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大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康熙大帝- 第1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托人给父母妻子写遗嘱的……”康熙冷笑一声:“什么士气不振,只怕是官气不振。大约你又听到什么闲话了吧?朕不是说你,六部里人办事不出力、尽出难题,朕心里明明白白。满朝文武,主战的只有李光地、姚启圣等寥寥几人。如今索额图请了病假,有人便以为李光地也不得势了!你施琅心里恐怕也存着这个念头,觉得朕也变卦了,是不是?!”康熙说着脸板得铁青,扫视明珠和熊赐履一眼,连高士奇也觉得心中一寒。
  施琅舒了一口气,忧郁地说道:“皇上说的何尝不是!臣自甲申年只身逃出台湾,父兄皆遭毒手,身怀血海之仇,报效圣朝。臣带着此家仇国恨,接连平定潮阳、琼州。雷州等地,以为既为国家立功,必受朝廷信任。想不到直到如今,还有不少人以为臣在台湾朋友众多,若率师东渡,将一去不返。唉!臣思念至此,能不心寒吗?”“哎!人生在世,谁能不听到闲话?听了闲话就不过日子了?比如,有人说你是什么'北斗第七星',你就不能当好话来听?你是第七星,朕看满够资格!这第七星难道不在紫微星之下,难道不是在护卫着代表皇上的紫微星座?哪个再来胡吣,你告诉他说,皇上圣谕,你想当第七星,还不配呢!”施琅听皇上说得如此恳切,不由得老泪纵横、哽咽着叩下头去:“谢主子天恩浩荡。”在座的熊赐履是主和派,他并不赞成征服台湾,不过他倒不是像有些人那样认为台湾是可有可无之地。他是觉得国家连年征战,应该有个休养生息的时间,再加上李光地咄咄逼人,仗着索额图势力,处处拿大帽子压人,这才拧上了劲儿。此刻,听了康熙的话,见施琅如此动情,心里一热也淌出泪来,正要说话,却听明珠道:“皇上不可为此区区小事伤神,往后六部的人若仍不肯出力,只管找奴才好了。好在索额图也不是什么大病,他一回来,有些人就老实了。”康熙的脸色突然变得神情冷峻,凛不可犯:“征服台湾的事是朕亲自定下的国策。今日叫你进来,就是要你知道,你身后不是什么李光地、索额图,乃是朕为你做主。大臣们中或许有不赞成的,朕并不怪罪。大家都是为江山社稷,何必叫人都立了仗马一样,噤若寒蝉呢?朕能容下不同心的人,却不能容下那些不肯出力者。传旨:革掉户部尚书郑思齐,着伊桑阿署户部尚书,崔雅乌进户部侍郎——着李光地兼协办大学士,统筹施琅部在京事务,要人给人,要钱给钱,要饷供饷!”听了这话,施琅脸上不禁放出光彩,和明珠、熊赐履“扑通”一声跪下,高声应道:“奴才等领旨!”“……至于士气嘛,湖河水战与海战毕竟不同,谁没有父母妻子,狂洋巨澜中叫人去出生入死,就得有个章法。施琅,你回去之后拟个条陈,凡因渡海作战阵亡,伤残者一律从优抚恤,要从优一倍。凡阵亡将士遗骨,能带回的带回,实在没法子带回的,列出清单全部进朕御览,勒石驻名!要让将士们知道,为国尽忠,死有名、生有利,朕不信士气鼓不起来!”施琅一跃而起,声如洪钟般说道,“皇上,臣请撤回停练水军的折子!”“哦?好哇!你坐下,听朕说。朕知道你,你少习儒术,读书不成,改学击剑,遂成为一代良将。郑成功父子加害于你,并非因你有扛鼎之力,实是害怕你智谋过人!像你这样的人他不敢用,足见他气量狭小,不成气候——朕不顾虑你不能克服台湾,但朕实也有心忧之处,你知道吗?”施琅睁大了眼,不解地望着康熙。熊赐履、明珠和高士奇也不由地交换了一下神色。
  “唉!这件事现在说似乎早了一点,但你听一听,多想想也有好处。台湾地处海隅,与内陆远隔百里海洋,民情不熟,吏治最难。郑成功部下有的与你有恩,有的和你有仇,恩怨连结、情势纷杂。若一战全歼,自不必说;他们若肯归降,朕送八个字给你——”施琅忙跪下叩道:“臣恭聆圣谕!”康熙目中灿然生光,走近施琅一步,一字一句说道:“只可报恩,不可报仇!”施琅倒抽了一口冷气,略一顿,说道:“臣明白——只可报恩,不可报仇——臣当以国家一统大业为重,绝不挟私报怨!”“好!这才是真丈夫,社稷臣!你放心去做,不要怕小人害你,不要有后顾之忧。朕再助你一臂之力,福建总督姚启圣不是你的八拜之交吗?朕命他到军中参赞军机,他所属一万水军也拨给你统领。我们君臣同心,利可断金,何愁大事不成?”施琅激动不已,叩头谢恩,辞了出去。康熙这才转脸笑着问高士奇:“你的差使办得如何?”高士奇舔了一下嘴唇,说道:“眼下看来,慧真大师的病一时半刻是不要紧的。”武丹在旁笑道:“圣上,高士奇未免太谦逊,奴才这回真服他了,真是神仙手段!竟一味药不用,像说因缘儿一般,一会儿就把个半死不活的慧真大师说得当场坐起,脸色泛红!”“不,皇上,大师她没有几年好活的了!她得的乃是灯干油尽之症,世间身病皆可用药来治,心病却只能心医。臣尽所学使其恢复信心、勉进饮食。她若肯依臣嘱时,尚可延五年之寿,过此臣不敢妄言!”康熙的神气变得庄重而又悲悯,双眼眺望着殿外,喃喃说道:“难道回天乏术吗?”“是……奴才只能做到这一步,让慧真大师无疾而终,去得安详一点……”明珠站在一旁,突然感到一阵内疚,他是这件冤孽公案的罪魁祸首。如今真正的结果出来了,他看了高士奇一眼,惭愧地低下了头。熊赐履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想起当年共同度过的艰难日子,旧事历历宛然在目,也禁不住潸然泪下。
  康熙长叹一声,突然喊道:“李德全!”“扎,奴才在!”“传旨内务府,为慧真大师备轿一乘。无论是五城内外,御苑禁地、京师直隶,她愿去哪里,愿意什么时候出游都成,不必再来请旨!”“扎!”康熙颓然地坐了,扳着手指暗暗算着日子:“苏麻喇姑素来有志到金陵一游,若能活到朕南巡时就好了!唉,要南巡就要走运河,不知靳辅他们什么时候才能把运河修好……”光阴如箭,日月如梭,转眼之间,靳辅他们在河工上,已经度过了三年。这三年里,户部每年照拨二百五十万两银子,没敢克扣,也没敢误事。靳辅他们呢,也是绞尽了脑汁,操碎了心,跑断了腿,勘察、测绘、计算,千方百计地把钱用在钢口刀刃上。每隔十天,他就要向康熙直接递上一本奏表,把河工进度,以及当地的水情雨情,百姓疾苦等等,一一奏明。康熙的旨意呢,也不经部院转达,而是飞马直送清江河督署。这样一来,上下直通,君臣合力,效率自然平添了三分。
  靳辅把河督署迁往清江,算是做对了。原来的河督府在济宁,守着那位山东巡抚于成龙,于成龙自以为自己深通水利,所以事事过问,处处掣肘,干好了他有功劳,干不好,他参你一下。偏偏这位于成龙,是个有名的大清官,领着宫保衔,官大名声也大,说出话来,附言的人也就多,河工上的人,怎么干也是没理。现在,河督署迁到清江,不在老于成龙眼皮子底下,事情就好办得多了。
  可是,靳辅他们也并非没有烦恼。就拿这运河、黄河、淮河三江合流的清江来说吧,决口堵上了,新堤修好了,皇上下令,让在堤上栽树护堤。依陈潢的意见,堤上宜栽种灌木和草,不宜栽种大树,以免汛期来时,风大雨猛,反倒动摇了河堤。可是,这意见,地方官就不听,因为灌木野草不值钱,没人愿去挖来卖给河工上。几次和清江县交涉,都毫无结果。
  今天,靳辅带着陈潢和封志仁,来到新修的大堤上。靳辅看着一眼望不到头的大堤和滔滔的河水,心事沉重他说:“二位,新任清江道台已经上任了,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封志仁半开玩笑他说:“不管他是谁,总不会是于成龙吧?”“哈哈,让你说对了,正是于成龙。不过,不是那个山东巡抚,却是他的本家堂弟,也叫于成龙。这小于成龙不但作风正派,风骨与老于成龙一样,连脾气都像是从一个模子里倒出来。唉!但愿今年秋汛小点,这里不再决口,这样,我们和小于成龙就能相安无事了。”陈潢跟在靳辅和封志仁身后一边走着,一边说:“可惜上游萧家渡的减水坝还未完工,不然的话,秋汛就大点,总有办法护住这段河堤的。嗯,我倒有个新想法,秋汛来时,在此扒开一个决口……”靳辅突然击掌大笑:“妙,妙啊!前段咱们筑堤挑土,这里已成了洼地,黄水一灌,马上就会淤平,那时可得万余顷良田!淤平后地势增高,也有固堤之效,再修堤时挖方用土,也就容易了,真是一举三得!”陈潢摇头笑道:“中丞,还有最要紧的你没想到呢。试想,这里一开决口,黄河入运河的水势必然减缓,漕运便不至于因秋汛而中断,汛期漕运工程也能接着做——这边呢,来年又有这么多好田分给百姓,他于成龙再厉害,也得讲理呀。他是清官,见此利民之举,能不欢喜吗?”“妙哉!一石数鸟!我说你这个陈天一呀,命中注定不能当官,你哪怕中个同进士呢,我靳辅必定举荐你当下一任的治河总督!”陈潢看着巍巍壮观的大堤,想想自己一生的坎坷遭遇,心事有些沉重:“唉!只要有利于国计民生,报君恩、固皇图,吾心愿已足。至于一己之荣禄,犹如脚下这黄土!”说着,一脚将一块黄泥块儿踢下了堤,看着它翻着个儿滚入水中。
  三人沿着河堤迤逦北去,远远便见黄河入运河的交口处,一个中年人背手站着,也在遥望黄河,似乎是在查勘水情。这个人,封志仁和陈潢没见过,靳辅却认识他,连忙紧走几步,抱拳一揖,呵呵笑道:“哎哟,是成龙兄!怎么,不认识我了?我是靳辅呀!——志仁、天一,这位便是新任清江道台于观察。”
  十九 真廉洁大令如百姓 好为难河督管地方
  靳辅带着封志仁和陈潢视察河工,不料却在大堤上巧遇新任的清江道台于成龙。于成龙!正是那个擅自借粮,赈济灾民的县令。如今,他又从宁波升任道台,到了清江。陈潢打量着他,瘦骨伶仃的,穿一件灰土布长袍。外头也没套褂子,脚下一双“踢死牛”的双梁儿黑土布鞋上,沾满了泥土。辫子和袍角被风撩起了老高,一副目中无人的冷峻的面孔,令人望而生畏。
  和靳辅略事寒暄,于成龙便开口问道:“靳大人,这个堤顶得住秋汛吗?河道修得这么窄,怕不行吧?前日下官捧读皇上明发圣谕,命栽树固堤。圣上高居九生,尚能详虑至此。我们做外官的,身边养着一群清客、幕僚,养尊处优,更须多加留意才是。啊,你说是吗?”于成龙虽然口气缓和,但这几句话无一不是在教训人。他不喜也不怒,嘴角微微向上翘,似乎随时都在向对方表示自己的轻蔑。靳辅觉得眼前这个小于成龙,比起他哥老于成龙,更难打交道。见他这样,他的自尊心像被刀子戳了一下,刚刚鼓起的欢快心情顿时荡然无存。靳辅强按下心头的不快,背着手看看天,又看看奔腾不息的黄河,格格一笑说道:“于观察,这件事本督已有处置。观察大人下车伊始,不问情由,怎么知道我不遵皇命,又何以知我护不了这段大堤呢?”听了靳辅这样回答,于成龙彬彬有礼地打了一躬,也端起了官腔:“啊,靳大人,并非卑职斗胆过问河务。须知皇上既命卑职来守此郡,则此地百姓土地,一丝一缕、一粥一饭,其责皆在于我。河堤无树加固,河道又如此狭窄,都违背了常理。秋汛一到,万一决了口,恐怕大人与本道都难辞其咎啊!”封志仁见靳辅的脸涨得通红,知道他要发作,忙笑道:“哎哎哎,二位大人其实是一样心思。植树护堤的事我们方才还议论来着……”于成龙脸上毫无表情,冷冰冰地截断了封志仁的话,“这位先生,请自重,我正与靳帅说话。”靳辅冷笑一声说道:“哼哼,于大人,这位先生姓封,名志仁,乃是下宫的河务幕宾。此人栉风沐雨,实心办事,而且是朝廷五品命官,并不是那些徒务虚名。做官样文章的愚儒、等闲之辈!说句话,又有什么关系呢?”于成龙因哥哥大于成龙曾在河工上栽过筋斗,一向不服,见靳辅护短,越发来气。但靳辅职位毕竟比他高,便压着性子淡淡一笑:“哦?如此说来倒是学生孟浪了。果真如靳大人所说的那样,倒是我清江百姓的福分了。卑职焉敢在大人这里惹事生非?只因事关一郡生灵,不敢不问。靳大人明鉴,去年秋汛,又冲决这里十几个乡,饥民的事至今尚未安顿好呢。”到底是文人心眼多。虽然于成龙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了这么一句,靳辅便知道了他的心意。他这是先放一句话在这儿,今年再决口,我于成龙就可参劾你了。
  靳辅知道去年因集中财力人力抢修僧堤,黄河这边时有决口,淹了清江县十七个乡。便耐着性子道:“看来,你于观察对治水也不是外行。不过,这不是读几句子曰诗云就说得清的事。就是大禹王当年治水,也用了九年的功夫。这九年之中,难道就没有一处决口,没有一处受灾吗?”话越说越拧,于成龙也针锋相对:“哦?这么看来,这里要九年才得安宁?也好,九年十年是督帅的事,卑职既在此境,却不能听任洪水再泛滥九年!”“你说是我的事,错了,这是关系黎民社稷的大事。”靳辅深知在这种人跟前,半点把柄也不能留,便一口就顶回来:“我并非以禹王自比——河务糜烂至此,总得一步一步收拾嘛!于观察高瞻远瞩,我十分佩服。但你毕竟不在河工上,有些事不明真相。远的不说,前年高邮清水潭、陆漫沟和江都大潭湾几处决口,共三百余丈;去年五月清水潭再次决口,兴化城里水深可以行舟!你不在,令堂大人就住这里。你回去问问她老人家是我们不出实力呢,还是地方官怠误了?哼,不要觉得只有你一人关心黎民疾苦,百姓遭难,着急的岂止是你我?皇上都急得数夜不眠!”靳辅越说越激动,话像开闸的水一泻而出。他说着上前一把一个扯起陈潢和封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