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战争秘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越战争秘录- 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又碰上了大雾天,对面看不见人,这下好了,乘这机会钻出洞来,使劲蹦,就不相信尿结石蹦不出来。
    “一二三,跳啊跳!跳啊跳,十年少!”
    真羡慕那小姑娘们跳皮筋,能活着回去,买条长皮筋,全连一起跳,跳它三天,这个说,回去以后,要把一年少喝的水补回来,这叫补喝,咱不要求补别的,要补跳,补跺,象骡子那样欢欢实实在去蹦。
    “单腿跳,单腿跳效果好!”
    他们不单腿跳,单腿跳不吉利,弄不好真会应了,触雷断腿,就真成了单腿跳了。
    轰隆,轰隆!敌人炮击,炮弹就落在那山顶上,石头落了下来。
    蹦不成了,蹦疗法一个疗程没完,就被炮轰回洞里。
    幸亏他是卫生员,有了一个去团部的机会,团部是在一个大的山洞内,要走一条高低不平的山路,在这条路上坐汽车,能把人颠散了。他从这儿发现了好的治疗方法,坐车颠。
    他拦了车,坐在大厢板上,下了车,再拦一辆往回开的车,再颠,路上尽是外露的石块与弹坑。他手抓车板,整个身子能颠得腾空,幸好车篷是帆布的,落下来颠得哎哟一声,浑身象是颠得裂开了,象是颠成了余瓣,头晕眼花。好啊,难得有这种颠,边颠他还边蹦呢。
    五脏六腑象要颠出来了,尿结石就是焊在里头,也把你颠出来。
    后来他的结石症好了,是颠出来的。
    他们的哨长是在夜里值班时犯的病,小腹处疼,越揉越疼,在猫耳洞一时难去卫生队,只能搞电话诊断。这边说病情,那边听了加以分析,“望、闻、听、切”四诊,在这里只剩下了“问”。
    电话诊断结果是尿道结石。
    吃了药,打了针,他现在需要的是多喝水,没有大量的水,结石难下来。
    猫耳洞内缺的就是水。
    其实猫耳洞内得什么病都难办。咳嗽不是大病,可离敌人近的猫耳洞夜里就不能咳嗽,抵近侦察也不能咳嗽。在洞内肚子疼了,没有温水袋,干脆压上几个手榴弹。这个连队三排猫耳洞有个新兵拉肚子,把准备的罐头盒用完了,解手是不能出洞的。排长王高银只好把罐头打开。把罐头吃了,把盒子给他,这边吃一个,那边用一个,就这还赶不上用,最后只好拿了个钢盔。
    有个副班长患的是尿潴留,尿不出尿来,别人水不够喝,他怕喝水,幸亏猫耳洞水少,不然得天天导尿了。
    治尿结石需要喝水,阵地上人们把水省下来,留给哨长,他得用水冲肚子里那块石头。
    那天他觉得那结石往下窜,用手摸有压痛感,他把人们给他的那几碗水,一气喝下去,连碗底的几滴也喝了,喝完不敢轻易小便,憋了一大泡尿,这时尿也不能浪费,积攒多了,一次尿出来,冲石头。
    他洗了一个罐头盒,往里边尿,尿得很疼。他两手抓着石缝,那难受的样子象妇女在生孩子。听到“咣当”一声,他就象听到了婴儿的哭声,一块石头尿了出来,心里的石头也落了地,尿道划得疼痛不已,赶紧又打针,吃药,后来就再没犯病。
    第10章
    40。眩目的老山文化期
    某军和某步兵师,刚接到参战命令,就开始张罗猫耳洞文艺宣传队,准备进京演出。演员们催人泪下的迷彩服,都是一线部队不屑于穿戴的(越军恨侦察兵,专打穿迷彩服的)。战区时兴对联,一屋一联,一洞一联,松枝彩门也有联,参战野战军的对联拥有量,超过全中国人民解放军起码十倍。对联的孪生品种是书法,一手拿枪杆,一手抓笔杆,打一年仗,首长和机关干部的书法若没进步,就算战争大学文化系没毕业。靠山写山,老山的富矿挖不完,想写《老山启示录》的不下十人,素材都是私有财产。也真藏龙卧虎,接踵而来文学期刊老师们发现了那么多的新秀,新秀的作品撒向全国。
    最为引人瞩目当推诗人群落。老山有诗人,老山有诗社,老山有诗报,老山还开过诗会,一些著名诗人前来助兴。老山的诗真多,有点儿一九七六年“四。 五”天安门诗潮的味道。写得也好。没有百十本诗集的容量,老山诗是摘录不完的。纵有百十本诗集,猫耳洞人的思情也是采不尽的。猫耳洞人在思索,在哨烟里思索民族、历史、人生、战争。有斑谰色彩,有眩目光点,有振聋发聩的爆音。有迷恋,有向往,有企盼,也思索这硝烟飘散的流向,期待着挟带苦涩味的橄榄风重新吹绿这片焦土。战争,是思索的引信;思索,是诗情燃烧的火种。自封为猫耳洞诗派的人们,在洞里洞外,向苍天大地,唱出一阕阕哨烟里思索的歌。
    41。蝴蝶与相思树
    老山收集热波及全国。各地纷纷来信索要老山兰和红土,一支歌为老山兰作了广告,文学作品提高了红土的知名度,战区的人并不看重这两样。老山兰在想象中是最美的,真见了,平常的很,远不如香蕉花艳丽。也有用罐头盒栽一两株老山兰的,仅仅是点缀战地生活而已,不在收集收藏之列。一是到处埋着地雷,挖之不易,二是不比内地的特殊,三是不便保管,引不起文学兴趣。到了老山,总要收集些纪念物,有些收集项目很高雅,表现了很高的审美情趣。
    蝴蝶泉头蝴蝶树,
    蝴蝶飞来千万数。
    首尾联接数公尺,
    自树下垂疑花序。
    郭沫若一九六一年游览大理蝴蝶泉的赋诗,用来形容老山蝴蝶亦是十分恰当。每年春末夏初,老山战区花满山,蝶满山,众蝶竞相翻舞,五彩缤纷,蔚为奇观。彩蝶在阵地上飞来飞去,有的首尾相衔挂在花树上,在风中宛如彩带。战士们钻出猫耳洞,信手拈来,制做成标本。彩蝶大如掌,小如币,捉到后,用小棍剔了烟油在喙部一点,蝶即夭折。有位营长收集甚多,四壁挂满了蝴蝶,一簇簇一丛丛如群芳斗艳,夜间秉烛赏蝶,蝶蝶翅上的七色鳞片借了烛光烨烨生辉,宛若进了水晶宫。某团政治处主任刘国志向我们展示了他的蝴蝶,有两只极其美,都是黑底色,大翅上排列桃形的红黄斑点,小翅上很醒目的孔雀蓝色块占了一半面积,两只蝴蝶为同一品种,颜色搭配和分布完全相同,纹饰略有区别,象雍容典雅的一对淑女。刘国志还有一扇灿黄的大蝶,翼展为二十二厘米,他引以为自豪。我们告诉他,这不是蝶王。老山主峰团作训股长杨爱民,采集到一只巨蝶,翼展二十四厘米,欢喜异常,挂在猫耳洞里象一架辉煌的风筝,团长盛晓明到他洞里交待工作,见此蝶连连称奇,杨股长只好割爱。杨股长若知道这是世界上最大的蝴蝶,他断然是不肯撒手的。据载,全世界约有蝴蝶一万四千余种,最小的翼展仅一点六厘米,最大的为二十四厘米。老山蝴蝶之大,确是一项世界之最,也是猫耳洞的吉祥物。但是,蝶满山,地雷也满山,战区报纸专门发表文章提醒指战员谨防追蝶触雷,从保护资源角度,也不提倡捉蝴蝶。令人欣慰的是,蝴蝶与地雷有同一性。老山主峰接待室陈列了十几种地雷,均掏去炸药,用以介绍雷战。各地慰问团到此,将地雷悉数带走,如获至宝。他们来去匆匆,绝少知道老山的特产是蝴蝶。
    相思树又名台湾相思树。老山的相思树不是这种,本名“红豆树”,也叫相思树,《辞海》亦认可。老山相思树结红豆,人说:“老山红豆也相思”,故为收藏珍品。老山有四宝:蝴蝶相思豆,拐杖和平鸽。拐杖用高射机枪子弹壳焊制,和平鸽用大口径炮弹的药筒(俗称“炮弹壳儿”)镌制,系人造纪念品。相思豆即红豆属自然纪念品。相思树很少见,加上战毁,相思豆不易求得,故此实为四宝之冠。红豆呈玛瑙红色彩,以收集到一对为荣,很有观赏价值。在老山,收集不到相思豆甚至不识相思豆者,不乏其人。有人赠惠生一对“相思豆”,浅栗色,光亮如漆,鹌鹑蛋大小,摇之有声。问一些人,有说是的,有说不是的,真假难辨,最终证实是桐子,辜负了许多诚心诚意的相思豆爱好者。
    42。猫耳洞语系
    自成体系的猫耳洞语,且三大组成部分:酒令,外号,黑话。外人进了猫耳洞,如同进了威虎厅,你听不懂几句,虽然都是说中国话。
    几个兵在一起喝酒,酒令忌“七”,七的字眼和倍数都忌讳,类似外国的“十三”。逢七要说“拐”,逢七的倍数如四十九,就说“拐乘拐”。缘由是,连着几个参战部队的番号都有七,逢七多不吉利。有个部队那年三月十七是交防,三月七日重伤一个,三月十七日临下阵地前十分钟又阵亡一个,大家都尽量避七,每月三次逢七,都格外小心。外号内地也叫,猫耳洞的特点是普及率达到百分之百,人人都有外号,人人叫外号,叫惯了,到叫姓名时反要发个愣。B1团一连三班长李广才,对别人开玩笑开不过,扑上去咬人家一口,定名“蚂蟥”。洞里蚂蟥多,战士被咬了,就给三班长打电话:“你的部下是不是放假了,跑到这们这乱咬人。”“蚂蟥”说:“对不起,你让蚂蚁把它驮过来。”“蚂蚁”是翟建国,瘦,有劲,腿长,爱跑,背上百十斤粮食行走如飞。“蚂蚁”任劳任怨,当军工不怕苦,谁有跑腿的事,只管支配“蚂蚁”,他不吭不哈就给办完了。爱说话的是“蚊子”,爱叫唤,他闲不住, 别人脑袋碰到洞顶, 咚一声,他在里面问“谁呢?”弄清情况又添上一句“小心点儿,别把军功章撞坏了。”“蚊子”是二班副韩章艳,活跃得很。“蚊子”没有父母,跟同志们团结很好,打完仗的最大愿望是先把房子盖起来,再找个对象,这辈子就满足了,农民不农民的没啥。还有个“耗子”,一班副郝建英。四个人都在一排,排长何伟封蚊子为空军司令,蚂蟥为海军司令,耗子为陆军司令,蚂蚁为军工司令,号称三大军种加一个军直。
    电台对话:
    ——斑马,斑马,找屠老板。
    ——我是屠老板,406虎头吗?
    ——是的,耗子来了,耗子扔地瓜。
    ——给耗子吃个大饼。
    ——大饼不好吃,给来点土豆,大土豆,大大的土豆。
    ——别咋呼了。
    ——土豆来了,三只耗子大休息,两只小休息。
    ——别咋呼了。老天爷叫我们这个月千万那个那个。
    ——放心。相声磁带不多了,歌曲磁带、流行磁带没有了。
    ——这个月亮猴子拐。
    ——来点清凉油吧。
    ——老天要撒尿,注意接尿。
    ——虎头老板要花生米。
    ——猴子拐六,有花生米。
    这段猫耳洞黑话翻译如下。
    ——连指挥所,找屠连长。
    ——我是屠连长,6号哨位吗?
    ——是的,越军上来了,扔手雷了。
    ——炸他们个定向地雷。
    ——定向地雷被破坏了,请给炮火,大炮弹,越大越好。
    ——明白。
    ——炮弹炸了,死三个越军,伤两个。
    ——明白。团长让我们今晚加倍小心。
    ——放心,肉罐头不多了,菜罐头,水果罐头没了。
    ——今晚上军工。
    ——背些水来。
    ——要下雨了,注意接雨。
    ——说要子弹。
    ——上六个军工,有子弹。
    两国军队的报话机型号相同,互相能监听。电话也有被窃听的可能,猫耳洞之间的有线无线联系均不能有明语能话,这就为猫耳洞黑话的形成和发展提出了客观要求。上级没有编制统一的黑话用语,全凭各连即兴发挥,达到约定俗成,几乎每条黑话词汇都包容一个小掌故,每套独立的黑话体系都有自己相应的文化背景。这里长官意志不起决定作用,通常某个洞先使用一个新语,连里加以普及,个把月之内便基本完善和运用自如。连与连之间不发生横向联系,因此各成语系。莫说越军监听人员弄不懂,就连我军监听人员也译不出。大致上有多少一线连队,就有多少猫耳洞语系的流派。各猫耳洞也有内部使用的暗语,不与连队通话时(电话形成通播网,全时沟通,互相能听到说话),说本洞黑话,配合得非常默契。
    各流派之间的差异很大。同样是说水,有的用“尿”,有的用“清凉油”,来点清凉油和撒一泡尿来吧,是一个意思。要炮火支援,有的说来几个土豆,大土豆,有的说扯我几个蛋。亡人,有的叫大休息,有的叫瞪眼。手榴弹,叫啤酒,也叫地瓜。电线,有的叫鞋带,有的叫面条。同样是电线炸断的,甲连说面条胡了,弄两个西瓜(哨兵)把面条捋一捋,乙连说紧一紧鞋带,猴子(军工)拐(来)。有一样用语比较一样,即把子弹称作花生米,保留了抗战时期老八路的文化传统。
    有时,越军电台也插进来对话。越军会汉语的人不少,装模作样说几句很正规的对话,一开口就露馅。我方猫耳洞黑话多以民间俗语为基础演化而成,一说撒尿,他连小便的意思都译不出,更联不到水上去。这时,越军就只有挨骂的资格了,挨了骂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以为中国军队上了当,还认真地说:“是,是,好好。”说不定还在录音准备当成果上报。
    43。血书
    何为血?
    流动于心脏和血管内的不透明红色液体,主要成份为血浆、血细胞和血小板。味咸、腥、且含有各种营养成份、无机盐类、氧、代谢产物、激素、酶和抗体等,有营养组织、调节活动和防御有害物质的作用。
    何为血书?
    《辞海》无此词条。
    将士们要出征了,某大学生物系三年级的同学们去看望联谊单位九连的战士。战士们都那么小,同学们把他们当小弟弟,小弟弟常来系里搞军民共建,大哥哥大姐姐多,小弟弟少,数量和文化的对比都悬殊,联欢会上,小弟弟们羞得没办法,如今,小弟弟们突然间长大了,在肃穆的气氛中匆匆忙忙。笑容里含了惊人的成熟,花起钱来又那么不成熟。他们注视大哥哥大姐姐的目光,如同大哥哥大姐姐过去看他们。他们一下子超越了大哥哥大姐姐,要飞得更高,走得更远,他们中有的人可能再也回不到出发地。大学生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