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之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海峡之痛-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是特务?” 
  罗进看着姑娘,一声不响。 
  “问你呢!”姑娘身边的男孩大声喝道。 
  罗进从口袋里掏出那张有关他原为特务,后蒙政府宽大,释放安置本镇,以收破烂为职业,须请各地革命群众进行专政的证明条递给姑娘。姑娘看了看,还给罗进。   
  第七章 逢劫难(12)   
  “老实点。”她说。 
  而后姑娘走出教室。 
  罗进看着姑娘的背影,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深身发抖,有如挨了电击。 
  在那一刻他想起庐山,想起一个晴朗的下午,他的吉普车驶过一辆抛锚的军用卡车,有两个学生打扮的女孩突然从后视镜里闪了出来,其中一个是刘小凤。近二十年后,刘小凤忽然从天上掉下来,从这间教室的大门朝他走过来,带顶军帽,穿身军装,右臂上挂着红袖章,整整齐齐,一丝不苟,精神又干练。 
  除了衣着和语言有异,这位学生姑娘的脸型身材和表情神气,都跟罗进记忆中的刘小凤一模一样。 
  第二天上午罗进又被押上卡车,继续前往遣返的目的地。然后一站一站相接,一直被押回他落籍的那座小镇。罗进在小镇上因流窜被狠斗一场,吃了一点皮肉之苦,在保证老老实实,决不乱说乱动后被放走。回到小镇他租住的破房子后不到半个小时,罗进又故伎重演,失踪不见。 
  几天后他出现在遣返途中住过一夜的那所中学。 
  没费多少周折,前职业特务罗进很快就搞清究竟,知道让他有如遭受电击的学校女生头头名叫杜山,她的父亲不是别个,就是杜荣林。 
  他整个儿呆了。他没想到事情竟然会是这个样子。他千辛万苦到处寻访杜荣林,却在被民兵意外逮住并遣返途中碰上这个跟刘小凤一模一样的孩子,这孩子还是杜荣林的女儿!如果她是杜荣林的亲生女,怎么会长得跟刘小凤如此相像?如果她是刘小凤和罗进丢失的女儿,她怎么会变成什么杜山! 
  罗进从学校一步步追踪到城里杜家居住的小院。恰在这时杜家出了大事:大字报披露杜荣林已被调离前线部队,免职受审。然后秦之川的名字出现在大字报上。忽然间杜山采取行动,带学生抄了自己的家,这把火掉过头立刻烧到杜山自己的身上。两天后学校为之震动,出了爆炸新闻。 
  王碧丽供认自己的丈夫是国民党上校秦之川,承认藏匿秦之川着上校军服的照片是期待国民党“反攻大陆”、“图谋变天”。她交出了所藏的一本“变天账”,是厚厚一个笔记本,从头到尾,密密麻麻写满一本,全部都是抄录的古诗词。大字报说,不明真相的人以为她就在练字,或者抄写,其实祸心尽在里边。据王碧丽供称,她和她丈夫是在杭州认识并结婚的,其夫喜爱古诗词,她因此染有此好。她在其夫照片后边抄录的《长相思》作者是唐朝的林逋,林逋是钱塘人,钱塘即今杭州。“吴山青,越山青”,写的就杭州一带景物。王碧丽是以此怀夫,想念逃亡台湾的反动丈夫。她那本“变天账”里抄录的诗词,无不是怨妇思夫、盼望重聚的内容,其中包藏着许多东西。例如“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谁问谁归期了?王碧丽是否里通台湾,与其夫存在着秘密联系?还有“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王师”是什么部队?是否盼望国民党部队卷土重来,“反攻大陆”,北定中原? 
  秦秀珍爆出了最大新闻。大字报说秦秀珍在接受红卫兵提审时供认了其家另一大问题:原来杜山非其亲生女儿,也不是抱养自医院或农村。本校前线红卫兵团副团长,到处出头露面,非常风光的杜山一向以解放军军人家庭出身自诩,其实她是假货。没人知道她的亲生父母是谁,但是肯定不是好人。当年国民党败兵车队逃亡,遭到解放军伏击,她的父母把她抛弃在被击毁的敌军大卡车中。 
  这张大字报的标题是《杜山的生父是国民党军官!》 
  罗进与自己再次懵然邂逅。 
  罗进没能看到事情的结局。他在杜荣林家这场灾难发展到接近高潮时被赶来追捕的几个民兵逮住,拖回他呆的那个小镇,而后即以“不老实接受改造”之罪关进一个临时拘留所,不久随一群时谓“牛鬼蛇神”者一起被押往一个看管极其严密的水库工地参加劳动,又一次失去了自由。 
  3. 
  两年后水库竣工,罗进被放了出来,他重操旧业并寻访故地,故地早已物是人非。 
  他去了杜山那所学校,学校已经是另一茬孩子的天下。当年戴红袖章的那群孩子就像一起钻入地下似的消失不见了。罗进听说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去了乡下,他们被称为“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化进田野农舍如盐巴化入水中。罗进去了杜荣林家的那座小院,罗进看到院里的两层小楼依然如故,只是显得比原先更残破一些,有一群男孩和女孩正在院中嬉戏吵闹。这也是另一茬孩子了。 
  小院里一个老太婆把一个破脸盆和一个烂铁皮桶卖给罗进。罗进问她:“以前姓杜的那家人哪去了?” 
  他说,几年前他到这里收过破烂。住这里的那家人有一个半老婆子,穿一件绸衣服。男主人是个部队的军官,女主人是个医生。 
  老太婆说:“秦医生死好几年了。” 
  “一家子呢?” 
  老太婆说,那家人遭灾后不久就搬走了,去了闽西三线,走了后没再回来过。去年她还帮杜家把一封北方来的信转给他们。 
  罗进抬起头看着西边,西边一层层山岭一直迭到云里。 
  罗进决定到闽西去,找姓杜的。世界上还有谁跟这个杜荣林如此多情?他们真是前世修来的冤家,这一切简直就是注定的。   
  第七章 逢劫难(13)   
  罗进继续追踪杜荣林,为的还是寻女。多少年里,罗进设想过女儿下落的无数种可能,完全没有想到的就这一种:毁了他一家的战争胜利者把她抱进家门,作为自己的女儿抚养成人。罗进突然见到杜山,一眼认出她的那会,杜山穿一件合身的黄军装,领着一群学生随从,像个大陆型号的贵族明星一样。罗进知道这个孩子肯定被杜荣林宠爱有加,是在胜利者权力的沃土上成长起来的。罗进不知道撞上杜荣林是女儿的灾难,还是运气。浩劫之前,女儿在这个解放军军官身边受到的照料,看来不逊于其他孩子。对罗进而言这却有另一重意味。 
  凭什么她叫杜山?罗进有一种被掘墓刨根断后的切肤之痛。 
  罗进知道所谓“三线”是怎么回事。这是个战略名词,大陆的战略家把福建等沿海地区作为前线,把后边的中部省区如江西湖南等作为二线,把西部四川等大后方作为三线,每线都有各自的战略任务。福建省按此模式,也划分了自己区域的一二三线,然后在列为“三线”的闽西后方山区建立起一些军工生产企业,以支持沿海前线对敌作战的需要,这就是所谓的“小三线”建设。 
  罗进潜往闽西,早起晚睡,走向深山。那段路倒走得很顺,没有汽球,也没有满山红红绿绿的传单。后来罗进听说并非他的“心战”同伴睡觉去了,他们照干不误,只是大陆“文革”最乱的阶段已近尾声,不像早几年那样百无顾及,因而便有人组织民兵中的神枪手对空射击打排子枪,有时甚至出动飞机层层狙击从海峡对面反攻过来的汽球,将它们击落于海上或者海岸边,这成了那一时期海峡两岸间的主要战事。 
  罗进找到坐落于深山坳里的一家兵工厂,据说杜家就迁到这里。兵工厂建有一排排新厂房,厂子颇具规模。罗进听说这里制造高射机枪,有一种两管高机,还有一种四管高机,它们的火力可能还打不下十万公尺高空的U-2飞机,对付飞不到那么高的台湾汽球当是绰绰有余。罗进在那家厂子周围游荡,伺机行动。 
  星期天,一个买菜的老太婆把罗进带过警卫,走进工厂家属大院,让他把家中破纸箱收走。罗进跟到了一座两层小楼边,老太婆从屋里抱出一大堆破纸箱,罗进将它们一一撕开,用力踏扁,拿条麻绳捆在一块。这时突然有辆吉普车从他身边开过,停在前边一排平房前。罗进抬起头,一眼瞧见两个年轻军人走下吉普,然后一个四十来岁,身材魁梧,穿军装的中年人从车上下来。这人腰杆挺得笔直,被一左一右两个年轻军人夹在中间,快步走进屋去。 
  罗进眼睛发亮,一时几乎不能自己。 
  正是杜荣林,罗进一眼认出。1949年9月那一天,他俩在龙潭山谷相向而立,他是胜利者,罗进是俘虏。隔年他带着几个人走进罗进的望远镜里,那时他是谈判人,罗进是土匪。以后在九弯,罗进趴在竹头后边向河里喊话,他在河中船上,握枪藏在粮垛后头,互相看不清脸面。此后彼此间还有过一些故事和想念,却再未谋面,直到今天。“大北杠”依然挺拔,只是两鬓有些斑白。 
  罗进紧盯着杜荣林进去的那排平房。他把这边老太婆卖给他的破纸箱用一把秤秤出重量,数了钱交给她。老太婆走开之后,罗进挑起担子走到杜荣林家门外,大声吆喝。门吱一声打开,一个六十来岁模样的妇女走出门来。 
  那年罗进在杜家居住的小院见过这个女人,知道她是杜荣林妻子的母亲,叫王碧丽,曾在大字报上大出其名。为了她仔细收藏的一张惹出大祸的旧照片,还有一本藏在古诗词里的所谓“变天账”。在经历过那么一场灾难后,她还留在这个家里。 
  “这里没卖的。”王碧丽对罗进说,“别在那叫。” 
  罗进在大院里磨蹭,一直磨到杜荣林再次出现。罗进看着他被两个年轻军人领上吉普车,然后离去。罗进注意到“大北杠”脸色阴沉,他的军装领子是空的,没有身边俩军人那样的红领章,帽子上也没有帽徽。 
  显然他仍在受审之中,类似审查其时似乎总是旷日持久。 
  罗进在兵工厂家属院附近转悠,悄悄打听。他听说杜荣林名义上属于这家兵工厂,却没在这里上班,几年里一直呆在附近一个部队农场,称“隔离审查”。偶尔回家取东西,都有人跟进跟出押送。杜家那房子里眼下只住两人:他岳母和小儿子,这小儿子叫杜路,还在上中学。杜荣林的大儿子杜海已经去农村下乡当知青。罗进问起杜山,这里居然没人知道她。这个家搬来后只有两个男孩,他们家没有谁跟人谈起某个女孩的事,就像他们从不说起孩子的母亲一样。 
  有天下午,罗进把他的破烂担子藏起来,换上一套干净衣服,收拾得不逊当年干特务当少校的样子,再趁警卫不注意混进大院。时杜荣林的小儿子还没放学,杜家只有王碧丽一人在。罗进做出熟客模样,不慌不忙上前推门,那门竟没上锁,一推就开。罗进一直走到厨房,王碧丽正忙着煮饭,一见不速之客,她吃了一惊。 
  “我知道你丈夫秦之川,台湾。” 
  王碧丽的脸色一下子青了,手索索发抖:“你,你是谁?” 
  “杜山呢?她在哪?” 
  王碧丽吓坏了:“不,不在这。” 
  “在哪?”   
  第七章 逢劫难(14)   
  “一直都在那儿,在土门……” 
  罗进突然转身走开,一下子不见了。 
  他知道王碧丽吓懵了,此时此地提起她的丈夫秦之川,哪有“吴山青,越山青”那般境界。她在昏头转向之后还会继续心惊胆战,但是她肯定三缄其口,什么都不会跟别人说,特别不会跟她依然麻烦缠身的女婿杜荣林说起。即使说起也不碍事,杜荣林自身难保,此刻无能为力。 
  罗进收拾他的破烂摊子,决定先跟杜荣林拜拜。他知道土门在哪里,依稀猜出杜山为什么会在土门那个地方。 
  罗进一路倒腾破烂,一路返回闽南。途中,某天黄昏,罗进随手翻阅他收来的旧报纸,在一张报纸的头版意外地看到一条消息:美国总统尼克松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于几天前访问中国,双方共同宣布尼克松将于来年,也就是1972年5月前的适当时候访问中国。 
  罗进目瞪口呆。他知道台湾那边同伴会有什么感觉。几个月前,罗进从一张旧报纸上看到一支美国乒乓球队从日本跑到北京打球的消息,心里觉得怪怪的,不明白这些美国人突然跑到大陆跟共产党在一张桌上玩那个球如何有趣。到了这会,他才知道原来美国人跟大陆共产党关系的解冻就是这么开始的。美国是逃到台湾的国民党当局主要盟友,现在这个盟友向大陆的共产党政权伸出了橄榄枝。 
  他带着一种莫名其妙的惆怅和失落,高一脚低一脚走进了土门。 
  4. 
  罗进找到了女儿,她被人称做杜山。 
  她在土门。这个村跟她如何结缘罗进已经明白了。当年罗进在溪流上跳水逃走,把女儿弃于竹排,排竹便是驶向土门。后来罗进曾带小队土匪重闯土门,吊死村农会主席吴北斗,还从村里拖来一个中年农妇,追问一个女婴的下落。该农妇滴溜溜转着眼睛,号淘大哭,说她见过河上漂着被水泡肿的死孩子,其他事情一概不知。 
  二十几年后,罗进才知道自己当年居然上了这农妇的当,该婆子蓬头垢脸,装出一副傻相,其实比谁都刁。她不仅仅知道那个婴儿,她自己就是替解放军收养了婴儿的事主。当时她可能怕解放军回来讨要时没法交代,也可能怕土匪认为她是为解放军办事,把她也吊死在树上,像吴北斗一样,因此她咬定什么都不知道。当年罗进一摆手喝令把这蠢婆娘带走,如今他才明白这婆娘多么精明。 
  罗进再访土门的这会,杜山就住在该婆娘家里,杜山管她叫“阿嬷”。这家人住在村子中部,有三间新瓦房,从房子看家境不错,早非当年那般肮脏拉塌,已是村里的中等人家。这家的男主人是个模样老实厚道的农人,有两个已经嫁人的女儿,两个已经长成的儿子,一个十来岁的小女儿,还有杜山。 
  罗进清楚自己不该到土门这里来。在离开劳改农场落脚闽南后,罗进挑着他的破烂摊子走遍闽南厦漳泉城乡,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