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符如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官符如火- 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开发凤凰岭特色旅游这件事,牛三立是下决心要让杨青茹全程参与了。

杨青茹幽州师专毕业,到乡里工作后,人也很努力,能吃苦,上次她写的“建议书”,牛三立也比较满意,是牛三立要重点培养和使用的人。

对她来说,缺少的就是最基层的工作经验和独挡一面的机会。

和姜凤比,她有年龄和学历优势,但说到如何与农民和村干部打交道,姜凤可就强多了。

有时候,就得放下学生架子,甚至要忘掉你是个女人,就得厚着脸皮跟一堆男人打交道,甚至说一些粗话,用通南县土话,这叫“开粗皮”。

话说得再粗,再痞,只是开玩笑,是适应环境,而不是让环境来适应你。

只要你坚守自己的底线,只要你的内心并不肮脏,只要你不去做那些龌龊事,你依然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女人。

凤凰岭之行,让杨青茹见识了牛三立和姜凤是怎样跟农民和村干部打交道的,真是学到不少!

牛三立开车时很专注,技术也很熟练,在杨青茹看来,象个老师傅。坐在副驾驶位上,杨青茹并不担心安全。

牛书记这个人,有时会跟人没话找话说,但此时,却一句废话都不愿跟她多说。

可能,这才是真实的牛三立。

来到县旅游局,贺建德很重视,把副局长金芝华和几个业务骨干都叫来了。

大家听了牛三立的介绍,又看了方案,都很佩服。也很认同牛三立提出的“强化特色,逐步预热”的思路。

贺建德道:“牛书记的思路很好,我先表个态:坚决支持!”

牛三立道:“谢谢!相信你们实地考察以后,印象会更深刻。”

贺建德道:“恩,会去的。”

就交待金芝华:“老金,你跟市旅游局汇报一下,争取他们也来一、二个专家,大家一起去凤凰岭,看看怎么把这事推动起来。这件事不光是冠山乡、凤凰岭的事,也是我们县旅游局的事,也是市旅游局的事,做出了成绩,大家都有份,大家恭喜发财!”

杨青茹听了当然很高兴,高兴之余,又想:“贺局长能说出这话,说明他大局观好,也是个有水平的领导。”

牛三立却在想:“老贺态度这么好,却又把金局长推到前面,莫非是要离开旅游局了?”

第四十九章 工业强乡(一)

冠山乡就二个象样一点的乡办企业,一个是陶瓷厂,一个是藤器厂。

陶瓷厂几年前还不错,为省供电公司生产一种叫做“吊瓶”的陶瓷产品,还能过下去,后来,省供电公司部门领导换了人,有了新的业务关系,就不再要冠山乡的吊瓶了,企业一下就陷入困境,现在只能生产一些粗糙的碗、盘子、酒坛子什么的,因价格便宜,比较受农民欢迎,也有一点市场,但销量上不去,陶瓷厂这二年一直是半死不活。

牛三立为陶瓷厂的事,跟分管企业的副乡长彭大忠说过几次,让他带着乡企业办主任李任江到陶瓷厂调研,拿出解决方案,为此,彭大忠也费了不少精力,到后来干脆提议更换陶瓷厂厂长。

对于换人,乡里大部分领导是同意的,但是,换了人是不是就一定行?大家却没有把握。

人还是换了,乡企业办主任李任江调任陶瓷厂厂长,阿柄提拔为乡企业办副主任,主持工作。

阿柄算是牛三立到冠山乡以后,提拔的第一个二级机构负责人。

这天,牛三立在彭大忠和阿柄陪同下,来到陶瓷厂调研。

牛三立一行人先在厂里转了一圈,这让牛三立对厂里的厂房、设备有了直观的印象。

新任厂长李任江汇报了振兴陶瓷厂的思路,准备在坚持生产低档产品的同时,新开发几种中档产品,当然也不是没想过开发高档高品,但由于受设备和技术条件制约,暂时还生产不出高档产品。

另外,企业正积极与一位外省老板联系,争取引进一条地砖生产线。

看得出,李任江是花了心思的。曹信忠被撤换,让他也有了危机感,陶瓷厂要不能打翻身仗,下次要撤换的就是他了。

厂里的技术员也参与了接待,这人快50岁了,又瘦又高,有1米八五的样子,大伙都叫他“高佬”。

汇报时,高佬也在场。

听阿柄介绍,高佬是下放知青,与当地一位女子结了婚,一直没有回城。高佬这人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但这人肯钻,如今是厂里的技术员,也是设计员,工人们说,厂里可以没有曹信忠,也可以没有李任江,却不能没有高佬。

听了汇报,牛三立肯定了李任江的工作思路,强调要坚持创新,还出了主意:“现在县里的若云养生茶已经打开了销路,在全省都小有名气,我们能不能搭上养生茶这条线?能不能考虑开发出仿古的、有道家文化特色的茶具?”

这个建议大家听了都说好,尤其是高佬,很是激动,两眼放光。

顺着牛三立这个想法,大家开动脑筋,认为至少可以开发出茶叶罐、茶杯、茶碗、茶壶、茶碟、托盘等。

但是,产品怎样才能有道家特色?大家都没见过,不知道怎么设计?

牛三立道:“要设计出与道家文化有关的产品,设计者首先要了解道家文化,我手上有一些资料,可以提供给你们。”

牛三立还道:“等你们搞出了产品,产品介绍书、宣传资料我来帮你们搞。”

若云养生茶的宣传资料是牛三立一手搞起来的,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高佬跟着牛三立来到乡政府,拿到了牛三立提供的资料,就急着要回去,牛三立却不让他走,亲手给他泡了杯若云养生茶。

牛三立道:“高佬,听说你是下放知青?”

高佬神情中就有些黯然。

牛三立道:“我家乡在宁岗县,我们村以前也有不少知青,有一个女知青死了,就埋在村里附近的山上,我母亲每年给先人扫墓,还顺带会给这位女知青烧点纸。”

这事是真的,牛三立曾经为此感到不解,母亲对这位已经长眠的女知青为什么这么好?母亲解释说:“我俩是好姐妹哩,好得穿一条裤子哩。”

牛三立也就释然了,母亲真是个善良的人啊。

高佬听了,长叹一声,道:“我是沪城知青,一转眼,快三十年了,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而我却庸庸碌碌,一事无成。”

牛三立就问:“孩子多大了?”

“一个儿子在读高中,一个女儿在读初中。”

“将来孩子考上大学,负担很重啊?”

“是啊,就希望厂里的效益好一点,收入多一点。”

聊了一会,高佬问道:“牛书记,你怎么就会想到设计跟道家文化有关的茶具呢?”

牛三立微笑道:“我跟若云观的杨一道长很熟,受了他的影响。”

高佬道:“牛书记,据我所知,目前国内还没有同类产品,真要搞出这样的产品,真叫创新了!”

牛三立道:“那就拜托你了,厂里发展了,我会建议厂里和乡里重奖你!”

高佬道:“牛书记放心,我一定会尽力,不知为什么,我这次特别有一种创作冲动!”

牛三立高兴地道:“那好,有什么想法,我们可以一起交流。对若云山道教文化,我还是下了一些功夫的。”

高佬道:“听得出,牛书记对道教文化有很深的了解。”

牛三立心中一动,就道:“高佬,杨一道长说过,要想深入了解和研究道教文化,最好是自己亲自修炼一门道教功法,不瞒你说,我现在就在练一种道家功法。”

高佬点点头:“看得出,牛书记眼神都和一般人不一样,特别清,特别亮。”

“真的?”牛三立听后也很高兴,这高佬观察得这么细致,说明他还真有独到之处。

牛三立沉吟片刻,道:“你愿意不愿意练功啊?这对你研究道家文化,对你的身体都很有好处的。”

高佬道:“我当然愿意。”

牛三立点点头,遥对若云山方向,心中默默地道了声“天尊慈悲,无量寿福!”

然后道:“这门功夫,名叫若云掌……”

这些天,高佬真说得上是“人逢喜事精神爽”,这么多年了,除了陶瓷厂的领导和工人,乡里那个领导高看过他?新来的牛书记却如此关心他,跟他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还亲自教他练功,这可是正宗的道家功夫!练过以后,他就有了体会,整个人精神状态都好了很多,这二年来他有些尿频尿急的毛病,练功以后,已得到明显缓解,性功能也改善了,跟老婆做那事,也猛多了,搞得老婆问他:“你是不是吃了牛鞭?”

高佬精神振奋,灵感迸发,很快拿出了一批设计图样,李任江看不出什么门道,自然也提不出什么好的建议,高佬心想还得找牛书记商量,牛三立看过以后,觉得不太满意,但也说不出问题究竟出在那,就亲自开车带着李任江、高佬去若云观,请教杨一道长。

杨一道长对此事非常重视,组织道观的人都来参与讨论,提了些意见;图纸再次修改后,杨一道长还是不满意,就又将图纸拿到省道教协会,征求了一些人的意见,还真有高人提出:“道文化与茶文化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其实不需要过于突出所谓道教文化,有那么一点点道教的元素就足够了,还是要以茶文化为主,要突出茶的高雅。”

这个意见如醍醐灌顶,让高佬和牛三立都摆脱了思维盲点。

牛三立道:“没错!茶文化也是道文化的一种,茶具就是茶具,不需要太多的道家元素。”

受此启发,茶具的设计思路就更明确也更清晰了,再度修改的设计图,就更突出了茶具的“雅”,很有些简约和空灵的意境。

牛三立给新茶具起名叫“雅之冠”,突出了产品的高雅,又暗含冠山乡的冠,大家都称好。此后设计开发的系列产品都称“雅之冠”,并注册了商标。

第一批“雅之冠”产品试制出来以后,拿到若云观,再拿到省道教协会请大家评点,大家都说很雅,都很喜欢,是发自内心的喜爱。

李任江就从省里打电话回来向牛三立报喜,牛三立听后也很高兴,指示他们不要急着回来,要立即着手宣传,并说很快会派人帮助他们。

放下电话,牛三立给赵銮雄打电话,把这事说了。赵銮雄说这事交给范平平就行。

此前,若云养生茶的宣传是范平平在操作的,轻车熟路,经她一运作,冠山乡的“雅之冠”茶具就上了报纸、电视和网络。

乡里穷,这前期的宣传费用都是赵銮雄垫付的。

这样一来,就有客户与陶瓷厂签定了供货合同,省里著名的连锁超市“东阳超市”更是决定在全省各地的超市同时推出道家茶具,并答应将茶具与“若云养生茶”放在一起,搞一个精品专柜。

而“土包子”李任江也在这些宣传、营销中学到了很多,知道了在现代企业,搞好营销远比拿出好产品更重要。

当然也知道了,牛书记与杨一道长,与赵老板、范总关系很深。

与此同时,经过李谷成多方联络,终于迎来了一位外省客商。这是一家以生产地砖为主的企业,老板叫岳成龙,有个舅舅在冠山乡,不知怎么让李任江打听到了他,请他舅舅出面,再三邀请他来冠山乡投资。俗话说“天上雷公,地上舅公”,岳成龙推不过,就回来了一趟,只是吃住都在舅舅家,也到陶瓷厂看了看,什么也没说就走了,不肯接受厂里的招待。

李任江就有些泄气:招商的事,恐怕悬了。

第五十章 工业强乡(二)

岳成龙确实没打算在冠山乡投资。别的不说,冠山乡的路就不行,这陶瓷产品怕是还没走出冠山乡,就损耗不少,还赚什么钱?只是因为舅舅催得厉害,只好回来看看,实地察看了陶瓷厂的厂房和设备,心里更是摇头。但当他看到了“雅之冠”产品后,很是震惊,心里就有了主意。

岳成龙侧面一打听,得知设计出“雅之冠”茶具的是高佬,暗道此人是个奇才,窝在冠山乡真是太可惜了,就找了个机会塞了张纸条给高佬,上面写道:“高先生如愿到我公司屈就,年薪十万元。”

却不知道“高佬”其实并不姓高。

高佬并没将条子交给李任江,而是交给了牛三立。

牛三立看了条子,沉默了很久,道:“高佬,你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了快三十年了,肯定比我更愿意看到她摆脱贫困,走向富裕。”

牛三立、李任江前去拜访岳成龙时,岳成龙操着满口的粤语道:“牛书记,不好意思啦,早就想去拜访你的啦。”

牛三立道:“我今天才从县里赶回来,听说岳老板来了,赶来拜见岳老板,呵呵,打扰岳老板休息了。”

牛三立与岳成龙舅舅见面时,则称他为“老舅公”,这是在岳成龙面前自降一辈了,岳成龙舅舅连称“不敢当,不敢当”,心里还是很高兴的,觉得乡里的书记能叫自己“老舅公”,实在是很有面子。

牛三立笑着说:“老舅公啊,你外甥事业做得这么大,你怎么不到妹妹家享清福啊?”

“老舅公”道:“?!故土难离啊。”

牛三立就点头:“是啊。故土难离啊。”

然后,牛三立对岳成龙道:“岳老板,我们乡里有一位沪城知青,20多年前插队来到这里,爱上了乡里的一位女子,二人结合了,有了儿子、女儿。后来,他是有机会回到大城市去的,但是他却选择了留在冠山乡,因为他年轻时曾经立下过誓言,要永远扎根在这块土地上。说实话,我听了他的故事,是很感动的,真男人,真性情,一诺千金啊!”

“老舅公”道:“牛书记,你说的是高佬吧?”

岳成龙是何等精明之人,已经从牛三立的话里听出了意思,心里暗叹一声,道:“牛书记啊,这几天,我也认真察看了你们乡里陶瓷厂的厂房、设备,说实话,对这些,我不感兴趣。我要搞生产线,厂房、设备统统搞新的,工人也要重新培训后才能上岗。”

牛三立就一竖大姆指:“岳老板有魄力!”

岳成龙道:“我算了一下,搞一条地砖生产线,需要二千万;如果乡里愿意与我合作生产你们的雅之冠系列茶具,我可以再投资三千万。”

5000万投资!李任江听了差点没晕过去,5000万啊,在全县都是一笔大投资啊!

牛三立道:“岳老板真是有眼光!雅之冠系列产品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这是已经得到了专家论证的,本来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