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手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生存手册-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6 不毛之地
  大多数沙漠地带曾经都是一片沃土。能够在那里生存下来的动物都学会了如何适应新的环境。与它们一样,求生者必须学会利用任何能使自己免受烈日毒晒的蔽荫所,尽可能减少体液流失,限制日常活动。从穿越沙漠的旅人中不断吸取生存的经验。
  有些地方,比如撒哈拉、中东沙漠,秘鲁和北智利沙漠以及蒙古的高比沙漠地区,日夜温差非常大。夜间空气中水蒸汽凝集可以得到珍贵的水。在南非的拉米坡沙漠,海风带来的湿雾提供了生命所必需的湿气。而在诸如西澳大利亚,北墨西哥和美国西南部的莫哈乌沙漠地区,日夜温差变化相对较小,很少有水蒸汽凝结,动植物都很稀少,生存也变得更加困难。有时,比如在坷拉哈维沙漠,生长着一些稀疏的草类和棘荆类灌木。即使在最空旷的环境中,有些生命也仍能存活。但是你必须知道如何去发现它们。
  难得的雨水降临时——有些地区终年无雨——可能会滂沱而下,很快形成流动的洪水,很快又会被干涸的地表所吸收。在这期间,会有某些植物的短暂开花,快速生殖的动物借此完成生命周期的循环,比如亚利桑那地区中生活的铲足蟾。
  沙漠降雨量和温度
  占南阿拉伯地区1/4面积的若布拉里地区四季里的大部分时间都无降雨,但是冬季里甚至一天之内降雨量会超过30毫米,这属于比较极端的情况。7月里白天气温高达48℃,夜间降至15℃,12月里气温日夜变化范围在26℃至零下6、6℃之间。
  6、1 水
  水是第一需要,找到水源至关重要。如果有了水应及时限定配给量。如果是在计划穿行沙漠的途中因车辆抛锚而受阻,你可能而且应在计划中已经标好了路途已知的绿洲、坎儿井或水洞。坎儿井可能会很深,需有吊桶和绳索才能提上来水。干涸河床底部的水洞经常是季节性的,上面通常会有前人覆盖的石板或枝条。
  远离已知水洞之地时,在干涸溪流转弯处的外湾最低处或沙丘之间的最低处向下奋力挖掘可能会找着水。炎热天气时不要劳作,流汗会带走更多的体液,而你又并非百分之百可以找着水。必须总能在丢失体液与可能的获得之间获得平衡。
  充分利用仙人掌类植物提供水源。利用沙漠中日夜间极大的温差可以凝结水蒸气取水。(见“必需物品”章中的“水源”部分)
  生存的希望
  这取决于能否有必需的水资源,同时要防止烈日毒晒和使失水量降至最低的能力。允许有丝微的负平衡。每失水两升应至少补充一升半的水分(4∶3)。身体流汗后要及时补水。这样才能使损害降至最低限度,而且也没有浪费珍贵的水资源。体液缺少并不会降低流汗量。淌汗是体内降温的机制之一,目的并非是排出水分。如果一次饮水过多,超过身体需求量,会随即被排泄,毫无益处。
  在无水而日温高达48℃的日子里,即使整天呆在阴凉棚里,也仅能维持两天半的时间。如果日温低于21℃,可能你可以坚持12日之久。
  如果你被迫向安全地带转移,所能跨越距离的长短依赖沿途你是否能获取水分而定。在日温高达48℃下,如果无水,即便昼伏夜行也只能步行40公里,白天能行走几公里就很幸运了。在同等气候条件下,拥有两升水,你将能够步行56公里,持续3天。除非每人拥有4、5升水,要不生存的机会不会继续增加,而在受过良好训练的同时又拥有坚毅的决心,则可能会创造奇迹。
  6、2 庇身棚与火源
  搭起帐篷以免阳光直晒才能休息。不要滞留在金属外壳的车辆或飞机里,在烈日下气温很快就会升高到让你无法忍受的程度。可以利用它们支撑帐篷,或者在机翼的阴影下搭建帐篷。要充分利用岩石突起和干涸河床的荫蔽,利用中空双层的方法来隔热防冷。(见“热带地区”)
  身处荒漠沙地时你也可以利用车辆或飞机残骸在沙地底下建一蔽身所。许多沙地生活的动物白天都藏身于地表之下,那里昼凉夜暖。沙地不允许你打隧道,你必须有支撑材料。
  为了节省能量和体液,在较冷的夜间修建你的避身棚。四周垒上石块可以防风沙,也可以借助干涸的河床壁,但要留心可能下暴雨或者经常有间断洪水的河床。
  如果利用织物搭帐篷,白天应将底边松开上卷,以增加空气流动,夜间可用岩石压紧。不要直接躺在热地上。只有将床搭高,身下的空气才能流动循环。
  夜间需要生火取暖和烧水。上升的烟火会成为引人注意的信号,对获救会有利。沙漠地带的各类灌木都很易于点然。如果地面完全空旷无物,车辆上的汽油和其他燃料与细沙混和放在容器里,也会燃烧得很好(这也是引燃其他火堆的简便方法)。骆驼、驴子和其他动物的粪便也很易于燃烧。
  6、3 衣 物
  穿上衣物既有助于防止日晒,也可减少体液流失和夜间保暖,以及防止蚊虫叮咬和棘刺刺伤等。这里穿着的衣物应该轻便,宽松而且合身,在衣层与身体之间有空气层可以隔热保暖。长裤比短裤更能防护蚊虫叮咬(在白天还能很好地防日晒)。
  不要轻易脱下衣服,否则不仅有被灼伤的危险,还会增加流汗。但要尽可能穿得宽松以便有隔热的空气层,这时流汗可以使体内有效地降温。
  头巾
  背部附着一块方布的帽子会对头颈部有所保护,仿制沙漠地带生活居民所戴的头巾效果会更好。你需要一块大约120平方厘米的布料,一块更小如手帕大小的布料,和一条布带以便将前两者缝合在一起。
  用手帕布作为顶部,那片大块布料沿对角线折叠,放在手帕上,长边朝前,用布条沿头部四周将它们扎住,允许方便取带。这既可防晒又能隔热,既很凉爽又可防护沙暴迷眼。夜间睡觉时放在面部可以防寒。
  护眼
  护目镜或太阳镜这时会派上用场。由于护目镜多为极地地区生活所设计,其时可能并非很适用。用烟灰涂抹在眼睑以下的面部上会减少亮光反射造成眼部的伤害。一条宽窄适宜的条带在前面可以防护眼睛免受各种反射的闪烁光和风沙的危害,相应位置上要留一对小缝以便眼睛能方便地发挥功能。
  鞋
  不要赤脚走在热沙上,等到感觉灼烫时已经晚了。光脚时皮肤可能会被烫起泡,甚至引起化脓感染。也不要穿平底凉鞋,那样脚趾同样会暴露在外面。如果没有很适合的鞋子,可以临时用布凑合自制一双。
  6、4 食 物
  过热会使人失去胃口——不过也不必强迫进食。蛋白类食品会增加体内产热,加快水分散失,消化过程也需消耗大量水分。如果缺水就尽量减少进食,可以仅仅进食一些富含水分的食物,如水果和疏菜等。
  在沙漠地区,食品也很易腐坏。任何贮存制品,一旦开了口,就应一次吃光,或者重新封紧存放于阴凉处。苍蝇或其他飞虫会突然而至,落在没盖好的食品上。
  植物类
  远离绿洲和水源之地,蔬菜比其他灌木或野草类的植物更难觅见。即便在半沙漠化地区也是如此。但野草也是可以食用的,而且有时量也比较充足。灌木丛中的阿拉伯胶树会提供可食的荚豆。当心胶树的棘刺,但可以尝试其他柔嫩的部分——花、果实、种子、嫩枝和嫩树皮。
  撒哈拉和高比地区的野草既无营养味道也不好,但那里也可以见到瓜类植物家族的成员——沙漠葫芦,它的长藤在地面上能蔓延4、5米,既可以咀嚼那富含水分的藤茎,也可食用花和类似橙状的果实。瓜籽可以煮熟或炒熟食用。
  墨西哥沙漠地带生长的威廉斯仙人球有着棘厚而粗糙、末端锐尖的叶子。主茎可以食用,如同一根烛台,顶端有一开花的脑袋。在掌状厚叶的端部切开,可以吮吸里面的水分。
  动物类
  沙漠地带也会有多种已经适应环境的动物,白天里它们隐蔽在地表以下的沙洞里以及其他可能的阴凉之地。比如那些昆虫,爬虫,一些小啮齿类动物和某些适应性强的高级哺乳动物,如北非芬尼克狐、澳洲袋狸、高比大沙漠里的刺猬以及北美杰克兔等等——所有这些哺乳类都会成为你的美味。
  此外,还有壁虎、蜥蜴和蛇类等。在曾有很好的水源之地,乌龟和两栖类生存了下来。撒哈拉沙漠中有小沙鼠,中东地区有薮猫和鬣狗,新渥尔德地区有更格芦鼠和效狼。在苛拉哈维地区有用自身尾巴遮阴的松鼠,还有能从叶汁中吸取所有水分的瞪羚。当然,大多数大型草食性哺乳动物的出现本身就表明这里离水源已经不远了。不过鸟类的羽毛有很好的隔热效果,许多鸟类的生活和繁殖地可能会离水源地带很远。
  6、5 健康与保健
  多数沙漠病都起因于过度暴露于烈日高温之中。全身着衣,直至太阳落山才走出避阴所会避免以下病症的发生。
  □经常会出现便秘和尿痛,缺盐会导致腹部绞痛。
  □持续性大汗淋漓,同时衣物不断摩擦,会产生汗孔阻塞以及令人很不舒服的皮肤痛痒。
  □被烈日严重灼伤,以及因热引起的肌肉痉挛导致热衰竭和热休克都是很危险的。逐渐增加活动量,日常进行日光浴会增强你的抵抗能力——前提是有充足的饮水供给。
  □大量微生物会攻击微湿的体表——腋窝、鼠蹊和脚丫等隐蔽处。预防疗法是注意保持这些部位的清洁和干燥。
  警告:小心沙漠痛!
  在沙漠地带生存,有时即便最微不足道的伤口也可能会引起感染,尤其是在不及时给予治疗的时候。刺入皮肤中的棘刺应该尽可能早地拔去。在皮肤擦伤处,大块红肿疼痛的斑点可能会发展到使你无法行走的地步。用干净的纱布包扎每一块伤口。
  充分利用可以得到的医疗援助。
  7 热带地区
  热带丛林中万物生机勃勃,也包括疾病——细菌会以惊人的速率繁殖——和各种寄生虫。大自然会提供充分的水、食物和各种建筑材料。当地的土著人依靠狩猎和采集野果已经生存了上千年。
  土著居民除了穿戴少量饰物外,几乎不穿什么衣服。作为新来者,由于不习惯众多的蚊虫和水蛭,更不能忍受裸露身体在密林之间穿梭,需要尽可能多地穿些衣服。流汗会把衣服浸湿,但也比被蚊虫叮咬,被棘刺划得遍体鳞伤要好得多。不到休息时不要随便脱去湿衣服。在百分之八九十的湿度下,除非日晒或火烤,否则也没法弄干它。不断被流汗浸湿的衣物会很快变旧易破。
  赤道周围及亚热带地区气候的显著特征就是炎热,高降雨量以及令人难以忍受的高湿度,当然高海拔地区会出现例外。在低海拔地区,温差日夜变化很少会超过10℃,日常气温为37℃。在海拔1500米以上夜间经常会结冰。下雨会带来丝微的凉意,但雨停之后,气温很快又会上升。
  暴雨常伴随着雷电,击向树顶,潺潺细流转眼间会成为滔滔巨浪,河水会很快上涨至警戒水位,但雨一停,同样转眼间又恢复原位。狂风暴雨常见于夏末之季。飓风、龙卷风和台风沿着海面生成发展,会引起海啸。登陆之处房屋倒塌,林木摧毁,破坏力极强。选择宿营地时要确信你不会受任何潜在洪水的困扰。即便在旱季,季风也会带来每日一次的降雨,而雨季之中更是整天持续有雨。在东南亚,印度洋海域来的季风会带来雨季,而从中国大陆刮来的北风则会带来旱季。
  热带地区的昼夜是等长的,黑夜来临很快,天空会在短暂的时间内突然间黑下来。
  7、1 丛林和沼泽
  赤道地区热带雨林
  沿着亚马逊河域和刚果盆地延伸,穿过印度尼西亚部分地区以及太平洋几座孤岛的赤道线上,分布着大量原始的热带雨林,这些雨林地区的气候几乎千篇一律。年降雨量平均1500~3500毫米,夜间气温30℃至20℃不等。
  在尚无人类真正涉及的原始雨林中,高达60米的巨木直上云霄,顶冠枝叶繁茂,遮天蔽日。大树底下,稍矮的林木生长得也是如此地茂密,很少会有阳光透过层层枝叶直射到地面上。幼苗奋力生长以便尽可能多地吸收光能,藤茎缠绕奋力向上。苔藓、地衣和草本植物顶开厚厚的一层落叶顽强生长,大量的真菌生存于腐木与落叶之中。
  在原始丛林中会相当凉爽,地面丛生的植物却会阻碍前行的道路。能见度也只有大约50米远,很容易迷失方向,从空中也很难发现迷失于丛林中的人。
  求救信号
  树丛会挡住烟雾,不易被察觉,尤其是在有浓雾的地区。将信号分布于宽阔空旷之地,通常在河湾边,或者直接放在固定于河面的木筏上,效果会更好。
  次生丛林
  在日光贯穿树林之地,植物生长蔓延相当快,主要指沿河两岸地带,原始丛林边缘地区以及原始林中被人为砍伐或烧荒耕植之地。一旦被抛荒之后,很快就会有大片植物生长,从中留意寻找,你也许能发现散落幸存于野生植物中的可耕种农作物物种。
  次生丛林中生长的草类,羊齿类,小灌木和各种蔓生植物一般每年能长高2~3米。从中穿行将是缓慢而艰难的,经常要借助宽刃刀或马来砍刀才能砍出道来。尽管努力,能见度可能也不超过几米。许多丛林植物都生有棘刺,密生的丛林会使你无法穿行,甚至会走投无路。
  有时,比如在南美的比利兹,丛林树木比较矮小,阳光能达地表,那里密集生长着各种更低矮的树种。
  亚热带雨林
  纬度在10°之内的赤道两侧,如中南美洲、马达加斯加、西印度半岛、缅甸、越南、东南亚和菲律宾地区的原始森林中会遇到季节性降雨量减少的情况,甚至会发生干旱,但雨季到来时会重新开始周期性降雨。由于季节差异,使得这些地区生长着更多的落叶树种,这样更多的阳光可以到达地表,低矮树种生长也更为密集。
  高山林
  在热带地区海拔高达1000米以上时,热带雨林的周边地带开始逐渐被高山林木取代之。大约在海拔1240米左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