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北汉燕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北汉燕王- 第1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个曾经是敖烈主持军事的地方。
    坐在敖烈坐过的地方,呼厨泉命人把一部分汉军遗留的武器和衣甲拿了进来,又仔细的观察了一番。通过重重迹象,呼厨泉推断出,汉军应该确实是退军了,而退军的理由,是因为汉军粮草不济,无法维持大军的日常生活了。那些遗留下来的武器、衣甲,就是最好的证明,这些装备应该是配发给汉军中战斗力不强的新兵的,可是新兵终究是新兵,在粮草不济的情况下,再加上担心丧生战场,便开始出现了逃亡,逃亡的人数应该在五千人左右,这也正好与遗留下五千把武器、五千副铁甲相吻合。
    此外,汉军营地中脚印的稀少,也是汉军缺粮的又一佐证,因为食物不足,所以汉军才懒于走动,以便保持体力,甚至连例行的日常训练都被免除了,以致呼厨泉没能在营地中发现汉军训练的痕迹。同时,炉灶的数量,也从侧面反映出,汉军没有足够的粮食来烹制成食物。
    这一切,都有力的证明着,汉军确确实实是因为缺粮而被迫撤军的。可是被汉军杀的有些胆寒的呼厨泉,却再也不肯轻易相信自己的眼睛,口中疑惑的自言自语着:“是真?还是假?”
    不知不觉中,呼厨泉已经完全坠入了诸葛亮的思维诱导中,按照诸葛亮事先为他铺设好的路,迷茫的走了下去。(未完待续。。)



第二百六十一章 内讧
    最后,呼厨泉还是决定班师回去,而不是追击汉军。那些大汉精兵的强悍战斗力,已经让呼厨泉吃足了苦头,他可不想让自己部下的兵马变成大汉精兵刀枪之下的亡魂。保存有生战力,是在大漠生存的不二法则。反正于夫罗给他的命令是抵抗汉军,现在汉军不战而走,退出了大漠,呼厨泉战略性的目标已经达到,也就没有必要和汉军继续拼杀下去了。
    当呼厨泉率领部下六万多人马返回大漠之后,还没来得及休息一下,立刻就被于夫罗以军事会议为由,叫到了单于大帐中。呼厨泉带着临时挑选出来的亲卫,赶到了于夫罗的部落中。呼厨泉精心训练出来的五百精骑全部被敖烈的虎贲军斩杀了,没奈何之下,他也只能挑一些骑射精湛的部落士卒充当亲卫了。
    来到于夫罗大帐中,呼厨泉立刻就意识到了气氛的不对,整个大帐中泾渭分明的两股气势,在无声的对抗着。较为强大的那股气势,是属于于夫罗的,在于夫罗身周,右贤王去卑以及另外十几个部落首领,用无言的行动,支持着于夫罗的气势。另一股弱一些的气势,原本是游离的,在呼厨泉进入大帐的一瞬间,这股气势瞬间便找到了主心骨,向呼厨泉奔涌而来。散发出这股气势的七、八为部落首领,是和呼厨泉关系极为亲密的,他们是呼厨泉的拥护者。显然,刚才于夫罗是在向亲善呼厨泉势力的部落首领发难了。进而导致两股气势开始了一场无声的较量。
    呼厨泉踏前几步,站在与自己亲善的几名部落首领之前,隐隐成为了他们的领袖,开口问道:“单于呼唤本王前来,有什么事吗?”
    于夫罗冷冷的看了呼厨泉一眼,开口就是质问:“听闻汉军已经撤出了大漠,本单于是想问问你,为何不乘胜追击?坐失重创汉军的良机?”
    呼厨泉不卑不亢的答道:“汉军作战勇猛,本王不想逼得他们狗急跳墙。更何况,单于当初也没有让本王全歼汉军。只是让本王抵抗汉军而已。现在本王所做,也没有违背单于当初的命令?”
    确实,当初于夫罗确实没有让呼厨泉彻底歼灭汉军,因为在他看来。神勇的小霸王。一定会重创呼厨泉所部的。谁料小霸王敖烈竟然是浪得虚名之辈,还没有正式交锋,就夹着尾巴逃跑了。于夫罗的消息也算灵通,他也知道汉军是因为粮草不济而退走的,甚至临走前还给了呼厨泉一记重击,斩杀了他部下上万的人马,但这和于夫罗预期的效果相差太远,根本没有起到对呼厨泉致命打击的作用。不过,自己确实没有给呼厨泉下达过全歼汉军的命令,因此,在呼厨泉的反问之下,于夫罗不由得一时语塞起来。
    右贤王去卑站出来说道:“单于日理万机,又未曾亲临战场,怎么知道汉军的具体情况?一时没有下达精确的命令,也是难免的。反倒是左贤王你,你身为我族先锋大将,有临机专断之权,可是却犯下如此大错,坐失良机,让汉军从容退走,实在是不该啊。”
    继去卑之后,亲善于夫罗的十几名部落首领纷纷发表言论,责难呼厨泉不辨形势,以致错失了扩大战果的机会。正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意思是说坐镇后方的君主有时会不清楚前线的战事,而下达一些错误的命令,这个时候,负责前线战事的诸将,就可以启用临机专断之权,对君主的授命不予理睬,适时的进行撤退或者进攻。那些亲善呼厨泉的部落首领,有心相帮呼厨泉开脱,却被去卑的话将住了,一时想不到什么有力的辩驳词汇,因此也沉默了下来。
    而呼厨泉自己,更是有苦难言。汉军勇猛,如果追击的话,势必是两败俱伤的下场,呼厨泉掌握的兵马,必将大半死于这场角逐之中。为了保存部下的实力,呼厨泉才没有追击汉军,这是私心,也是不想就此让于夫罗的借刀杀人之计得逞,可是不管怎么说,于夫罗毕竟是单于,呼厨泉不可能明说是为了提放于夫罗的别有用心,才没有去追击汉军,毕竟这话不好说,更不好听啊。
    看到呼厨泉沉默不语,于夫罗又活跃了起来,假装语重心长的说道:“王弟啊,你我本是一奶同胞的亲兄弟,有些时候,为了族人的大义,本单于不得不暂时放下兄弟之情,对你的要求也就严格了一些,就拿这次的是来说,你坐失良机,放汉军离去,正所谓养虎为患啊,他日汉军若是卷土重来,对我们的族人又将是一场灾难。”
    顿了一顿,于夫罗又摆出单于的架子,假意大度的继续说道:“你身为左贤王,却为我族人留下如此巨大的隐患,实属不该。本单于不得不薄惩与你,以儆效尤。这样,本单于听说你在汉军营中缴获了数千武器衣甲,你就把这些军备拿出来交给本单于,本单于在平均分配给各个部落,你觉得如何?”
    敢情,于夫罗是觊觎自己缴获的那些武器、铁甲来的?那可是呼厨泉用部下一万条人名换回来的,怎么可能甘心交给于夫罗?再说,要是把这些军备交给了于夫罗,他才不会分给其他的部族呢,一定是全部武装到自己的队伍中,最多会分出一小部分给右贤王去卑罢了,那样的话,于夫罗部下的战力势必又会得到一定的提升,对呼厨泉没有任何的好处,反而会有威胁。
    匈奴人世代以游牧为生,不事生产,境内的铁器本来就少,五千把铁制武器和五千副铁制铠甲,对匈奴人来说,无疑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了,这笔财富,足以引起两部部落之间的争夺乃至相互攻伐了。
    因此,呼厨泉毫不犹豫的拒绝了于夫罗的命令:“单于,本王部下的战士在和汉军的交战中,死伤万余人,这些军备,本王打算换成牛羊,分给阵亡将士家属的,单于如果要走这些军备,本王无法向阵亡将士们交代!”
    于夫罗闻言,脸色立刻沉了下来,大声说道:“呼厨泉!本单于不是再和你商量,而是在给你下达命令,你要抗命吗?”
    呼厨泉心中的怒火顿时升腾了起来,他此次率军出战,损失了万余部众不说,还耗费了许多的粮草,唯一的收获,就是这些汉军的军备,现在,就连这唯一的战利品,也要被于夫罗夺走,凭什么?他于夫罗未动一兵一卒,却想坐享胜利的果实,而让呼厨泉去卖命,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当即,呼厨泉也怒了,说话也不再保持面子上的客气:“于夫罗,你私心太重,本王认为你已经不适合在担任单于的职位了,因此,本王将启用先代单于留下来的规矩,对你发动弹劾!”在匈奴族中,有着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每当当任的单于做出一些蠢事,或者难以服众的时候,左右贤王就有权提出弹劾,然后由大小数十位部落首领进行举手表决,只要有三分之一的部落首领同意弹劾,那么弹劾就会生效,这个时候,提出弹劾的贤王就可以向单于部落发起战争,这场战争,仅限于单于和提出弹劾的两个部落之间,其他部落不得插手。就像是狼犬一样,每当狼王老了,就会有其他的头狼站出来挑战狼王的地位,这是一场一对一的对决,容不得他人插手。
    呼厨泉隐忍于夫罗很久了,但却一直也没有提出弹劾,是因为他认为自己的实力还有些不够强大,没有战胜于夫罗的胜算,可是现在被于夫罗逼到了绝境,呼厨泉也顾不了许多了,一怒之下就提出了弹劾。而那些从汉营中带回的军备,也是坚定呼厨泉向于夫罗发起挑战的一个重要因素。
    于夫罗冷笑了几声,忽然冷声说道:“呼厨泉,恐怕你存心篡夺本单于的位置,已经很久了?不要以为本单于什么都不知道。”于夫罗转过头,向着大帐中的所有部落首领大声说道:“你们真的以为是呼厨泉把汉军赶出了大漠吗?实话告诉你们,汉军是因为粮草不济自己退走的,和呼厨泉没有半分干系!而且,呼厨泉为了自己的私心,为了保存实力,也没有对断粮的汉军进行追击!你们说,呼厨泉的所作所为,对得起历代单于、对得起我匈奴百万族人吗?”
    呼厨泉出声打断了于夫罗的话,严厉的辩驳道:“于夫罗,这些年以来,你可曾为族人做过什么贡献?你只知道聚拢钱粮,吞没牛羊!对你不满意的,可不止是本王一人!废话少说,大家据守表决!”
    亲善呼厨泉的几名部落首领犹豫了一下,纷纷举起了自己的右手。其他一些中立的部落,迟疑再三之后,也有相当一部分跟着举起了手。最后,举手的人数不多不少,刚好占据了全部部落首领的一半。
    看到这个结果,于夫罗的面色顿时变的铁青一片。与之相反,呼厨泉却是露出一个讥讽的微笑,对于夫罗说道:“看到了,大家的心里都有着一本经!于夫罗,三日之后,在狼居胥山下,本王与你决一死战!”
    剧本,按照诸葛亮大导演的构思,完美的进行了下来,整个过程和诸葛亮的设想严丝合缝,没有一点脱离之处。从马超的诈败到完成对呼厨泉所部的反杀,从丢弃武器衣甲到粮草不济的迹象,从呼厨泉隐忍不发到公然挑战于夫罗的单于地位,每一步,都在诸葛亮的算计之中。(未完待续。。)



第二百六十二章 隔山观虎斗
    三日之后,狼居胥山下。于夫罗和呼厨泉两个一奶同胞的兄弟,各自率领着部落中的战士,摆开了阵势,怒目而视。
    呼厨泉把部下的七万人马都拉了过来,在他身边,有着一支看上去十分精锐的亲卫。这是呼厨泉在三天的时间内,精心挑选出来的五千部落勇士,并给他们配备了从汉军那里缴获来的武器和铁甲,现在这支仅有五千人的部队,简直可以说是呼厨泉的拳头部队了。
    另一边,于夫罗带来的人马足有十万人。于夫罗这次也是倾尽所能,把部下能作战的青壮全部召集了起来,试图一举消灭对他威胁甚大的呼厨泉,只要呼厨泉一死,那些想弹劾自己的人,也就失去了领导者,再也构不成什么威胁了。
    于夫罗在马上冷冷的看了呼厨泉一样,这一眼中,没有丝毫数十年来朝夕相处的兄弟之情,有的,只有仇恨和愤怒。同样,呼厨泉看向于夫罗的眼神中,也是如此。似乎他们的父母把他们带到这个世界上来,就是为了让他们兄弟相残一样。
    两人之间没有任何的交谈,似乎语言,早已无法来表达之间的仇恨,又好像是根本就不屑于和对方说话一般。两人开始调兵遣将,让部下人马缓缓运转起来。在排兵布阵方面,呼厨泉的天赋在匈奴人中算得上是佼佼者,于夫罗远不是呼厨泉的对手,所以,当两人的兵马调动完毕。呼厨泉的部下已经结成了方圆阵内隐含车轮阵的阵势。他的人马比于夫罗要少许多,所以他才摆出两个善于防守的阵势环环相扣,以便防守反击。而于夫罗,根本排不出什么像样的阵势,他的十万部众,只是层层叠叠的分列成四个梯队,准备仗着人多的优势,对呼厨泉发起冲击。
    接下来,于夫罗没有任何的犹豫,直接下达了发起总攻的命令。第一梯队的两万五千名骑兵。同时把手中的马刀举向天空,呼号着便策马冲了出去,当他们冲出五十步之后,第二梯队也开始了同样的动作。以此类推。四队人马层次分明的。在五十步的距离之间,相继杀向了呼厨泉所部。
    呼厨泉冷笑一声,随即大吼道:“儿郎们。迎敌!”在呼厨泉的眼中,于夫罗以及他的部众,已经成为了敌人。七万呼厨泉部下立刻运转起了战阵,方圆阵和车轮阵向着逆向运转起来,活像一台巨大的绞肉机,准备一点一点的吞噬掉于夫罗的有生力量。只有那五千精兵停留在呼厨泉身边,暂时没有任何动作。这支拳头部队,呼厨泉早已给了他们一个秘密任务,就是观时待变,等到于夫罗的部众出现溃败之际,呼啸着杀入于夫罗本阵,一举站下于夫罗的人头!
    尘烟,在战场上扬起,两股无论是体型相貌还是武器皮甲都十分相似的部队,狠狠地碰撞在了一起,或许他们之间有着同样的亲人,但是却不得不在各自的首领指挥下,开始了你死我活的搏杀。
    不远处的狼居胥山上,几名早已伪装好潜伏在各处的暗影成员,暗中相互比划了几个手势,其中一名暗影成员顶着伪装,一步一步的后退,直到他认为已经脱离了匈奴人的视野之后,这才猛然站起身来,飞一般的转身跑去。暗影就像是无孔不入的水银,不但起到纠察内部军纪的作用,对敌人的动向,更是进行着全天候的监控。现在于夫罗和呼厨泉已经打起来了,看样子这场战斗至少要进行一天的时间,暗中观察形势的暗影成员迅速做出判断,分出一人前去向敖烈报告此事。
    这名暗影成员在经过半日马不停蹄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