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战骑狂潮》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末战骑狂潮- 第1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也愿意,请陛下准许!”

一时间,所有人都抱拳央求。

第七十九章反击之策

力量这个东西,对武者而言,就是生命。

他们这些做武将的,武艺不是放在首位就是次位,在一定程度上,比之很多东西,都要来的珍视。

而今随李铮过来的这批人,虽有帅才,但与周瑜之类的人物,又大不相同。如周瑜这类的帅才,喜欢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以智慧取胜。

而他们,却更喜欢纵横沙场,带兵冲阵,更多的是血热和豪迈!

也因此,武艺对他们而言,才是生命的最后保障。

所以在看到吕布的表现,得知战气这种力量的存在之后,他们都恨不得立刻拥有这种力量。

即便是曾经有志于天下的孙策,也宁愿做一战骑兵卒,来求取力量。

李铮笑眯眯的摆了摆手:“这事儿不急。你们还得在书院里进修一段时间,然后才能进入军中。。。各位放心,我军每年都要进行一次战骑兵选拔考核,只要能过关,就能成为战骑兵!”

再则,李铮麾下即便步军,只要能成为校尉级数以上的军官,就能配备战骑座驾,自然也能领悟战气。

听完李铮的话,这十九猛将,逐渐都平复了激动心情,镇定了许多。

不过个个眼神里那种坚定和炽热,却是若隐若现。

位面之门处置妥当了,但李铮并不准备立刻就探索对面的世界。

自己这个世界的事,都尚未理清。至少,也得将中原、河北、荆州、江南所有的土地都拿回来,将凶兽死死的压制住,然后才能抽出力量,探索那个世界。

李铮对于对面的世界。持着的想法,是征服。

所有这就涉及到很多方面的东西。除了攘外必先安内,还对人口,有很大的要求。

现在整个起源帝国,人口也不过三千多万。这么点人口,连征服本世界都不够。更别说立刻就去征服对面的世界了。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一步的走。

现在有位面之门矗立在那里,就勿需担心对面世界会出什么幺蛾子。完全可以放下心来,努力发展,勤修内政。

回到灵州之后,李铮将荀攸、戏志才和贾诩三人召集起来,就反攻凶兽,取回领土之事,进行了一番商讨。

得出的结果。是三管齐下!

其一,摒弃防守之策,各部大军稳打稳扎,逐步将战线往前推进。

重心当放在河北地区。相较于大河之南,河北地区的面积要小的多。所以从这里入手,先试探一下难易程度。

所以这第一策,就需要加强太行山一线的兵力,须得从其余各部大军之中。分出一部分,调遣至这一线。

其二。将领悟了战气的精锐,组成小队,主动进攻,灭杀棘手的凶兽,四面开花,为大军的推进。扫平障碍。

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许是找到了方法,越来越多的战骑兵,在与凶兽激战之时,领悟了战气。

将这些极具杀伤力的精锐士兵组成小队。重点照顾那些强大棘手的凶兽,自然能减小大军推进的难度。

其三,佣兵公会,也是一个极好的辅助力量。佣兵们虽然在各方面都远不及军中战士,但这些佣兵各有个的土办法,打游击对付凶兽,也有一套。

定下这个策略之后,李铮转而,又与三人讨论起了在民间推广武经之事。

这件事很早以前就有了腹案,但因为降服诸侯和立国之事,就只能暂时按捺。现在民间的武艺大家,尽皆集中在九洲城,随时可以召集起来,合力编纂武经。

不过荀攸三人经过一番思考,觉得其中有些疏漏。

在荀攸看来,体质强化这一套核心内容,倒是可以逐步推广。但就集中民家武学家编纂出来的武经外围内容,却不能推广到民间。

这些武学家的绝艺,多是杀人技巧,可称之为打法。一旦推广下去,百姓们练出了火候,且不说会不会对帝国的统治造成影响,但绝对会对治安,造成不稳定因素。

如果没有学习打法,人与人冲突起来,至多就是断几根骨头。一旦学习了打法,每一下都往要害招呼,就容易打死人。

所以武经的打法技巧,就决不能在民间推广。

李铮闻言,细细一想,觉得有理,笑道:“公达深谋远虑,我心甚慰。武经虽然尚未编纂出来,但其中的打法技巧,的确不能轻易传出。至于说道影响帝国统治,这一点我倒有不同的看法。”

“也许尔等以为,体质强化推广到民间之后,使得百姓身体素质大涨,就不好管束。这一点,其实并非如此。”

“这是一个整体性的东西。以前的百姓,体质都衰弱,而推广体质强化之后,百姓都强壮。人与人之间,仍然没有差别。整体仍然如一,这就如何能造成动荡?”

“人越强壮,心气就越高,做事就有信心,等闲不会软弱。”

“打个比方。如果说之前,有那穷凶极恶者,或者流寇之类,四处杀人,而因为百姓衰弱,而不够强硬,就造成了国家动荡。但现在,这类的不安定因素,面对强壮有心气、等闲不会软弱的百姓,他们的行为,就更加困难。反而还有好处,不会有坏处。”

“只要我们自己不出差错,不搞的民怨沸腾,帝国的统治,反而会愈发的稳固,绝不会产生动荡!”

“再者,体质强化又不只是民间的福利?我麾下大军难道是吃干饭的?”

听了李铮的叙说,三人都微微颔首。

“人的素质,包含精神和形体两个方面。精神就是德行,形体就要身体强壮。二者合一,才是王道。我欲人人如龙,就是这个意思。”

李铮笑呵呵的道:“对了,别到最后。你们这些宰辅,反倒落后于庶民百姓。下去之后给每个郡守级数以上的官员,也都要配备战骑。希望你们这些文官,也都领悟战气。”

荀攸等人面显无奈,只道是现在身体已经足够健壮,没有那个必要。

李铮却道:“我这段时间在读史记。记得太史公的一句话‘不先定其形神,而曰‘我由以治天下’,何由哉?’。不修德行能力,不练身体躯壳,却道‘我要统治全世界’,凭什么?”

“所以说啊,文武兼备,才是大道。我希望有一天能看到你们这些德才兼备的文官,也能激发战气。不说让你们上战场。至少也要多活几年吧?免得到最后,你们一个个都去了,我一个人,多孤单?”

三人闻言,不由面露感动之色。

“好了,都散了吧。”

李铮拂袖而起,道:“传召各民间武学家,明日我在九洲城政务院要见他们。对了。传讯军中将领,以自愿的形式。求取他们一份武学绝艺,以战功换取。不愿意的就算了,我不强求。”

言罢,转身而走。

翌日一早,李铮车马百乘、护卫上千,到了九洲城。

现在他的皇帝。明面上出行,那阵势自然浩大的多。即便李铮不愿意,但田丰等人力谏,也让他有些无可奈何。

不过就穿着而言,要比正式的场合。简单的多。

就一身黑色锦袍,腰间佩剑,简简单单。

到了九洲城政务院,迎面就有田丰等人上前迎接。

下了车驾,在一行官员的簇拥下,进入政务院。旁侧田丰就道:“陛下纳妃之事,臣下已经处理妥当,不知陛下可有其他意见?”

李铮边走边说:“你们办事我放心。。。简单一些吧,把六位的家人都请到神州草场,见个面,再向民间公布一下即可。”

“遵令。”

“都到了吧?”李铮又问。

旁侧荀攸道:“都已经到了。”

“好,那你们忙去吧,我自去见他们。”

带了一队亲卫,在侍从的引领下,到了政务院一间偏厅。

到厅外,侍从一声高喝:“天子驾到!”

李铮应声推门而入,抬首便看见二三十个年纪不一,俱皆目光炯炯,各有气势的人物齐齐起身,向着李铮拜了一拜:“拜见天子!”

“诸位不必多礼,请坐!”

李铮笑道,信步上前,在主位上坐了下来。

目光扫视一圈,将在座二三十位都纳入眼帘。

这二三十位民间武学大家,却是来自天南海北。当然,现在俱都在李铮治下落户。

其中有垂垂老朽者,须发皆白。

有壮硕中年,挺拔硬朗。

有道士,一身道袍,飘飘欲仙。

竟然还有僧人,让李铮好生奇怪。这时代,佛教虽然已经传进了神州,但并不太受百姓接纳,难以发展。却没想到,武学家之中,也有僧人存在。

说起来,李铮对于佛教,并无太大好感。诚然,其中的教义,有导人向善的。但也有一些,十分令人厌恶。

那鼓吹来世的玩意儿,李铮就十分讨厌。这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就争一个朝夕。若是逆来顺受,心存侥幸,就想着这一辈子不行,下一辈子再来,像个什么话?人的意志就会被消磨,意志不坚定,血性没了,变成一群任人宰杀的羔羊,那算什么?

还有什么出家,禁绝婚嫁,渡人成佛之类的。真要让他把人都渡了,这世界就该毁灭了。

之前李铮没想到宗教之事,现在看到这些僧人道士,立刻就产生了一些新的想法。

脑子里这些思绪一转而过,李铮笑眯眯的看着这些武学家,道:“今日我将诸位召来,只因编纂武经之事。想必诸位对此,多少已经有了些了解才是。”

当初下诏召集这些武学家,是大略言及过其中的原因的,虽然并未细说,但大体的意思,这些人应该有所猜测。

第八十章宗教

那堂下诸多民间武学家闻言,互视一眼,其中一人站起身来,抱拳道:“庶民王越,拜见天子。”

“王越。。。”李铮眉头一挑。

王越此人,李铮是知道的。此人武艺超凡,曾单人匹马,斩下羌酋人头。但较之大多数民间武艺大家而言,此人对功名利禄,看的更重。

前汉之时,王越一直逗留洛阳,欲得三公九卿看重而平步青云。但此人出身却遭人鄙薄,一直未曾有人举荐,最终只入宫做了一个虎贲。

虎贲,禁宫卫士,天子近卫,因勇力而得名,仅此而已。

许是因武艺高强,曾授汉天子剑术,也被好事者称之为帝师。

汉灵帝死后,此人先后历少帝、献帝。当初李铮取关中,曾于长安见过此人一面,不过并无太深印象。

后来刘协出奔袁绍,此人乃是随身扈从。

虽然在此时此地见到王越,让李铮有些意外。但想来,以此人的武艺名望,当是有资格接到诏令,如此也便不足为奇。

“原来是王越大师!”

此人武艺,倒是当得一个大师的称呼。

“不敢。”王越面显谦卑,躬身道:“天子谬赞。。。此番天子相召,当是为编纂武经之事,在下等庶民武夫,但凭陛下吩咐!”

李铮微微颔首,笑道:“请坐。。。”说着目光一扫,道:“我欲汇总天下武艺流派,汇集各家武艺绝学特点,编纂一套武经。一者是为了增强军队的战斗力,二则是要将武学之道,发扬光大。”

在座之人。心知其中的原因,既已然奉召而来,不论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都已经表明的态度。

接下来,以李铮起头,与在座武学大家进行了一番详细的商讨。拿出了一个具体的章程。

最后,李铮笑道:“明日我便会遣专门人员,配合诸位编纂这部武经。。。一旦武经编纂成功,发扬广大,诸位便是我起源帝国的武学源流,百年之后,当有入驻贤者祭坛的资格!”

闻听此言,这一众民间武学家,俱皆精神振奋。面色通红。

他们根本就没想到,以自己的身份,竟然还有入驻贤者祭坛的资格。那是何等的荣耀?想起就让人激动!

得了此承诺,不少人心里的一些小心思,立刻就消散无踪了。

相较于万世流芳,其他的都是旁枝末节,都可以抛却。

“好了,诸位就先请下去歇息吧。。。道者、僧人请留步。”李铮微微一笑。挥了挥衣袖。

当即,大部分武学家都离开此间偏厅。堂下只剩下三个道士、两个僧人。

这三个道士,都是鼎鼎大名的人物,后世历史上,都曾有记载。

其一鹤发,面如稚子,乃是乌角先生、天柱山隐修道士左慈左元放。

其二沧桑。面色红润,乃是江东琅邪宫道士于吉。

其三名为张盛,乃是汉中张鲁第三子。张鲁败亡之际,张盛在外地为官。后弃官,领五斗米教。迁至龙虎山,立下道派。

至于两个僧人,俱皆垂垂老朽。其中之一,乃是下邳浮屠寺方丈,法号法元。另一位却是常年在西北游走的行脚僧人,法号玄空。

“五位可以说是这个时代道家、佛家的代表人物。”李铮看着俱都面色恬淡的五人,道:“今日将五位留下来,有大事商讨。”

“道家源远流长,起于黄帝,成于老子。道家的很多思想,对我们这个民族产生的重大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孔子曾问道于老子,前汉前期,也曾以黄老之学治国。其中种种,可见一斑。”

“至于佛教,虽是外来宗教,但其中的一些教义,也有可取之处。”

“将诸位留下来,就是为了商讨宗教之事。”

闻听此言,堂下五人面色各异。

李铮继续道:“宗教信仰,我觉得是必不可少的。人不能没有信仰,没有了信仰,就没有敬畏。而今我帝国初立,就宗教信仰,我也有一些想法。”

这时候,下面的法元僧人起身,行了一礼,道:“敢问陛下信仰为何?”

“我?”李铮哈哈一笑,随即肃然:“我不信捏造出来的神佛,我只信我那为后世披荆斩棘,为种族开辟生存空间,开创前进道路的先祖们!”

他目中精光闪烁,让人不敢直视。

“伏羲、女娲,有巢、燧人,缁衣、仓颉,三皇、五帝,有大禹王,有周文王,有秦始皇!还有老聃,有墨翟,有孔丘,有扁鹊。。。这些圣者、贤者,才是我李重霄的信仰!”

“我今日将尔等五人留下来,就是想创立一个信仰先祖圣贤的宗教!尔等,有何想法?”

堂下五人闻言,俱皆凝眉入神。

良久,又是那法元起身,道:“陛下欲创立宗教,我等不敢不听。不过陛下欲要置我等教派于何地呢?”

“并入!”

李铮强势道:“不论道家、佛家,俱皆并入新教之中。取精华,弃糟粕,改头换面!”

“不可!”

瞬即,这五人俱皆大惊失色,连道不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