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第6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军人和外交官员们都一致认为日本绝不可卷入对苏战争。克雷奇默尔在东京法庭上说:1942年秋季,一直回避表态的日本参谋部明白地告诉他说,日本不打算介入对苏作战。确实,据说他们在12月底又一次试图调停,把内川上校派往柏林,提出在下列基础上实现和平:德国从苏联领土上撤退到1941年6 月的边界线以内:把巴尔干半岛划分为德国和苏联的势力范围;德国支持苏联迫使土耳其接受一个苏联和土耳其共管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的协定。这项建议的证据来自哈尔德将军的供述;但是科尔特在他的回忆录中并没有提到这一点,而且在辻的提议遭到断然拒绝以后,日本参谋部是否愿意再去碰一次壁,这似乎是颇成疑问的。无论如何,根据里宾特洛甫自己的说法,虽然他此时已开始赞成同斯大林讲和,但希特勒仍决心要打倒苏联的这位独裁者,并且仍然相信自己能够做到。因此,希特勒再一次要里宾特洛甫通过大岛催促日本政府在远东配合德国,进攻符拉迪沃斯托克;但是日本政府的答复实际上是最后的拒绝。1945年3 月6 日,大岛根据东京的指示,把在日本首都举行的一次联席会议上所作出的下述决定通知里宾特洛甫:……
  日本政府完全认识封来自俄国的危险,并完全理解盟邦德国要求日本方面也参与对苏战争的愿望。但是,考虑到当前的战争形势,日本政府不可能参与这个战争。
  日本政府相信,目前不发动对苏的战争,是为了共同的利益。然而,他们答应在别的地方重新发动进攻。但事实上,由于他们自己被逼得越来越紧,已没有什么能力去帮助德国了。里宾特洛甫怀疑——从加濑后来的陈述来看,这种怀疑不是没有根据的——东京有那么一些人愿意让德国和苏联都打得筋疲力尽,并相信日本有充分的时间可资利用。他继续要求日本参战,并抱怨说,德国在故争中首当其冲,而日本的地面部队却远远没有全部投入战斗。如果德国由于压力过重而崩溃,日本的处境将会如何?但是他的呼吁没有得到反应。东京的服些认为俄国还不至于筋疲力尽而崩溃的人,仍在考虑苏德之间实行妥协和平。有迹象表明斯大林也在考虑这一点。
  他对迟迟不开辟法国第二战场感到气愤;他怀疑他的同盟国,因为由于美国的反对,他还未能从它们那里获得条约上的保证,在战争结束时承认并确认苏联在1939年损害了波兰和波罗的海诸国的利益而获得的领土。据说,俄国人曾在1943年春天试探过德国是否可能在恢复1941年6 月战前领土状态的基础上讲和。驻斯德哥尔摩的日本海军武官显然是此事的中间人。这个建议遭到了拒绝,但是对未来的和平试探者并未关门。正如戈培尔在3 月20日的日记中所写的,希特勒仍然相信,俄国人在人力耗尽时就会出现崩溃。所以,希特勒正在计划向苏联发起一场新的进攻,希望这样就能加速取得他所指望的结果。因此之故,他仍然不理睬墨索里尼的恳求,墨索里尼要他和苏联讲和,或者至少在俄国采取守势而给予意大利更多的援助。但希特勒一意孤行,这给他本人以及他的不幸的独裁伙伴带来了灾难性的结局。德军在库尔斯克地区的夏季攻势遭到了惨败,接着,苏联军队转入了反攻。到1943年9月,苏军收复了哈尔科夫,向第聂伯河逼近。在这期间墨索里尼垮台了,巴多里奥投降了,盟军在意大利登陆,而德国的师团则集中在那儿进行抵抗。
  这种形势的变化使日本外相重光认为在德苏间进行再一次调停的时机可能已经成熟了。现在,希特勒肯定会听从劝说;如果可能的话,他会愿意从俄国的泥沼中脱出身来。当苏军的推进由于春季的融雪而停顿下来时,德国人在斯大林格勒惨败后低落的士气又有点重新振作起来了。而且戈培尔尽量地利用了盟国在卡萨布兰卡所公布的无条件投降公告中的词句。他一直对德国人民说,他们必须战斗到胜利,否则就会面临毁灭。有许多人相信他,但是,在新的重重灾难面前,这种暂时的对士气的刺激不可能持续长久。如果希特勒能够同苏联讲和,从而拆散了与德国作战的敌方联盟,那么,他将能恢复一些自己有政治魔力的名声,并将能使德国脱身出来对付西方盟国即将发动的进攻。但是,尽管希特勒现在显然已不再反对同斯大林实现最终和平的想法,他认为当苏联军队仍在向前挺进的时候去和这位苏联统治者打交道是不合时机的,为了这个理由,他拒绝了日本提出的调停建议。接着,重光决定想看看苏联政府是否更愿意接受日本进行调停的做法。因此,1943年9 月10日,佐藤向莫洛托夫探询,苏联政府是否推备接待一个日本特别代表团。当这位苏联外交部长问到这样一个代表团是否有权处理纯属苏日关系以外的事情时,佐藤告诉他,它拥有这个权力。他的回答使得这一目的足够清楚了;但是三天以后,莫洛托夫在第二次会见佐藤时拒绝接受这个建议。他说,拟仪的这个代表团无疑是打算在苏联与德国之间进行调停。但是,“既然苏联政府没有看到任何与德国停战或媾和的可熊性,那么,它就不能接受日本政府的这一建议,尽管苏联政府对提出建议的这种精神表示欣赏。”加濑说,莫洛托夫“高声读了一份措辞有礼貌的照会,其中包括一项声明:如果是在另外一种情况下,苏联政府可能会认为它有责任接受日本调停的建议。”
  9 月16日,苏联驻华盛顿代办葛罗米柯对美国国务卿谈到日本的建议。葛罗米柯说,他的政府“认为与希特勒德国及其欧洲卫星国实行任何停战或和平都是绝对谈不到的,因此拒绝了这一建议”。赫尔对此表示热烈感谢,并且说,他认为苏联政府的这种态度,是“对日本的试探表示坚决反对的一种答复”。苏联的态度是否象赫尔所设想的那样坚决,是颇有疑问的。斯大林无疑希望继续进行这场战争,因为,如果联合起来一道与德国作战的话,德国的决定性的失败不过是一个时间问题而已。但是,如果苏联弄得太筋疲力尽,以致无力利用战胜的好处的话,那么,就是胜利了,苏联也不会有多大得益。因此,斯大林坚持要求西方盟国攻入法国。如果苏联继续在陆上战斗中首当其冲,就会耗尽精力。那时,美国和英国就可以将其战后解决办法的主张强加于人,而斯大林在1943年9 月的时候还不知道这种主张究竟如何。如果这些主张并不象他所希望的那样,那么,对他说来,与希特勒单独媾和或许更好些。在当前,不要太粗暴地拒绝日本人,这是有好处的,因为他毕竟还怕日本与德国联合起来同他作战。另一方面,他让美国人知道日本的建议,可以略起一种暗示作用,表示除了继续与德国作战以外,他私下可能还有另一个办法。
  然而,接着在1943年10月的莫斯科外长会议上,斯大林获悉了美国和英国政府关于战后对德国处理办法的非正式建议。这些建议包括德国全面解除武装,瓜分其 领土的可能性,盟国共同占领德国,允许所有非纳粹党人的德国人政治活动自由,以及偿付赔款。按赫尔记述,斯大林高兴地接受了这些建议。
  斯大林和莫洛托夫对于赫尔坚决主张把中国包括在“四大国”之中,并作为正在考虑建立的国际组织(联合国)的发起国之一,并不那么高兴。他们和丘吉尔一样,怀疑中国是否有能力在不久的将来起一个强国的作用;但是他们最终还是同意了,因为在这个次要问题上继续反对罗斯福和赫尔以致与他们产生隔阂,那是不明智的。
  斯大林很可能想到,如果总统和他的国务卿是如此支持中国,他们可能已打定主意想在远东看到日本力量的彻底毁灭,正如他们想在欧洲看到德国力量的毁灭一样;而这对于苏联的前景来说将同样是有利的。不论怎样,在10月30日克里姆林宫的一次告别宴会上,斯大林特意告诉赫尔,苏联将在德国失败后参加对日作战。赫尔十分高兴,特别是因为那时斯大林对苏联参加对日作战没有提出任何条件。
  接着,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召开。参加开罗会议的有蒋介石、丘吉尔和罗斯福。会议决定在日本失败以后不仅要剥夺它自1931年以来所攫取的一切领土,而且包括长期来为国际条约所承认的属于它的领土:福摩萨、澎湖列岛、朝鲜以及太平洋中前属德国的岛屿。11月28日斯大林和罗斯福在德黑兰的首次会谈中,罗斯福似乎就把这一决定告诉了斯大林。斯大林在德黑兰会议期间重复了他的许诺,说一等到打垮德国后,只要给苏联一定的时间把增援部队开到远东去,他将立即参加对日作战。他在那时不愿透露他要什么报偿,虽然他暗示他是有一些要求的。事实上,还是罗斯福主动建议苏联可以进入大连,大连可以在国际监督下成为自由港。斯大林说,中国人可能会反对这样做,但罗斯福确信他们不会反对。
  德黑兰会议主要谈的是对德作战的计划。斯大林取得了在1944年春季将在法国开辟第二战场的诺言。然而,这个诺言是有条件的——它取决于德国在法国的空中和地面力量不超过一个预计数字。对丘吉尔来说,这里可能还有个空子可钻,他对这次计划中的进攻肯定不是一个热情的支持者。斯大林很可能对英国和美国在这件事上的信用抱有怀疑,如果他确是如此的话,那就可以说明1944年1 月发生的一个稀奇事件,当时苏联报纸指责德国和西方民主国家之间正在进行单独掳和的试探。俄国人也象纳粹分子一样,有一个习惯,喜欢指责别人在做他们自己正在打算做的事情。有些迹象证明,1943年12月和1944年1 月,柏林曾通过驻斯德哥尔摩的日本公使馆把和平试探者派到莫斯科,而这次俄国显得比以前有更好的反应。但是德国要求让乌克兰自治,并要求苏联在德国对西方大国的战斗中给予德国经济援助,这些要求是斯大林所难以接受的。
  下述事实使上面所谈的一段情节更添上几分真实性:1944年1 月24日,重光再次企图促使德国与苏联讲和,他还对施塔默尔说,为了脱出身来去对付西欧和地中海方面对它的威胁,德国应当放弃乌克兰。从这件事上看,他似乎知道,希特勒想对乌克兰保持某种控制,这是使苏德可能达成协议的道路上的一块绊脚石。但是正如里宾特洛甫的答复所指出的那样,希特勒仍然是固执的。重光被告知,希特勒现在想等到他打败了——他指望能打败——西方盟国对法国的进军后,再作考虑。希特勒认为,这样将会促使斯大林按照希特勒要求的条件讲和。
  重光并不因碰壁而气馁,他又一次转向莫斯科。在1944年4 月8 日的一次会谈中,佐藤向奠洛托夫提起日本在1943年9 月提出的派遣一个进行调停的特别代表团的建议。莫洛托夫问,德国是否现在已请日本调停;对此佐藤只能作否定的回答。
  接着,4 月12日莫洛托夫声称,鉴于形势依然未变,所以苏联对这个建议的回答只能同样保持不变。4 月13日,葛罗米柯再次通知赫尔,日本提出调停的建议,遭到了拒绝。
  其后德国遭到了一系列新的灾难。到1944年8 月底,西方盟国已经在诺曼底登陆成功,彻底击败了德国在法国的军队,将其残余部队全部驱逐到低地国家和德国。德国在东线的崩溃几乎同样严重。芬兰和保加利亚被迫求和,罗马尼亚倒向对方,而俄国军队正在威胁着东普鲁士,并涌进波兰中部。希特勒的彻底崩溃已指日可待。
  在这种新形势下,重光决心再次试图恢复德国与苏联之间的和平。他亲自和施塔默尔谈了这件事,并指示大岛去同里宾特洛甫和希特勒谈这件事。约在9 月中旬,施塔默尔得到了希特勒的回音,并即向重光报告说,大岛和希特勒已经谈过了关于在日本主持下德国与苏联单独进行和谈的建议。希特勒答复道:我们看不出苏联政府愿意同德国达成谅解的迹象。我们认为,斯大林只有当他深信已无法胜利地继续进行战争时,才会试图与德国达成谅解。……如果这种情况发生的话,就会产生一个新的政治局面。德国政府十分感谢日本政府的建议。然而,由于上述原因,如果日本政府对此事不再采取任何步骤去与苏联政府接触的话,德国政府将表示感激。
  斯大林现在既有把握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他的确丝毫不会考虑单独媾和了。9月16日,佐藤奉东京指示,再次要求莫洛托夫同意由日本派一个特使到莫斯科去。
  奠洛托夫再次拒绝了,并再次把这一情况通知了美国。
  如今,日本政府除了坐看纳粹德国的垂死挣扎外,再也没有其他办法了。1945年5 月,德国的末日来到时,日本对德国的投降发表了一份正式抗议,并重申他们自己将战斗到最后一人的决心。5 月15日,他们接着宣布,1936年的共同防共协定,1940年的三国公约,1941年12月11日的三国公约,以及与德国和意大利签订的其他协定,此后一律无效。这时,日本也接近于山穷水尽的地步。但是它的结局不会象德国那样惨,因为日本没有那么一个独裁者有足够的权力能使他的国家与自己同归于尽。
  第二节 日本投降的背景
  1941年12月,日本作出了决定其命运的作战决定,这是好几个月来内部激烈斗争的高潮。如果华盛顿会谈未能产生一种使日本实际上成为东亚霸主的解决办法,那么,由先是任陆军大臣后来任首相兼陆军大臣的东条英机将军所领导的主战派一开头就决心要挑起战端。反对这一派的,为方便起见不妨称为主和派,这些人在内心情愿放弃东亚新秩序而不愿向美国挑战。主和派中最著名的代表是摇摆不定的近卫亲王。在他们的行列中有许多宫廷官员和实业家,特别是历史较久的财阀或大联合企业的董事。但是自从1931年以来,时常发生针对他们的暗杀和暴动,把他们吓坏了。他们对发动战争是畏首畏尾的,因为他们怀疑日本是否有能力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