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手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生存手册-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猴猿类
  所有的热带地区几乎都有分布,通常群居生活在树上。即便被小猴咬伤,也会留下一块疤痕。它们很聪明,难以捕捉——在敌人还没靠近之前,就会发出警惕的嚎叫——但它们喜欢冒险,富有好奇心,这会对你很有利。肉味相当好。
  陷阱设置:活动的或带有诱饵的尖矛陷阱,四脚套或诱饵绳套阱。诱饵可选用它们爱吃的水果或其他能唤起强烈好奇感的东西。
  海豹
  一对足迹的中线是腹部拖过的痕迹。图中箭头所指为前行方向。见“气候与地形”章中的“极地地区”。
  蝙蝠
  分布于除严寒地带外的所有地区。夜间活动。生活于温带的蝙蝠有冬眠现象。食肉性蝙蝠的捕猎对象包括昆虫、鱼类及其他小动物。南美洲产一种吸血蝙蝠,会传染狂犬病。在有吸血蝙蝠活动的荒野露宿时,全身都应盖好,以防万一。以植物果实为生的一类蝙蝠体型更大些,有的种双翼伸展时宽达1米,生活于热带非洲东部至澳大利亚一带。肉味鲜美,尤其是多肉的植食性蝙蝠。烹烧前应切除翅膀和腿,像处置兔类那样剥皮,并掏出内脏。
  陷阱设置:在飞狐(植食性蝙蝠)觅食的果树上布网。想办法惊扰白日里留在巢洞中栖息的蝙蝠,让它们自投罗网。
  踪迹:群居蝙蝠的巢穴很易发现,通常分布于大型岩洞里。植食类也常将巢穴筑在树上。
  野牛类
  牛类常群居生活,而且生存地区必须有水。北美、非洲及南亚地区分布着北美野牛和其他种野牛。野水牛分布于欧美,存量极少,受国家保护。澳洲北部野外生活着一些从其他洲引进的水牛。荒野之中有时也能见到走失的家畜牛类,尤其是在非洲地区。
  野牛会带来极大的危险——尤其是离群独居的狡猾的老公牛。
  陷阱设置:只能选用最强硬的四脚套阱、弹簧阱或落石阱。如果仅以捕捉幼仔为目的,倒是可以不必这样。
  踪迹:两道清晰深陷的蹄印,前端狭窄,后部大而圆。排泄物类似于常见家畜牛类,是很棒的燃料来源。
  野绵羊/野山羊
  野绵羊常小群居生活于北美和欧洲部分地区的高山草原上。北非很少分布。另外从阿拉伯地区到中亚高原也能见到它们。相当警觉敏捷,喜欢生活于人类难以到达之地——使得你无法靠近。
  欧洲和北非几乎见不到野山羊,它们主要分布于亚洲的高原地带。脚步稳健更甚于野绵羊。肉味很鲜美。
  陷阱设置:在其常经过的路上设置四脚套或弹性四脚套阱。在岩石地带利用自然的障碍有助于设置落石阱,但期望值不可太高。
  踪迹:两点分开的纤细偶蹄印,绵羊的蹄尖总是外张,有时山羊也是如此,但山羊蹄前端更圆钝些,不过比其后端还是狭窄。如图所示,左侧是家畜绵羊的蹄印,右侧是野生小羚羊的。它们排泄的球状粪便类似于家畜绵羊。
  鹿类/羚羊
  鹿类生活于除澳洲大陆以外所有大陆的多林地带。体型相当,从北部驯鹿到热带鹿类体型大小差异至多45厘米左右。羚羊和瞪羚分布于东非至亚洲印度一带,体型大小变化不大。有一种叉角羚,生活于北美大陆。它们性情温顺、害羞,远离人类居住之地,过着群居生活。鹿类有着敏锐的听觉和嗅觉,多数在黎明及傍晚时分外出活动。除非是在荒漠地区,否则绝不会离水源很远进行活动。鹿肉味美,还可熏烧保存。鹿皮尤其珍贵,鹿角则是相当有用的工具。
  鹿角可用来制作武器,用来抵挡其他大型猛兽的攻击,而且刺或戳都很有威力。
  陷阱设置:对付小型动物可用四脚套阱或落石阱,更大型的可用尖刀阱或平台阱。诱饵可选用动物的内脏——好奇心会趋使它们上当。
  踪迹:两长方形的偶蹄印。驯鹿则是明显的圆形蹄。如图所示,上面部分是牡鹿前后蹄印,下面部分是驯鹿的前蹄印。注意驯鹿偶蹄中的肉爪。行走类动物前后蹄相互重叠,奔跑类前后蹄间常有间隔。排泄物长方体形至圆球形不等,通常成堆。温带地区,到了冬季它们的粪便会更轻一些,富含更多的纤维质。幼树茎上有它们留下的擦疤、啃咬留下的伤疤等破损记号。
  野猪类
  野猪以及其他猪类的体形变化很大。多数种类皮肤上生有刺毛,但都有着猪的体形。长鼻,两颗獠牙或其他类型的大牙在口部两侧各一颗。它们以家庭为单位群居生活于森林地带——但非洲野疣猪例外,它们更喜欢呆在大草原上。尽管野猪没有鹿那样警觉,可是仍难以潜近猎捕,除非是在热天里它们躺下寻求阴凉时你才可能有更多的机会。留意倾听猪类打鼾声。育种期的雄猪和护仔的野猪几乎不需多少外界刺激就会应战,单个人会很容易被它们击倒。被獠牙咬中会伤势严重,尤其是经常会伤在靠近大腿的股动脉处,极其危险。猪类肉味鲜美,冬季时节会含有大量脂肪,但肉必须充分煮熟,以防寄生虫。
  陷阱设置:强硬的弹性四脚套、落石阱、尖刀阱,布置在猎物经常出没的必经之道上。猪类食性很广,一切易得的食物都可用来作诱饵。
  踪迹:偶蹄印,有点类似于鹿科动物。在松软之地,短边趾印会与鹿类明显相区分。幼仔有更多的点蹄。粪便经常不成形,但不会是细长条形,通常都很松软。乱糟糟的地面上有扒露出的树根,泥泞之地有狭长形的动物打滚后留下的污渍,是它们出没于此地的最好说明。疣猪类有着体积很大、类似地洞的睡穴。
  野骆驼类
  广泛分布于中北非、东亚至中亚一线的沙漠地区,澳洲也有引种——但要捕捉它们需要极为强固的尖刀阱或者弹射类武器。被激怒的骆驼会有很强的攻击性,在你的手和脸部以及身体其他部位留下严重的伤痕。
  美洲驼类
  南美产野生动物,长毛浓厚。包括羊驼和驼马等许多种。用对付羚羊的陷阱即可捕获它们。作为半家畜类动物,羊驼或驼马的出现意味着可能在不远处即有人烟。
  貘类
  生活于热带美洲以及东南亚原始热带丛林中的一类性情害羞的野生动物。有着松软的长鼻,体型近似无毛的野猪。在它们出没的必经之路上设置四脚套、尖刀阱或落石阱。
  兔类
  分布区域极为广泛,从寒冷的北极地带到热带沙漠和丛林中都有兔类生存。在大多数地区它们会成为陷阱的首位来访者——北极雪原和远东地区分布的长耳大野兔很可能会成为你的救命恩人。兔子多数生活于地洞中,常大群居,生活路线很有规律——这对设置陷阱很有利。幼兔在受到惊吓时常会静卧不动,甚至用手就可将它捡起。野灰兔一般不常生活于地洞中,行动路线也趋向无规律。兔类粘液瘤症会导致许多病兔不得不生活于地面上。
  陷阱设置:简单的四脚套阱即可,不过尖刀阱会使猎物离开地面,减少被其他动物偷食的可能。
  踪迹:有毛的脚掌即便在松软的地面也不会提供多少具体线索。但可以利用其后腿长、前腿短的特征加以辨认。野兔前脚五趾,但最内一趾短小,几乎不留趾印,后脚细长,只有四趾。奔跑时后脚印会落在前脚印之前。兔类的粪便体积很小,坚硬,圆粒状。被它们啃咬过的树皮上会留有两道明显的门牙痕。兔子砰然坠落之声犹如有人在击打衣垫。
  危险!
  兔肉综合症:兔肉是易于获取的食物,但它缺乏人体所必需的脂肪和维生素。曾有报道,糊涂僧海湾有限公司的捕猎者们尽管有充足的兔肉食用,许多人却悲惨地死于兔肉综合症。
  人体消化兔肉时需要消耗自身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其中有许多最终随着粪便被排出体外,因此必须不断补充这些营养要素,否则人体就会越来越虚弱,并出现另外一些缺陷综合症。所食用兔肉越多,身体会变得越糟糕。其实海湾公司的那些捕猎者只需同时食用一些植物性食物就可以存活下来。如果植物被积雪覆盖,生存者无意识中仅以易于捕获的兔肉为食时,这类悲剧经常发生。
  兔类粘液瘤症是一类病毒感染性疾病。在病发部位,尤其是头部,会类似粘液腺发出种种怪味,让人倒胃口。不过这类疾病不会感染人类。病兔行动迟缓,眼睛往往会瞎。兔皮剥去以后,病兔病灶部位的惟一症状是肝部出现白色小点。
  小啮齿类
  动物王国中数量最大的类群,有时也是最易捕获的一类。大多数种类体型太小,陷阱不大适用。不同种类的足印不易区分。其中老鼠随处可见,分布范围极广。笼阱可能会诱使它们陷入其中,也有可能落入为捕捉其他动物而设置的落石阱中。老鼠携带许多疾病原,在去除内脏时要小心,不要把它们弄破了。鼠肉应彻底烧熟。除了为生存者提供肉食来源外,鼠类并不受欢迎。如果它们贸然侵犯你的帐篷,要毫不客气地捕捉。
  天竺鼠:在它们生活的安第斯地区,可用水果或蔬菜叶作诱饵引诱它们。肉味美极了。
  水猪:在热带南美部分地区的洼地中生活,体型大的与小绵羊差不多。以家庭为单位群居,水陆两栖生活。如果它们逃离的水路被切断,会惊慌失措很容易落入预先设置的陷阱中。瘦肉鲜嫩,味道鲜美。
  豪猪类
  分布于美洲、非洲及热带亚洲,种类繁多。有些种会爬树。地面生活种一般行动蠢笨,因此可以很容易追寻诱捕它们。当心被豪猪刺戳伤。
  河狸类
  体形矮胖,常在河堤上筑穴,水陆两栖生活。长着多鳞桨状尾巴。分布于北美及北部非洲。沿着溪流的日常奔走路线很有规律,便于设置陷阱。肉很鲜美,尤其是尾部。
  陷阱设置:在河狸经常出没的水面上拉上强硬的罗网或绳套阱线。在其经常奔走的地面路线上设置尖刀阱或落石阱。
  踪迹:五趾着地,趾前有爪,但经常地面上只能见到四爪印记,后趾网状圆形。留意堤坝边的洞穴、靠近水边的地面上散落着曾被嚼碎的树苗残渣、树皮碎屑等。
  刺猬
  性情害羞,主要于夜间活动,分布于欧洲、非洲东部至印度尼西亚一带。它们白天呆在十分隐蔽的巢窝中,在温带地区有冬眠现象。爬行速度很慢,很容易就可追上。有时你也会很容易抓获到曲成一团的刺猬。逮的时候要小心。刺猬常染有寄生虫,肉应彻底煮熟,味道十分鲜美。皮毛很容易连同壳刺一起剥去。
  陷阱设置:尖刀阱一般用不上。可以布置落石阱——刺猬喜欢嗅碰奇异的障碍物。
  踪迹:五趾印,有长爪,通常只会见四爪。
  松鼠类
  松鼠和草原犬鼠分布于除澳洲和南北极地区以外的世界各地。在比较寒冷的冬季会冬眠。性情警觉,敏捷,大多数日夜活动,以坚果、浆果、嫩茎为食,有些种类也吃鸟蛋。搜索树洞里的松鼠巢穴可能会发现其幼仔——当心它们用来防卫的尖锐牙齿。在地面生活的种类居住于地洞里,经常大群生活。多数种类肉味鲜美。
  陷阱设置:设置小型四脚套阱,选择合适的诱饵,比如劈开的水果或鸟蛋等。捕猎树松鼠,可选用一端5厘米直径的环形四脚套,斜靠在它们经常出没的树枝上——作为活动路线的捷径,它们会不断地上当。
  踪迹:前足四趾细长,趾前有爪,后足五趾。喜欢啃咬树皮,偷食坚果和树下的球形落果。在树枝之间可能会发现它们用细树枝搭成的巢窝。
  大袋鼠类
  包括一些其他相关种,分布仅限于澳洲、塔斯马尼亚及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部分地区。
  当心,它们的前脚富有攻击力。有些种类已适应爬树。奔跑时速度很快,难以追上。多数在夜间活动,有些以洞穴为家。平原袋鼠有时会出现于远离水源的地区。
  袋鼠肉相当不错,可惜捕捉它们并不容易。
  陷阱设置:选用落石阱或者四脚套阱——不过选定合适的设置位置却让人头痛。可以用水果、树叶或树根作诱饵引诱树袋鼠从树上下来。
  踪迹:只会见到后足两脚印,与大兔子的脚印有点近似,只是因为它们的前腿并不常用于支撑体重,所以难以见到前脚印。
  负鼠
  分布于美国南部至南美洲一带。体型小,夜间活动型的食腐类动物。在澳洲大陆有体型相似但亲缘关系很远的相关种。善于爬树。负鼠馅饼是一道传统美国菜。
  陷阱设置:诱饵可选用多汁的水果或者蛋类。它们常爱管闲事。
  袋熊
  性情老实,体型似獾,分布于澳大利亚桉树丛林及其他干燥地带。塔斯马尼亚地区也能见到。常在夜间活动觅食。陷阱可以类比獾类设置。
  浣熊类
  体型似猫,尾巴粗条状,密生浓毛。在北美广泛分布。喜欢靠近水边的树林。北欧有引进种。爱管闲事,习惯于夜生活。夜间出没于树林或岩洞中搜捕青蛙、昆虫、软体动物和其他一些小型哺乳动物。它们也以植物果类为食。热带拉丁美洲的食蟹浣熊类是它们的近亲种。
  陷阱设置:选用带诱饵的四脚套阱。
  踪迹:五长趾,趾前有清晰爪印;前足印小而圆,后足印大,为长方形。
  3、3 爬行动物
  鳄鱼类
  大部分热带亚热带地区都有分布。体长1、3米以下的小鳄鱼可能会成为你的猎物。更大的就要避而远之了——它们外被坚韧的盔甲,有些种,比如分布于印尼海域的河口鳄类,体型相当庞大,性情凶恶狡猾,在已知它们出没的流域要小心防备。因为它们很善于伪装,能静息于水中很长时间,等待毫无防备的猎物进入它们的攻击范围。它们的尾巴能够发挥巨大的剪切威力,凶狠程度不亚于它的利齿。鳄鱼尾部肉味鲜美。
  陷阱设置:可用外包诱饵的三角木,被吞咽后它能卡住鳄鱼的喉咙。可以直接将三角木漂浮在水中捕钓鳄鱼幼仔,也可用线串起。猛击两眼之间部位可以杀死它们。
  蜥蜴
  蜥蜴体表有着许多珠状凸腺,外形奇异,性情温和,不过毒腺能分泌毒液(见“健康”章末的“危险动物”)。所有的蜥蜴肉都可以食用。大多数蜥蜴生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