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鉴定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超级鉴定师- 第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韩铁生看得眼前一亮,小声说道:“这件瓷罐看起来挺有气势的,多少钱比较合适?”

“大概三十万左右。”赵卓想了想回道。

接着,拍卖师便又对这将军罐介绍了一番,起拍价为20万起,不过有些商人一听说是盛骨灰的东西,便都摇了摇头,反而这第二件还没有第一件竞拍的人多,只不过,有一个长相颇为英武的中年商人,一出手便是势在必得的样子,最终以36万的价格拍下了此罐。

韩铁生暗道了声可惜,不过想着拍卖才刚刚开始,也就放下心来。

随着一件件的瓷器的拍卖,价格也越升越高,到第七件的时候已经拍到了90万的水准,虽说这里并非是专业的拍卖场,去过拍卖场的商人也寥寥可数,不过出手阔绰的也不在少数。

这时,最后一件瓷器终于拿了上来,红布一揭开,赵卓也顿觉得眼前一亮,这是一件刻缠枝花卉纹瓶。

此长颈瓶,造型优美,通体施冬青釉,周身刻缠枝花卉纹,线条流畅,刀锋锐利,胎体结实。

无论是这胎釉、造型、神韵、画工,均为一流,而更让赵卓惊艳的,则是这款型乃是出自耀州窑之物。

耀州窑,乃是宋代名窑之一,在唐代时便是烧制陶瓷的著名产地,宋代更进一步达到鼎盛,成为中华六大窑系中最大的一个窑系,其产品成为北方青瓷的代表,在北宋时更是烧制贡瓷之地。

直到金元时代才开始衰弱,最终终于元代初期。

墨灵也被这瓷瓶所吸引,光从肉眼上所看,便能分辨出这胎薄质坚,釉面光洁匀静,色泽青幽,呈半透明状,十分淡雅,结构严谨丰满,线条自由流畅,历经数百年依旧完好无损,着实的难得。

凡是识货的鉴定师不无眼前一亮,小声的跟雇主讲解着这件瓷器的价值,有先已经拍下的商人则是大觉遗憾,直叹出手太早。

韩铁生还未说话,赵卓便说道:“韩叔,这个瓷瓶的价格肯定是百万以上,你要拿这么多钱出来拍吗?”

韩铁生笑道:“我本来是没这个打算,不过如果是稳赚不赔的事情,别说一百万,两百万我都敢投。”

赵卓便笑道:“那我们先看看情况,到时候再出手,如果能在合适价格内拍下这件珍品,可就好了。”

韩铁生点点头,表示一切听赵卓的提醒。

随着拍卖师宣布起拍价,众人也都唏嘘出声,光是起拍价就达到80万,不过,这个价格对于懂行情的却并不算贵。

“85万。”一个胖商人一开口就直接涨了5万。

“88万。”不远处一个矮个子商人大声叫道。

“90万。”

“95万。”

随着一口口叫价,价格直飙升到了130万,这个时候争夺花卉纹瓶所有权的只剩下两个人,都是白城本地颇有实力的瓷器商,二人身边的鉴定师也都是职业鉴定师,对价格方面把握得自然很准。

但是,赵卓却自信对价格的把握上更加的精准,朝着韩铁生说道:“韩叔,直接把价格出到145万吧。”

“一下子加15万?”韩铁生吃了一惊。

赵卓淡淡说道:“那两个商人看起来都颇有实力,不一次性加上去,表现出韩叔你的气势,估计他们还会往上再加,而且,韩叔你不也想露露脸吗?”

韩铁生便笑了起来,大声叫道:“145万!”

这话一落下来,众人的目光全都被吸引了过来,就是刘永乐也不由得朝这里望了望,看看是谁在130万的高价时居然又加上了15万。

两个商人明显都同时皱了皱眉头,其中一个稍稍犹豫后又道:“146万。”

“150万!”韩铁生在赵卓的示意下,再次加价。

这话一说来,那商人旁边的鉴定师便摇了摇头,拍卖师在喊了三次之后便确定拍卖成功,韩铁生以150万的价格拍得了这最后一件拍卖品。

会场里的人都窃窃私语着,想知道这个出手阔绰的商人究竟是什么来头。

刘永乐亲自将这件刻缠枝花卉纹瓶交到韩铁生手上,笑着和他聊了几句。

待到走出大厅,韩铁生便啧啧说道:“小卓,我现在这手还有点抖呢,一百五十万买这么个瓶子,要是没你在,我可是敢都不敢想呢。”

赵卓含笑道:“韩叔放心,这件瓷器不会亏的。三个月前在国外一家拍卖行里,类似的一件便拍出了200万的价格。”

“那这一倒手,岂不能赚几十万?莫非那些人就不知道吗?”韩铁生又惊又喜的道。

“大概是他们对国内的信息比较注意,国外的就忽略了吧。”赵卓微微一笑,全世界那么多的拍卖行,大的小的,各种资料,几乎每天都在更新着行情和信息,要将这些随时和世界同步,需要耗费的时间是很多的。

唯有赵卓那过目不忘的能力,每天都可以持续更新。

还没走出多久,却听到后面传来一个声音道:“韩先生请留步。”

赵卓和韩铁生转过头来一看,发现是说话的是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男子。

这男子长相英武,眉浓鼻挺,棱角分明,但是嘴角勾起的笑意又让这冷峻的表情显得柔和了许多。

赵卓立刻想了起来,这是拍下将军罐的那个中年商人。

中年商人加快步伐走上来,伸出手来笑道:“韩兄,久闻大名,在下周永亮,信辰集团的总经理。”

“周兄,你好。”韩铁生连忙说道。

周永亮笑眯眯的道:“韩兄的大名在淮海市可是如雷贯耳啊,我每次去出差必定都是住你们酒店的呢。”

韩铁生笑道:“周兄见笑了,我这名字在白城可是不起眼,但是周兄您的集团那可是名副其实的瓷器王国啊。”

周永亮哈哈笑起来道:“韩兄你才是太谦虚了。”说到这里,微微一顿道,“其实我呢是有个请求。”

韩铁生呵呵笑道:“周兄有事就请说。”

周永亮目光落到那刻缠枝花卉纹瓶上,直言道:“那我就打开天窗说亮话了,我很想要韩兄手上这件瓷器,不知道韩兄能否割爱?”

他这一说,赵卓也不由怔了下,没料到周永亮居然提出这个要求来,韩铁生不由看了赵卓一眼,希奇道:“这瓷器虽是耀州窑的,不过没想到也能让周兄如此心动?”

周永亮便说道:“事情是这样,其实我家里有着和这件一模一样的瓷器,我老早就想凑成一对,这一件无论大小形制还是花纹简直就和我家那件象一个模子里烧出来的,可惜我刚才已经拍了将军罐,自然就不好再出手了。当然,我知道这个要求十分的唐突,不过韩兄若是肯忍痛割爱的话,我愿意多加钱。”

韩铁生微微笑道:“这钱倒不是问题……”

话还没说完,周永亮有些恍然大悟,拍拍脑袋道:“是我太心急,忘记韩兄也是爱好古玩之人,若是用钱买那就显得太失分寸了,这样吧,韩兄不如到我家里去坐坐,一来欣赏欣赏我家的藏品,若是看得上同等价值的,那咱们就做个交换如何?”

“这……既然周兄都说到这份上了,我还有什么拒绝的理由呢?”韩铁生哈哈笑了起来,一边请周永亮走在前面,一边小声朝赵卓说道:“小卓,这可没办法拒绝,你看……”

赵卓微微笑道:“没事,反正韩叔拍下这藏品也不是用来收藏的,如果能够用来在白城交个生意上的伙伴也未尝不可呢。”

于是二人便开车跟着周永亮,在路上谈起,赵卓才知道周永亮原来是白城里大大有名的人物,此人乃是十年前还是身无分文,就白手起家创立了如今的瓷器集团,其市场分额占了白城市的三成左右,短短时间能够达到这种地步,也算是商业奇才了,如果能和他做生意伙伴,那对于陶瓷工厂而言可就是一笔大生意。

周永亮的别墅就在城北一个小区里,这样身份的人自然不会因为百来万的东西设下什么骗局,所以赵卓也很放心,而且他也很有兴趣去看看周永亮的藏品。

来到别墅里之后,才发现里面居然没人,周永亮笑呵呵讲了起来,他儿子在国外读书,老婆就跟着过去陪读,所以自己在这里就一个人,一般都住在公司,这别墅倒很少回来,成了仓库一般。

第六卷 白城风云 第十五章 补瓷的准备

开了地下室的门,打开灯,赵卓二人便看到了满屋子的瓷器。

这一看,才发现周永亮果然对瓷器十分爱好,瓷器从唐宋到明清,有民窑的有官窑的,各种产地,各种款式,就象是一个大军团,虽然不能说十分全面,但是也算是让人大开眼界。这些藏品中不乏价值昂贵之物,但是少见有赝品。

周永亮显然也很少带人来,一边给二人介绍,十分的大方,甚至喜欢什么都可以直接拿起来看一看。

韩铁生对这些也不太懂,好在赵卓时不时小声耳语几句,让他能够很顺利的接下周永亮的话。

周永亮似也没料到韩铁生对瓷器如此了解,大有相见恨晚的意思,说话间也兴趣高昂起来。

就在这时,墨灵突然在一边欣喜道:“大哥哥,你快来看看这个。”

赵卓扭过头去,待到看到那件描金连座瓶时,心头忍不住一震,瞳孔猛地收缩了一下。

这件连座瓶约有30多厘米高,瓶呈天球形,通体施着紫红釉,表面上看起来并没什么特殊之处。

然而,仔细一看,却会发现这釉面颜色深浅不一,有的地方好似口沿处有雨打玻璃窗,雨水下滑形成斑痕的感觉,又像蚯蚓在泥上爬过留下的痕迹,这不正是“蚯蚓走泥纹”吗?

“蚯蚓走泥纹”乃是鉴定钧窑瓷器的一个关键点,这种纹路的形成乃是因为使用了乳浊釉,加入的金属元素在高温下,由于密度不一,在釉面呈现出来色彩有的在釉下面,有的在釉上面,而且还会发生局部流动现象,所以形成类似“蚯蚓走泥”的痕迹。

钧窑烧造于北宋,乃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其创烧于唐代,经历宋金至元代,是青瓷系统中比较有特点的一个品种。其烧造地以河南禹县为中心,窑址遍及县内各地。

但是钧窑并不像传统的青瓷那样釉色淡雅,相反以鲜艳的蓝、紫和红色等颜色为主,对于习惯了白釉和青釉的国人来说,视觉冲击力很强。

眼前这尊描金连座瓶器型规范工致,造型别致有趣,釉色很正,十分难得。

这“蚯蚓走泥”乃是货真价实之物,赵卓又将其拿起来,翻到底部一看,只见底部刻画着一个粗糙的“五”字,心头便更加的确定。

出自钧窑之物,在器物底部大多刻有一到十的号数,相传一、三、五、单数为红色,二、四、六复数为青色,但也有人说是数字越小器型越大,当然,按照墨灵的判断,这些只是窑工为方便辨认而作的记号罢了。

如此一件钧窑之器,能够卖到四五百万的高价,然而可惜的是这瓶口有着一道冲口,裂纹一直朝下延伸,几乎达到半个瓶身那么长。

这样一来,却只能卖到四五十万的价,着实的可惜。

不过,钧窑之器难得,赵卓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连忙走到韩铁生耳边,小声说了一句,韩铁生便走到那书桌前,装模作样的看了眼,轻叹道:“这件钧窑器真是可惜了。”

周永亮也叹道:“是啊,这东西其实难得,只是这道冲口太麻烦,几年前我买回来时还没这么长呢,谁知道慢慢就延伸了,我也曾找过人想要修复,不过这唯一的方法就是热修复,所以我就只能无奈的放弃了。”

“热修复?”韩铁生朝着赵卓望了眼。

赵卓便小声说道;“所谓热修复,是以景德镇为中心出现的修复技术,对陶瓷进行再造修复。他们大多对原器物进行大面积的损伤,通过接胎、接底,补胎、补釉、重新做彩和作旧来进行修复。这样的修复可以达到商业交易的目的,但要求对陶瓷进行回炉重烧,进行火的洗炼,但是这样一来,已经使得文物失去了原有的历史风貌,修复后的瓷器再进入拍卖场或者市场交易,很难再鉴定为真品。”

韩铁生便跟着叹道:“确实是两难啊,既想完美的保存它,又不想让它被现代工艺所改造。”说到这里,便说道,“其实,我对这钧窑之器可谓是情有独钟,若是周兄愿意的话,我想和你交换这件瓷器如何?”

周永亮稍稍迟疑道:“韩兄,这一件可没办法修补,你拿回去可是会吃亏的。”

韩铁生笑道:“周兄不必担心,我只是见到这钧窑之器就忍不住想带回去。”

周永亮便笑道:“那好,那韩兄你再选一件百来万的瓷器吧。”

于是,在赵卓的挑选下,韩铁生最终带着两件瓷器走出了周永亮的家,上了车之后,韩铁生便迫不及待的问道:“小卓,这瓷器不是坏了吗?我们把这买回来干什么?”

赵卓便笑道:“韩叔下午不是问我能不能修复瓷器吗?所以我就想试一试。”

韩铁生这才明了,不过又立刻好奇道:“那如果补好,这瓷器能卖多少钱?”

赵卓一笑道:“大概四五百万吧。”

“什么,四五百万?”韩铁生听得惊嘘了口气,直叹道,“这古玩还真不是普通人能玩的东西,我的全部家当加起来也就几个瓷瓶啊。”

赵卓也不由笑了起来,伸手摸着这描金连座瓶的冲口,若是真能够补得完美无缺,那也是功德一件啊。

当晚,赵卓因为有课便乘着韩铁生的车回到了淮海市,将洪宪瓷瓶和描金连座瓶回到租住的屋子里,同时开始着手补瓷的准备。

补瓷除了高超的修补工艺之外,材料也十分重要,这材料分为两类,一类是填补的材料,二则是染色的材料。

修复瓷器,如果瓷器的碎片仍在,会相对轻松一些,在对碎片进行一些处理之后,便可用粘接剂对其进行粘合,当然粘接剂要选择无色透明,粘接强度高,耐老化力强,凝结速度快的,粘结合缝后,难辨茬口缝隙。

当然,根据修复的性质不同,商业修复的难度和步骤会大而且繁琐很多,所用的材料自然也大不一样。

而最麻烦的,则是有些瓷器因为破碎时间太久,碎掉的部分已经找不到了,所以必须用填补材料对缺口处进行填补。

现如今一般选择的材料多为树脂与石英粉,将其调为膏状填补,只是这是有年限的,一旦超过年限,填补的部位就会变质,如果不及时进行再次修补,很可能导致瓷器的再次破损,甚至比修复前更加严重。

而墨灵补瓷技巧最重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