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徒》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刑徒- 第1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此繁忙的工作。

“陛下,止这些了!”

赵高卑谦的说:“关中初雪已至,右丞相派人说,后面的奏疏可能会晚一些时日,请陛下恕罪。”

“哦……”

始皇帝点点头,表示知道了。

他站起身,准备往后殿走。可走了两步,却突然停下来,扭头对身后亦步亦趋的赵高说:“憋了一晚上了,有甚话,营更略略吧。”

始皇帝说的是咸阳方言,意思是说:现在说说吧。

营更,在咸阳方言中,就是现在的意思;略略,也就是随便聊聊。

赵高有些尴尬的笑了笑,“后儿个陛下就要去荥阳召见百官,然后就要巡狩东方。为什么今儿个让那刘氏子担当中郎骑将?刘氏子年纪尚小,又未经过蓝田大营历练,似乎有一点……”

“挣叫个甚,朕说他合适,那就是合适!”

始皇帝打断了赵高的话语,“自这刘氏子在北疆出现,朕就一直在关注他。这小子胆略勇武,都无二话。说他是老秦第一猛士,也不为过,实为老秦之任鄙在世。在楼仓,他做的也不差,三田之乱时,颇有计较。他出身好,又有战功,而且还是贞母的女婿,甚好,甚好!”

话说到这份上,赵高还能说什么。

始皇帝接着说:“前儿几个,让他在宫外侯旨,小家伙也很有耐心,并且极为警觉。朕安排了十几名铁鹰锐士在暗处观察,这小家伙居然有所察觉。虽然没甚行动,可看得出,他已生了警惕。这样的人,担任前锋军中郎骑将,最合适……老安年纪大了,也是时候享福了!”

老安,是原中尉军中郎骑将,刘阚所接手的人马,原本就是老安指挥。

“朕打算,趁着此次巡狩,再观察那小家伙一下。若是可以的话,就让他在中尉军中先历练些时日。等年纪再长些,就能为我老秦独当一面……哈,扶苏那小子,眼光倒也真不差。”

始皇帝这看似无心的一句话,却在赵高的心里面,掀起了惊涛骇浪。

刘阚,是扶苏的人!

如今看始皇帝这个意思,分明是想要好生培养一下刘阚。也就是说,陛下这是在为大公子培养人才啊。

如果这样来看,那是不是说,陛下已有意,立大公子为太子?

否则,满朝青年才俊众多,为什么却偏偏看上了刘阚?冯敬等人,哪一个不是出身高贵呢?

想到这里,赵高不免心生一丝落寞。

此前,陛下不立太子,又宠爱幼子嬴胡亥。赵高为胡亥的老师,虽为内侍,然则心里却有别的计较。不管怎么说,如果呼喊登基,自己也能算半个帝师吧……到时候,位高权重,富贵滚滚而来。可若是大公子扶苏登基为帝的话,自己又算是什么?到头来,却还是一场空!

这心思一起,诸般念头就蜂拥而至。

好在赵高伺候始皇帝多年,加之早先的险些丧命,心性已磨练的坚如磐石一般。

心里面虽然是千回百转,可脸上却表现的非常平静。他默默的跟在始皇帝身后,眼珠子,滴溜溜转个不停。

※※※

中尉军只忠于皇帝。

所以对中郎骑将的更迭,并没有太多的抗拒。

刘阚在接到圣旨的第二天,正式成为中郎骑将。刘信和那二十名亲随,一并被纳入中尉军编制,但只从属刘阚。刘信,为骑军小将,跟随刘阚。在中尉军中,骑军小将就相当于闾长的存在,可管辖五十人。但是刘信这个骑军小将,实际上手底下却是一个兵卒都没有。

在中尉军中熟悉了两天。

第三天,始皇帝起驾前往荥阳。

骑军为先锋,刘阚率两千骑军,提前出发。

当抵达荥阳的时候,嬴壮等人已在城外恭候。看见刘阚,嬴壮不由得就是一怔。而刘阚呢,却只能朝着他苦笑一下,然后率领兵马,列队警戒,清理荥阳城外周遭的环境,立下行营大帐。

始皇帝不准备入城了!

他将在荥阳城外的军帐里,接见官员。

一天之后,始皇帝再次起驾,正式开始了他巡狩东方的旅程。刘阚甚至没能够和嬴壮说上一句话,整整一天,他都在马上巡视行营外围,直到天黑,才得以休整。和嬴壮说不上话,那更不要说和贾绍他们会面。身为中郎骑将,一切以始皇帝安危为主,余者全都是小事。

不过,贾绍很聪明。

当刘阚在行营外巡逻的时候,他远远的和刘阚打了一个照面。

两人之间没有任何言语上的交谈,贾绍朝着刘阚点了点头,那意思是说:我已经从大梁回来了,不过没有成功,接下来该怎么办?

而刘阚呢,也只能回应着点点头。

意思是告诉贾绍:等陛下离开荥阳之后,你就率部返回楼仓。一切可等我回来,再做计较。

于是,贾绍在马上拱手欠身,拨马离去。

之后的事情,刘阚就不知道了!

他作为前锋军主将,随着始皇车仗,南下云梦而去。这一路上,披星戴月的辛苦,不复赘言。

十一月中,车仗抵达云梦。

始皇帝在云梦大泽,遥祭舜帝后,弃了车仗,乘船顺大江而下。

此时,北方已天寒地冻,白雪皑皑。大河之水冰冻,许多河段,河面冰封。

然而大江之上,却是另一幅景象。江水滚滚东逝去,延绵十数里的船队,浩浩荡荡的在江面上行进。由于骊山皇陵已进入关键,需要大量的木材。所以江面上,漂流着许多大木,随着江水而走。

南方之木,到北方十分麻烦。

其中最为窘困的,就是这道路的问题。

虽然说,始皇帝修建了许多驰道,然则运输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江南河道纵横,更加困难。

许多时候,大木的运输都是通过江水漂流。

由上游发出,在下游接收。沿途有人盯着,以放着这些木材淤塞在河道某处。

这样一来,却增加了船只行进的难度。

刘阚率部骑马登船,沿途不断清理河道。差不多过了正月之后,船队通过丹阳,才算安稳下来。

这一路航行,却是真的把刘阚折腾的不轻……

船队在丹阳停靠,始皇帝一行弃船登车,大约在正月中旬,抵达钱塘。

始皇帝抵达钱塘之后,马不停蹄。

带着大小官员,在二月初一观赏了波涛汹涌的钱塘大潮。这钱江潮的源头,是在黄沙坞的狮子头海面。狮子头是一块突出于海中的岩石,与鹰窠顶山脚相连。远远望去,就好像一头刚下山的雄狮,因而名之狮子头,也是人们观赏钱江潮的理想之地。

每逢江潮初涌,景致别有滋味。

潮头卷起泥沙,没过了海滩,时而笔直,事儿蜿蜒曲折,最终形成人字潮。

刘阚前世,曾多次观赏这钱江潮的景象。深知这钱江潮随每天都能观赏到,但初一十五之时,涌潮会比较高。但若说到最佳的观赏时间,还是在阴历的八月八日,距离现在,还有大半年。

始皇帝当然不可能在这里呆上半年之久。

毕竟身为帝王,一代雄主。朝中还有许多事情要处理,所以挑选个好日子,观赏一下风景,虽看不到那种汹涌澎湃的涌潮,能略微感受一下,也就足够了。再说了,他本就不是为了玩乐而来。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

始皇帝这一观潮,却又旁生枝节,出了一桩是非……

第二百四十二章 伴驾(三)

小公主落水了!

刘阚作为中郎骑将,主要是负责外围的警戒。故而当始皇帝一行人观潮之时,他并未在场。

率领骑军散开,警戒周遭动静!

当听到‘小公主’落水的消息时,刘阚硬是没有反应过来:这小公主,究竟是何许人?

小公主,是始皇帝极为宠爱的幼女赢果,也是嬴胡亥的姐。嬴氏诸子当中,扶苏曾伴驾两次,胡亥这是第一次。只有赢果,始皇帝三次巡狩,都点名要她陪伴。始皇帝对她的宠爱,由此可见一斑。

幸亏自己没有伴驾观潮,否则出了这么一档子事,少不得要受到波及。

刘阚的第一个念头,居然是感到庆幸。至于那小公主长什么样子,漂不漂亮,倒是没有多想。

前世时,就是一个独身主义者。

而在这一世,融合了两世的记忆之后,刘阚的实际年龄,怕已过了四十。身体虽说正在青春年少,可思想已有些苍老。特别是吕雉死后,让刘阚生出了许多感触。家中有娇妻,蜀中尚有红颜知己,拈花惹草的心思,早已经淡了许多。他现在最期待的,怕是天下太平,一世平安吧。

“二叔,小公主长甚样子?”

反倒是刘信很有兴趣,拉着刘阚问东问西。

也难怪,他整日里除了练武,就是练武,生平接触到的女人,除了母亲吕嬃和阚老夫人之外,也就只有那个小戚姬了……不过,戚姬对他的兴趣似乎不是很大,倒是和韩信司马喜说话较多。那两人都是仪表堂堂,英武儒雅。而刘信呢,五大三粗且不好说话。个头惊人,在他身边,很容易让人生出压迫感。再说了,木讷的紧,这样的人,怎能讨女孩子欢喜?

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王姬才会生出让刘阚带刘信历练的想法。

刘阚听了这个问题,想了一想,笑道:“一个鼻子两只眼,一张嘴巴一对耳,总不成生的两个鼻子三只眼吧。”

“那不是和普通人一样?”

“本来就是普通人嘛……”

“可为甚大家都对她很怕?我这两天路过中军,看他们都是愁眉苦脸。还有那些当官的,也是那种模样。她要是普通人,怎可能会是这样子的情况?母亲和婶婶,就不会让人害怕。”

这年月,虽说皇权不振,但始皇帝的威严却令人不得不惧。

刘阚实在是不敢和刘信再说下去了。

他说不出‘燕雀焉知鸿鹄之志’之类的话语,更不能像那个狂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陈胜。有些话,在这个阶段,心里明白可以,但是却不能说出来。毕竟,始皇犹在,大秦犹在。

至于这傻小子,还是让他留一份畏惧之心吧……万一说走了嘴,那可是满门抄斩的大罪名。

不过话说起来,陈胜吴广如今又在何处?

在这个时代生活了太久,许多记忆都已经模糊了。但有些人,有些事,却不能不牢记心中。自担当了泗水都尉以后,刘阚发现历史上著名的‘大泽乡起义’之地,大泽乡就在他的管辖范围。史书上说,陈胜吴广是在往渔阳的路上,在大泽乡揭竿起义。而渔阳,在北方。

刘阚不得不怀疑一下,陈胜吴广,是不是就在他的治下?

所以当上了泗水都尉以后,刘阚就暗令吕释之调查,看看能不能在泗洪地区找到那陈胜吴广。

如果能找到的话,即便不能干掉他们,也要小心看管起来。

但一直到刘阚奉诏候驾之前,吕释之也没有查到陈胜吴广的踪迹。这也让他在内心中,多了许多不安。大泽乡距离楼仓太近了……万一出现状况的话,楼仓作为泗洪地区的战略物资储备中心,就会首当其冲。这也是刘阚为什么会让钟离昧从楼仓军调出人马驻守大泽乡的原因。

“信,不许胡说八道!”

刘阚摸了摸刘信的脑袋,“记住,有些话在我面前可以说,但只要有第三个人在,就不许再提起。

好了,别胡思乱想了。

随我一同巡视……小公主这一出事儿,只怕是要在这里耽搁两天。此乃楚地,要多加小心。”

刘信瓮声瓮气的点头应了,默默的随着刘阚身后,继续巡视起来。

一连数日,小公主终于脱离了危险。

只是受了些风寒,加上又被惊吓了一番,一时间也不能走动。又在钱塘停留了十余日,见小公主已经没事儿了,始皇帝这才下令,起驾继续巡狩。自钱塘西行一百二十里,在陿中渡过富春江。

秦制一里,与后世不同。

六尺为一步,三百步为一里。细计算起来,一里也就等于后世的415米。一百二十里,也就是后世的一百里左右。

会稽的官员,早已奉命在会稽山下的诸暨候驾。

车仗抵达,会稽郡郡守殷通,带着大小官员,以及当地的豪族大户,列队跪在道路两旁,恭迎始皇帝驾临。

会稽山,本名茅山。

因大禹王当初治水完毕之后,召集了天下诸侯前来,‘大会计,爵有德,封有功,更名茅山曰会稽。会稽者,大会计也’。大禹王在此次诸侯大会上,斩迟到的防风氏,而坐稳了共主之位。

会稽山因此而闻名天下,后大禹王更葬于会稽山。

始皇帝自比功盖三皇五帝,可是在名义上,还是要尊一尊大禹王。

而且,他此次巡狩东南,还有另一层深意。楚地是反秦势力最盛的地方,楚人性蛮,那些六国余孽藏于民间,难以寻找。所以,他要借巡狩之际,宣扬大秦之威风,以震慑反贼。

在诸暨,始皇帝和颜悦色的召见了会稽郡大小官员,勉励有加。

而后择黄道吉日,登山祭祀大禹王。

由于之前在钱塘出了一场意外,始皇帝此次登山祭祀,没有再带着小公主赢果。让小公主赢果和随行嫔妃都留在诸暨行营之中,并让中尉骑军留守看护行营。毕竟,在山林之中,骑军的作用不会太大。行营地势空旷,若遭遇袭击,骑军的杀伤力,也远远超过了步军。

刘阚作为中郎骑将,奉命留守行营。

这可不是一个好差事,行营分内外两部分。

内营是始皇帝的临时行宫所在,嫔妃们大都居住于此处。随行的大臣,都在外营靠近内营的地方居住,有五百铁鹰锐士,驻扎于此地。中尉军则分驻外围。又有步军、车兵和骑军划分。

骑军原本不在行营驻扎,而是在行营旁侧,另立小营。

始皇帝登山祭祀,带走了大部分兵马。但行营之中,除了刘阚所部的骑军之外,还留有兵卒守卫。

刘阚的骑军,也从小营移至大营外围。

始皇登会稽山去了……马上就是清明节了,始皇帝选这个时候登山,恰好也应了这祭祀的习俗。不过,清明节头两日,还有一个寒食节。据说这是为了纪念晋文公大臣介子推而立下的习俗。

寒食节期间,不得生烟火用熟食。

刘阚早已有了准备,命人准备了许多麦饼,以防在寒食节期间生出事端。

这一天,刘阚巡视行营完毕,回到军帐之中坐下。

“信,取些麦饼来!”

寅时率部巡视,眼看着已快辰时,刘阚的肚子,不免饥肠辘辘。

若是在平常,刘阚这已呼唤,刘信会快步赶来听命。可不知为什么,今天却有些奇怪。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