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鉴定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超级鉴定师-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众人听得不由出了一身冷汗,张向东的严苛果然不是吹的,看起来很轻松,不需要鉴定真伪,只需要通过寻找赝品作假的地方和真迹做对比,但实际上,这所考察的知识面可谓是相当广。

其实事实也是如此,如果你对真迹不了解,对作者的笔法、款识等不够了解,就算是赝品那也没办法辨别。

而且,每幅画鉴定的时间限定成了2分半,一下子把氛围就弄得紧张起来了。

考生们一个个象快要上战场的战士一样,紧握着盖子,只听张向东宣布开始的时候,便立刻将盒子打开,拿出里面的书法手卷来。

赵卓把手卷摊开来一看,然后朝着左右两个人看了一看,顿时恍然大悟,怪不得张向东直接把这些书法说成赝品,因为即使他不说,只要对书画稍稍有点了解的人,也知道这不是真货。

赵卓手里拿的这幅是颜真卿的书法,左右两边一个是苏东坡的书法,另一个是文天祥的书法,这些人可都是历代名家,那书法可都是无价之宝呢,怎么会轻易拿来作初级鉴定考试呢?

墨灵朝上面瞄了一眼,又看看周围的,提醒道:“大哥哥,这些画都是‘河南造’和‘湖南造’哟。”

“哦,是这样啊。”赵卓有些恍然大悟。

所谓河南造,又称为开封货,是指明末清初时开封地区所造唐宋名家的书法伪作,多是象颜真卿、柳公权、苏东坡、黄庭坚乃至岳飞、包拯、朱熹等名臣学者的墨迹。

湖南造,又称为“湖南刀”,是清代康熙年间至道光年间湖南地区所造假书画的俗称。

在清代时,地区造假甚多,就书法手卷、字屏之类,以开封和长沙最为出名,也是当时比较流行的赝品制造地,就算放在当今,也很容易看到这类的伪品。

赵卓虽然接触书画的时间不长,但是去过拍卖会,又到过慈善义卖会,还去过秦信的收藏室,听墨灵讲了许多关于鉴画上的知识,其中自然也包括这两种有名的造假。

随后,墨灵便开始指出手卷上显而易见的造假处,然后又详细的给赵卓说了说颜真卿真正手卷和这赝品之间的各种区别。

赵卓便将手卷放在了桌上,开始一一记录起墨灵所说的对比,而此时仅仅过了一分钟。

看到赵卓放下手卷开始写东西,罗教授脸上露出赞赏的表情,余唯洋等人多看了他一眼,却没说话,毕竟谁也不知道他写是什么。

如果写得是对的,那能在一分钟鉴别出一幅确实算有些功力,但如果是错的,那速度再快也没有用,真正要评判还得等到答案递上来的时候。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每隔两分半中,众人就要交换各自手里的手卷,赵卓只要拿到手卷,摊开后认真看了一阵,便将手卷收起,继续在纸张上写答案,时间同样是只过了一分钟。

和赵卓的轻松相比,不少考生额头上已经出了一头的汗,不时的边看边擦,明明是大秋天,却热得和盛夏似的,就连外围的他类考生也不由得为众人捏了一把汗。

徐朗站在外围,认真的看着赵卓,只觉得这师弟好象变了一个人似的,他和赵卓认识也有两年了,在他的印象里,这个师弟的成绩也只能算中等偏上,每次考试时和其他同学一样也是挑灯夜读,免不了紧张。

然而在这和大学考试不知高了多少难度的鉴定师资格考试上,赵卓却显得一副过人的淡定姿态。

很快的,10分钟就结束了,众人开始将本子依次递交过去。

张向东二话没说,第一个就打开了赵卓的本子,一看下,也忍不住眼前一亮,四幅赝品,每一幅都写上了四个真假对比的区别。

余唯洋也凑过来看了一下,多少有点惊奇,没想到赵卓还真有点本事,不仅答对了,而且速度上还比他人快了不少,每一幅所指出的也比规定的要多两个,其他考生和他这一比,一下子就拉开了档次。

毕老和汪老也专门把他的本子拿过去看了看,微微的颔首,还多看了赵卓几眼。

其实,墨灵所指出的真假对比可不止四处,整幅赝品在她看来,外在纸质、书风、题跋,内在字体风格上都有着非常大的区别,就拿手卷上那两百个文字来说,光是不符合颜真卿字体风格的文字就有二十来处。

赵卓从来没想过去出风头,但是他也明白,自己所想要的不仅是鉴定师考核过关,而且是要加入鉴定师协会。

虽然有欧阳涛说过的推荐,但是如果自己不拿出点成绩来征服这几位考官,那恐怕也会被欧阳涛带来不少阻力。

所以,赵卓便写下了四处,也算是小露了一下身手。

张向东很快宣布了第一场的结果,35人中只过关了29人,一次性淘汰6人。

29人经过重新抽签,分为了5组,接下来,工作人员又拿出长纸盒子放到桌上。

张向东开始宣布第二场考核:“第二场考核的是诸位在画上的功底,现在前两组桌上的画为10幅,后两组桌上的画为12幅,请每个人随意挑选两幅。”

在众人挑选了两个纸盒子之后,只听张向东继续道:“从我宣布开始的10分钟时间内,请诸位鉴定出手上两幅画的真伪。”

此话一落,29个考生迅速的打开盒子,将卷成轴的画卷展开,场外的考生也都纷纷昂起头,迫不及待的想要看看这些是什么画。

虽然张向东所说的第二场规则比第一场看起来简单得多,即没有刻意造成心理压力,又没有规定4幅之多的画,仅仅是辨别两幅的真伪而已。

然而,谁都知道,第二场的难度肯定比第一场更大,所以这些画也绝不简单。

待到众人的画一展开,考生们便纷纷蹙起了眉头,所展开的29幅画全都是小幅作品,而且所署名的也都些名家,其年代则从涉及唐宋元明清。

外围的考生们一个个唏嘘出声,这才明白过来第二场的难度之大。

要知道,古代大家的绘画名作,一般在书店里都能买到,一些博闻强记的学生甚至能够将整幅画都印在脑海里,一旦遇到赝品,一观便知。

然而,名家的小幅作品却不一样。

这些小幅作品一般价格都比大幅要少得多,比如某一画家的大幅精品之作能够拍卖到千万之数,但是其小幅泛泛之作却只能卖到几千几万,所以无论是画风还是风格上都会有些差距,而且小幅作品很多是没有记载过的,要将其分辨出来,便需要对作者各个阶段的画风都有所了解才行。

在赵卓手上的这一幅,乃是北宋名家李公麟的白描画。

所谓白描,指的是单用墨色线条勾勒形象而不施彩色的画法,李公麟的白描在北宋时堪称第一,无论人物、山水、花鸟,无所不精,尤其擅画人物和马。

恰恰这一幅,就是落款李公麟的《卧马图》,赭黄色的纸面上,寥寥几笔,便使一匹马颇具神采。

赵卓认真看了看,不由朝着墨灵叹道:“虽然不知道是不是李公麟的真迹,但是这几匹马画得确实出神,无论从卧着的动作还是眼睛都能看到有些睡意绵绵。”

墨灵也点点头,轻赞道:“虽然和李公麟的画风稍有区别,但是作假者的白描确实很有水平呢。”

“这么说,这幅画真是假的了?”赵卓惋惜的叹了口气。

第一卷 墨玉藏灵 第二十章 险过三关

一旦是赝品,那么它的价格也就显而易见了,可惜了作假者的那份画工。只是在古代,连温饱都成问题,这样制造赝品已成画工的谋生手段,恐怕谁也没有想过要把自己的名字流传千古呢。

墨灵没接过话,却是歪着脑袋说道:“大哥哥把这幅画翻过来一下。”

赵卓将画一翻,便看到背面上有些淡淡的灰点,奇道:“这是什么?”

墨灵却是眼一亮道:“果然没错,这是苏州片的假画呢。”

赵卓听得恍然大悟,据记载,在苏州的山塘街、专诸巷和桃花坞等市坊里,有许多画工专门以摹仿古画造假为生,在明朝时代形成了全国最著名也规模最大的作伪地,被称为苏州片。

苏州片的假画题材丰富、署款也多是名家,而且许多作伪的画工功力十分了得,所作的伪画和真画相差无几,再加上苏州片的流传几乎遍布全国,很多清代收藏家都将难辨真伪的苏州片赝品铃印并加入藏品著录。

但是他又奇道:“为什么看背面就知道了,莫非是这些白点?”

墨灵解释道:“苏州片的制作大多是在细绢上做作,这些细绢产自苏州虎邱、山塘等地,多有杂质,本来白色的并不容易看出,但是画工为了作假方便,将其加工染成赭黄色,年代日久,背面黄色渐退一些后,便能看到一些杂色点斑出现。”

场外的人虽然不知道赵卓为什么将画翻过来看了看,但是考官们却是心里有数,地区性的作假便有地区性的特点,但是要一下子就想到手里拿着的是苏州片的赝品,却需要丰富的鉴别经验,一旦明白了是苏州片的赝品,那么分辩也就比较轻松了。

毕竟当时作伪的,除了河南造、湖南造、苏州片,诸如北京后门造、广东造等等,几乎全国各地都有造假,而每个地区的作伪特点也不尽相同。

其实这第二关,考的便是丰富的知识和一个鉴定师的直觉,而这种直觉必须要经过长期的摸索锻炼才能够炼成。

张向东都不由点点头,颇有几分欣赏的意思,罗教授更是脸上充满自得,好似辨画的人是他一样。

和墨灵所说的一样,第二幅画依旧是苏州片的赝品,但是那画工也确实能够以假乱真,无论是画风神韵还是整幅画的装潢,都十分用心。

赵卓鉴定完两幅画后,并没有急着呈递上去,而是听墨灵讲着一些关于苏州片的知识,待到时间过去5分钟后,他这才将写着答案的本子递上去。

而这时,也有考生豁然反应过来,嗅到了苏州片的影子,这就象数学考试一样,没有想到那个点上,便容易钻进牛角尖,一旦想到点上,一切难题便迎刃而解。

又隔了一分钟后,这才有另外的考生交上去。

见到赵卓又拿了第一,而且还过关,外围的考生们开始议论纷纷起来。

其实并不是没有人同时考古钱和书画两类,只因为赵卓在第一关被罗教授抖出了收藏套钱的事情,大出了风头,所以便让众人更加关注。

连过两关,赵卓表现的实力已让人觉得惊艳,但是真正能不能过关,还得看第三关呢。

10分钟一到,第二关考试的结果也很快公布出来,29个人中淘汰了8人,剩下了21个人。

离开的人一个个摇头长叹,用半小时的时间来考验几年的苦功,显得是那么的残酷。

对于第二场过后还能剩下21个人,毕老不由笑道:“看来今年的考生颇为不错,我记得上年过了第二场只剩下一半不到,尤其是这个赵卓,我很期待他的表现啊。”

汪老说道:“可不是吗,不过这还得看张副会长第三关的题目,要过了第三场那才算得上真正过关。”

张向东淡淡一笑,待到21人抽签重组后,便说道:“现在只剩下4组人,由工作人员给每人发三幅画。”

只见工作人员抬上来三个大箱子,每个箱子里取一个,交给考生。

等到众人得到三幅作品之后,张向东轻描淡写的道:“第三场的规则同样很简单,只需要鉴定出三幅画的真伪,并且指出造假的地方。”

张向东越是把话说得这么轻松,考生们心里就越不塌实,谁也不知道这三个箱子里究竟哪个箱子装的全是真迹,而且赝品就要说出造假的地方,这考的便是真本事了。

有信心的是摩拳擦掌,也有忐忑不安的一直擦着汗,但是时间并不给人思考的机会,很快每个人手里都有了三幅画。

为了让每个人都有对比的机会,所以工作人员特地搬来的桌子,很快整个院子里就摆满了21张桌子,考生们将三幅画在桌上摊开,可谓是巍巍壮观。

赵卓把前两幅画一摊开,便豁地吃了一惊,这居然是郑板桥和金农的画。要知道,这二人可是大名鼎鼎的扬州八怪之二呢。

这两幅画,署款郑板桥的名为《墨兰图》,几块山石之间,墨兰悠然而生,旁边还写着一首小诗。

署名金农的是一幅行楷书法,线条刚硬,好象每一笔都用尽了力道一般,看起来十分深刻。

墨灵歪着头打量着,不时的微微颔首一下,似对真伪早有了解。

待到第三幅图打开,画的是几枝腊梅,迎冬而放,上面还加刻了好几个名家的铃印,以示收藏。

赵卓却皱起了眉头,按理说到了第三场,拿名家的画出来鉴赏是理所当然的,但是第三幅画的作者名叫安少茗,他却怎么也想不起这个名字,似乎在清朝时期,并没有一个名画家叫这个名字呢。

他不由朝着墨灵看去,却看墨灵居然也蹙眉头在看这幅画。

赵卓心头一惊,该不会连墨灵也认不出来这个人吧?鉴画的基础工作就是要了解各个时代的画家和画风,无论是名家还是小名头的画家,了解是基本的。

墨灵博学广识,照理说什么人都应该了解才对,如果没有了解,那就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这个人是在墨玉随葬之后出现的!

这时,果然听到墨灵说道:“大哥哥,这个作者我不认识,怎么办呢?我很想帮大哥哥考过这一关!”

看到墨灵焦急的样子,赵卓连忙安慰道:“你放心,大哥哥一定能过关的。你先告诉我,这两幅作品是真迹还是赝品。”

墨灵便说道:“这两幅都是赝品。郑板桥这一幅应该是代笔所做,他擅长书法,所以画兰花的时候时常采用笔画来画,花出的兰花骨劲倔强,入木三分,尽带傲骨。这是需要相当功底的呢,所以看这兰花便能看出是有人代笔所作。至于这金农的,应该是郑板桥的临摹之作吧。”

“你是说,郑板桥也仿造书法?”赵卓有些惊讶道。

墨灵说道:“不止是郑板桥呀,很多大家其实都有仿造的经历,只是这些仿造属于文人墨趣,和用造假来谋利是不一样的呢。”

明白了两幅画都是赝品,赵卓也从里面嗅到了点东西,他抬头看了看张向东,发现他脸上是一幅高深莫测的笑意。

此时,考官也在窃窃私语着,余唯洋淡淡说道:“向东,你这第三场题目出得可够难的,扬州八怪也就算了,居然还拿出了那个,我看考生们要转过弯来可不容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