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战骑狂潮》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末战骑狂潮- 第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再说了,下级能看到上级的内心,这对于上级来说,似乎有些不合情理。作为上级,还是要有特权和**的。

不过李铮觉得,这似乎有些复杂。

不知道系统能否做到这一点。

系统的回复,给李铮吃了一颗定心丸。对于系统而言,至多就是稍稍多费那么一秒的功夫,在技能上再附加一个安全锁而已,简单的很。

想想也对,系统如此强大,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那就名不副实了。

解决了心中的诸多困惑疑虑,李铮放松了心情,从技能大厅中走了出来。

下一站,他要去食料研究中心。

还是在一年多以前,李铮就已经在着手战骑的培养。但可惜的是,战骑培养配方所需的各种稀奇古怪的药材,一直没有凑齐。

一年多过去了,李铮差点都快忘了。

过了这么长时间,也不知道还差几种药材。

去年李铮拿下富平和廉县,现在又打下了半个安定郡和武威,想来以赵五的兢兢业业,陆续也搜罗到了更多的医师和郎中,想必能够在近段时间内,搜集到所有的材料,完成第一次战骑培养!

到了食料研究中心,进入操作室,点开战骑培养选项,李铮定睛一看,培养配方所需的数十种药材,竟然已经完成了绝大部分种类的收集。

眼下只差三种了!

李铮舒了口气,转身又去寻赵五,将这件事再次做了个嘱咐。

到这时,李铮才闲了下来。

。。。。。。

数天之后,三月初。

在春播进行的如火如荼的时候,张山等人通过蓝翔鸟陆续发回来的信报,也预示着武威战事的结束。

因为张山等人在外,没有学习心灵传递,不能与蓝翔鸟进行直接交流。再则,武威距离神州草场的距离,超过一百里,所以只能劳累蓝翔鸟继续来回奔波。

通过一封封军报,武威的战事进程,完全呈现在李铮的面前。

在韩遂受到朝廷诏安,又于高平偷袭李铮失败之后,便从金城出兵三万,屯驻张掖县,扼守住河西走廊通往东方的要道,并从背后威胁张山大军!

此张掖非彼张掖。张掖县是武威东南部的一个县,并非武威之西的张掖郡。张掖县处于河西走廊之东,背靠金城郡,扼守河西走廊往东的出口,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韩遂在屯兵张掖县之后,并没有继续向西,对张山背后发起进攻,而是派出了使者,以征西将军的名义,软硬兼施,让张山让开通道,放姑臧的韩遂军撤离。

张山早知李铮的意图,虽然想吃下被困姑臧的两万多韩遂军,但在背后有威胁的情况下,只能退而求其次,放其撤离,进而占领了姑臧。

至此,战事暂止。韩遂屯兵张掖,张山则将大军往东一步,屯兵揟次。武威至此一分为二,西北归属李铮,东南归属韩遂。以张掖、揟次二县,呈对峙态势。

至于征召的一万临松卢水胡义从,并没有立刻解散,仍然协同张山与韩遂对峙,并防备来自西边的威胁。毕竟,武威一战,虽然拿下了半个武威郡,但并没有像高平那样,获得大批俘虏。如果解散了卢水义从,那么张山就没有足够的兵力,与韩遂军争持。

也只有等到李铮招募训练出更多的精兵,才是时候解散卢水义从。

当然,临松卢水胡与安定卢水胡一样,也间接得到了李铮的邀请,将于三月中,到灵州,与李铮商谈要事。

第八十七章募兵和做媒

系统相关的各种事务处理完毕,李铮在神州草场仅仅呆了一天,便即起身,往灵州而去。

对于他而言,眼下还有一件重要的事,需要关注。

征兵!

随着灵州、富平、廉县三县去年秋季的大丰收,李铮势力的粮食需求问题,完全得到了解决。

早先限制扩军的最大障碍消除,那么也就到了大扩军的时候了。

从李铮到这个时代起,到现在,其实一直处于人手不够用的境况。每每出兵,少则数百,多才数千。与韩遂这些人想比,简直不成比例。

人家一出手,就是三五万七八万,听起气势都不一样。

以少胜多,虽然让人畅快,但弊端也不小。至少,在与敌人的大规模交战中,很难做到全歼敌军!

再则,时间已经到了中平六年,公元一**年,大时代的帷幕就要拉开。整个局势变幻,对于军队规模的需求就更大,也促使了李铮必须要尽快扩军!

随着李铮统治的地盘越来越大,数次大胜叛军的战绩,也越传越广,使得李铮治下的豪强,对李铮的态度,也发生了颠覆性的转变。

从最初的抵制、漠不关心,到现在的完全臣服和配合,不但使得李铮对于治下的掌控越来越严密,也极大的增强的财政收入。

这是很自然的事。

新的东西的出现,带来了新的机遇,红玉鸟、棘皮猪都在这一行列。而李铮治下,又平安祥和,这就促使了商业的繁荣。

再加上农业的丰收,各项税收都在喷井似得增长,加上李铮自己的神州商队的收入,就解决了扩军的另一个难题——军饷!

钱粮充足,底气十足。

到了灵州,李铮与荀攸商讨细节之后,便以镇西将军的名义,下达了征兵令。两天时间,李铮颁发的征兵令,落实到了治下核心三县的每一个乡的征兵处。

此次征兵,数量额定为三万四千人,征兵完毕之后,李铮麾下的军队,将扩充到五万人的规模!而军队的军饷,也第一次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战骑兵每月五石薪俸,年俸六十石,换算成金钱,则是五千钱左右;战马骑兵,每月薪俸四石,年俸禄四十八石,换算成金钱,则是四千钱左右;重甲枪兵、轻步弓手薪俸一致,每月三石。年俸三十六石,换算金钱三千钱左右;而新兵,则是每月一石。

这是与荀攸商讨之后得出的结果。

李铮治下,包括刚刚打下来的半个安定和武威,虽然没有做具体的统计,但经由荀攸估计,总人口,恐怕不超过五十万。

十人抽一兵,这个比例已经算是十分骇人了。

也幸亏李铮治下环境安定,物质丰富,否则如果换个人来做,必定要被造反!

这也是没耐何的事,整个凉州,人口富集于东南部。可惜的是,李铮的领地,在西北部。

韩遂是幸运的,他统治的几个郡,人口资源最是丰富,但他不会用。而李铮呢,如果不是经过这两年的发展,治下的郡县,只能称之为边荒苦寒之地。

所以,在下达了征兵令之后,李铮又连续下达了招募、安置流民的政令。

凉州其他的郡县,任何一项环境,都远不及李铮的领地。因为战争荼毒,使得民生荒废,导致许多庶民家破人亡,变成了流民。

虽然眼下战事稍止,但李铮领地之外的其他郡县,仍然水深火热。

用荀攸的话讲,就是去拯救他们。

此次招募流民,以人口为单位,分族类,以李铮当初决定的等级制度,来进行安置。汉人每口将获得十亩地永业田,也就是私有土地。招募而来的异族,则以归化籍论,每口五亩永业田。汉人的农税,仍为三成,但归化籍,则上涨一成,为四成。

官方将负责无偿提供粮种,帮助流民安家。

同时,因为李铮治下领地的扩大,愈发显得地广人稀。所以将与此同时,重新给治下百姓分配土地。

当初,李铮治下的百姓,以户为单位,以四口为基,每户十亩,每多一口人,再增加五亩。

现在李铮手里土地过剩,就必须要进行重新分配,增加每户所有用的土地面积。以免土地荒废,所以将以人口为单位,每口人分配十亩。

招募、安置流民的政令,除了通过官方渠道,张贴布告,散播四方,李铮还将之与商业流通绑定。

以免除一定的商税为诱饵,诱使前来李铮治下做生意的商人,帮助操作此事。除了让商队将李铮招募流民的信息散播四方之外,还提出,若是商队在来李铮治下做生意的时候,能够携带流民前来,将会视流民的数量,酌情减免商税。

这条政令下达之后,李铮治下三县来来往往的商人,都乐翻了天。这是无本买卖,只进不出,如何做不得?!

甚至于治下豪强们都动了心思——自从李铮强制解除了豪强大户的武装力量,为了更好的生存下去,这些豪强大户,也逐渐分流。有的专注于农事,以官府为中间人,用承包的方式,承包大面积土地,并雇佣工人,种植作物。或是专注于养殖,专门养殖已经被李铮推广出来的红玉鸟。也有专注于商业,自己组建商队,走四方,做买卖。

在得知招募流民的这条政令之后,豪强大户们经过一番商议,又找到官方,问明了情况,于是便组队,雇佣游侠儿或是青壮,准备走出李铮治下,到周边去招募流民——因为李铮承诺,不论是谁,只要能将流民带进李铮治下,那么就将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直到不再需要流民。当然,李铮也强调了一点,必须要是流民。决不能乱来,将有安定生活的庶民,强制性带到李铮治下,或者以非常规的手段,来做到这一点的,李铮都不承认。

这是给他们打预防针。

免得这些混蛋出了李铮治下,就向脱缰的野马,胡来乱搞。

征兵和招募流民的命令下达,各项准备工作完成之后,李铮又悠闲起来。具体的事,有下面的人操持,只要不出问题,就不需要李铮每时每刻的盯着。

回到草场,李铮的生活,回到了最平静的阶段。

每天一大早起来,先练拳、练骑术、练枪法、练剑法,然后就是四下游逛,好似无所事事。

其实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这天,李铮一大早练完功夫,晌午时分回到家里的时候,荀攸已经等候多时了。这段时间,荀攸一直在操持安定、武威等地的官员任命、春播、修路、水利建设等等事宜,还要关注流民招募、安置,以及征兵,显得有些繁忙,已经好几天没到过草场了。

“公达!”

李铮哈哈一笑,道:“我刚练拳回来,浑身都是汗水,还请稍等一下,我洗漱一番就来。”

荀攸施礼一笑,道:“主公请便。”

李铮点了点头,回屋洗漱了一番,这才到了厅中,坐上主位。

“又有什么事吗?”

李铮笑问道。

“有两件事。”荀攸道:“主公,这第一件,是有人求见。第二件事嘛。。。”说到这,荀攸脸上微微一笑,道:“主公年岁已经不小,却尚未婚配,乃是为人主之大忌。臣下这是想给给主公做个媒人。”

“呃。。。”

李铮一愣,将有人求见的事给忽略了,注意力都集中到了第二件事上来。

在这样的时代,为人主者,或是皇帝,或是诸侯,为什么三宫六院,为什么妃嫔无数?除了个别的昏君荒淫无道之外,其实大部分原因,还是在于继承人。

不在于一个面子,不是说拥有多少女人,代表着多高的地位。

真正的原因,就在与继承人。

有继承人,才能安人心。属下做起事来,才能安稳,不必担心有个万一,而使得势力动荡!

这是人主自己要注意的,也是下属们十分关心的事。所以才有那种臣下要求皇帝多多纳妃的荒唐事发生。

李铮经过穿越,虽然返老还童,但实际年龄,其实已经差不多快过四十了。这样的年纪,已经过了那种对异性十分渴望的阶段。

尤其是这两年来,一直忙乎个不停,这里打那里打,又是搞种田,搞建设,又要与人拼命,暂时竟然没有想起这一茬。

他是个正常的男人,有着正常男人的生理需求。虽然身边一直有两个侍女,但在李铮看来,小柳和小翠实在只是小丫头,把她们当后辈看,所以一直没产生那种心思。

现下荀攸忽然提起此事,李铮心动了。

第八十八章政治联姻

不论是经由轰轰烈烈的爱情,还是媒妁之言而结成的婚姻,这对现在的李铮而言,其过程并无意义。

虽然心动,觉得自己年轻了,但相较于爱情的虚幻,李铮更着意平淡生活的真实。或者说,盘踞在内心的那一抹孤独,促使他想要另一半陪伴着生活,又或者说产生了人类最原始的愿望——传宗接代!

当然,在这一刻,李铮也想到了另外的。

在这样的时代,这样的背景下,一方首脑的婚姻,往往带有政治意味。

否则,作为李铮麾下重要的人物,荀攸也不会如此正式的向李铮提出来,能够与另一件事相提并论。

因为它并不简单,带有特殊的意味。

作为一方势力的首脑,李铮在对待很多事的看法上面,逐渐发生转变,任何一件事,尤其是荀攸这种人物提出来的事,都不能简单的看待。

也不知道这个媒,对象是哪一方?又代表了哪个势力?!

李铮脑子里转了一圈,也不过两个呼吸而已。

笑了笑,李铮道:“公达什么时候做起了媒人的勾当?!”

“主公此言差矣!”荀攸笑道:“主公作为我等首脑,以后必将问鼎天下,早早成家立室,我等臣下,才更安心啊。”

李铮微微颔首,问道:“那么,对方又是何人?!”

荀攸哈哈一笑,拱手道:“正是荀氏之女,臣下的小姑,叔祖荀肃的幼女荀英。荀氏女英今年二八,容貌端正,贤良淑德,正是主公良配!”

闻言,李铮眼睛不由微微一眯。

荀氏这是要将家族绑在自己这辆战车上的节凑么?!

荀攸为自己效力,荀氏又与自己联姻,这完全是双重保障啊。

李铮脑子里一转,先前,他根本就没猜到,是颍川荀氏要与自己联姻,还以为另有其人呢。

眼下从荀攸口中得到这个信息,李铮一瞬间就想到了更多。

荀氏天下望族,乃荀子之后,上一代有荀氏八龙声望闻达于天下,新一代又有荀彧、荀攸这般王佐、谋主。

与之联姻,其中的好处,可想而知。非但能得到人才的完全效忠,还能间接的得到荀氏的声望相辅。有荀氏支持,想必势力定能飞速发展。

不过李铮也有顾虑。

荀氏是个庞然大物,现阶段受其影响太深,却不是好事。不过转瞬间,李铮又暗暗自嘲。如果连这点事都解决不了,何谈问鼎天下?!

世家大族在李铮眼中,有其优越之处,也有弊端所在。不过只要能在制度方面下一番功夫,应该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

再者,在李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