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道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道君-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是集合许敬宗、上官仪等一群人。
    刚才他写的这四首诗歌全都是脱口而出,而且都是名家之作,水准很高,就不能不让人惊奇和怀疑了!
    “今天听殿下之言,尉迟循俨往日之心结已解,内心恍然开朗,已知自己今后该怎么做了!殿下今日之恩,循俨必将铭记在心!还请殿下受循俨一拜!”就在李弘考虑自己该怎么向高宗、武后和东宫属官解释这四首诗歌时,尉迟循俨第一个醒悟过来起身就向李弘拜道。
    尉迟循俨这一拜看似只为感谢李弘对他的开导,实则是表达了他真正愿意为李弘效力的态度和决心。
    这时,程大志和秦战、薛岩三人也随即醒悟过来,他们眼神清澈,脸上表情很坚毅,没了之前的颓废和沮丧之态,三人也跟尉迟循俨一样起身向李弘拜道,“殿下今日之言,让我们解除了心结,清楚了自己该走什么样路,请殿下受此一拜!”
    李弘知道四人这样隆重的参拜自己,究竟是什么意思,因此没有拒绝,而是生生受了他们的大礼。

第二十四章 半步红裙
    李弘刚回到东宫,就见内侍魏志强大步迎上前,低声在他耳边说道,“殿下,下午娘娘让人送来几名婢女,说是今后让她们服侍殿下的起居生活,不知道该怎么安排?”
    “婢女?”李弘皱眉道,“你将她们交给闫庄安排吧!”
    他很清楚武后这么做,不是为了对他好,而是想在他身边安插更多的眼线,能更好的监视自己,只是他现在又不能拒绝,就只能将这些人安排到不是很重要的位置上了。
    只是李弘说完,正要去书房,就见魏志强苦着脸跟着他,似乎还有事情要说。
    “怎么,你还有什么事情?”李弘语气不悦的问道。
    魏志强今年二十八岁,十六岁就开始服侍李弘,至今已有十三年了,是李弘身边的心腹之一。
    “殿下,娘娘说,有一个叫赵红裙的婢女是她专门挑选出来贴身服侍你的,你还是去看看吧!”魏志强低声说道。
    作为太子的心腹,他又何尝不知道武后这样做目的?
    或许其他的婢女被分配到东宫,只要安排得当,让她们做些端茶倒水的活儿,不足以探听到太子的秘密,可这贴身婢女就不同了,只要以后太子娶了太子妃,她作为太子的贴身婢女她,以后是可以封为太子内宫妃子的人。
    所以,对于武后这样的可以的安排魏志强可不敢疏忽大意。
    “赵红裙吗?”李弘冷笑道。
    他不知道武后到底听到了什么风声,尽然会强行的给自己安排一个贴身婢女,只是作为他的母后,武后这样安排于情于理都没有错,他没有什么理由拒绝,就好奇的问道,“这婢女的姿色怎么样?”
    “呃…”魏志强被李弘的问话给惊住了,这可不是太子殿下的风格啊!不过只是一愣神,他就立马回答道,“这女子在掖庭宫时就有半步红裙之美誉,又精通琴棋书画,是难得的才貌双全的女子。”
    “什么半步红裙?”李弘不解的问道。
    魏志强有点神往的说道,“是说她舞跳的很好——半步之内,能舞出漫天红裙,才会被称为半步红裙。”
    “那就让她到崇教殿等我吧!”李弘淡淡的说道。
    “诺——!”魏志强神情有点恍惚的躬身领命,就嘀咕着小步离开了。
    李弘这时候还有要事要处理,就不再理会婢女之事,而是回到承恩殿沐浴更,就来到了崇文殿的书房。书房里除了闫庄外还有四个人,正是他让闫庄到少府监找来的几名懂得雕版刻印的技师。
    今天通过周兴的读书经历,他了解到寒门士子读书不易,又有了在东市“卢阁”的见闻,他很清楚书籍对于现在的大唐读书人的重要性,所以他准备将自己知道的关于活字印刷术一些构想说给少府监的技师们听,以便让他们能够改进现有的印刷技术,早点将活字印刷术发明出来。
    因为在大唐的九寺五监中,少府监是掌百工技巧之政的衙门。而少府监治的中尚署又是掌供郊祀圭璧及天子器玩、后妃服饰雕文错彩之制部门,里面不好技师的雕刻技术都精湛,只要你能说得出来就没有他们做不出来的东西,因此李弘才会让闫庄去少府监找人。
    “少府监少监安良臣参见太子殿下!”就在李弘走进书房时,一个年约四十的中年男人立即躬身施礼道。随即他身边的三名身穿少府监技师服侍的一老两少也躬身向李弘施礼,“参见太子殿下!”
    “不要多礼了,”李弘微微示意道。他见少府监的少监安良臣和一老两少三名技师一副小心翼翼的样子,就开门见山的说道,“你们不要紧张,孤今日找你们来,就是想让你们做一件东西。你们可曾了解过雕版刻印?”
    少府监设有监一人,从三品;少监二人,从四品下。
    像安良臣这样的寒门子弟能够一步一步爬到少监的位置上,就足以说明他自己学有过硬的技术。
    因此李弘一说雕版刻印,安良臣就忙开口说道,“这个微臣了解过,只要钱财足够,让中尚署刻印几本书不难。只是不知道殿下要想刻印什么书籍?”
    “雕版刻印的花费太大,刻印一本书的代价太高,你们有没有想过改进刻印技术?”李弘循序诱导的问道。
    关于活字印刷术,他只想给少府监的技师们一点建议,可没想过自己说出来直接让他们去做,因为他想通过活字印刷术刻意的培养少府监众技师们善于思考,敢于研究发明的意识。
    要是一切东西都是他说出来之后再让他们去做,这样又有什么意思呢?毕竟他自己知道的东西就不是很多,总有一天会做完的,怎么能比得上让大家一起来发明创造呢?
    “老臣倒是想过这个问题,想到过一个改进的方法,只是——”安良臣没有说话,倒是他身边的老人突然开口说道,“想要改进雕版刻印就需要很多的钱财,因此…”
    老人说到这里,瞥到安良臣不善的目光,便识趣的闭上了嘴。李弘将安良臣的举动看在眼里,只是没有点破他,而是继续问道,“你有什么方法?说来听听吧!”
    “现在的雕版刻印,是要在刨光的楠木木板上根据文字刻出阳文反体字,之后在版上涂墨,铺纸,用棕刷刷印,再然后将纸揭起,装订成书籍。这样雕刻的一版只能印一本书里面的一张内容,之后除了继续刊印这本书外,雕版就只能作废。”老人开口回答道,“老臣在想,我们要是将需要刊印的书籍里面的字一个一个的单独刻出来,再按照书里面的内容,将它们排版沾到木板上,等刊印完了再将字取下来,到需要印刷下本书用到这些字时,再重新排版粘贴的木板上,这样做岂不更加的省时省力吗?”
    待老人介绍完自己的改进方法之后,李弘尽然愣住了。
    不是说老人刚才说的方法有多高明,而是老人跟他说的改进方法不就是今后北宋发明家毕升发明的木活字印刷术吗?
    听到老人想出的木活字印刷术,李弘是既高兴有悲哀。
    高兴的是现在的大唐技师已经想出了木活字印刷术,这说明他们也有发明创造的意识;悲哀的是,因为钱财方面的短缺,这个关系到数万万读书人和影响到大唐科举发展的技术尽然胎死腹中。
    李弘想到这里,面色一沉,语气严肃的问道,“你的这个方法不错,孤觉得可行,孤给你十天的时间,你能做出一版样品吗?你放心钱财的问题你不用管。”
    “只要人手足够的话,十天做出一版样品没有问题。”老人肯定的回答道。
    “你在少府监担任何职?”李弘突然问道。
    “老臣安建良,是中尚署的丞。”老人躬身答道,又补充了一句道,“不过,老臣明年就要致仕了。”
    中尚署是少府监的一个部门,是专门为皇家使用的车船做画素刻镂,给宫中蜡炬杂作的衙门,设有令一人,从七品下;丞五人,从八品下。
    除开老人想出的木活字印刷术不说,老人作为一个从八品下的中尚署丞,而且还仅仅只是中尚署五个丞之一,这么大年纪了还到东宫来见自己,这本身让李弘很奇怪,只是突然想到少府监的少监叫安良臣,而老人的名字叫安建良,李弘似乎明白了什么。
    这一刻,他的嘴角的笑意一闪而过,凛冽的目光移向安良臣说道,“安少监,这件事情孤就交给你了,这十天内你务必要满足安署丞的一切要求,十天之后孤要看到样品。到时候样品合格,能用,孤升你的职,赐你爵位,要是样品不能用,白花了上万贯的银钱,你这个少监也别做了,就回家去种地吧!”
    安良臣身体一震,可脸上立马露出欣喜之色,忙躬身领命道,“诺!”
    ……
    待到安良臣和安建良一行人离开,闫庄这才开口问道,“殿下,这个方法是安建良想出来的,为何要让安良臣来负责呢?”
    “安良臣只不过是一介寒门子弟,今日能爬到少府监从四品下的少监位置上,难道你不觉得这个人很有才吗?”李弘反问道。
    “殿下的意思是说改进雕版刻印是安良臣想出来的方法?”闫庄不敢相信的说道,“那他为何又让安建良出头呢?难道是怕他自己想出的改进方法不管用会承担罪名,才会让安建良顶替他?”
    “安良臣今年才四十多岁,就已经是从四品的少监,要是他的这个改进印刷术的方法成功了,就凭这份功劳他就可以再进一步,到时候岂不就成了身穿紫色官服,腰佩金鱼袋的三品大员了。”李弘淡淡的说道,“可你看看现在朝堂上有几个寒门子弟能够做到身穿大紫袍,腰佩金鱼袋的?”
    “而安建良就不一样,他一个从八品下的中尚署的丞,你就是给他官升三级也不过是一个七品小官,能让谁会眼红?”李弘冷声道,“这对父子倒是深谙官场之道啊!”
    “他们竟然是父子?”闫庄听到这句话时更加吃惊不已,他脸色立即变得有点阴沉,狠狠说道,“他们的胆子倒是不小,敢欺瞒殿下,要不臣立马去将他们抓起来问罪。”
    “哎!”李弘微微叹息了一声说道,“还是算了吧!到时候等他们做不出合格的样品再追究他们的罪名也不迟。”
    李弘知道这就是当下大唐官场上的一种陋习,只要是寒门子弟身居高位,就会受到士族门阀子弟的打压和排挤,因此惩治安良臣父子没用,要是不能打破世族门阀把持着官吏的选拔和举荐权,就是杀几百个安良臣父子,寒门子弟依然会像安良臣父子一样明哲保身。

第二十五章 两个硬手
    待安良臣父子离开,李弘就让闫庄将张柬之和李峤请到了书房,他准备将东西市税收的调查任务交给两人去负责。因为东西市税收牵扯甚大,李弘不敢掉以轻心,而他现在能信任和能调用的人就只有张柬之和李峤两人了,再说查这类问题,他也只相信张柬之和李峤有这个能力。
    张柬之和李峤来到书房,看到李弘正要施礼,却被他阻止道,“不用多礼了,你们坐吧!”
    张柬之和李峤已经习惯了太子殿下的随和,只是微微躬身就很自然的落座。
    李弘开门见山的问道,“你们对东西两市的税收有关注吗?”
    “不曾关注过。”张柬之一脸不解的回答道,李峤也微微摇头。见李弘皱眉不展,张柬之便不解的问道,“殿下,难道是东西市税收出了问题?”
    李弘微微点头,就将今天在西市遇到的鸟收钱和胡商说的话跟张柬之和李峤说了一下。
    张柬之和李峤都是宰相之才,经李弘这么一说,两人就意识到东西两市的税收有问题,他们相互看了一眼,张柬之便开口问道,“殿下今晚叫我们过来,是否就为了要让我们查东西两市的税收问题?”
    “嗯!”李弘语气凛冽的说道,“税收奈国之财富,有人敢这么大胆,将手伸到了商税之中,孤就不能不管。所以,孤今晚叫你们过来就是想让你们两人能够查清这里面的问题,究竟是谁这么大胆,敢染指东西两市的商税。你们放心去查,要是中间出了什么问题,孤会帮你们解决的,还有你们在查找过程中需要什么帮助的话,随时都可以跟孤说。”
    “不知道殿下是让我们明察呢?还是暗访?”李峤问道。
    “东西市税收出了问题,这只是孤的猜测,因此你们先暗访吧!”李弘淡淡的说道,“要是查出问题,孤再上书父皇明察也不迟。”
    张柬之和李峤听完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便向李弘说道,“殿下放心,十天之内我们一定会给殿下一个交代。”
    “嗯!”李弘自然相信张柬之和李峤的能力,便又问道,“你们协助孙真人订正、补充和规范医学著作的事情现在进展的怎么样了?”
    “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就绪,现在就差订正和补充的专业人士了,不过这两天臣跟李舍人还有孙真人列了一个人员名单,不日便要跟李舍人到国子监和太学甄选这方面的人才。”张柬之思量了一下说道。同时他将一张订正补充和规范医学著作时所需要的人的名单递给了李弘。
    张柬之跟李峤的任命已经下来了,张柬之被任命为了正六品上的专门掌侍从规谏正启奏的太子司议郎,李峤被任命为了正六品上的专门掌侍从,行令书、令旨及表、启之事的太子舍人。
    因此,张柬之才会称呼李峤为李舍人。
    李弘没有看名单上的内容,让有宰相之才的张柬之和李峤负责这样一件小事情他还是很放心的。而国子监和太学是大唐的最高学府,大唐将近有一半的精英们都在里面学习,所以张柬之和李峤准备到国子监和太学去甄选订正、补充和规范医学著作需要的人员,李弘是一百个赞同啊!因为这跟他之前就计划好的借订正、补充和规范医学著作纳贤的计划不谋而合。
    不过他想借订正、补充和规范医学著作纳贤的计划到现在还没有告诉张柬之和李峤两人,因此他便开口说道,“这次你们去国子监和太学,不必拘泥于甄选订正、补充和规范医学著作所需要的人员,其他人只要有才,你们都可以将他们招募到东宫,孤的身边没多少位置给他们,可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