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是在官职上军功上,官职上李绩缺个太子少保,太子少保虽然是荣衔,可是非常的尊重,不是一般人能够获得的。而在军功方面,苏定方为大唐开拓了西域疆土,这是开疆拓土的功劳,李绩可没有这样的功劳。
“薛卿,你愿意跟随孤去征伐吐蕃吗?”李弘突然问道。
既然要为薛仁贵出头,他就要问清楚薛仁贵的想法。因为一旦他为薛仁贵出头,就意味着薛仁贵是他的人了。以后李绩指挥报复薛仁贵而不会在赏识薛仁贵,他虽然很想挖角薛仁贵,可同样也想让薛仁贵心甘情愿的归顺自己,而不是逼迫。
薛仁贵自然愿意跟随太子殿下,因为他儿子薛呐之前就在东宫担任要职,虽然职务低,可好歹在东宫武将,以后的前途不可限量,而在这次针对吐蕃的大战中,他儿子立下了功劳,军功虽小,可功劳就是功劳,可以作为升迁的依据,而李弘在向高宗的奏折中写上了他儿子薛呐的军功,这就表示他儿子已经是太子的人了,是铁杆的太子党。
既然这样,他何不也转头太子,做太子的这样?
这样父子两人同在太子麾下效力,今后取得的成就会更好一点。
薛仁贵因为这么想,才会急切的来找李弘。
因为李弘要是真将他调入辽东战场,他以后再想回西北战场就很难了,除非辽东战场的战事结束,可这可能吗?以他的眼光来看,大唐在辽东没有个三五年是结束不了对高丽的战斗的。
对付高丽,大唐表现的太过软弱了,这种软弱不是军事上的软弱,而是惩罚上的软弱,这导致高丽人不害怕自己战败,不害怕自己失败,这是很可怕的。
“末将愿意跟随殿下去攻打吐蕃,今后也愿意戍守在西北边关。”薛仁贵说道。跟辽东相比,他戍守在西北,更容易回家,因为比较近。
李弘得到了薛仁贵的回答,就微微点头道,“行了,这个孤知道了,孤会想办法的。”
“多谢殿下!”薛仁贵感激道。
“薛卿,这次攻打完吐蕃,占领吐蕃之后孤想让你戍守吐蕃疆域,你愿意吗?”李弘突然问道。
“殿下的意思是?”薛仁贵有点不解。
“吐蕃疆域太大,要是不设立都督府,很难管辖他们。”李弘说道,“孤准备在攻下吐蕃之后设立西藏都督府,让你出任大都督,让郭侍封和黑齿常之出任副都督和长史,你觉得怎么样?”
一下子就官职大都督,这升迁也太快了吧?
大唐重要城镇的大都督和都督都是皇子在兼任,就像高宗还是皇子时就遥领过扬州大都督。现在李弘竟然让薛仁贵担任新组建的西藏都督府的大都督,薛仁贵心跳加速,思维有点跟不上。
见薛仁贵有点迷茫,李弘笑道,“镇守吐蕃,非你这样的将才不可,因此这次征伐吐蕃,你可要出大力才行,要在武力上震慑一下吐蕃人,才能让他们在被大唐征服之后乖乖最良民。”
这次薛仁贵懂李弘的意思了,就微微点头,没有再拒绝,实际上他也不想拒绝,这可是大都督职务。
“薛卿,孤很看好你,你可不要让孤失望啊!”李弘再次向薛仁贵说道。
薛仁贵领命,向李弘保证道,“殿下放心,末将该知道怎么做了。”
既然投效了太子,薛仁贵就忠贞不二了,再说西藏大都督这样的职务都给自己了,薛仁贵还有什么可以反叛李弘的理由?
看到薛仁贵兴冲冲地离开,李弘的嘴角露出了淡淡的笑意。李绩跟他斗还嫩了点,因为李绩欠缺他有的东西,就是封官和封爵,他是太子,小的官职可以随便封,大的官职只需向高宗奏请就行了,基本上高宗都会批准,可李绩能做到吗?
再者,他的身份是大唐的太子,是大唐未来的皇帝,李绩是什么?大唐军方第一人又能怎么样?你依然只是臣子,而不是国君。即便你身边有武后又能怎么样,武后是皇后娘娘,跟太子争夺权力,是名不正言不顺。
李弘相信,自己一个西域大都督换来的不止的薛仁贵和薛呐父子的忠心,还将是大唐所有梦寐高升又希望用战功来取得升迁的武将的投效。因为薛仁贵就是一个很好的宣传只要跟着他就有肉吃,就有钱分,就有官职可以升迁的最好的招牌。而且薛仁贵战斗力很强悍,之后他受封西域大都督,不会受到军功方面的阻止,这样顺利的升迁更是一种李弘实力的展现。
因此,李弘相信他送出去的西域大都督的职务会给他百分之二百的回报。
因为,李弘给了大家李绩不能给的东西——官职!
……
薛仁贵离开之后,李弘就去见高宗了,这件事情既然是李绩已经出手了,他就不能再大意,免得李绩出手太快,他慢了一步将薛仁贵拱手送人。
李弘来到高宗的寝宫,就见高宗躺在榻上,贺兰敏月在一旁服侍他。
贺兰敏月见到李弘,身体一颤,她已经好久没有见到这位太子殿下了,她心目中永远的五郎,她爱的男人。
贺兰敏月目光直逼李弘,就像要将李弘看个够一样。
高宗发现了贺兰敏月的情绪不对,就转过头来,就发现了李弘。
“参见父皇,参见魏国夫人。”李弘向高宗和贺兰敏月施礼道。
高宗起身,李弘和贺兰敏月忙山前搀扶他,不经意间两人的手碰到一起,李弘像触电了一般立即收回来了,而是贺兰敏月则是一阵恍惚,她已经很久很久没有触碰李弘的手了,她已经忘记了他手上的温度了。
“弘儿,你怎么来了?是不是有什么事情要朕给你做决定?”高宗坐起来询问道。
“父皇,儿臣听说李绩要将薛礼调往辽东战场,儿臣恳请父皇能够给李绩降旨,将薛礼调到儿臣身边听用。”李弘直接表明了自己的来意。
高宗听完李弘的问题,问道,“薛礼对你征伐吐蕃很重要吗?”
李弘回答道,“吐蕃人凶性残暴,想要真心实意的让他们投降,我们表现得就要比他们狠,而在这方面大唐将领之中没有人能比得上薛礼,父皇也知道薛礼当初的战绩和战功。”
高宗自然不可能忘记薛仁贵一战成名的大战。
同时他也清楚,薛仁贵这样的武将跟随在李弘身边,会给李弘征伐吐蕃增加多少胜算,就想也不想的点头答应了。
说实话,现在攻打吐蕃才是高宗最为关心的问题,其他的问题都可以放在一边。
因为根据李弘的意思,攻打吐蕃只需要三个月即可,现在才是六月,三个月之后就是九月份,他十月份才能到泰山封禅,要是能赶上李弘灭了吐蕃,将吐蕃收入大唐的版图再封禅,他就觉得自己的封禅更加完美了,更加具有说服力了。
因此在攻打吐蕃的问题上,只要李弘的要求不是很过分,高宗就一定会答应,因为他没有不答应的理由。
见到高宗答应了自己的请求,李弘很高兴,这意味着薛仁贵以后就是他的人了,是他的头号战将。现在李弘身边的武将不少,有儒将,就像裴行俭和王方翼这样的人,还有武将,就像郭侍封和黑齿常之、赵忠勇和黑鬼这样的人。现在有多了薛仁贵这样的猛将,他心里非常的高兴。
以现在他身边的武将的数量和质量来判断,他在武力方面已经不输于武后了。
得到了高宗的许诺,李弘心满意足的离开了。
他不想再打扰高宗休息,因为高宗休息好了,身体好了,才对他更加有利。现在的情况就是,唯有高宗能为他牵制武后,不然要是高宗病倒,他在朝中的根基还很浅,到时候绝对不是武后的对手。
李弘出了高宗的寝宫,还没有走两步,就听见有人在叫他,他回头,发现贺兰敏月跟了出来。
“魏国夫人找孤有什么事情吗?”李弘吓了一跳,在这里他可不敢跟贺兰敏月有什么,不然问题就大了,这里可是皇宫,是高宗的寝宫,而不是贺兰敏月的府上。
“殿下,敏月没事,就是想问问殿下,准备在洛阳待多久?”贺兰敏月关切的问道。
“大概也就三五天吧!”李弘回答道。
“明天殿下可否赏光,到敏月的府上喝一杯?”贺兰敏月问道,目光中充满了殷切的希望,她真的想让李弘来她的府上喝一杯,那怕是一杯也行,就是不喝酒来坐坐也行啊!
李弘犹豫,随即拒绝道,“还是算了吧!多谢魏国夫人的好意。”
李弘说完,就大步离开了。
“殿下,等等!”贺兰敏月不肯罢休,又叫住李弘道,“殿下,你就不能答应敏月一次吗?”
李弘有点心急,再在这里跟贺兰敏月纠缠肯定会出问题的,可是贺兰敏月怎么就不懂呢?难道她是故意的?
“魏国夫人,你究竟想要做什么?”李弘不悦的问道。
“就是想让殿下来敏月的府上坐坐,难道不行吗?”贺兰敏月说道,语气有些冰冷,“殿下,你知道敏月的性格,你要是不答应…”
“行了,孤看情况吧!”李弘不想再跟贺兰敏月纠缠,就淡淡的说道。
贺兰敏月破涕为笑,道,“多谢殿下。”
李弘摆摆手示意她不要谢。
“那明天晚上敏月等你哦!”贺兰敏月心情愉悦的说道。
尼玛!
李弘差点被吓掉半条命,立马狂奔离开了皇宫。
出了皇宫,他去了趟兵部,即便高宗已经答应了他的请求,他还是想去兵部一趟。到兵部门口是,李弘碰到了李绩。李绩的脸色明显很难看,而且在李绩身边他还看到了高宗的内侍太监。
李弘知道一定的高宗给李绩下的旨意让李弘很不满,可李绩没办法,只能领旨。
“参见太子殿下!”内侍太监见到李弘就忙施礼道。
“你去吧!”李弘点头说道。
内侍感激的离开,他清楚待在这里,只会受到了李弘和李绩的特殊对待。
李绩见到李弘,没有任何的表示,一点礼数都没有。
李弘笑道,“英国公今天气色不错啊?是不是遇到什么喜事了?”
“殿下这都能看的出来,不愧是太子殿下啊!”李绩也回敬道,他可不将李弘放在眼里,当初是,现在也是。一个毛头小子,跟自己斗,还嫩了点,要不是依仗自己的身份和陛下,你有什么资格?
“英国公遇到了什么喜事可否跟孤说说?”李弘笑道,李绩你装,你继续装,看你装到什么时候。
“没什么大事的,就是一点小事儿,刚才娘娘传唤薛礼让他进宫去面见娘娘,老夫不过是替娘娘办件小事情让薛礼早点去辽东。”说到这里,李绩嘴角露出了傲慢的笑道,“殿下,你来迟了一步。”
说完,他就扬长而去了。
什么?
尼玛?
李弘有点发愣,难道李绩的动作这么快,武后已经下了旨意,高宗下的旨意迟了,薛礼去辽东的事情难以改变了?
李弘有点抓狂,他不甘心啊!
第二百七十四章 谁的争霸不忧伤
李绩作为宰相,又是英国公,他绝对不会说谎,因此李弘也没有再去兵部询问情况,而是打道回府了。他是相信武后的实力的,既然武后出手了,他还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就只能妥协了,难道要从午后少手里抢人,这是公然要跟武后决裂,李弘还不想将事情发展到这样,他跟武后争斗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他们的争斗现在还没有表现在明面上,双方还在刻意维持一种看似和平的假象,李弘也需要这样的假象,要是现在一旦跟武后决裂,之前武后不愿意做,或者不可能做出的举动都会做出来,这样对他真的没有好处。
其实,这个时候李弘更想知道的是,武后是怎么说服薛仁贵的?难道是用官职诱惑,或者是用钱财,亦或者给了薛仁贵莫大的好处?可不管怎么样,武后能给薛仁贵的也没有自己给他的多,为什么薛仁贵就这么容易的被武后给赶回辽东了呢?
李弘有点懊恼的回到他的住处,就谢绝见客,他准备要好好休息休息,薛仁贵一事的失败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现在的武后权势已经大到让他望而却步了,他唯一的能做的就是一点一点的蚕食武后的实力,而不是跟武后公然决裂,让武后公开的将他当成是她的敌人。
“陈恭,白马寺的情况你知道吗?”第二天清晨,李弘起来锻炼完身体,就像陈恭问道。
武后在洛阳兴建白马寺,是有意要抗衡他在长安的国教,李弘想知道白马寺的一些情况。不跟武后公然决裂,那么就从气运方面入手也是一样的。政·治斗争有多种手段,并不一定非要正面交锋,也可以采取迂回战斗。
陈恭除了是侍卫将军外,还兼了一部分情报工作,就是传递羽林卫想要传达给李弘的情报和消息,因此这方面他有关注过,见到太子问话,他就开口说道,“殿下,白马寺位于洛阳城以东,现在才刚开始修建,修建完成恐怕需要两年的时间。”
“两年的时间?”李弘笑了,真需要两年的时间,他还真就不怕武后这座白马寺了,他的国教就要修建完成了,再之后就是招收,传播教义。现在洛阳白马寺才修建,两年之后他国教的教士遍布大唐的各州县,武后的白马寺修建完成了又能怎么样?
这就是武后跟李弘在气运方面的战斗中落败的原因,因为她东移到了洛阳,气运有点衰败,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李弘的国教建立的不早,可比武后的白马寺要快很多,是因为天时地利人和都占了。
修建国教教堂和学院的材料都是现成的,就是坐落在长安城的寺庙中的材料,拆除了所以在长安城的寺庙,修建国教教堂和学院是绰绰有余了,再者就是长安城两大寺院位置非常好,面积又非常大,在它们的基础上修建国教学院和教堂再适合不过了,这样就缩短了工期,说白了李弘就是想在原来两大寺院的基础上改建,将两大寺院改建城国教教堂和学院,改建自然要比修建容易的多。
大庄严寺,大慈恩寺,这都是长安城赫赫有名的大寺院,占地面积广,修建的豪华气派,将这两座寺院改建城国教教堂和国教学院,确实是最好的办法。
要是李弘没有这两座寺院的基础,他就是再有钱,想要修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