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跃龙门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鱼跃龙门记- 第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宋微心里痒得要命,直想试试那金丸弹弓。不过此等玩物丧志之具,最好别让家长瞧见。因此没敢多动,乖乖坐在暖阁里等老爹。等了许久不见人回,穷极无聊之际,放下金弹子,开始摆弄御案上的水晶镇尺。忽然眉头一皱,计上心来,顺手将四根镇尺围个框,拣出一支中号狼毫笔,旋开笔头和顶端吊绳。一把金弹子扔进框中,捏住光溜溜的笔杆,似模似样打起迷你台球来……
  一边玩,一边不无遗憾地想,要是能凑齐够数够颜色的球就好了。
  内侍宫女们已然跟六皇子混熟,偶尔来去,都忍不住停下脚步观望一番。看明白六殿下在打弹珠玩儿,一个个掩口而笑。
  皇帝进来的时候,宋微正玩得投入。青云趁皇帝不注意,冲暖阁门口的小内侍一努嘴,那小内侍赶忙躬身行礼,大声来了句:“参见陛下!”
  宋微在里边听见,吓一大跳,慌忙放下球杆,摆好镇纸,衣袖兜住金弹子,甩手藏到被褥底下。
  皇帝想起里间等着的幺儿,今日是他头一回跟自己过生辰,心情稍有起色。迈步进来,唤道:“小隐。”
  御案上还有支分尸三段的狼毫笔,无论如何来不及装回去,宋微赶紧上前迎接皇帝,以便伺机掩饰。
  嘴里脆生生甜丝丝应着:“哎!爹……”
  没看见地下有颗漏网的金弹子,一脚踩中,顿时好似装了个单腿滑轮,滋溜直奔皇帝而来。
  “哎、哎、哎——哎哟!”
  但见他两只胳膊母鸡翅膀般扑棱,终于彻底失去平衡,一条腿滑在前面,一条腿拖在后面,以纵向一字马的超高难度姿势,仆倒在皇帝面前。
  片刻的寂静过后,皇帝捧腹爆笑,扶着青云的胳膊,浑身乱抖如筛糠。满屋子内侍宫女忍得尽皆面皮扭曲。
  那颗罪魁祸首金弹子滴溜溜滚到墙边又弹回来,在皇帝脚边停住。
  宋微有些日子没锻炼,下午又额外操劳一番,冷不丁毫无防备劈了个叉,大腿根抻得简直要抽筋。呲牙裂嘴忍着痛,伸出胳膊去够那颗漏网的金珠。
  皇帝总算笑匀了气,低头看一眼。青云立刻蹲身捡起来,袖子拂一拂不存在的尘埃,将金珠托在掌心,呈给皇帝。
  皇帝捏起来看看,问:“哪来的?”
  宋微慢慢撑着爬起身,大腿根疼得打颤也不敢揉,小声道:“独孤铣给的。”默默在心中把送礼之人骂了个狗血淋头。
  皇帝把金弹子又看了看:“他给你这个做什么?”
  宋微权衡一下,觉得说打弹弓远不如打斯诺克安全文雅有情趣,高端大气上档次,便道:“是西洋人的玩意儿,没事在屋子里消遣玩儿的,跟投壶意思差不多。”
  “哦?”皇帝被勾起兴致,抬腿往里走,“你给我分说分说,是怎么个意思?”
  宋微只好跟上去,从被褥里掏出一把金弹子,将四根镇尺重新摆开,再捏起那支掐头去尾的狼毫笔杆。
  皇帝瞥一眼笔杆,没提临帖写字的茬儿,等他演示西洋消遣。
  宋微这才想起,弹子一水儿金黄色,哪来的迷你版斯诺克?急中生智,将高尔夫和玻璃球规则杂糅合并,胡诌出一套桌上掏洞溜珠的玩法来。
  皇帝听得有趣,问:“怎的只有金丸,不见台案?”
  照宋微的说法,应该还有一张表面掏洞的双层小桌子,与弹珠配套。
  “啊,独孤铣不熟,先做了珠子试试,我回头画个图纸给他,照样子做台案来。”宋微挠挠头,一脸诚恳,“我棋艺太臭,投壶又怕累着爹,琢磨着这个还不错,能陪你玩玩。”
  皇帝拨弄几下:“原来还是一片孝心。这西洋消遣,果真新奇。他不熟,你倒是熟。”
  宋微听着皇帝语气不像夸赞,可也不像嘲讽,赔笑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么。我就是比较好奇,喜欢关注新鲜事物。这个……就像爹教诲的,海纳百川,学无止境,嘿嘿……”
  皇帝道:“弹珠是纯金的罢?”
  宋微点头。独孤铣既然敢送,自然不怕皇帝看见。宪侯府累世簪缨,人口又少,从没出过败家子,铸点儿金珠,真算起来,还不抵当初侍妾送出的一柄玉势。
  皇帝又道:“素闻宪侯慷慨,诚然。”
  身为帝王,对臣子下如此评语,内涵可有点儿深了。
  此语大出意料,宋微皮一紧,忙道:“他大概是怕我马虎,随便乱丢。金子做的,定然上心,绝对舍不得丢了。”急切间小心试探又竭力掩饰,反而将隐藏的心思暴露无遗。
  皇帝放下手,抬头看他,仿佛满腔无奈:“小隐,你那点聪明,为何偏不能用在正道上?”
  宋微立时头大,只得拿出多年来应付母亲宋曼姬唠叨的伎俩:“爹啊,正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好个新鲜,纵然算不得上进,也不算歪门邪道不是?俗话说得好,强扭的瓜不甜……”
  皇帝摆摆手:“这些个西洋新鲜物事,你都打哪儿知道的?”
  宋微巴不得他肯转移话题,当即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西都京城南疆交趾,说起平生奇遇奇闻来。
  一时报晚膳备妥,皇帝不饿,象征性地陪儿子吃几口。亲自从内侍手中接过长寿面,放到宋微面前:“爹爹惭愧,头一回与你庆贺生辰。”
  宋微吸溜着面条,道:“我也没给你庆贺过,咱爷儿俩扯平算了。”
  皇帝轻轻叹气:“本该带你拜一拜你的母亲,想想时候不到,索性待你认祖归宗之后,再正儿八经做个仪式罢。”
  宋微点头:“成,都听爹的。”
  “过了正月,明国公长孙如初进宫侍讲,你顺便学学做皇子该有的基本礼仪。”
  宋微皱眉:“爹……”
  皇帝也皱眉:“还是说你宁愿每天临帖一个时辰?”
  宋微立马摇头:“那还是,还是学礼仪罢。”
  “今日宫宴,提了提开恩科一事,大臣们皆无异议。”
  宋微愣住。刚还说祭奠生母、皇子礼仪,一眨眼怎么就扯到恩科了?科举两年一次,去年才考过,按例今年该歇一年。宋微知道此事,因为与独孤铣来京城的路上,遇见了许多进京赶考的才子。
  咽下一口面条,等皇帝解释。
  “开恩科的缘由,一来因为爹爹身体好转,二来,便是因为你。恩科之后,即为你封王开府。便是我不说,朝廷百官,士子百姓,自当明白这个意思。”
  宋微咂吧咂吧嘴,一筷子面条没叉起来。皇帝老爹好大手笔,不但要普天同庆,还要士民承情。
  “爹,你看,是不是,低调一点?这么高调,我……不太习惯……”
  皇帝含笑看着他:“你过生辰,爹爹不送别的,你的王府早已备好,开府之日便搬进去。这些日子你在寝宫住着,服侍的人里头,看谁中意,到时候就带谁过去。”
  宋微知道,关于人员设置,王府自有标配。但是皇帝居然叫自己直接从他寝宫里挑人,这是红果果的偏心呢还是偏心呢……
  皇帝见儿子半天不吱声,脸色渐渐严肃,道:“小隐,独孤铣明明找到了你,却又偷偷把你放走。是何缘故,你该明白。”
  宋微想装糊涂,看皇帝那眼神,知道装也没用,张着嘴嗯嗯啊啊:“这个,我,那个……”
  皇帝轻哼一声:“他这是打我脸呐。朕身为天子,难道当真护不住自己幺儿么?”
  宋微不敢答话,低头看面条。
  皇帝忽地一笑:“你主动回来,替爹爹把这一巴掌又扇了回去,爹爹很高兴。”
  宋微眼前一花,面条上爬满鸡皮疙瘩。干笑:“你老高兴就好。”
  皇帝累了一天,饭后小歇一阵,便躺下睡了。宋微下午睡过一大觉,这时困意全无,正好趁家长睡觉干坏事。弹弓别在腰后,兜里揣把金珠,蹑手蹑脚溜出寝宫,到院子里玩耍。
  院中灯火通明,前殿燃放的烟花腾入半空,隔老远都看得分明。张灯结彩流光地,火树银花不夜天。想必太子正与群臣欢饮,共赏美景。
  毕竟是晚上,宋微怕金弹子打出去找不回来,手持弹弓四处比划,做样子过干瘾。
  一个人从大门进来,看见他,弯腰拱手:“见过六殿下。”
  宋微眯眼,认出是奕侯魏观。奕侯身为廷卫军统帅,乃是出入寝宫最频繁的大臣。这会儿大概例行巡视结束,没回去陪太子喝酒,到皇帝这里值班来了。
  “奕侯大人不必多礼。”宋微转个身,接着玩自己的。
  魏观却跟了上来:“殿下。”
  “魏大人有事?”
  “确有一事,想劳殿下解惑。”
  “哦?”宋微将弹弓往后腰一插,歪着脑袋看他,“正巧,我也有一事,想劳大人解惑。”
  “不知殿下欲问何事?”
  宋微背起双手:“闻说去岁九月初八,大人曾追踪姚子贡与薛璄出城,不知后事如何?”
  当初直接从击鞠场上开溜,姚四薛三是什么下场,完全顾不上。回归之后,宋微不敢跟皇帝宪侯打听消息,此刻奕侯送上门来,当然要抓住机会。
  “这……”
  姚子贡没什么,薛璄却是不好说。魏观答应独孤铣保密,大丈夫言而有信,大丈夫还得诚实做人。犹豫片刻,道:“殿下放心,此二位皆平安无事。”
  宋微颔首:“多谢大人,不知大人欲问何事?”
  “这……我,微臣……”魏观搓手,“就是想问问,殿下当初只身离开宪侯府,是如何躲过宿卫军寻找的?”
  怨不得这些天奕侯大人总用热辣辣的眼神偷看自己。宋微恍然大悟:“原来大人想知道这个。”
  魏观赶紧点头:“正是。”
  此事压在他心里好久,最近天天与六殿下照面,愣是找不着机会单独询问,痒得不知长了几只毛爪子。
  宋微道:“不知大人能否先告知,姚子贡薛璄二人,究竟怎么个平安无事法?”
  魏观哑然:“这……”
  宋微笑笑:“大人若不能说,抱歉我也不能说。”

  第一〇二章:志可屈伸随境转,事之难易在人为

  景平二十一年正月十九,新正假期结束,朝会重开,府衙当值。皇帝接受宝应真人建议,将早朝改为隔日一次,其余常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举行。既减少总工作量,又保证自己的出勤率。太子则如愿以偿,暂代成国公尚书令之职。朝政各方平顺,与头年皇帝龙体沉疴不起,天威难测喜怒无常的状况相比,确乎新年新气象。
  三月恩科之后,才轮到六皇子正式认祖归宗、封王开府。宋微掐指算算,皇帝寝宫还能住个两月余,不长也不短。
  过得元宵佳节,皇帝就忙起来了。宋微于是不出所料,闲下来了。
  每逢老爹去前殿上朝,或者与重臣议事,便是六皇子聚众娱乐时间。宋微记得皇帝让自己挑人,事关小命安危,不可不慎重对待。嬉游玩闹间,倒是罕见地不动声色上心留意,看谁更加对眼顺心。
  皇帝要劳逸结合,一些不那么紧急的折子,会带回来慢慢看。看累了,原本该内侍诵读,他见不得宋微闲待,改叫小儿子读。
  普通奏折倒也罢了,赶上太常寺或者礼部这些格外有学问的部门官员上的折子,宋微放眼望去,总有那么几个字认不出来,好比一锅靓汤掉进了老鼠屎,无比恶心碍眼。他通常遵守圣人规矩,有边念边,无边念中间,连蒙带猜,大半错不了。实在拿不准,便嘻皮笑脸赖到人家书法上。如此几次,皇帝怎能看不出端的。心里知道不是儿子的错,然而堂堂皇子,文化水平连内侍都赶不上,叫皇室的脸往哪儿搁?
  所谓家丑不可外扬,皇帝虽然找了明国公长孙如初来给六皇子讲礼仪,却不可能捎带让他教认字。当爹的只得亲自上阵,就以奏折为课本,担起扫盲重责。
  古人云,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宋微就是个活例子。他当初头一回干皇帝,有魔鬼太傅逼着打下点底子,几世坐吃山空,到这一世倍加懒怠,早就兜底倒贴回去。被皇帝手持镇尺再次相逼,活了几辈子,没摊上过这么负责任的爹,忽然贱意盎然地痛并幸福着起来。他记性不错,一旦自己肯用心,几个生僻字而已,其实不是什么难事。
  至于礼仪,长孙如初年纪比皇帝还大,宋微一贯善待老弱妇孺,与明国公更是无怨无仇,老头子再如何严肃啰嗦,也看在亲爹的面子上,使劲忍着,慢慢敷衍。
  反正最多忍两个月,一旦封王开府,自成天地,这一篇自然也就翻过去了。
  这一日皇帝散朝回宫,顺便将长孙如初带了回来。宋微好不容易对付完礼仪课,皇帝兴致却不减,拉着明国公谈古论今,还非要小儿子作陪。宋微这才发现,别看长孙大人如今是个古板的老头儿,年轻时当真不折不扣做过几年狂生,曾仗剑远游,足迹踏遍神州。皇帝把幺儿提及的各种奇遇奇玩拿出来显摆,长孙如初几乎都能接下话茬,渊博非常。
  宋微当然明白,皇帝意在为自己奠定人脉基础。以期在未来某个时刻,太子动念扫除障碍时,六皇子不致遭殃。独孤铣曾为皇帝奔波寻医,也曾暗示过三皇子之死。宋微住进寝宫后,难得地认真动了几回脑筋,综合各种迹象猜测,太子大概是个小气又狠毒的角色。这样的人当了皇帝,决不会因为你示弱,因为你看起来威胁不到他,就肯放过你。
  如此一来,六皇子必须拥有足够的倚仗才行。好比寝宫院中那座千窟石假山,尽管只是个摆设,奈何太重太不规则,当初没盖宫殿之前先安置了它,后来皇帝不喜欢了,想搬也搬不走,只得受着。
  皇帝按照自己的逻辑努力做着该做的事,至今也不知道小儿子心里真正怎么想。只不过,宋微要理解他,或者说表现出理解他的样子,倒是毫不为难。
  一场聊天中规中矩结束,皇帝十分欣慰。午后得闲,躺下睡中觉。
  皇帝精神头好,宋微自在的时候就少。陪老人家说了半天话,他也犯困得紧,奈何自由时间就这么点,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洗个冷水脸驱除困意,抄起弹弓独自玩耍去也。
  皇帝在睡觉,伺候的人无不各司其职小心翼翼。宋微特地走远些,来到靠近大门一侧。正对着大门的,恰是那座千窟玲珑石假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