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断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魂断大明- 第2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个心眼,不想背上这个恶名。 后来朱棣就藩北平,因燕王府就是元朝的旧宫,其规制如同天子。按照规定,燕王府不需要修建,但朱元璋虽对天下官员苛刻,但对自己的儿子还是颇为疼爱,朱棣就藩北平后,还是在元朝古都的基础之上进行了小规模的改造,这光天殿就是被朱棣进行了改造,原本是元朝皇后、皇子所住居的地方,如今被朱棣改成了商议府上大事的地方。
    陈展和沈城第一次参加这种高层次的会议,不由得四处张望,瞧这宫殿,藻井彩绘,四面琐窗,中设金龙御榻,前置黑玉酒瓮。缘山之径,萦纡错综,洞府出入,如临仙境。看得二人不由得一阵心跳。
    附注:元朝宫殿:
    大都就是北京。元朝皇帝的宫殿在朱元璋时就被毁。
    洪武初年,大将徐达陈兵大都城下,数十万明军在齐化门填壕,登城而入,元顺帝落荒而逃。出于殄灭元朝王气的思想,徐达秉承朱元璋的旨意,悄无声息地干了几件大事,一是,把大都城的居民一个不留地驱赶至河南开封。二是,迅速从全国各地移民来充实北京。三是,彻底地毁掉元宫。大都城这一翻天覆地的变化,史书只是轻轻地带过,对于,元宫的被毁则只字不提,仿佛元宫历史上不曾存在。不同于阿房宫被焚,汴梁城被掠,金中都被烧,正史上都有清楚的记录。一代枭雄的朱元璋,多了个心眼,不想背上这个恶名。
    一个叫萧洵的工部官员,特地从南京城赶来,协同徐达参与了毁宫的行动。事后,写了一篇《故宫遗录》。也许那只是萧洵有感而发的一篇随笔,但是出于忌讳对毁宫的行动还是一字不说。文中只是记述了,元宫的布局与建筑,从而,后人才得以有幸窥知元宫的面貌:建于皇城西南角的隆福宫正殿叫光天殿,是一个约有550平方米的七间大殿,正门为光天门,左有崇华门,右有膺福门,正殿后有寝殿,暖殿,再后为隆福宫,光天殿周围有172门房,四隅有角楼,东北角还有三间楠木殿。这组宫殿群,长廊环抱,重栏曲折,规模宏大。宫的西侧有御苑,称西御苑。苑内叠石为山,乔松参立,藤葛蔼蔼。山上建有香殿,鄂尔多荷叶殿,山前有重檐圆殿、歇山殿、棕『毛』殿、鹿顶殿、水心亭、流杯池,所有建筑全部用曲折的游廊环绕,苑四周围以宫墙,辟有数座红门。
    至于臣子,在封建王朝是绝不允许在皇宫中留宿的,明清时最为严格。大多数京官都住在皇城中,皇城也叫内城。
    明朝皇帝的宫殿就是现在的故宫,是明朝第三个皇帝,朱元璋的儿子朱棣迁都北京后修建的。
    清军入关后,没有像历代王朝那样大毁前朝宫殿,而是将明朝皇宫保存了下来,继续使用,就是今天的故宫。但是由于战争,皇宫有一些损坏,清朝只是做了一些小小的修缮。
第14卷 606章:忍一时
    一行人进了光天殿,朱棣居中而坐,左侧分别是道衍、萧琴、朱能、郑和、以及尾随而来的陈展沈城二人,右侧则是以朱高熙为首,下面是朱高熙、朱高燧、张玉以及其他一干将校,待众人做定,朱棣叹了声道:“如今天下擒王兵马亦然进入北平,眼下对付擒王兵马为首任!”顿了顿道:“萧兄弟你如何看?”
    萧琴其实胸中并无主意,本打算一个字都不说,没料到朱棣率先冲他发问,一时也不知说什么好,楞在那里。朱高熙平日里最看不惯萧琴,这会儿瞧他不说话,心中亦然猜测他没什么主意,不由得心中一喜,不待萧琴答话,抢过话头道:“区区数百草莽怕他做啥,他们若是在北平安安分分的便罢了,若是胆敢寻找麻烦,我便让活活埋了这群王八羔子!”高煦冷哼一声道,他平日目空一切贯了,加上平日和军队的士兵混官了,士兵都是粗野之人,渐渐的他也有了不少匪气。
    岂料,朱高熙话音尚未落地,坐在正堂的朱棣狠狠的瞪了他一眼,朱高熙最怕朱棣,瞧他一双虎目冲自己瞪了过来,直吓得缩着脖子不敢再言语。
    萧琴瞧朱高熙想老鼠见了猫一般的表情,感觉有些好笑,微微一思索便又了主意,朗声说道:“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天下兵马虽不多,但这群人士实乃江湖中英雄中的英雄,况且眼下奉皇命擒王,势必会如我等血战到底,这些草莽均乃各派之中的好手,武功不再下官之下,不说别人,单凭少林的至善大师、武当的松木道长、丐帮的紫火龙、逍遥谷的紫袍真人,这几人武功深不可测,以我等力量实乃……?”
    “哼,我还以为是什么法子,原来是在这里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区区数百个江湖草莽就将小兄弟吓成这样,若是真的到了战场,面对千军万马,小兄弟还不得吓得『尿』裤子啊!”朱高熙冷哼了一声,抓着萧琴的话说了一通。
    萧琴知他嘲讽,只是尴尬的一笑,不理会朱高熙继续道:“这群江湖草莽虽比不上千军万马,但皆是义气极重的好汉子,一旦攻入燕王府,双方势必展开一场血战,我燕王府虽不惧怕,但如此一来,势必会有所损伤,朝廷之所以利用武林人士擒王,其目的便是让燕王府以天下武林为敌,朝廷坐上关虎斗,二虎相争必有一伤,到时候朝廷便不费吹灰之力便可以收拾了王爷,这难道是二郡主想看到的么?”
    朱高熙一愣,他没料到萧琴还会说出这一番话里,一时也答不上话来。到时他身边的张玉瞧朱高熙一张俊脸涨得通红,于心不忍,站起身抱拳道:“萧兄弟言之有理,但如此一来,天下武林势必以为我燕王府怕了他们,如此一来岂不是朝廷还以为燕王府好欺负的!“张玉今年五十六岁,曾是北元枢密知院,于洪武十八年降了大明,后履次升迁,最终调到了燕王帐下。张玉有勇有谋,且对朱棣十分忠心,所以朱棣听了他的话,微微抬起头,目光似乎颇为认同。
    朱高熙看在眼里,也站起来大声附和道:“张将军所言极是,我燕王府虽是区区一个属国,但好歹也是太祖下诏谕封的,如今岂能让一干江湖草莽任意欺辱在我等头上!”这几句话很有感染力,不少的武将开始点头拥护朱高熙,朱高熙见状,心中更是大为得意,一脸的得意望着萧琴。
    萧琴没理会他的得意,此时他思量许久,心中已有了主意,良久方才沉声道:“各位可知昔日韩信**之辱的故事?”
    众人一愣,正说着正题上,没料到萧琴突然问起韩信kua下受辱的故事,但众人虽是粗人,但韩信的故事自是听过,不少的武将还视韩信为偶像,听萧琴如此一问,突然一个武将一脸兴奋的道:“这个我知道,我娘又跟我讲过,说是韩信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主要靠钓鱼换钱维持生活,经常受一位靠漂洗丝棉老『妇』人的周济,屡屡遭到周围人的歧视和冷遇。一次,一群恶少当众羞辱韩信。有一个屠夫对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刀配剑,其实你胆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话,你敢用剑你的配剑来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自知形只影单,硬拼肯定吃亏。于是,当着许多围观人的面,从那个屠夫的裤裆下钻了过去。”那人说得吐沫横飞,表情甚是得意,萧琴待他说完,微微一笑,道:“将军说得丝毫不差!”那人受到了萧琴的表演,嘿嘿一笑道:“俺是听我娘说的!嘿嘿……?“
    朱棣、道衍、郑和、朱能等人虽不明萧琴为何说起韩信的故事,但四人对萧琴最为熟悉,知他如此一说,定有深意,四人也不答话,任由萧琴和朱高熙一干人等瞎辩。
    萧琴这时又道:“这位将军,那你娘还有没有告诉你,这个韩信后来如何?“
    那人受到了萧琴的表扬本就十分高兴,这会儿听萧琴如此一问,恰好他娘又告诉了韩信后来的下场,急忙站起身来,嘻嘻一笑道:“俺娘跟我说了,韩信后来他做了刘邦的统帅,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率军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相争!“那人侃侃而谈。
    萧琴点了点头道:“你娘的教导真好,当真有孟母三迁之效啊!“那人听萧琴称赞自己娘亲,更加高兴,冲着萧琴嘿嘿嘿嘿的笑个不停。
    众人这会儿多少有些明白了过来,萧琴瞧了瞧众人眼神,目光盯着朱高熙道:“忍一时之辱,免得百日之忧。眼下天下擒王兵马多大千余人,而我燕王府可用之人区区数十余人,就算二郡主武功盖世,比起至善大师如何……?“萧琴步步紧『逼』,朱高熙一时愣住半响方才低声道:”难不成,我们做缩头乌龟不成?任由那帮死秃驴在我北平府外逍遥不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还有两章哦,各位书友们订阅不给力啊, 支持首订啊,小景跪求首订啊!
第14卷 607章:单刀赴会
    萧琴鄙视的望了一眼这不可一世的二世子,单凭这一句话萧琴便知晓此人做不了天下,不然他这句话应该换成:“如何能将那帮死秃驴为我所用呢?“
    朱棣听了半响,方才听出了一些眉目,这会儿才『插』过话头道:“小兄弟有何良策?“萧琴点了点头道:”眼下天下擒王兵马虽奉命擒王,但这人草莽多数来自江湖,江湖之人自有江湖之人的习气,他们可能不守法,但最为重义气,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形容这些草莽最为合适不过了!“
    朱棣沉着脸点了点头。
    萧琴受朱棣鼓舞,继续道:“新皇帝虽素有仁爱之名名闻天下,无奈登基之后,大力削藩,弄得人心惶惶,且多是无中生有之事,朝廷更是重文轻武,殊不知习武之中比起饱读诗书的读书人更注重义气,王爷素有威名,且于国家有大功,平日也并无不法之事,王爷只需对这番江湖草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定能化干戈为玉帛!“萧琴盯着朱棣,目光闪耀着光芒。
    暖阁一阵沉默。
    良久朱棣才抬起头,沉声道:“以小兄弟看,本王该如何是好呢?”
    萧琴尚未说话,一旁的朱高熙便抢先一步道:“不行,父王这太冒险,若是说服不了那帮草莽,到头来一样要大战一场,如此多费唇舌,不如用拳头说话!”
    朱棣皱了皱眉,这个二儿子很多地方都像自己,唯独『性』子太狂了些,他小身喝道:“不得胡言『乱』语,且听小兄弟作何解说!“  高煦天不怕地不怕,唯独怕这个威风凛凛的父王。朱棣声音虽不大,仍让他脖子一缩,但心中仍旧不服气,恶狠狠的冲着萧琴瞪了一眼。
    萧琴装作没看见,扭过头对朱棣道:“兵法有云: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如期被天下兵马攻入王府,不如王爷来个单刀赴会!”萧琴声音不大,但在场之人还是听得心头一惊,朱高燧楞了一下道:“这……这怎么行……父王乃千金之躯……这……?”
    “就是,且不说这样能不能成功,王爷千金之躯,前往敌寇群中,这太过威严,万一有个什么闪失,如何是好?”张玉接着朱高燧的话头道。
    “古人云:富贵险中求,自古做大事者,有那个不是处处伴着危险,汉有刘邦勇扑鸿门宴,终究成就大汉王朝,唐有郭子仪单刀入回纥,换取大唐百余年安稳,若是王爷心中害怕,在下奉劝王爷趁早断了挥兵南下的念头,早早收了兵马会朝廷做了一个安稳的王爷得了!”
    “大胆萧琴……尔竟敢……?”
    “不得无礼!”朱棣陡然冲着朱高熙喝道,朱高熙狠狠的瞪了萧琴一眼,冷哼了一声坐在长椅上,朱棣双目寒光一闪,盯着萧琴,萧琴丝毫不让,二人相视对了片刻,朱棣原本严肃的脸上,慢慢的涌出了笑意,忽然哈哈哈一阵大笑,走上前拍着萧琴肩膀道:“好一个富贵险中求,今日本王就学学关公单刀赴会!”
    “父王……这太儿戏了吧?”朱高熙拉着朱棣道。
    “是啊,二郡主说得极是,王爷乃千金之躯,岂可冒如此大险?“张玉不放心的站起身道,他望了望道衍又道:”军师,你且说句话!“
    “是啊,军师,你快劝劝父王,这太危险了!“朱高燧平日里对道衍最为信服,这会儿瞧朱棣似乎下定了决心,一时也慌了。
    道衍眯着眼生,想了想,方才站起身来,缓缓道:“老衲认为小兄弟的主意不错,眼下朝廷正蓄意找除掉王爷的理由,若是能和天下擒王兵马化干戈为玉帛实乃最好不过!“顿了顿又道:”不过,王爷身系众位将士的希望,安危自是最为紧要,若是王爷不嫌弃,就有老衲和小兄弟陪着王爷走上一趟如何?“
    “军师……你……?“朱高熙惊讶的望着道衍,本指望以他的威望反驳两句,岂料他不但不反驳,还决意陪着走一遭,这让他如何不惊讶。
    朱棣想了想,道:“眼下府上正值多事之时,府上不可一日无主,若是军师随同前往,一旦府上出事,适合是好,以本王看,就劳烦小兄弟和朱将军配本王走一遭吧!“
    朱能萧琴二人纷纷抱拳道:“正该如此!“
    朱高熙、朱高燧等人虽不愿,但瞧朱棣心意已决,均不敢再言语,当下无话,众人除萧琴、朱能二人回屋准备之外,其余众人也纷纷告退,一时偌大的光天殿内,剩下朱棣独自一人,他轻叹了声,背着手,径自走出了光天殿,沿着仪天殿向北走了去,义天殿之北遥对的是万岁山,金称琼华岛,峰峦掩映,松桧浓郁,奇石突兀,秀若天成。引水至山顶,出螭首口,曲折而流,时隐时现,注入方池。伏流至仁智殿后,从石刻螭龙口喷出,然后分东西流入太『液』池。元顺帝曾偕妃子月夜乘龙舟在池中嬉游,朱棣急步登上了城楼,他凭栏远望,雄伟的北平便尽收眼底了。北面燕山如长蛇,首衔西山麓,尾挂东海岸”,东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