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第2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月19日,阿根廷政府在德国入侵丹麦和挪威的刺激下,提议美洲各共和国应该从保持中立改变为处于非交战状态,以便它们自己可以比较放手地行动。这一提议在华盛顿不受欢迎;虽然美洲各共和国,由于乌拉圭建议它们应该对于德国侵入低地国家提出集体抗议,曾于5月19日有所行动,但这只是一种无用的姿态。到1940年5月的时候,看来美国大概确实不得不“以暴力对付暴力”了,如果它要维护门罗主义原则的话。
  原先在1823年宣布门罗主义时,不过是陈述美国的希望罢了。门罗总统说得很清楚,外界如对美洲大陆进行干涉,将被认为是不友好的行为,可是他没有作出实际的保证来保护美洲各共和国的独立。而且美国当时所处的地位也无法给予这样的保证。门罗主义的各项要求之所以能得到一般的遵守,主要是由于欧洲国家首先要关心欧洲本身的均势,以及由于英国海军的力量和情谊。1940年夏初,似乎这两项条件可能不久都不再适用了。欧洲也许不久就在德国的霸权之下统一起来,英国的舰队也许会投降或被击沉。在那种情况下,西半球的防务势必要靠美洲各共和国本身的力量,而且主要地要靠美国;美国潜力虽大,可是还处于重整军备的初期阶段。在拉丁美洲各共和国中,拥有陆军和海军,能够对本半球的防务贡献一点力量的国家,唯有ABC国家(阿根廷、巴西和智利),而它们是否赞成泛美集体安全政策,却完全不能肯定。虽然巴西的东北部突出地带显然是德国方面企图在美洲取得军事据点的第一目标,但是巴西对这方面处境的危险,意识也不强烈,甚至不足以消除它保卫自己的主权和独立、提防美国可能侵略的戒心。智利和阿根廷戒心更强,因为这两个共和国距离危险地点都比巴西更远,同时阿根廷还怀有野心想谋取本地区的霸权,同美国的泛美政策竞争。
  美洲防务政策的协调一致,意味着外交、经济、政治以及军事方面的合作,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这些共和国的经济利益各各不同,而且在拉丁美洲存在着害怕受美国统治的心理,甚至那些由于本身利益和亲善情谊而同美国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国家也是如此。泛美体系主要是一种理想,还不是既成事实,虽然自从华盛顿开始了“睦邻政策”以来,迭次的美洲国家间会议已经做了很多工作,增进各共和国之间的合作。随着日本和德国两国政策的侵略性越来越明显,美国政府也日益关注美洲的防务问题。所以,1936年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和1938年在利马,都规定一旦西半球受到威胁时各国应进行协商,但并不承担一致行动的义务。美洲各共和国愿意讨论合作的问题,可是不愿意接受会限制它们独立行动的任何形式的政治一体化。在1939年9月的巴拿马会议上,达成一项共同执行中立政策的协议还相当容易,因为所有这些共和国在决心保守中立方面是一致的。然而,当发生要对侵犯安全区的交战国实行制裁的问题时,泛美团结的表面就出现了裂痕。由于德国在欧洲的胜利,结果对美洲的安全与完整造成威胁,美国政府面临着一项更艰巨的任务,需要立即协调美洲各国的防务政策。7月间在哈瓦那开会时,应邀出席会议的外长们需要考虑的就是这个问题。
  德国想要在美洲大陆上取得立足点,有两个主要的途径。第一,它可能通过经济压力以及使用第五纵队设法在拉丁美洲某些共和国中成立亲纳粹的政府,第二,它也可能设法占领或者控制欧洲国家在西半球的领土。
  欧洲国家在西半球的领土问题,在1939年9月23日至10月3日巴拿马会议的第十六项决议中已经预见到,并且于4月间德国占领丹麦以后,对格陵兰和冰岛的地位问题已经实际出现了。格陵兰几乎全部在西半球范围以内,冰岛则有一部分在西半球。由于冰岛议会4月9日决议行使原来赋予丹麦国王的行政权并管理冰岛的外交事务,冰岛问题的政治部分得到解决。4月16日,美国政府同意和冰岛政府建立直接的外交和领事关系。冰岛安全问题的解决则是由于英国决定派遣军队到冰岛,防止它沦入希特勒手中。英国保证它的军队于战争结束后撤出,美国政府认为满意。而格陵兰和冰岛不同,位于习惯上划分的西半球范围以内,属于门罗主义的范围,因此,格陵兰的防务问题,华盛顿觉得只应由美国来处理。同时美国政府不愿接手对格陵兰的军事保护,因为国务院担心,这可能造成一个先例,在万一荷兰被德国占领时,日本也可以攫取荷属东印度。因此,格陵兰当局请美国派遣保护性部队的建议就遭到拒绝,虽然美国政府也答应派一些海岸警卫队的小汽艇和提供一门轻炮,以保卫伊维图特的冰晶石矿,防备侵掠的船只。对于华盛顿的这种消极态度,伦敦完全同意,可是渥太华比较勉强。美国的部队直到第二年才派到格陵兰去。德国入侵荷兰以后,法国和英国派军队占领荷属西印度的阿鲁巴和库腊索,以保护它们的范围很广的炼油厂时,又一次发生了困难。美国政府向英国政府提出外交抗议。赫尔在5月10日会见洛西恩勋爵时,说英国的行动可能被认为是违犯门罗主义;他还提醒英国注意为日本在荷属东印度采取行动造成先例的危险。罗斯福通过英国大使要求英国政府证实英国没有在荷属东印度进行干涉的意图;要求荷兰政府证实荷兰没有要求英国在海外援助的意图;并声明英国和法国的军队将尽早撤出荷属西印度。英国人同意这样做,哈利法克斯于5月12日就这一点作了公开的声明。美国政府还担心,一个交战国占领一块地方将会引起敌对的交战国的袭击。两个月后,英国军舰和维希政权控制下的法国军舰在马提尼克可能发生冲突的危险,使得美国政府十分关注。
  到1940年6月,欧洲国家在美洲的属地已经严重威胁到美洲的安全。荷兰已经陷落,法国败局已定,英国的命运也岌岌可危。即使德国不想用武力夺取西欧国家的海外属地,屈从德国的法、荷两国政府可能利用它们在加勒比海地区的属地来危害美国和整个西半球的安全,而不必把这些属地的主权确实转让给德国。在这些情况下,美国政府感到必须双管齐下,一方面采取秘密的军事预防措施,作最坏的打算,另一方面采用政治预防手段,尽可能防止这些可能出现的事态的发展。
  1940年6月,美国同英国政府以及拉丁美洲一些共和国商量以后,根据新的“陆海军作战计划虹4号”的基本内容,起草了陆海军联合作战计划草案,其中包括由美国军队(如果可能的话,和美洲其他共和国以及加拿大的军队一起)占领欧洲盟国在西半球所有的属地(英国的属地以及法国、荷兰和丹麦的属地)。上述计划还包括太平洋中经线180度以东地区的属地。此外还准备同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赤道以南的地区联合行动。后来采取的外交和政治行动(下文将要谈到),是为了进行必要的制裁以及达成各种协议,为美国军队也许不得不采取可能的军事行动作好准备。
  华盛顿政府首先采取的第一个政治行动是公开地重申门罗主义的“不转让”条款。政府这样做,得到美国公众的全力支持,他们认为门罗主义是美国对外政策中一项——实际上是唯一的——永远不变的原则。国会和报刊已经提出建议,主张美国应收买英国、法国和荷兰在西半球的属地,或者对这些属地实行保护性的占领。
  6月3日,国务院起草的一项决议案在国会里提出。这项决议案重申美国不承认一个非美洲国家对另一个非美洲国家转让其在西半球的任何领土,也不默认任何转让领土的企图。它又说,如果有可能出现这种转让的话,美国除了采取其他措施以外,还将和美洲其他共和国商量,采取步骤,保卫共同利益。决议案于6月17日经参议院一致通过,次日由众议院以三百八十票对八票通过。决议案第一部分的基本内容于6月18日通知德国和意大利两国政府。在德国7月1日发出的答复中,里宾特洛甫说美国的照会是“无的放矢”,因为没有理由假定德国想在西半球取得属地。然而他指出,美国政府对门罗主义的解释,显然会使某些国家有权利占有领土,而另一些国家则没有这种权利。德国不能接受这种解释。再则,美洲国家要求外界不干涉西半球的事务,只有在这些国家不干涉欧洲大陆事务的条件下,这种要求才可能被认为是正当的。赫尔立即发表声明,否认门罗主义和轴心国新秩序之间有任何相似之处。他说,所谓的新秩序以征服为目的,而门罗主义则完全为了自卫而存在,决不含有美国称霸的意思。美国政府在6月18日的照会中已经通知德国,它准备于必要时采取单方面的行动。下一步是根据在本半球防务方面保持共同阵线的政策,取得美洲其他共和国的合作和同意。美国也急于要避免美洲各共和国之间争夺某些殖民地。赫尔担心德国可能会设法讨好美洲某些共和国,把欧洲人在新大陆拥有的领土送给它们,换取它们“经济上和政治上的服从”,这样也许会破坏美国正在力图建立的团结一致的泛美阵线。
  因此,决定对欧洲国家在西半球的属地采取行动的共同政策,是1940年7月21日在哈瓦那开幕的美洲国家代表会议议程上最重要的议题。美国代表团团长赫尔被选为研究这个问题的那个主要委员会的主席。他在7月22日首次开会的致辞中,略述了美国的建议,这些建议是开会以前在华盛顿草拟的,并于7月11日以公约草案和决议草案的形式分发给参加会议的国家。美洲各共和国,一方面不允许欧洲国家将其在西半球的属地转让给其他非美洲国家,另一方面它们自己也反对把这些领土归并给这个或者那个美洲共和国家的任何主张。必要时,它们打算在非常时期内通过一种集体托管办法来治理这些领土。一俟条件许可,各处领土将归还原主或者使其独立。美洲各共和国原有的对其中某些领土的权利将不受影响。7月23日,赫尔提出一项决议案,体现了他的托管主张。
  美国的决议案遭到阿根廷代表梅洛博士的反对,他只准备以发表一项“不转让”的声明为限。他散发了一份相反的草案,建议解决欧洲国家在西半球属地的办法是让这些属地独立。阿根廷的态度部分地是基于它同美国对抗的传统政策,以及它不愿对大国盲从。阿根廷作为泛美集团中的第二号强国,不愿在影响整个美洲大陆的问题上接受美国的领导。再说,阿根廷政府不准备冒集体对德国作战的风险,特别是它根本还不相信美国会有能力或者愿意在军事或经济方面保护南美。这些疑虑,由于美国海军和陆军领导人在国会听证会上的作证,以及美国国内关于美国应该承担防卫的地区范围的公开辩论,得到了证实。在哈瓦那会议期间,主张“四分之一地球”防务的文章,仍然在美国报纸上出现。
  僵局终于打破,赫尔越过阿根廷政府而直接向阿根廷共和国总统呼吁,因为梅洛原先接到的指示是由政府发出的。奥尔蒂斯总统同意梅洛应按照赫尔建议的方针同美国以及其他国家的代表团合作。4月27日达成协议,并具体体现在哈瓦那决议与公约中。决议与公约的条款大体上符合美国的决议案,虽然用“临时管理”这几个字代替了“集体托管”。在公约尚未批准以前,决议立即生效;决议规定建立一个非常时期委员会,授权该委员会接管西半球中受到威胁的一切欧洲国家的属地。如果在采取行动以前,来不及召开委员会,某个共和国,单独地或者会同另一个共和国,有权立即采取行动以应付危机。此项决议使美国获得它所要的东西——作为一个受托管理国有权代表拉丁美洲各共和国采取行动,因为也许有必要迅速行动——但有关领土的前途则应通过协商决定。
  朝着泛美共同防务的合作方面迈出的另一个重要步骤,是在哈瓦那会议上通过了“关于各国防务的相互和合作的宣言”。同以前的一些宣言一样,它规定遇有危险时各国进行协商,但另外又说,“一个非美洲国家想要危害任何一个美洲国家的领土完整或者不可侵犯性,危害其主权或者政治独立的企图,都将被认为是对本宣言所有签字国的一种侵略行为”。宣言还允许缔结双边协定,以在防务和援助方面进行合作。在1940…1941年间,美国和一些拉美国家缔结了双边协定。1941年3月5日,巴拿马同意让美国使用运河区以外的防务基地;1941年4月1日,美国和墨西哥签订条约,使彼此过境的飞机可以使用对方的机场和基地。一般说来,拉美国家不愿意让美国在自己国土上占有基地的权利,尽管美国政府坚持说——例如,在1940年11月13日萨默纳·韦尔斯的公开声明中——它所要求的设施不是为了美国独用,而是为了泛美组织一切成员国共同使用。然而,到1940年底,美国已经和南美洲每一个共和国签订了防务协定,只有阿根廷除外。
  哈瓦那会议在政治方面的成功远远超出预料,因为美国国内对于会议的结果曾有过不少悲观的看法。经济领域的结果比较不那么引人注目。西半球的经济防务对美国是另一个困难问题。北美和南温带拉美国家的经济不是相辅相成的,在和平时期这些共和国满足于各行其是:只有在战时才真正发生经济合作以及经济政策协调一致的问题。虽然经济合作在历次泛美会议上是一个经常谈到的议题,但在南美共和国中不能引起多大兴趣,因为它们担心这样做的后果会使自己在经济生活中依赖美国。在和平时期,拉美国家是和欧洲国家建立主要贸易关系的。战前几年,德国在拉丁美洲的经济渗透越来越成功,曾引起美国的重大关注,并促使它重新致力于创立一个泛美共同经济阵线。战争爆发后,通过巴拿马会议建立起来的美洲国家间财政经济委员会,曾拟定种种方案,谋求增加美洲国家之间的贸易。曾讨论过开设一家美洲国家间银行,并设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