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品公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超品公子- 第2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周正龙眼眸一寒,募地,又软了下来,软软地摆手,示意薛向先说。刘高则是满脸的兴奋,看来薛小子也终于忍不住痛打落水狗了。
  薛向道:“刘书记说的公车的事儿,我倒不觉得是个多大的问题,毕竟别的院系都是书记专用,虽然校团委没做明确规定给谁用,我看咱们系也别冒头算了,还是继续由周书记专用。再说,周书记年纪也不轻了,在咱们系也是正儿八经的老大哥,他不用,给谁用,毕竟团委就巴掌大块地儿,工作范围又都在校内,压根儿用不上,还不如照旧给周书记专用,也免得放出车来,你争我抢,横生是非!”
  当!
  薛向说完了,满屋子一片死寂,没有人想到他会说出这么一番话来。
  先前笑意盈盈的刘高一对鱼眼泡子瞪得溜圆,怔怔望着薛向,瞳孔中却是没了定星。当薛向话音方落的时候,他第一反应就是薛小子又在耍弄阴谋,想争取刘高的好感,再跟自己掰腕子,俄尔,心念一转,便否了这个答案,因为眼下,他自忖和薛向合作多过竞争,且团委已然没了竞争的余地。可薛向为什么要这么做了,刘高再一次扫到那张温润、清澈的眼眸,心中忽然有了答案,继而感概,薛小子到底就是薛小子,你永远把不住他的脉。
  而周正龙听完薛向这番话,心中没有保住尊严的庆幸,只有满满的感激。他原以为薛向会再踹自己一脚,本来就已经抱头准备承受了,等来的却是春风拂面。他想不通薛向为什么要如此,他也不愿去想,心中只剩了感激。
  时间在沉默中流逝,不知何时,周正龙耸动了下鼻子,不小心发出了低低的声音,才将沉默打破。众人循声望去,周正龙老脸依旧立着,可那泛红的眼角,任谁也看出了老头子心中不平静。
  此刻,项远心中亦是感概万千,他宦海浮沉十数年,见过无数次你争我夺,对发不死不罢休的争斗,却是头一次遇到这种让自己人尊敬,亦让敌人感佩的家伙!
  薛书记,了不起!
  
  第七十九章 周校长的烦恼
  
  薛向也没想到自己的一次于心不忍,竟会造成这么一种后果,那就是自那日书记会后,整个哲学系团委内部竟变得一团和气起来。当然,这和气首先体现在书记会上,又自书记会向下发散,其后数月时间,整个系团委争执的声音几近消失。
  要说那日薛向替周正龙说话,几乎纯是出于不忍,就连他自己也不知道是不忍落井下石,还是不忍一个年近花甲的老人遭此羞辱,反正那一刻口随心至,就脱口而出了。原本政治人物(暂且高抬薛某人一把)是不该心慈手软,亦不该以情感断是非的,可薛某人就这样做了。谁成想竟起到了极好的效果,会后,薛向就开始反思,反思为什么出现这种效果。
  薛某人沉思多日,想出的结果,那就是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有时候无招才是高招。当然,这是薛某人自己从效果反推战术,从而上升到哲学乃至兵法角度的结果。而回归现实,薛向思忖,多半是刘高见自己突出一剑,帮扶了周正龙,认为周正龙自此必会靠近自己,他刘高则再无胜算,索性就停止了折腾。而周正龙这边经历了大起大落,纵算不是心如死灰,只怕也回归了平常心。
  要说薛向还真没猜错,刘高和周正龙正是这般心思,一个担心斗不过有了周正龙帮手的薛小子,一个彻底冷了心肠,不愿折腾。而薛向当前的目的,是只求团委工作平稳运行,也不指望把权力全收归己手。如此这般,书记会上,众人竟齐齐变得文质彬彬,有商有量,你退一步,我也退一步,如此一来,哲学系团委自然和谐至极。
  ……
  这是一间宽大的办公室,有大大的落地窗户,阳光透过百叶窗,照在淡黄的墙壁上,温暖而宁静。室内的环境优雅而和谐,可室内的人,此刻心中却烦躁异常。
  原来,此间办公室正是京大党委书记、校长周树人的办公室,而此刻周树人正坐在办公桌后,翻阅着一本杂志,长长的扫帚眉皱得快要垂直吊起,显然心情很是不佳。又翻数页,周树人一拍桌子,惊得坐在一角办公的冯友没拿住手中的水杯,砰的一下,水杯落地,杯碎水溅。
  这声脆响自然吸引了周树人的注意力,他抬头朝冯友看来,后者尴尬笑笑,想道歉,张张嘴,却终究没出口,而是飞速寻来扫帚、簸箕,好生收拾了一翻。
  “校长,什么事儿惹您发这么大脾气,方才可吓我一跳!”
  周树人年近六旬,执掌这共和国最高学府京大已有近十年,他本身不但是学界泰斗,在党内也颇有声望。而周树人官大、名气大,却是出了名的好脾气,好涵养,尤其是对校内学生,真正是做到了爱若子侄,甚得全校师生的爱戴。
  要说周校长生平佚事颇多,最广为流传的却是这么个小故事。
  那是78年二月份,也就是共和国第一届高考结束后的新生报到时间,当时五湖四海的学生汇聚一处,更有不少路途遥远,几乎一辈子没出过家门的学生千里赴京。而这群学生中,更有不少家庭条件困难到极致的,压根儿就无法承担两张火车票和路上开销。是以,为了省钱,就有不少学生独自赴京。新生报到这天,周校长照例穿着简朴的衣衫在校内巡视,哪知道走着走着,就让一新生给拉住了。
  那新生就是方才说的那种家庭条件特困难那一堆的,乃是独自赴京,为了省钱,被褥瓢盆就带了一堆。这位新生独自进校,又无人帮着看管行李,可入住宿舍,需要先到报到处报到,可报到处人头攒动,已然挤得水泄不通,哪里是他背着一堆行李能挤进去的。是以,那新生就想着寻人帮着看管行李,谁成想这一找就找着了周校长。
  那新生处理问题的方式倒也直接,自忖城里人不比乡下,办事儿都得讲报酬,当下,就掏出张五分的纸票,不由分说地塞进了周校长手里,自个儿一溜烟儿跑了。哪知道这新生初至燕园,见满园风景如画,自然觉得新鲜,便想趁着有人看管行李的空当,好好游上一游,更兼在报到处又认识了不少同学,两厢一招呼,立时就把接应行李的事儿给忘诸脑后了。
  这边新生游得快活了,那边周校长却是倒霉了,大冷天里,在风里立了大半天,直到天黑也未等着人,还是周夫人见到了吃晚饭时间还未见周校长人,方才发动校内保卫科的干事们搜寻,才寻着周校长。当时,见到东城了鹌鹑一般的周校长,周夫人就恼了,骂老头子死脑筋,就不会找个人代为看管,或者拿校内广播喊喊也是好的。哪知道周校长一句“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便轻轻掩过去了。
  当时,这故事传开,也不是没有人说周校长沽名钓誉。当然,那都是燕园以外,且不了解周校长为人的家伙,以最大的恶意臆想的。不过,未几,这种说法便不攻自破了,当时就有人说了,周校长要事真想沽名钓誉,弄得人尽皆知,为什么不如周夫人所说那般,用校内喇叭喊喊,显然老先生还是不愿张扬。
  却说周校长不仅为人行事颇有魏晋之风,坦荡率性,就连脾性也是极好。而今天这脾性极好的老爷子居然拍了桌子,冯友当真是好奇至极,才惊声问出。
  “还不是青华园的那帮家伙无中生有,望文生义,乱造是非。”说话儿,周校长拾起桌上的那绿壳杂志,复又重重砸在了桌上。
  冯友好奇至极,他作周校长秘书已有数年,一老一少关系极是融洽,压根儿就豪无拘谨,当下,紧走几步,到得桌前,取过绿壳杂志一看封页,又紧着打开,草草浏览了下里面的内容,便知道周校长缘何生气了。
  原来这本杂志竟是青华园的校刊《放眼天下》,光听名号就知道其志不小,而冯友却是知道青华园原来的校刊不是这个名字,一看期刊,才知道是出的第一期,显然是新改的名字,重新创刊了。单单是这样也就罢了,可方才冯友只草草扫了几眼,就发现里面有一篇文章是评点京城各大高校刊物的,当然人家文中的立意主要是强调自己这刊物的特色和新意,可这番点评,显然就有了对比的意思。而文中更是着重批点了京大的校刊是如何落伍,空洞,言之无物,端的是毫不留情,难怪周校长愤怒。
  就是任何一个京大人见了,都得愤怒,毕竟放眼共和国,也就青华园堪堪能作京大的对手,而双方也的确各自视对方为对手,各方面比拼得相当厉害,京大自然容不得青华园用诋毁自己校刊的方式,来拔高他们。
  “校长,青华园那帮人太过分了,哪有这样的,这回,咱们可们可不能轻轻放过,必须讨个说法儿,若是蒙头认了,那以后咱们京大人见了青华园的那帮家伙,就别想抬起头来。”冯友义愤填膺,说得恨恨声。
  此刻,周树人已然淡定下来,毕竟数十年的养气功夫摆在这儿,也就是陡然见了死对头的无礼挑衅,才骤然失色,这会儿心绪早已平复。但见周校长摆摆手,沉声道:“小冯,咱们也别尽自说自话,你实话实说,咱们的校刊到底怎么样,人家说咱们空洞,言之无物,是不是有这么回事儿?”
  “哪里有,我看就是青华园那帮家伙胡吹大气,瞎评乱点!”冯友毫不迟疑,答得斩钉截铁。
  周树人盯着冯友:“那你告诉我咱们这期校刊的第一篇文章是什么?”
  “这……”冯友刷的一下,小白脸就布满了火烧云,吱吱唔唔,答不出来。
  “看来人家说得也不全错!”说话儿,周树人移步出门去也。
  ……
  一九七九年九月十日,京大校党委办公室内,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党委会,之所以要用别开生面,是因为与会人员比较特殊,除了十一名校党委常委以外,还有校党委宣传部一正三副四名部长。
  一看这会议的阵容,便知开会的主题必与宣传有关,而事实正是如此。原来自那日周校长在办公室拍桌子后,青华园非但没有收敛,反而每期的校刊《放眼天下》必然会把京大的校刊《未名湖畔》拿出来攀扯几句,虽无夹枪带棒之语,但冷嘲热讽却是一刻也未曾少过。若单是这样,还不至于要周校长兼周书记召开京大最高级别的会议——校党委常委会应对。
  然而情况坏就坏在青华园的《放眼天下》真正是打响了旗号,不仅在青华园内影响力惊人,竟连各大高校,乃至京大之内,也多谈论那本杂志,其中还有几篇文章被《赤旗》和《百姓日报》选中,其影响力大有冲出四九城,走向共和国之势。
  
  第八十章 副处级待遇
  
  如此种种,又怎不让周树人烧心,毕竟京大、青华园向来并称于世,且京大的风头隐隐要盖过青华园,因为京大才是共和国土生土长的,而青华园到底血统不纯,洋气太重。可现如今,京大在宣传上,被青华园压得抬不起头,还不了手,且此事造成的影响越来越严重,简直快要上升到政治的高度了,怎能不引起周树人最高度的重视。
  这会儿,整场会议已经开了一个多钟头了,周树人一改温和本性,高声怒斥不说,拍桌子的声响都没停过,叱得校党委宣传部部长雷补思面红耳赤,汗如雨下。
  “雷补思,别以为你不开腔,今儿个就能躲过去,要是今儿个你拿不出个对策,我看你这宣传部长,干脆就别干了,我这儿用不起你这光吃饭不干活儿的大爷。”周树人越看这缩脖埋头的雷补思越生气,当下就直接点了名儿,更是少有的放出了狠话。
  可事到如今,雷补思哪里还有良方,这些日子应对青华园的攻势早已让他疲于奔命,可照样被人家打得溃不成军,若是真有法子,早就使出来了,何至于此刻缩脖子挨骂。
  雷补思站起身来,低了脑袋,却不言语。五十来岁的人了,这扮相宛若挨了训斥的小学生。周树人看了雷补思这副窘样,长叹一声,也懒得继续拿他出气,“同志们,现在的情况已经十分危急了,咱们开会就是要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想出解决问题的法子呀,光我唱独角戏怎么成,要是光凭我吼叫,能得出法子,就是吼劈了嗓子又何妨?这不是真没辙了嘛,大家都开动脑筋,不管什么法子,能应对过去眼前的难关就好。”
  周树人话都说到这份儿上了,诸人哪里还敢怠慢,真个是绞尽了脑汁。忽然,雷补思一侧的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孙无极站了起来:“周书记,诸位领导,我,我倒是有点浅见,只是还不太成熟,我怕……”
  砰的一声响,校党委副书记王刚一巴掌拍飞了茶盖儿:“孙无极,你这个同志是怎么回事儿,这都什么时候呢,你还跟这儿磨磨唧唧,有话说,有屁快放!我不怕明白地告诉你,这次的事儿不同寻常,李政局都来过电话了!”
  王刚是军转干部,参加过朝战,算是京大少有的大老粗,说话向来无忌,一般干部畏惧这位副书记更甚周树人。而王刚口中的李政局在座的都知道是谁,正是现任的中办主任李无涯,乃是入了阁的。然而李政局之所以打电话过来,自然不是中办还分管教育,而是京大和李政局颇有一番渊源。原来李无涯正是京大前身燕京大学毕业,当年一二九运动的发起人之一。
  李政局向来关心母校的发展,闻听了最近京大和青华园的冲突,立时,就打了电话过问,还委婉提了批评,是以,这场会议才被抬到了新的高度。与会的常委皆知道今天若是不讨论出个子午卯酉,是绝不可能散会。因此,王刚才会对孙无极的拐弯抹角如此恼火。
  孙无极挨了骂,胆子反而壮了起来,“我觉得眼下对抗青华园,不能走寻常路,不然就是死路,我们也必须转变宣传策略,改版刊物,同他们打擂台……”
  眼见着孙无极要老生常谈,外加长篇大论,王刚及时挥手插断:“孙无极同志说重点,没人愿意听这些重复一万遍的话题,这些已经达成的共识,就用不着你重复了。”
  孙无极缩着脖子点头,接道:“是这样的,咱们要跟青华园打擂台,自然不能跟着他们屁股后边跑,这样是永远追不上人家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