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之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共和国之战-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炮击中燃烧的船只,原定运送11000人登岛作战的第二、第三梯队计划已经难以实施。无可奈何之中,他们向兵团领导请求援助。请求立即派船只支援,可此时哪里还有什么船只?
  (4)老蒋不惜代价守金门。
  我军的强打猛攻给国民党的守军以极大的杀伤,为了保住台湾岛的前沿阵地,为了给台湾岛留下一个屏障,蒋介石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守住金门岛。
  25日凌晨4点,国民党海防第二舰队司令黎玉玺少将受命率舰队旗舰“太平”号自澎湖基地开往金门岛增援。黎玉玺到达金门之前,已令驻守金门岛的国民党海军进行海上封锁,敌202号扫雷舰、“南安”舰驶入古宁头西北岛沙水道,炮击我登陆部队,而“楚观”、“联铮”、“淮安”等舰和“203”号扫雷艇、“15”、“16”号炮艇等则开至大小金门之间,守护大金门的四侧后方。
  蒋介石在派海军封锁海面的同时,于25日凌晨4点30分派胡琏兵团的18军118师、19军14师、18师52团和11师的一个团在坦克和炮兵的配合下从料罗湾登陆。当时,解放军登陆部队离滩头阵地已达十多里路,胡琏看到这一情况,下死命令将该兵团主力18军投入战斗,来了个反包围,又派迂回部队占领了解放军滩头阵地,切断解放军后撤的退,并用炮火将解放军登陆部队因潮水退却而搁浅的船只全部击毁。
  解放军244团团长刑永主带领全团战友一直顽强战斗到25日中午12点,在全团官兵大多牺牲的情况下仍坚守阵地。251团的主力则一直与敌激战到3点。之后突出重围,与古宁头的253团回合。
  251团副团长冯绍堂带领固守林厝的两个班的战士,苦战了整整9个小时,打退了敌人的7次进攻,后来,为保存实力,主动突围到古宁头,与253团会合。我三支登防部队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一齐会合至古宁头与敌激战。整整一天一夜,我官兵滴水未进、粒米未入,而数倍于我的敌人则仗着人多势众、不断地轮换着包围解放军登陆官兵,就这祥,战斗一直坚持到25日的黄昏,官兵们借肋于夜幕才又赢得一个有利的作战时机。至此,解放军3个团的登陆兵力已损失半数以上,据岛上步话机的报告,第244团仅剩700多人,第251团剩下1200多人,第253团剩余人数较多,但弹药却十分缺乏,而国民党军队在黄昏前又投入较多乓力,企图将解放军首批登陆部队全歼于古宁头,后被解放军借助夜幕打退。
  整个金门岛战役,10月25日晚至26日天亮前的一夜是决定整个战斗成败的关键一夜,关于这一夜的重要性,国民党第19军军长刘云瀚于1980年1月在台湾出版的《中外杂志》上发表了题为《追述金门之战》的文章中写到: 到了10月25日入夜以后,成为最危险的一夜。因为我军经过了整天激战,所有的控制部队都投入战场,除伤亡相当大外,且多感疲劳,……甚至胜负之数还未易言。幸好由于匪军没有船只,无法继续航渡来援,所以我们能够平安渡过这最危险的一夜。
  (5)弹尽粮绝全军覆没。
  当时,面对隔海的金门岛我10兵团和28军前指的指挥员心急如焚。10兵团领导机关一面研究作战对策,一面再度派人搜罗船只。虽经多方努力,所汇集的船只只够截运4个连的兵力。28军前指的领导认为,以如此少的兵力“添油”式的增援,于事无补,还不如派船去尽量多撤运一些人回来。可兵团领导这时仍求胜心切,认为还有挽回局面的一线希望,基于此,28军前指决定由已内定为82师副师长的第246团团长孙玉秀率该团2个连及85师的两个连增援金门第一梯队登陆部队,并决定由孙玉秀负责整个登陆部队的指挥。
  25日夜间,国民党部队最为担心的就是解放军进行后援,因而派飞机在海面上巡逻,并投掷了大量的照明弹,“太平”号旗舰也率两艘炮艇往返巡行于古宁头以北的海面上,拦截一切从大陆来的船只,并不断向大陆及古宁头方向炮击。
  面对如此困境,孙玉秀带领4个连的官兵,不顾炮火袭击,机动灵活,利用夜幕的掩护躲过了国民党海空军的巡查,终于在25日凌晨3时分别在湖尾乡和古宁头登陆成功。
  4个连分成两部分,从湖尾乡登陆的是孙玉秀带领的246团的2个连,他们一登陆即歼灭了国民党军1个营,随后又向双乳山一带推进,并积极与第一梯队取得联系。从古宁头登陆的85师259团的2个连,一上岸就走进被国民党部队封锁了的区域,他们只得利用火力占领了几个碉堡,然后依据这些碉堡顽强抗击了整整一天;打退了国民党部队的一次次进攻,直到26日夜间弹尽粮绝而失利。
  26日凌晨,我第二梯队登陆的孙玉秀与第一梯队登陆部队取得了联系,当时,第244团团长刑永生、第251团团长刘天祥和第253团团长涂博都向军前指报告,说部队受到很大鼓舞,并一致拥护孙玉秀统一指挥。
  在孙玉秀的带领下,246团的两个连很快突破了敌人的封锁,来到古宁头,与第一梯队会合,不过,由于第二梯队增援人数实在太少,众寡悬殊且四面受敌而无法改变战局。
  26日,是我进攻金门岛将土极为悲吐的一天,天亮后,岛上的情况急剧恶化,经过休整的国民党驻岛主力部队又一次在海空军的掩护下向古宁头、林厝、埔头一带猛烈反扑,据当天上午接到登陆部队川来的报告称,我251团、253团现存人数不过数百人。
  26日上午,国民党第12兵团司令胡琏赶到金门,和汤恩伯等一起到前线督战。国民党步兵对古宁头久攻不克,胡琏、汤恩伯等要求台湾派飞机对村中建筑猛轰狂炸,再用坦克炮和火箭筒逐一抵近民房射击,即使如此,在我军顽强的巷战、肉博战的坚持下,敌3个师的兵力经过整整一天反覆冲击,也未能冲破我军的阻击。
  26日深夜,早已弹尽粮绝,两昼夜未进粒米的我登陆部队已难以支持,孙玉秀、刑永生、刘天祥、田志春、涂博华、陈立华在一个山沟里举行了临时作战会议,鉴于我军登陆的10个营已伤亡5000多人、已没有完整的连和营,决定将所存部队分为几股打游击,同敌人周旋到底。
  22时,28军前指在毫无办法可施的情况下,电告我登陆部队,为保存最后一分力量,希望前线各级指战员机动灵活,从岛上各个角落,利用敌人或群众的竹木筏及船只,成批或单个越海撤回大陆,我们沿海各地将派出船只、兵力、火器接应刘抢救撤回的人员。
  26日深夜之后,28军前指与登陆部队的联系逐步中断。27日凌晨,我253团团长徐博来电说,该团1营600多官兵已在古宁头全部牺牲,剩余的150多人和244团的70多人正准备到海边找船,这是253团最后一次来电,之后!
  就音讯沓无了。251团团长刘天祥最后一次同军前指通电说,我的生命不长了,为了革命没二话,祝首长好。新中国万岁!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字!刘团长的话还未说完,耳机内传来一阵爆炸声,刘团长光荣牺牲了。
  26日午夜,我登陆部队在夜幕的掩护下向北突围,在海边寻船未获的情况下向东南方向转移,准备到山区与敌人长期周旋。以等待后续部队的到来。到27日下午,这部分官兵被敌发现,随即突围至双乳山附近,再度与敌遭遇,激战中,我官兵边战边再次完成突围。
  然而,我完成突围的官乓遭到了国民党海军军舰的炮击,这些军舰绕到古宁头北面海上,用舰炮向地面炮火射击不到的死角轰击,在敌海陆武器的夹击下,我有武器的官兵一直战至牺牲,没有弹药的官兵被俘,至27日上午10时,金门战斗基本结束。
  金门战斗结束后,我少数突围成功的官兵仍坚持在山区打游击战,一直到28日下午,我军官兵仍在山崖、浅滩处与敌军周旋,在246团团长孙玉秀的带领下,悄然到达沙头,遗憾的是,在沙头附近再度被国民党军队合围,在突围无望的情况下,孙玉秀负伤后自尽,其余战士全部被俘。我244团团长刑永生负重伤后被国民党军队包围,被俘后不久即牺牲。我251团团长刘天祥牺牲后,政委田志春率50人打游击,终因弹尽粮绝被俘。
  我253团政委陈立华在打游击中被包围,战至最后牺牲。另据台湾出版的战史称,253团团长徐博隐蔽在山洞一个多月,靠夜间出来到农田中挖番薯过活,后经国民党部队反覆搜山而被俘。
  至此,我登陆部队包括船工、民夫在内的9086人,无一个投降,除部分被俘外,大都壮烈牺牲。据我军战后得到的消息,国民党军总计伤亡9000余人。
  (6)叶飞含痛请求处罚。
  金门之战的失利,引起了全军、全国震动,这次失利在我军战史上也是极其罕见的,过去战史上几次失利如长征中的湘江之战、红军西路军的失败及皖南事变损失人数也不少,但却没有一次全军覆没,而这一次,却损失了全部投入作战的3个团9000多人,竟成建制覆没。
  金门失利后的第二天,28军副军长萧锋和政治部主任李曼村面色惨白、失声痛哭地来到兵团叶飞司令员的办公室,叶飞司令员惨痛地对他们说:“哭什么,哭解决不了问题,现在你们应该鼓励士气,准备再攻金门。这次失利,我身为兵团司令员,由我负责,你们回去吧。”
  萧锋、李曼村刚刚离开叶飞司令员的办公室,叶飞就收到了第3野战军的批评:“查此次损失为解放战争以来最大者,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轻敌和急躁所致。”同时要求10兵团“将此次经验教训深加检讨”。当天,10兵团即向3野报告说:“我们检讨造成此次金门作战之惨痛损失原因,主要是我们急躁胜利冲昏头脑,盲目乐观轻敌所造成。……直到已发现胡涟兵团已开始从汕头船运增援金门,仍要求应在援敌未全部到达时予以攻击,在船只不足的情况下,未断然下决心停止攻击,这是最严重的罪行。”
  10月1日,由当时的福建省委第一书记张鼎丞、兵团司令员叶飞、兵团政委韦国清、29军军长胡炳云、29军政委黄火星、28军副军长萧锋和政治部主任李曼村参加的10兵团党委扩大会在厦门老虎山洞召开,萧锋第一个发言:“金门战斗的失利,是领导判断失误,指挥也有失误,是骄傲轻敌的结果,是违背了毛主席不打无准备之仗的指示,也违背了粟裕首长指示的三个条件。这次失利是我对福建人民犯了个极大的错误,请求10兵团党委、3野前委给我应得的处分。”叶飞很决就接过他的话说:“金门战斗的失利,主要责任在我,我是兵团司令员、兵团党委第一书记,不能推给萧锋,他有不同意见,我因轻敌听不进,临开船时、在电话上我还坚持只要上去两个营,萧锋掌握好第二梯队,战斗胜利是有希望的。是我造成的损失。请前委、党中央给严厉处分。”
  叶飞在会后真的给陈毅司令员起草电报,并报中央,请求处分,毛泽东主席当时表示“金门失利、不是处分的问题,而是要接受教训的问题。”11月8日,毛泽东主席又提出:“以3个团去打敌人3个军,后援不继,全部被敌歼灭,这是解放战争三年多以来第一次不应有的损失。”
  中央军委同时命令叶飞总结经验,接受教训,准备再次攻金。
  1950年,美国悍然入侵朝鲜,党中央、毛泽东主席决定停止解放金门的任务,集中全力剿匪,这样,叶飞将军和我10兵团的将士失去了一次“立功赎罪的机会”。
  第二部 强攻海南岛纪实
  (1)毛泽东三次电示四野。
  海南岛是中国第二大岛,它的面积和战略意义仅次于台湾。对其进攻的难度,远远超出金门与舟山。
  首先从地理位置上看:在当时国民党军所占的4个主要岛屿中,它比金门、舟山距大陆都要远。琼州海峡是世界上流速最高的海峡之一。
  这给渡海航行造成困难。
  其次从双方攻防力量上看:攻金门、舟山渡海距离都在10公里之内,人民解放军的炮兵可以直接掩护航渡和登陆,国民党军的军舰只能在远处以火力拦截;金门岛上当时也没有设备完整的机场,需要呼唤台湾进行空中支援。可是进攻海南岛则情况不同,由于海峡较宽,不仅航渡距离远,登陆点也在人民解放军的炮兵火力射程之外,无法进行火力掩护,国民党军的军舰还可以直接到中流拦截。在海南岛上又驻有二十多架作战飞机,可随时直接支援守岛的国民党军作战。四野渡海兵团还完全没有海空军的掩护,航渡工具只有木帆船,是以陆军单独向敌军陆海空三军的立体防御发起进攻。
  对这一次比攻击厦门、金门规模更大的渡海作战,毛泽东十分关切,1949年12月16日毛泽东出访苏联,但是在临行前仍研究了金门作战的教训,并于12月18日在途中亲自起草了对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林彪的指示电报。这封电报可以说是人民解放军统帅机关第一次对于渡海作战规律的系统总结。电报强调指出: 渡海作战完全与过去我军所有作战的经验不相同,即必须注意潮水与风向,必须集中能一次运载至少一个军(四、五万人)的全部兵力,与三天以上粮食,于敌前登陆建立稳固滩头阵地,随即独立攻进,而不要依靠后援。
  电报还举出三野第10兵团在金门战斗的教训是: 于占领厦门后不明上述情况,以三个半团九千人进攻金门岛上之敌三万人,无援、无粮被敌围攻,全军覆灭。
  你们必须研究这一教训。
  毛泽东同时还要林彪向粟裕调查了解渡海作战的全部经验,以免重蹈金门覆辙。
  在苏联访问期间,毛泽东一直关注着渡海作战的准备工作,1950年1月10日,他在苏联又致电第四野战军首长,提出“争取于春夏两季解决海南岛问题。”同时又分析了海南岛作战与金门作战的区别: 海南岛与金门情况不同的地方,一是有冯白驹的配合,二是敌军战斗力较差,只要一次运两万人登陆,又有军级指挥机构随同登陆,……就能建立立足点,以待后续部队的续进。
  毛泽东电文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