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品公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超品公子- 第3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啊,何麟因何而死,因他俞定中而死;卫清风因何高升,因薛向鼓捣出了五金厂而高升,且萧山县常委不只卫清风因薛向获利,王维、宋运通可以说俱是如此!
  一个是,护不住人,关键时候推自己人出去挡灾;另一个是,不断做实事,弄出惊天政绩,大伙儿共同收益;是非黑白,名禄利益,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摆在了大家面前,便是傻子也会选啊!可怜自己真是当局者迷,竟连这一层都没想到,就贸然发起了攻击,今有此败,实不为冤啊!
  俞定中脑子本就不笨,此间旮角,王建稍稍点拨,他便全部明了。
  
  第二百四十章 除积弊
  
  而且俞定中猜得一丝一毫不差,薛向亦正是如此心肠。却说过去的一个月,俞定中、钟伯韬上下翻腾,而薛向不动不摇、稳坐钓台,凭的是什么,凭的不就是公道自在人心嘛。
  说到公道,这玩意儿往往不怎么灵,大多数时候,反而让人失望,令人憎恶,以至于产生出诸如“宁叫万人切齿恨,但叫无有骂我人”的极端思想。何故?还不是公道和实力不匹配的缘故。
  当掌握公道的人,具有强大实力,这公道往往便能成为无上利器。古语云,得民心者得天下,便是这个意思。若是一手无缚鸡之力之辈得到了民心,那他也得不了天下,非得民心、力量兼有者,才能王天下。
  眼下,萧山县的形势便是如此,薛老三论资历,来萧山县时日虽然不长,可做下的事儿实在太多,资历这一短板便算补全;论势力,早在卫齐名执政萧山时,他薛向已隐隐成了萧山县委除俞定中外的,另一股势利,更不提后来,甚至一剑西来,差点儿一举结果了卫齐名、俞定中两人;论民望,薛向在萧山县基层干部、百姓中的名声好得惊人,薛裕禄的大号,便是明证。
  以上三者,皆构成了薛向强大的实力,几乎俞定中官升一级杀个回马枪,再算上钟伯韬这位二号实力派,这二位合力,也未必敌得过薛向。
  有此实力,再握住公道,俞定中焉能不败?
  ……
  薛向弯腰拾起一块土坷垃,细细地掰碎,稍稍一捏,便似有黑乎乎的油脂往外冒,“好土地啊,真是好土地!”
  薛老三不谙农事,赞来赞去,也就会一句“好土地”。
  一边的何文远却立时接上了话茬儿:“是啊,咱们东北地处偏僻,气候严寒,老天爷也就给了块好土地,要不然这东北大地又该成不毛之地啦。不过即便如此,这老天爷,对咱萧山人民似乎也不怎么地道,您瞧瞧满东北大地,遍地是矿产,貂皮、野药,偏偏到咱萧山县了,就什么也没有了,若是在土地上,这老天爷再偏了心去,可真就没法儿说理去呢。”
  “哈哈……”
  何文远一番话逗乐了不少人。
  细说来,现在的何文远可谓是大有变化,不仅身份从原来的县委一号大秘,变作了石牌乡乡长,便是肤色、眉宇也大变了模样。
  按理说何文远堂堂一号大秘,若要下放至少是一大镇书记,才能等阶。可那是从前,现下卫齐名都倒了,他这秘书居然没坐冷板凳,那就算的上一段传奇了,他哪里还敢挑。这不,薛向大笔一挥把他放到石牌乡这么个穷乡顶了俞伯牙的班儿,何文远不仅感恩戴德地来了,还真就抛弃了曾经的冷傲不群,开始滚泥浆子了。
  这不,才个把月的功夫,原来的小白脸就晒成了小麦黄,眉宇间的傲气也尽数敛去,整个人看上去气质大变。
  “说的是这么个理儿,不过有块黑土地,就够了,老人家说的好,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嘛,只要有块地,一切皆有可能!”
  薛向负手而立,双目凝视着前方,在他身后站着一溜儿石牌乡的官员,上自乡党委书记谢铭佑、乡长何文远,下自莘庄村支部书记、村长老何。
  却说现如今,距离那场惊天动地的常委会结束,已经有月余的时间了。
  自那场火星撞地球的常委会结束后,薛向彻底掌握住了萧山县的大权,无论是人事,还是财政。想来也是,控制了常委会,又身兼党群、经济两大大权,自然控制住了萧山县的全部权力。
  掌握政权的这一个月的时间里,薛向只做了两件事儿,一件是命毛有财理清了萧山县全年的财务报表,具体的就是做出了所谓的财务明细,薛老三要知道每一笔钱都是怎么花的,第二件,就是人事大调整。
  细说来,前番常委会上,薛向动过三十七个科级干部,这在萧山县的官场史上,绝对是大手笔。可薛向依旧不罢手,事后竟来了次更大的,一家伙动了万把号人。
  当然,这回可不全是有品有级的,毕竟就算把花原地区的干部全算上,也凑不起上万号有级别的干部。
  那万把多号人是怎么回事儿呢,大部分还是村一级的干部,原本这些小虾米用不着薛向动手,毕竟属于越俎代庖了不是?
  可是人家薛书记一看毛有财组织全县数百号会计,花了月余功夫弄出来的财务明细后,一下就动了越俎代庖的心思。
  你道怎的?原来薛向细细一翻,这才知道每年萧山县这二百多万花了个精光是怎么花的了,全养官儿了。他掰着指头一算,好家伙,吃财政饭的,居然不止那两万来号人,算上隐形的,居然快三万了都,合县才八十多万人,差不多二十七个百姓,就得供着一个吃财政的。
  这怎么成?
  不成就得动刀,可全动,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没辙,薛向也只有先把主意往那人多势弱的村级干部上使力了。
  这会儿的村级干部,可不似二十一世纪,精简到了算上电工也不过一掌之数的程度,这会儿一级行政村计有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长)、政法委主任(就是个大号保安员)、妇女主任;还有个别的大村子,居然还设了扫盲办主任,扫黄办主任;再加上村上会计,那至少也有三五名,毕竟那会儿全是算盘哗啦,农村缴提留,都是粮食,全靠人工计数;除此以外,每个队还有一小队长,个别的还弄什么副小队长,通电的村儿,每个小队再安上一电工;更不提还有村上仓库的仓管员又是若干名,其实仓库里往往啥也没有,毕竟该缴的粮食,都由粮站收走了。
  如此一来,林林总总一算,一个上千人口的中等村,差不多就得有小五十号人吃财政饭了,更不提那些大村儿,哪个不是上百号人吃官饭,快赶上一个大号县直机关了。
  而萧山县总计一百二十三个行政村,不管大村、小村,林林总总算起来,这“村官”差不多就有万把人。
  虽说这些村官,除了哪几位明定的干部,比如村支书、村主任等,吃的都不是直接的财政拨款。可这些家伙就好似吸血的蚂蟥,趴在萧山县这座已经骨瘦如柴的病号身上,不断抽血,穷得亏得,到底也是老百姓啊!
  薛向自然看不过眼了,大笔一挥,直接命令所有行政村,裁撤部门,精简机构,一村之内,除了明定干部外,也就允许设立几个会计,其余人等全部裁撤。
  说裁撤,这些家伙压根儿就没有编制,那是来去自如,薛向想控制也未必控制得住,可薛老三什么人啊,脸上生毛,比那水晶猴子还精,又下了道命令,直接发布到全部行政村,这还不算,还派了县委宣传部的干事,挨个儿村去宣讲了几天。
  宣讲的内容,无非是以后村里除了粮食提留以外,不许再收任何费用,任何人再以任何理由乱收费,便可以直接到县委上访!
  此令一出,基本掐断了那些心怀鬼胎之辈阳奉阴违的手段。毕竟没了来钱道儿了,就是想拉人,也养不起啊!
  说起来,此种截断下面乱收费的方法,具有普遍适应性,为何其余县市不推行,难道真的没人想得出来么?自然不是!天下聪明人何其多崽,岂独一个薛老三。
  究其根本,还是权力、利益问题。要么主政者权势不到,没办法扯动这上万地头蛇的利益,要么是主政者出于政治考量,存了收买人心、息事宁人的心思。毕竟么,这世上的人,从来都是能过且过的多,独出群峰的少。
  当官的多是存了这样的心思,人家当官都那样了,我又何必自讨苦吃呢,要改革改哪儿不行啊,要出政绩哪儿不能使劲儿啊,我干嘛挑这硬的、难的,未必干得成的上?
  可这事儿,到薛老三这儿就没那么多顾虑了,一来,他现下在萧山的权势极盛,高层、中层权力架构基本都被他牢牢地掌握了,要动下层这些无编无职的,也就是一句话的事儿。他们人是多,拉扯出来的力量也是不小,可薛老三又不用在萧山县扎根儿,来去自由,用不着存这万年的情分,更不怕人戳着脊梁骨骂,得罪人的事儿,爷们儿干就干了。
  二来,薛老三在萧山县下层干部、老百姓中的口碑极好,再说此令也是明显的利民之举,即便是有心怀叵测、胆大妄为之辈想挑逗群众,也未必有人愿有人跟风啊。
  一来二去,镇压了无数反对意见,撤了七八个执行不力的乡镇主要领导后,这件事儿,硬是让薛老三顶着千难万难给办了下来。
  扫平了这件最闹心的大事后,薛向的工作重心就从县委又回到了这石牌乡莘庄村,因为眼下已是十月末梢,晚秋将冬之际,大棚蔬菜的种植已经迫在眉睫,毕竟这一村的土地都空了出来,没有播撒麦种。
  原本万事俱备,可偏偏靠山屯那边有出了故障,薛向这才下到莘庄地头儿,主要是起个安定人心的作用。
  
  第二百四十一章 故人来
  
  原本薛向是得了老药子赠的大棚蔬菜种植的独家技术,可这大棚种植的技术可不是跟打麻将一样,讲清了规则,只要脑子没毛病的,将就着就能对方。人家这大棚种植,说细了,那也是门技术活,不是专业人士,可捣鼓不明白。
  本来嘛,薛向得了这技术时,便存了去请老药子的心思,刚好王刚、楚朝晖回报时也说了,老药子现在在靠山屯似乎不受那帮农科院的秀才们待见,也愿意过来,正好和薛向的打算一拍即合了。
  半拉月前,薛向便派了王刚领了公安局俩民警,专程赴靠山屯接人去了,可接了十来天,人没接来,王刚电话却来了,说是靠山屯管委会那边知道萧山县某人在打大棚蔬菜种植技术的主意后,似乎非常恼火,拿什么狗屁规章制度,扣着老药子不放,结果,李拥军、韩东临、小孙等管委会干部联合起来,跟那边的管委会领导闹起来了,还挨了处分。
  当时,薛向就火了。说实话,他一直不回靠山屯,没时间是一个原因,更大的原因,却是不愿给现任靠山屯领导添乱。毕竟无论谁当靠山屯的领导,前任薛向绝对是他难以逾越的一座高峰,更不提靠山屯众人敬薛向如天,任何领导想起薛向,第一种情绪绝对不是感谢这位前任给打下了个良好基础,而绝对是吃味儿的感觉。
  这是很正常的心理,符合人的行为心理学!
  是以,薛向一直避免去靠山屯,正是为靠山屯现任领导人考虑。熟料他这儿将心向明月,那边明月照沟渠,人家不领情不说,反而因嫉生恨,搞出这些小动作。
  本来大棚蔬菜推广种植,在江汉省,尤其是荆口地区搞得红红火火,压根儿算不得什么绝密技术,更不提人家薛向就是研发该项技术的首任主官,凭什么别人用的这技术,反倒他薛老三这个原主人用不得?反了他了!
  当时,薛向就一个电话挂给了承天县县委书记耿福林问怎么回事儿。说起来,薛向离开江汉省已经有些年头了,不过在江汉的关系网始终没断。
  一来,他薛老三不想断,官场上成事儿,不可能没有自己的人,没有自己的关系网,这网怎么来,还不是得自己一针针,一线线,亲自给串起来,江汉省的那张网虽不见得有多大多结实,小心呵护,密密编织,迟早也能成他薛某人手中一张大网。
  二来,江汉省的那帮人也不愿跟薛向断了,现下薛家人什么阵势,从前的薛司令现在已经成薛军委了,明眼人都能瞧见将来这位必然是军方巨擎,再加上,大伙儿相交一场,对薛向的为人、手段已算初步有了了解。如此城府、手腕,再加上如此家世背景,那位曾经在靠山屯挖泥巴的薛队长将来会不会龙飞九五,大伙儿未必能料准,可扶摇直上,上到众人望不到的位置,那几乎是板上钉钉的。
  这会儿,谁愿意跟薛家人划清界限,那绝对是脑子有毛病。非但如此,每年春节,江汉省的赵国栋、耿福林、陈光明、苏星河,以及远在岭南的胡黎明都会约齐了,到京城走上一遭,便是来不了的,也会备齐了礼物,着人送来。
  如此一来二往,这帮人便算是薛系大旗下的第一批人马!
  如今,薛向在自己地头上受了委屈,那还得了。
  这不,薛向电话一过去,耿福林就骂娘了,拍胸脯保证把事儿了了。挂了电话后,耿福林便直接给荆口地委书记赵国栋通了气儿,赵国栋二话不说,就把靠山屯管委会书记、主任给撤了。说起来,靠山屯是国家级示范基地,编制极高,管委会书记、主任乃是副处级,且都是省里下来的干部。
  靠山屯管委会虽然省里直接调人组建,可靠山屯终归是荆口地区治下,管委会干部的组织关系虽然不在承天县,却是在荆口地委。一般来讲,像这种省里牵头组织的机构,地方上一般不会插手,就算干得再差,也不愿往里掺和,不为别的,就为领导的脸面。可这次不行了,赵国栋不顾什么领导脸面不脸面的,直接就借着手中大权,随便寻了个理由,愣是把靠山屯管委会的书记、主任给拿了。
  当然,这些都是一周前的事儿了,薛向今天之所以下到莘庄来,除了安抚人心外,最根本的是,昨个儿接了王刚的回报,今天一早准能回萧山,而薛向等不及了,干脆就让他们直接到莘庄来,这不,他先一步到了,就地等候。
  薛向在田间地头儿转悠了有一会子了,眼见着日头渐炙,天将正午了,谢铭佑步上前来,请薛书记回乡里用餐。这位似乎知道薛向的脾气,生怕他不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