡国》唯有始平、平阳、清水别见三县。何志有槐里别见、宋宁、宋嘉何志新立三县,而清水、始平与《永初郡国》同。领县四,户二千七百九十七,口五千五百十二。
  武当侯相,汉旧县,属南阳,后属顺阳。
  始平令,魏立。
  武功令,汉旧名,故属扶风,《晋太康地志》属始平。
  平阳子相,江左平阳郡民流寓,立此。
  扶风太守,故秦内史。高帝元年,属雍国;二年,更为中地郡,九年罢。后为内史。武帝建元六年,分为右内史;太初元年,更名为右扶风。侨立,治襄阳,今治筑口。《永初郡国》及何志唯有郿、魏昌县魏昌,魏立,属中山。孝武大明元年省魏昌。领县三,户二千一百五十七,口七千二百九十。
  筑阳令,汉旧县,属南阳,又属顺阳。大明土断属此。
  郿县令,汉旧名,属扶风,《晋太康地志》属秦国。
  泛阳令,晋武帝太康五年立,属南乡,仍属顺阳。大明土断属此。
  南上洛太守,《永初郡国》、何志雍州并有南上洛郡,寄治魏兴,今梁州之上洛是也。此上洛盖是何志以后侨立耳。今治臼。何、徐志雍州南上洛,晋武帝立,北上洛云晋孝武立,非也。徐有南北阳亭、阳安县,不注置立。今领县二,户一百四十四,口四百七十七。
  上洛男相。别见
  商县令。别见
  河南太守,故秦三川郡,汉高帝更名。光武都雒阳,建武十五年,改曰河南尹。侨立,始治襄阳,孝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