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自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巴金自传-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们畏怯地走到了床前。
  纸一样白的脸。一头飘蓬的乱发,眼睛闭着,嘴微微张开在出气,嘴边留着一圈黄色的痕迹。一只手从被里垂下来,一只又黄又瘦的手。
  我开始疑惑起来。我有点不相信这个妇人就是杨嫂。
  我想起那一张笑脸,我想起那一张讲故事的嘴,我想起大堆的桑葚和一瓶一瓶的桑葚酒。
  我仿佛在做梦。我又感到了哭泣的心情。
  “杨嫂,杨嫂。”兄弟两个齐声叫喊。
  她的鼻里发出一个细微的声音。她的那只垂下来的手慢慢儿动了。
  身子也微微动着。嘴里发出了一个含糊的声音。
  眼睛睁开了,闭了,又睁开得更大一点。她的眼光落在我们两个的脸上。
  她的嘴唇微微动了一下,好像要笑。
  “杨嫂,我们来看你。”
  三哥先说,我便接着说。
  她勉强微笑了,慢慢儿举起手去抚摩三哥的头。
  “你们来了,你们还记挂着我吗?……你们好吧?……现在有什么人在照应你们?……”声音是多么微弱无力,就像叹息声。
  “二姐在照应我们。妈妈也时常来照应我们。”
  三哥的声音似乎淌出了眼泪。
  “好。我放心了。……我真正记挂你们,我天天,我时时刻刻都在想你们。……我怕你们离了我就会觉得不方便……”她说话有些吃力,那两只失神的眼珠不住地在我们弟兄的脸上转。
  眼光还是像从前那样地和善,可是又多了一些别的东西。
  她这样看人,真要把我的眼泪也勾引出来了。
  我爱怜地一把抓住了她的手。这只手是冷冰冰的。
  她把眼光完全定在我的脸上。
  “你,你近来不顽皮吗?……你还记得我。我这病不要紧,过几天就会好。”
  我想不出一句话来说,却把眼泪滴在她的手上。
  “你哭了。你的心肠真好。不要哭,我这病就会好的。”
  她抚摩着我的头。
  “你不要哭,我又不是一只鸡呀。”
  她还记着那大花鸡的事情,拿来和我开玩笑。
  我微微笑了一下,心里却只想哭。
  “你们看,我的记性真坏。这碗药恐怕又冷了。我却忘记了喝它。”
  她把眼光向外面一转,瞥见了那竹凳上的药碗,便把眉头一皱,说着话就要撑起身子来拿那药碗。
  “你不要起来,不要动,等我来端给你。”
  三哥抢着先把药碗捧在手里。
  “冷了喝不得。我拿去叫人给你弄热。”
  三哥说着就往外面走。
  “你不要去,三少爷,你给我端回来。冷了喝下去是一样的。常常去惊动别人,人家会怪我花样多。”
  她费力撑起身子,挣红了脸,着急地阻止着三哥。
  三哥把药碗捧了回来,泼出了一些药汁在地上。
  她一把夺过了药碗,把脸俯在药碗上面,大口地喝着。
  听见那大的声响,我就仿佛看见药汁怎样通过她的喉管,流进了她的肚里。
  她抬起头来,把空碗递给了三哥。
  她的脸上还带着红色。
  她用手在嘴上一抹,抹去了嘴边的药渣,就颓然地倒下去,长叹一声,好像已经用尽了气力。
  她闭上眼睛,不再睁开看我们一眼。鼻里发出了低微的吼声。
  我们默默地站了半晌。
  房间里一秒钟一秒钟地变得阴暗起来。
  我的脸对着三哥的脸,那眼光好像带了恐怖地在问:“怎么办?”
  没有回答。
  “三少爷,四少爷,四少爷,三少爷。”
  在外面远远地香儿用了那带点调皮的声音叫起来。
  “走吧。”
  我连忙去拉三哥的衣襟。
  在石阶上我们被香儿看见了。
  “你们偷偷跑到杨大娘的房间里去过了。我要去告诉太太。”
  香儿走过来,见面就说出这种话。她的脸上现了得意的笑。
  “太太吩咐过我不要带你们去看杨大娘。”
  “你真坏。不准你向太太多嘴。我们不怕。”
  香儿果然把这事情告诉了母亲。
  母亲并没有责骂我们,她只说我们以后不可以再到杨嫂的房间里去。不过她却没有说出理由来。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像水流一般地快。
  然而杨嫂的病不但不曾好,反而一天天地加重了。
  我们经过三堂后面那条宽的过道,往四堂里去的时候,常常听见杨嫂的奇怪的呻吟声。
  听说她不肯喝药。
  听说她有时候还会发出撕裂人心的怪叫。
  我不敢再走三堂后面经过。我怕听她那种怪叫声。
  人一提起杨嫂,就马上做出恐怖的,严肃的表情。
  “天真正没有眼睛,像杨嫂这样的好人怎么生这样的玻”母亲好几次一面叹气,一面对众人说着这样的话。
  但我却不知道杨嫂究竟生的是什么玻
  我只知道广元县没有一个好医生,因为大家都是这样说。
  又过了好几天。
  “四少爷,你快去看,杨大娘在吃虱子。”
  一个下午,我比三哥先放学出来,在拐门里遇着香儿,她拉着我的膀子,对我做了一个惊奇的歪脸。
  “我躲在门外看。她解开衣服捉虱子,捉到一个就丢进嘴里,咬一口。她接连丢了好几个进去。她一面吃,一面笑,一面骂。她后来又脱了裹脚布放在嘴里嚼,真脏。”
  香儿极力在模仿杨嫂的那些样子,她自己不觉得有一些儿残酷。
  “我不要看。”
  我生气地挣脱了香儿的手,就往母亲的房里跑。
  虱子,裹脚布,在我的头脑里和杨嫂连接起来。我想起杨嫂从前是很爱干净的。
  我不说一句话,就把头放在母亲的怀里哭了。
  母亲费了好些工夫来安慰我。她一面含了眼泪对父亲说:“杨嫂的病不会好了。我们给她买一副好点的棺材罢。她服侍我们这几年,很忠心。待三儿四儿又是那样好,就和自己亲生的差不多。”
  母亲的话又把眼泪给我引了出来了。
  我第一次懂得死字的意思了。
  可是杨嫂并不死,虽然医生已经说那病是无法医治的了。
  她依旧活着,吃虱子,嚼裹脚布说胡话,怪叫。
  于是每个人对这事情都失了兴趣,没有谁再到她的房门外去窃听了。
  一提起杨嫂吃虱子……,大家都不高兴地皱着眉头。
  “天呀。有什么法子可以使她早些死掉,免得她受这活罪。”
  大家都希望她马上死,却找不到使她早死的方法。
  一个堂勇提议拿毒药给她吃,母亲第一个就反对这提议。
  但是杨嫂的存在却使得全个衙门都被一种忧郁的空气笼罩了。
  每个人听见说杨嫂还没有死,就马上把脸阴沉下来,好像听见一个不祥的消息。
  许多人的好心都在希望着一个人死,这个人却是他们所爱的人。
  然而他们的希望终于实现了。
  一个傍晚,我们一家人在吃晚饭。
  “杨大娘死了。”
  香儿气咻咻地跑进房来,开口就报告这一个好消息。
  袁嫂跟着走进来证实了香儿的话。
  杨嫂的死是毫无疑惑的了。
  “谢天谢地。”
  母亲马上把筷子放下。
  全桌子的人都嘘了一口长气。就像长时期的忧虑被一阵风吹散了。
  仿佛没有一个人觉得死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然而谁也无心吃饭了。
  我最先注意到母亲眼里的泪珠。
  健康的杨嫂的面影在我的眼前活泼地现出来。
  我终于把饭碗推开,俯在桌子上面哭了。
  我哭得很伤心,就像前次哭大花鸡那样。同时我想起了杨嫂的最后的话。
  一个多月以后母亲和我们谈起了杨嫂的事情:她是一个寡妇。她在我们家里一共做了四年的女佣。临死时她还不满三十岁。
  我所知道的关于她的事情就只是这一点儿。
  她跟着我们从成都来,却不能够跟着我们回成都去。
  她没有家。也没有亲人。
  所以我们就把她葬在广元县。她的坟墓在什么地方,我不知道。
  我也不知道坟前有没有石碑,或者碑上刻着什么字。
  “在阴间(鬼的世界)大概无所谓家乡罢,不然杨嫂倒做了异乡的鬼了。”
  母亲偶尔感叹地对人这样说。
  在清明节和中元节,母亲叫人带了些纸钱到杨嫂的坟上去烧。
  就这样地,死在我的眼前第一次走过了。
  我也喜欢读书,因为喜欢我们的教读先生。
  这个矮矮身材白面孔的中年人有种种的方法来获取我们的敬爱。
  “刘先生。”
  早晨一走进书房,我们就给他行礼,望着他笑。
  他带笑地点着头。
  我和三哥同坐在一张条桌前面,一个人一个方凳子,我们是跪着的。
  认方块字,或者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刘先生待我们是再好没有的了。他从来没有骂过我们一句,脸上永远带着温和的微笑。
  母亲曾经叫贾福传过话请刘先生不客气地严厉管教我们。
  但是我却从不知道严厉是什么一回事。我背书背诵不出,刘先生就叫我慢慢儿重读。我愿意什么时候放学,我就在什么时候出来,三哥也是。
  因为这缘故我们就更喜欢书房。
  而且在满是阳光的温暖的书房里看着大哥和两个姐姐用功地读书的样子,看着先生的温和的笑脸,看着贾福的和气的笑脸,我觉得很高兴。
  先生常常在给父亲绘地图。
  我不知地图是什么东西,拿来做什么用。
  可是在一张厚厚的白纸上面绘出了许多条纤细的黑线,又填上了各种的颜色,究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还有许多奇怪的东西,如现今人们所称为圆规之类的。
  绘了又擦掉,擦了又再绘。那种俯着头专心用功的样子。
  “刘先生也很辛苦呵。”
  我时时偷眼去望先生,不禁这样想起来。
  有时候我和三哥放了学,还回到书房去看先生绘地图。
  刘先生忽然把地图以及别的新奇的东西收拾了,就笑嘻嘻地对我们说:“我今晚上给你们画一个娃娃。”
  这娃娃就是人物图的意思。
  自然我们的心是不能够等到晚上的,我们就逼着他马上绘给我们看。
  如果这一天大哥和二姐三姐的功课弄得很好,先生比较有多的时间,那么不必要我们多次请求,他便答应了。
  他拿过那一本大本的线装书,大概就是《字课图说》罢,随便翻开一页,就把一方裁小了的白纸蒙在那上面,用铅笔绘出了一个人,或者还有一两间房屋,或者还有别的东西。然后他拿彩色铅笔来涂上了颜色。
  “这张给你。”
  或者我,或者三哥,接到了这张图画我们更喜欢刘先生。
  一张一张地增加着,我的一个小木匣子里面已经积了好几十张图画了。
  做了一个缺少着玩具的孩子,所以我把这些图画当作珍宝。
  每天早晨和晚上我都要把这些图画翻看好一会儿。
  红的绿的颜色,人和狗的房屋……它们在我的头脑里活动起来。
  但这些画还不能够使我满足。我梦想着那一张更大的画:有狮子,有老虎,有豺狼,有山,有洞……这画我似乎在《字课图说》或者别的画里面看见过,先生却不肯绘出来给我们。
  有几个晚上我们也跑到书房里去逼着先生要图画。
  大哥一个人在书房里读夜书,他大概觉得很寂寞罢。
  我们看着先生绘画,或者填颜色。
  忽然墙外面起了长的吹哨声,在这静夜里尖锐地响着。
  先生停了笔倾听着。
  “在夜里还要跑多远的路呀。”
  先生似乎也怜悯那个送鸡毛文书的人。
  “他现在又要换马了。”
  于是低微的马蹄声去远了。
  那时候紧要的信函公文都要专差送达的。他到一个驿站就要换一次马,还有别的预备,所以老远就吹起哨子来。
  一个下午先生费了二三天的工夫把我渴望了许久的那张有山有洞有狮子有老虎的图画绘成功了。
  我进书房去的时候,正看见三哥捧了那张画在快活地微笑。
  “你看先生给我的。”
  这夸耀使得我的眼泪因妒忌而要流出来了。
  这是一张多么可爱的画,而且我早就梦见先生绘出来给了我的。
  但是我来迟了一步,它已经在三哥的手里了。
  “先生,我要。”
  我红着脸,直跑到刘先生的面前。
  “过几天我再画一张给你。”
  “不行,我就要。我非要它不可。”
  我马上就哭出来,任是先生怎样劝慰,都没有用。
  同时我的哭也没有用。先生不能够马上就绘出同样的一张画。
  于是我恨起先生来了。我开口骂他做坏人。
  先生没有生气,他依旧笑嘻嘻地给我解释。
  然而三哥进去告诉了母亲。大哥和二姐把我半拖半抱地弄进母亲的房里。
  母亲摆出严肃的面孔说了几句责备的话。
  我止了泪,抽泣地听着。我从来就听从母亲的吩咐。
  最后母亲叫我跟着贾福到书房里去,向先生赔礼,并且她要贾福去传话叫先生打我。
  我抽泣地让贾福牵着我的手重进了书房。
  但是我并没有向先生赔礼,而先生也不曾打我一下。
  反而先生让我坐在方凳上,他俯着身子给我结好那散了的鞋带。
  这晚上睡觉的时候我在枕头旁边拿出那个木匣子,把里面所有的图画翻看了一遍,就慷慨地通统送给了三哥。
  “真的,你自己一张也不要?”
  三哥惊喜地望着我,有点儿莫名其妙。
  “我都不要。”我没有留恋地回答他。
  在那时候我确实有着“不完全,则宁无”的思想。
  从这一天起,我们就再也没有向先生要过图画了。
  春天。萌芽的春天。到处撒布着生命的春天。
  嫩绿的春天。
  一天一天地我看见桑树上发了新芽,生了绿叶。
  母亲在本地蚕桑局里选了六张好种子。
  每一张皮纸上面播了芝麻般大小的淡黄色的蚕卵。
  以后母亲再摊开纸来看时,大部分的蚕卵,都陆续成了极小的蚕儿。
  使人充满了好奇的愉快的蚕儿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