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一一五师征战实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八路军一一五师征战实录-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老李,指挥所里的事交给你,我跟3营一起上去。”刚刚回到团部的686团副团长杨勇对李天佑说,随后便与3营一起向老爷庙的方向冲去。
  随后,李天佑又组织侧翼连队加紧攻击,吸引敌人的火力,以支援3营的冲锋。
  山沟里硝烟弥漫,响声震耳欲聋。3营的指战员们钻进烟雾里,往前跑,往前爬,往前滚,终于,冲上公路,同敌人展开白刃格斗。只见枪托上下飞舞,大刀闪着寒光。战士们面对强敌毫不畏惧,奋勇拚杀。
  在3营向老爷庙敌人发动进攻的同时,李天佑又命令12连副连长王培根,带领一个排抢占东面公路拐弯处的小土地庙,控制有利位置,打击后面跟进的日军大车队。
  王培根带着12连3排冲过去,占领了那个小土地庙,截住了老爷庙至兴庄的80多辆大车。
  686团的战斗在继续进行,有人告诉李天佑,3营的伤亡很大,冲上公路后,9连的干部差不多打光了,全连只剩下10多个人。李天佑当即打电话问3营长:
  “你们怎么样?还能打吗?”
  “保证完成任务!”3营长还是那句话。
  在战斗中,没有一个干部在报告时强调伤亡。那年月,部队的干部、战士最怕的就是没有仗可打。
  日本人作战虽然非常顽强,但他们似乎不大懂山地作战的特点,除了用一小股兵力抢占老爷庙外,其他大部分敌人始终挤在公路上被动挨打。686团的部分兵力就冲过公路,直奔公路西侧的老爷庙。这样,在2营的积极支援下,3营终于占领了老爷庙这个制高点。
  可是就在这时,杨勇突然感到一股巨大力量向他袭来,把他冲倒在地。他想爬起来,可左臂怎么也不听使唤了。身后的通信员惊叫道:“政委,你挂花了!”“别喊了,这点小伤算什么。”杨勇对通信员说道。然后卫生员过来给杨勇简单地包扎一下,他又站在指挥位置上。这是他参加革命以来第三次受伤。
  占领了老爷庙后,686团从公路两侧居高临下对敌人进行打击,打得敌人无处躲藏。这时,敌人的指挥官才猛醒过来,发现了自己战术上的失误,马上挥刀喊叫,指挥部队争夺老爷庙制高点。但是,由于双方处于近战胶着状态,敌人的大炮、快速骑兵全都失去了作用,火力优势就发挥不出来了,他们只有穿着皮鞋的步兵成群地往上爬。八路军居高临下,对日军进行打击。
  敌人冲上来,马上就垮下去。再冲上来,又垮下去。
  敌人一次又一次进行冲击,在老爷庙下面集结的日军越来越多,足有五六百人,这时敌人的飞机也来凑热闹,低空盘旋着,寻找机会。但交战双方靠得很近,敌机不敢轻易投弹。
  战斗进行到下午1时,687团从后面攻上来,敌人的后尾顿时乱了。原来,第687团将敌后尾部队分割包围于蔡家峪和西沟村地区,并抢占韩家湾北侧高地,切断了敌人的退路。被分割的敌人企图向北逃窜,但被687团歼灭于蔡家峪东北。随后,687团转而南下配合343旅进行战斗。林彪意识到进行全面攻击的时机到了,于是命令各部队立即发起攻击。占据公路两侧的部队迅速发起了冲击,很快就把老爷庙与兴庄之间的敌人消灭在山沟里。
  在歼灭老爷庙和小寨村之敌的过程中,为解救被围的同伙,先期进占东跑池之敌一部回援,又被我第685团所阻。敌师团长坂垣急令其在蔚县、涞源的部队向平型关增援,但被115师独立团、骑兵营阻击于灵丘以北和以东地区,并在灵丘以东的腰站毙伤其300余人。被围于小寨村至老爷庙之敌,在6架飞机掩护下,再次猛攻老爷庙及附近高地,也未能得逞。第686团遂集中全力,在两翼友邻部队协同下,将被围之敌歼灭。至当日13时,战斗胜利结束。
  黄昏,115师师部命令第343旅向东跑池的日军展开攻击。在东跑池约有2000多名敌人,控制着东跑池高地,这股敌人原是国民党晋绥军出击的目标。但是,国民党军却没有按预定的协同计划配合八路军作战,致使日军敢于集中力量向八路军侧翼攻击,企图为老爷庙和小寨村的敌人解围。在八路军消灭了上述被围之敌、开始攻击东跑池之敌时,国民党晋绥军却又放弃团城口阵地,使敌人夺路而逃,丧失了取得更大战果的机会。
  在这次作战中,八路军115师歼灭了日军精锐第5师团第21旅团共1000余人,缴获步枪1000余支、机枪20多挺,击毁汽车100余辆、马车200余辆,取得了抗战以来第一个大胜仗。打破了“大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给企图在几个月内灭亡中国的日军一个迎头痛击。它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日斗志,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也增强了八路军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信心。
  平型关战役之后,蒋介石也给八路军发来贺电。
  说长道短话日军
  从北伐到长征的10年中,打了数不清的仗。但在平型关,林彪是第一次与日本人作战。这一仗虽然只歼敌1000多人,同林彪过去的战绩相比,这根本就是小打小闹。但林彪的历史却紧紧地与平型关连在一起,好多人一提起林彪,就马上想到平型关,一提起平型关战役,马上就想到了林彪指挥的115师。平型关也因为115师在这里打了一仗而名扬天下。长城上的关隘很多,除山海关和居庸关以外,可能就数平型关的知名度最高了。
  平型关战斗只能算是一个小仗。它与后来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之战和杜聿明指挥的昆仑关之战相比,都不属于一个级别。但它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却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究其原因,主要是,平型关之战是抗日战争爆发以来日军遭到的第一次重大打击。平型关战斗的意义,在于它取得了中国全面抗战以来的“零的突破”。
  林彪在平型关战斗结束后,于10月17日之前撰写了《平型关战斗的经验》一文。写这一总结的目的,是为了向其他八路军部队提供值得借鉴的经验和需要吸取的教训。在总结中,林彪指出了日军作战的缺点和长处。他写道:
  “敌人实有许多弱点可为我乘。但敌人确是有战斗力的,也可以说,我们过去从北伐到苏维埃战争中还不曾碰过这样强的敌人。我所说的强,是说他们步兵也有战斗力,能各自为战,虽打败负伤了亦有不肯缴枪的。战后只见战场上敌人尸骸遍野,却捉不着活的。敌人射击的准确,运动的隐蔽,部队的掌握,都颇见长。对此种敌人作战,如稍存轻敌观念,作浮躁行动,必易受损失。我们的部队仍不善作疏散队形之作战,特别是把敌人打坍(原件如此)后,大家拢在一团,喧嚷‘老乡,缴枪呀!’——其实对日本人喊‘老乡缴枪’,不但他们不懂,而且他们也不是老乡——这种时候,伤兵往往很多。在‘抗大’的军事教育中,特别要教育干部了解正规战斗中的战斗队形之运用。”
  在平型关战斗中所遇到的情况,与林彪所讲的差不多。当时,战斗开始后,日军被突如其来的袭击打晕了,纷纷藏到汽车底下。八路军的战士们还不懂得烧毁敌人的汽车,让敌人失去掩蔽物,还以为日军和国民党军队一样,打狠了就会缴枪。他们就停止了射击,向躲在汽车底下的敌人喊话:
  “老乡,缴枪!”
  “缴枪不杀!优待俘虏!”
  然而,眼前的敌人不仅不懂中国话,而且还是一群经过法西斯军国主义训练的,并长期受“武士道”精神熏陶的人。结果,敌人不但没有缴枪,反而对前去喊话的八路军战士进行射击,许多战士因为缺乏对日本侵略军作战的经验,反被垂死的敌人给杀伤了。
  当时686团1营的一名电话员,正沿着公路查线,发现汽车旁躺着一个半死的日本兵,他跑上去对那个敌兵说:“缴枪不杀,优待俘虏!”还没等他说完,那家伙扬起手就是一刺刀,刺进了电话员的胸部。还有的战士想把负伤的敌人背回来,结果自己的耳朵却被负伤的敌人咬掉了。有的战士去给哼哼呀呀的敌人裹伤,反被打伤了。
  685团和686团都同样遇到了这样的情况,很多战士被负伤的敌人打死打伤。据战后统计,在115师的伤亡中,这一项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敌人不肯投降,其结果是,115师虽然打了胜仗,但却没有抓到一个俘虏。
  日军之所以死不投降,拼死顽抗,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是坂垣的第五师团长期驻在中国,从骨头里就没有把中国军队放在眼里。对国民党政府军尚且如此,更何况被他们称作为“匪”的八路军。坂垣征四郎极为崇尚武士道,他的部下大多数也都愿意作武士道精神的牺牲品。他们不想让连自己都瞧不起的军队抓住,否则他们会认为是贞节不保,是自己的奇耻大辱。这样,“不成功则成仁”就成了他们之中大多数人的选择。除了这个原因之外,林彪在他的总结中还指出了另外一点:
  “日兵之死不肯缴枪,一来因日本武士道的教育、法西斯教育,同时也因他们对中国军民太残暴,恐怕中国人报复。但最主要的,是过去华北军队对日军俘虏政策不正确,采用野蛮的活埋、火烧、剖肚等办法。故我们今后须加紧日本士兵的日文日语的政治宣传与优待俘虏。”
  在此次战斗中,日军的伤兵不但用武器继续顽抗,而且还经常徒手与八路军战士作战,他们用牙咬,用石头砸,用身体撞……不但不把自己的性命留给八路军,而且最为可惜的是,他们也不想把自己的武器和其他装备留给八路军。他们很多人都把自己手中的武器毁掉,或砸碎,或炸毁。从115师所取得的战果来看,成绩是不小的。但在平型关所遇到的敌人,包括一部分日军辎重队,掌握的各种装备和物资是不少的。如果不是日军毁掉了一部分,那么115师的战果还要大得多。
  在对待俘虏的政策上,共产党历来都比国民党高明得多。在八路军改编之初,中央军委就颁布了“八路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三大纪律包括:1.实行抗日救国纲领;2.服从上级指挥;3.不拿人民一点东西。
  八项注意包括:1.进出宣传;2.打扫清洁;3.说话和气;4.买卖公平;5.借物送还;6.损物赔偿;7.不乱屙屎;8.不杀敌(俘)兵。
  八路军的纪律中清楚地写明了“不杀敌(俘)兵”这一条。如果国民党军队也都执行不杀俘虏的政策,那么中国军队的仗可能就好打一点。后来因为八路军一直执行自己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所以在战场也经常能抓到一些日军俘虏,并且有很多日本人转而为八路军服务。
  林彪在指出日军战斗力强的同时,也指出了日军在作战中的弱点。他在其总结中说:
  “一到山地,敌人的战斗力与特长均要大大降低,甚至于没有。步兵穿着皮鞋爬山简直不行。虽然他们已爬到半山,我们还在山脚,但结果我们还是要先抢上去,给他们一顿猛烈的手榴弹。他们只好像滚萝卜一样滚下去了。至于炮兵则难于运动与找阵地。坦克呢?有些地方真使它有英雄无用武之地之感,飞机的作用也不大。
  “敌人轻视中国军队,成了习惯,便由骄矜而疏忽,不注意侦察警戒,不爱做工事。打起仗来,先让飞机和大炮显神通。来到猛攻时,他们步兵连阵地也不爱占领,只隐蔽在沟里休息。这样的敌人,当然便利我们袭击。所以我们这次,一切都布置得妥妥当当了,向他们开枪了,冲锋了。他们才知道。
  “敌人不仅是弹药要靠后方输送,连粮食都要靠日本送来。他们的后方线已扯长有几千里。在这样情形下,把他们后方线一切断,他们的困难就可想而知了,可以弄得他们进退维谷。所以发展游击战在敌后方线上活动是非常重要的。此次平型关战斗,我们正是派了一部分人在敌后路上阻滞其增援部队及粮食供给……”
  根据战斗的实际情况看,林彪所讲的是真实的。从表面上看,在平型关,日军的失败是由于八路军打得好,其实失败的主要原因还是在日军自己那里,115师只不过是利用日军的弱点而已。
  当然,聪明的军队指挥者,往往能充分利用其对手的弱点。
  “友军的配合实在太差”
  平型关战斗,是建立统一战线以来国共双方军队的第一次配合。但仅仅是这一次,就使林彪更加瞧不起国民党军队。
  当时的作战背景是,9月20日,坂垣征四郎下达了进攻平型关的作战命令,即令第21旅团长三浦敏事少将指挥在灵丘的三个步兵大队(第21旅团所属第42联队的2大队、21联队的3大队及第9旅团所属的11联队之第2大队)实施正面进攻;令第21联队长粟饭原秀大佐率领广灵、浑源方面的两个步兵大队(第21旅团所属21联队的第1、2大队)偷袭平型关右侧。
  21日,粟饭原秀率部出动。
  22日,三浦敏事也向平型关方向机动。
  从浑源南下的粟饭原秀部队翻过大尖山后,于22日进至中庄铺地区,与高桂滋军警戒部队接触。日军并不恋战,绕过高桂滋的部队,沿王庄堡西侧的山涧小路,继续向南穿插。23日,进至西河口及其以南地区。至此,粟饭部已绕到平型关左侧后。这时,阎锡山的部队在大营地区的预备队距敌只有六七公里,但却按兵不动。23日夜,日军向北进攻,袭击高桂滋的背后。高桂滋发现自己的侧后受敌,就放弃团城口一线阵地,向西退却到大营以北地区。24日,日军占领了团城口至东西跑池一线的长城。
  就在这一连串事情发生的同时,担任平型关正面防御的国民党军第33军的一线部队第73师,却早在21日就退到平型关东南部的小西沟——马跑泉一带地区。
  至此,在山西境内的长城以北,已没有阎锡山的一兵一卒。
  坂垣征四郎的预期目的实现了。他迅速驱逐了灵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