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上海深情年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上海深情年代-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上海深情年代》
作者:木子泳群



作品相关
超级书评

         版主:龙子大人,★鹦鹉螺★,醉舞流云 发新贴 刷新   
  为木子泳群的《大上海深情年代》加油!&;lt;原创&;gt;  '精' 
  《大上海深情年代》是我哥们(她是女生,专门学写作的,我去一直叫哥们惯了)的心血之作,光查史料就耗去大半年。开始是想写一类似《英雄本色》的中篇,说是梦里得的情节,后来谁知一下写了60万字,上中下三部,情节曲折,人物众多。我一直是她小说的见证人,也毛邃自荐想当她的经纪人,常见她一边看电视一边大发感慨:“谁能慧眼识珠,把我的东东改编成长篇电视连续剧,保证好看。”
  我真的很喜欢木子泳群的书,知道她私房里还有几部,希望她一冲飞天,能进起点的VIP,听说挣钱哟哈哈。
  还是说说她的大上海吧。小说时间跨跃旧上海的20…40年代,场景绚丽多彩。时代背景涉及4。12事变、一二八抗战、上海孤岛、抗战胜利、国民党接收、学生运动、上海货币改革和上海解放。虽然是旧上海黑帮题材,但主线是人间真情;虽然是悲剧,但木子力求故事风格压抑中有轻松,人物性格有开朗有阴郁。特别描写了抗日、学运、地下斗争和上海解放,把它们做为推动人物命运的重要情节。
  《大上海深情年代》集中刻画了两代人的恩怨情仇,故事迭荡起伏,情节复杂,人物关系错综纷繁,集兄弟情、异性情、同性恋于一体,有黑帮杀戮、商场激争、军统淫威、学生运动、旧上海风情等种种细致描写。他的人物性格鲜明,男主角,皆是外表俊朗、重情重义的人物,愿意为朋友、兄弟和正义感赴汤蹈火。木子有吴宇森情结,擅长刻画男人间浓重的英雄情义。
  先说贯穿全书的主要人物常啸天,他出身复杂,既是海派大亨、黑帮首领,也是慈父良兄,性情邪中有正,正中带邪,至死都带着极强的感情色彩。
  第二代的主要人物林小健身世大起大落,历尽磨难,虽然命运最终未能脱逃旧时代噩梦,但其坦荡的胸怀、明朗的性格和献身精神,一定会让观众赏心悦目。
  第二三部的重要人物,林小健的发友吴浩海,是典型的国民党的少壮派军官,有正义感也有一点官瘾,他一身本领,忠于职守,忠于党国,忠于朋友,那个时代和社会却令他四处碰壁,头破血流,亲情、爱情、友情一一远去,最终一无所有,孤独飞向台湾。
  木子笔下的女性皆有极其鲜明的个性,可以说是性格各异,极具欣赏性。两代女主角蒋清与蒋芸姗姑侄,一个是美籍华人女议员,一个是共产党地下年轻党员,皆具才华美貌于一体,性格却都极端刚烈,让身边的男人为之倾倒,为之燃烧;常夫人惠若雪是坤角出身,长袖善舞,风情无限,却始终被丈夫压抑,致使性情扭曲,走向邪恶;另一个贯穿全书的重要角色徐梅萍,有着男性化的外表,同性恋倾向,却极具柔怀,对朋友对亲人照顾良多,颇显人性光辉。常小康的情人简淑兰是书中唯一典型的上海女人,她温柔又精明,为了拴住爱人用心老到,关键时刻却也忠于感情。
  木子野心不小,书中刻画了众多的历史人物,有的用了化名,如旧上海三大帮派大亨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暗杀大王王亚樵等,有的则沿用了原名,如蒋经国、孔家兄妹、戴笠。作者对蒋经国的改革和为人都持赞成态度,而青红帮、四大家族、军统当然是作为反面角色出现的,木子很聪明,这些描写都符合目前我国史学界对这段历史的评判口径。
  写到最后,她把我最喜欢的几个人物都给写上了天堂,让我伤心不已,可想想,这也符合当下人的口味,韩剧悲剧大兴其道,连王晶都开始玩悲剧,木子也赶源流呗。
  顺便说一句,木子是七年前写的这部小说。



书评

         一部女生写的男权主义至上的好书&;lt;原创&;gt;
  //bbsx。cmfu。/bbsx/index。asp?id=32
  偶尔看到一部写黑帮情义的《大上海深情年代》第一部,(cmfu。/showbook。asp?Bl_id=34021)又在女生频道超级论坛上看到相关评论,说是女作者是要写成《英雄本色》的,我有些感慨,和作者木子泳群在短信上交流几次,应邀请写成这篇评论。
  曾几何时,吴宇森的男性情义电影曾风靡一时,周润发的小马哥和狄龙的生死情义(英雄本色),周润发和张国荣的兄弟情义(英雄2本色、纵横四海),周润发和李修贤的警匪情义(喋血双雄)充斥银幕,引无数青年竞折腰。近几年有些发酵,渐渐有人开始发挥,认为干脆就是一种同性恋情结。
  木子受吴宇森影响颇深,她自己也承认,她对吴宇森可认老师的,拿她的话讲,就是心折不已。她的大上海深情年代第一部中,常啸天和林健两个当仁不让的主角,几乎混和了男人间所有令人嫉妒的优点,常啸天北大肄业,行伍出身,热情豪放,为人感性;林健军校毕业,聪明智慧,抑郁冷静,为人直率。他们在黑暗世道重压下结成异性兄弟,投身黑帮,常啸天可以在帮派中左右逢源;林健却始终不能融合。他们在帮派纷争中互相误解,甚至误伤,但终究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兄弟情义。看到林健为维护常啸天,受尽委屈和伤痛,却始终不渝的情节,我曾经眼睛湿润过;看到常啸天为林健复仇,不顾身家性命孤注一掷的情节时,我振奋过。不讳言,我喜欢这种英雄情义的作品,喜欢他们为了兄弟情,而抛弃爱情的大男人主义(这在常啸天身上体现的尤为突出),第一部最后,常啸天为了林健的遗腹子不惜与深深相爱的未婚妻决裂,倾注心血抚养小健,我知道,以后还会有更精彩的冲突与情节。
  其实,男人间的感情和女人间友情真的是不同的,作家海岩借《永不瞑目》肖童的口说过:男子汉大丈夫应该为友情玩命,而不应该为女人(当然,那小子最后为了女人玩了命,好在女人是警察,也是阳刚和正义的化身),由此可见,男人间的情谊,自古就被认定是伟大而坚定的象征,从桃园三结义到梁山结义;而女性属阴,她们之间的小姐妹情谊,只配写入《长恨歌》那样阴柔的作品。(对了,我和泳群说,她的作品里以上海为背景,可人物个个不似上海人,她辨说她笔下的人物就是来自五湖四海,她讲第三部会出现真正的上海阿拉,我们期待着),这就涉及今天我要探讨的男权女权问题。
  陈凯歌是电影大师,他拍《霸王别姬》的当口,性别取向第一次出轨,让张国荣爱上张丰毅,红遍世界,成为他的里程碑,接下来拍《风月》,他扬言要拍女权主义的电影,结果阴柔的国荣配淑女起来的巩莉,一败涂地;反之,女性同性恋的作品却不好看,刘嘉玲《自梳女》一类的电影,远不及他男朋友梁朝伟的《春光乍泄》吸引眼球;张艺谋镜头下的女性角色倒是个个出彩,争奇斗艳,可是您看好了,成功之作中(秋菊、我奶奶、小妹),或暴烈或刚烈或一无反顾,统称为一根筋,竟没一个以柔克刚的,个个性格之烈性,直逼男性。
  于是得一结论,中国原还是一个属阳的国家,大众的审美取向上,还是偏爱阳刚。近几年来屏幕上,谁好看?石光荣!姜必达!毛泽东!大清皇帝!别怪我这一连串浑不着调的组合,我这是问周围人爱看什么角色时,慢慢提炼出来的。大家喜欢看皇帝戏,就是喜欢男人坐大到九五之尊之时,一言九鼎的洋洋气派,我个人而言,喜欢陈道明,只是喜欢他在《康熙大帝》中指点江山的豪气,却实在看不得他在《中国式离婚》和《一地鸡毛》中的猥琐和心计。
  可惜到了现实生活中,却是另一番天地,女性在社会上家庭中,角色越来越重要,分量越来越成比重,直叫我们这些男人们,只好到现实以外的地方找安慰。好在近日有木子泳群的大上海,内容是很对我口味,看下去,颇似一电视连续剧,在常啸天身上,在忠义社的诸位好汉身上,我正在继续找回我男人的自尊。
  只可惜,作者居然还是个女生。哈哈。
  到女生频道发几句男生的感慨,还是为了捧女生的书,书是好看,千万不要把第二代写成软骨头,继续英雄情义,继续阳刚,我替男生谢谢了!



人物简介

         主要人物索引
  第一代:
  常啸天:洪门大哥,忠义社社团首领、上海天华总公司董事长
  林健:杀手,常啸天结义兄弟
  邵晓星:忠义社风雷堂主,天华公司总经理
  黄省三:忠义社天龙堂主
  雷彪:忠义社乘云堂堂把子
  阿堂:忠义社社团总执事
  陈阿水:忠义社主要成员
  白冬虎:忠义社主要成员
  老魏:常啸天司机
  唐轩、唐辕:忠义社主要成员,
  关有德、倪子善:忠义社元老
  蒋 清:美籍华人律师,常啸天未婚妻
  钟月儿:护士,林健妻子
  惠若雪:京剧名角,常啸天妻子
  闫意:闫森女儿,黄省三妻子
  邵丽敏:外交官之女,蒋清好友,邵晓星妻子
  梅萍:青红帮成员,钱朗侄女,上海富商徐氏遗孀
  阿芳:常小健保姆,常啸天情人
  吴妈:常公馆管家,吴昊海姑妈
  第二代
  常小健:林健、钟月儿之子,常啸天义子
  常小康:常啸天、惠若雪之子
  蒋器:美籍华人,常啸天、蒋清之子
  吴浩海:国民党员,常小健朋友,常府管家吴妈之侄
  蒋芸姗:共产党员,蒋清侄女,常小健未婚妻
  慕容倩:嘉陵公司职员,吴浩海妻子
  简淑兰:电台播音员,蒋芸姗大学同窗,常小康情人
  田冰:共产党员,蒋芸姗大学同窗
  小宇:忠义社成员,常小健跟班兄弟
  刀疤顺:忠义社成员
  汪  煜:杀手,汪铭九之子
  阿香:赌台小姐,小宇未婚妻
  阿  娣:女童工
  其他:
  闫森、钱朗、汪铭九:前洪门老大
  钱敏德:国民党高级军官,钱朗之侄
  姜  琛:国民党保密局驻沪情报组长,代号蝎王
  书中涉及历史人物:
  蒋经国:蒋介石之子,国民党青干局长,上海经济改革督导员
  孔令俊、孔令侃:四大家族之孔家后代,上海嘉陵、扬子公司董事长
  戴  笠:国民党军统局局长
  黄金荣、杜月笙、杜文藩:青红帮头目
  王亚樵:杀手,铁血锄奸会首领



冯远山书评

         妙在“后事”………冯远山评《大上海深情年代》
  我说的这个“后事”很简单,就是人死了以后的事情。但凡是人就总有一死,死后一般都会有人帮助料理身后的事情,称之为“后事”。那么别的“后事”算不算呢?姑且我就不在本文里讨论,因此在本文里出现的“后事”,就都是统称人死后的事情,为了表示明确我也不再加引号了,主要是太懒。可人都死了,为什么还要讨论后面的事呢?杀人不过头点地,干什么还要把死人拿出来品评一番呢?其实不用有此疑问,人死了就是死了,后面的事都是活人做的,而有趣的也就是在这些活人的表现上面。这也是我看《大上海深情年代》的一番特殊的感受。
  写的好的文章大多都会有死人,那么这些人怎么死才能使文章蓬毕生辉呢?
  《红楼梦》是我最崇拜的小说,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曹公对后事的处理是相当到位的。并且,从后事上引出了无数的“后事”。先不论版本,首先死的就是冯渊。这个人死的好,这个人死的甚至到了后期还十分有价值(薛公子又打死人的时候,只不过是续了。)他的死引出了四大家族(不是蒋、宋、孔、陈)的地位,加重刻画了雨村的人物特征,从判断葫芦案一事就能拉拉扯扯弄出一大串的东西来,并且为小说后面的故事开展打开了一翻新的天地。我们可以看到,大师对后事处理地多么巧妙啊!然后我们继续,下面死的、重要的人物就是秦可卿了。这个人物实在太特殊了,她是金陵十二钗之一,是正册中的人物!这么重要的人物在小说的一开始就死了,那么看来她的后事一定是有大文章的。的确如此。后面贾蓉封龙禁尉(买官縻爵!)、薛大公子献忠义亲王老千岁未能享受之寿板……多少事情由此而生啊!反过来看《大上海》呢?林建一死,故事刚刚开始!再回到《红楼梦》,后面死的人物更多了,从为了时不时把探春是庶出这件事情拿出来晾晒一下而死的赵国基,一直到金钏、晴雯,死的人源源不断,而曹公更加是妙笔生花,警句频出。因此可以想象,一部好的小说,有死人的好的小说,那么死人的后事将是新的故事的诞生。妙也就妙在这里,死人固然是悲伤的事情,那么以艺术的角度审视的话,小说里面的人死的好啊。
  不过,《大上海》中的死人与《红楼》中的死人大不相同。《红楼》中的人物死的顺其自然,死的让人感觉不到他(她)的死,这大概就是顶级高手的水平吧。而《大上海》中的死人,就和我另一部推崇的小说十分相似了。
  这部小说就是《银河英雄传说》!人们都说它的作者是杀人王!杀人王田中的称号由来已久。最近风闻《大上海》的作者也被一部分人称为杀人王,一种莫名的兴奋从我心里由然而生。人总是要死的,可死亡并非像打字和说话那么简单。人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文死谏、武死战。关于死的形容很多,其实仔细看来无非是告诉你们要死得其所,可是怎么才能算是死得其所呢?在《银英》中,当菲列特利加得知自己丈夫的死讯后,没有哭。悲伤到了极点就没有眼泪了,这样的描写非常出色。而作者在对菲的内心的读白中可以看到在她本人的眼里,她的丈夫杨威利是应该老死在安乐椅中的。这样的处理可以更加将悲伤推上一个高峰,因为他没有死得其所,他本不应该被卑鄙的杀手暗杀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