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
有时候,周培林甚至不无恶意的在想,也许那几位如今恐怕是悔的肠子都青了吧?
还别说,那几位还真是这样的。他们无一例外的都在想,要是当年不拒绝那件看上去很荒唐的使命,现在高踞党和国家领导人位置的,就有他们了。
只是,命运就是那么的神奇,有时候一件看上去无足轻重的事情,却是会产生让人难以想象的结果。周培林正是坐上了曾凌风的顺风车,顺带着进入了高层领导们的视野,这才逐渐得到重用,直至如今成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
笑着接过了周培林递过来的热茶,曾凌风毫无不应该的表情,笑着问道:“舅舅,你的位置应该要动一动了吧?毕竟,以你现在的身份,呆在现在的位置上已经很不合适了。”
周培林笑了笑,说道:“就你小子聪明的确,高层有了一个动议,我要调动一下。”
曾凌风有些好奇的问道:“那会是哪里?”
俗话说一个萝卜一个坑,这政治局委员的位置,基本上已经确定了。周培林是新进来的,曾凌风还真的不知道高层会怎么安排他。
“去西疆。”周培林淡淡的说道。
“去西疆?”曾凌风有些惊奇了。这个安排,他是怎么也没想到的。按照上一届的惯例,这省市里面的位置已经满了。现在调周培林去西疆,那岂不是说在省市里面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数量会增加?
“嗯,最近西疆的状况有些不稳,中央对‘西北熊’的表现不是很满意。而且他在西疆呆得时间也太长了,是到了换一个位置的时候了。”周培林说道。
周培林所说的“西北熊”,就是现在的西疆省委书记熊振武。
熊振武是老资格的高级领导干部,在西疆省工作的时间将近二十年,可谓是西疆省资历最老的领导,自从1994年开始,一连担任了三届西疆省委书记。
“西北熊”大名鼎鼎。
近年来,西疆省不是很平静,一撮野心份子在境外反动势力的唆使之下,蠢蠢欲动,不时制造些事端.搞出了一些流血事件。针对这个情况,中央决定加大对西北地区的控制力度,改组西北军区领导班子,将一系列少壮派将领调入西疆,这显然是调整西疆的前奏。现在,将在西疆工作了整整十六年的熊振武调离西疆,让周培林这个更年轻的,出身国安部的人调去西疆担纲班长,显然是要强化西疆的安全。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妙的安排。
周培林现在60岁,按照党和国家领导人70岁的退休年龄,还可以在西疆干上十年,足够很好的整顿西疆的秩序,稳定西疆的社会状况。而且,在国安部工作了数十年的周培林,在应付如今西疆的社会状况是非常有经验的。虽然,重未有过主政一方的工作经验,但是作为省委书记,对这个的要求并没有省长那么严格。
曾凌风不由得伸出了一个大拇指,连声道:“高,真高”
周培林笑了笑,没有再在这个话题上继续下去,而是问道:“凌风,你明年就要毕业了,紫琳今年也毕业了,你们是不是打算找个时间把婚给结了?”
听见周培林的话,曾凌风不由得有些头大。
原本,曾凌风还打算移民纳土纳特区。那样,他就可以把他所有的女人都名正言顺的娶进门。但是,计划不如变化。如今曾垂普位列党和国家领导人序列,他再有这样的打算就是极不合适的了。而且,他的女人也有好几个是在国家要害部门的,罗英在军队,还是少将;林亚茹身居国家发改委,很可能还要上升;王琳也是在国企,副部级,同时也是军人,同样位列将军之位。这些使得曾凌风再娶她们已经很不合适了。
所以,如今的曾凌风,只能是在他的那些女人里面选择一个举行婚礼,至于其他的女人,则只能是当他的地下夫人了。
但是,现在他那么多的女人,到底让谁成为他法律上的妻子,曾凌风还没有做出选择。潜意识里面,他是希望娶范雪晴作为他法律上的妻子的,毕竟前世的时候,范雪晴就是他的妻子,和他一起生活了近二十年,曾凌风已经习惯了。
但是,如今的情况,这个选择却是变得有些不合适起来。
因为重生的原因,曾家如今的地位,完全不是前世的时候能够比拟的。而范家仍然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家庭。虽然范崇简已经是华宇汽车公司的首席工程师,但是这对改变他们家的地位毫无帮助。
另外,罗英、林亚茹和王琳她们几个和曾凌风年龄相差比较大,娶她们进门也显得不合适。这么说起来,要是娶詹紫琳作为自己的法律上的妻子,倒是最合适的了。只是,这又有政治联姻的意味儿,曾凌风又不太愿意。
这个问题,已经困惑了曾凌风不少的时间。现在周培林问起,曾凌风更是有点心烦。
“这个,舅舅啊,这结婚的事情,也不用急吧。我和紫琳都还年轻,再过几年说这些事情正好嘛。”曾凌风只好打哈哈。
周培林看了曾凌风一眼,说道:“小子,我知道你想的些什么。那些事情我不去管了,但是我们家紫琳,你绝对不能亏待了。不然,我是不会放过你的。”
曾凌风连忙陪着不是,说道:“舅舅,这怎么可能呢,对于紫琳,我是疼她还来不及呢,怎么可能亏待她?所以,舅舅你就放心吧。”
周培林点点头,也不再说。他知道,曾凌风对自己的女人,那还是非常不错的,即使现在他的女人不少了,但是还真的没有发生过什么始乱终弃的事情,所有和他有关系的女人,都得到了妥善的安排。
“哎,我这去了西疆,离得就远了。到时候,你和紫琳可要多来陪陪我和你舅妈这两个老家伙啊。”周培林有些意兴阑珊的说道。
周培林的儿子和女儿都已经成家立业,搬出去住了。这家里面,一直就只有他们老两口。其余的就是警卫员和一些仆人了。再就是一些偶尔来拜访的客人,曾凌风和詹紫琳算是常客。但是,要是他们去了西疆,万里迢迢的,曾凌风他们还会不会经常去,就真的不知道了。所以,老人家现在就开始给曾凌风打预防针了。
“这个,舅舅啊,我还真的不敢保证啊。你知道的,我这一毕业就要去看着公司,我姐姐她们已经下了最后通牒。这一忙起来,恐怕空闲时间就很少了。”曾凌风说道。
“这个我不管,反正到时候要是很久不见你们上门,我会和垂普同志交流交流的。”周培林威胁道。
曾凌风苦笑。
这时候,书房的门打开了,詹紫琳探头进来说道:“舅舅,凌风,饭做好了,舅妈让我来叫你们。”
周培林点点头,说道:“好,我们这就来。”
说完,他就站起身,也不招呼曾凌风,就那么先走出去了。曾凌风自然是自觉的跟在身后走了出去。
意犹未尽,那就看看最热门的其他了哪些章节吧!
U!~!
第三卷第157章第一愤青
“新加坡被标榜为全球化的成功故事。但事实上,新加坡的成功主要来自为印度尼西亚贪官及商人洗黑钱,现在印度尼西亚已经无黑钱可洗,所以新加坡正在盖赌场,以吸引他国的贪污资金。”曾凌风对众人说道。
“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本身,这个方圆几十公里的城市国家,混合了最为离奇的社会特征。一方面,它的经济自由度很高,在广受关注的美国传统基金会的全球评比中,连续多年蝉联亚军,仅次于香港。另一方面,它在新闻自由和政治民主方面表现得相当落后。”曾凌风对大家说道,“新加坡只有两大媒体集团,报业控股和新传媒。这两家传媒中,一家以报纸为主,一家以电视广播为主,都由政府百分之一百控股。外国媒体对新加坡政府的批评往往会导致诽谤官司,在记者无国界的全球新闻自由评比中,新加坡排名一百四十多名,与朝鲜、津巴布韦等国相差不远,其新闻自由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而事实上,新加坡的家族式管理也倍受诟病,李光耀执政多年卸任总理后,担任内阁资政。其长子李显龙则是作为接任下一任总理的候选人来培集的,同时还兼任财政部长、金融管理局主席等。其次子李显扬则担任最大国营公司新加坡电讯的总裁,李显龙的妻子何晶则掌管淡马锡投资公司。
“整个新加坡,其实就是李氏家族的家天下而已,而整个新加坡的繁荣,也不过是李氏家族一家之繁荣而已。”曾凌风对众人说道,“因为舆论媒体掌握在李氏家族手中,所以你们所看到的一切都是不真实的,对于新加坡的了解,也是片面的。”
长期以来,大部分中国人对于新加坡的了解,不过是从八十年代比较流行的新加坡电视剧中得到的印象而已。事实上,新加坡舆论宣传基本是为李氏家族歌功颂德的,并不能够真实地反应出其发展轨迹来。
而寒雨míméng集团旗下的金融团队可以说是全世界的金融精英所汇聚起来的小集团,对于新加坡的发展过程,自然是有过一番仔细地研究的,因此才能够抓住新加坡发展起来的根源所在,并非是自由经济成就了新加坡,也不是李氏家族的集权**成就了新加坡,而是他们利用岛国优势,帮助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高官们洗黑钱,获得了丰厚的报酬,这才成就了李氏家族的财富。
“因为新加坡实在是太小了,一家财阀足以支撑起整个新加坡的繁荣,所以你们才看到了现在的新加坡,事实上新加坡的穷人们也不少,只不过是李氏家族对于治下的民众的生活保障做得比较好,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曾凌风说道。
“刚刚我们谈到哪里了?怎么感觉好像跑题了?”周培林对曾凌风批评新加坡没有多大的兴趣,经过这么多年的交往,周培林知道,曾凌风其实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愤青,一个骨子里充满了民主主义情绪的青年,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极端的民族主义分子。想在事关民族的事情上和曾凌风分辩一番,那完全是自讨苦吃,于是就转换话题问道。
“移民嘛。”詹紫琳在一旁提醒道。
“嗯,对,要解决人才的流失问题,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周培林问曾凌风道。
曾凌风双手一摊,说道:“这个是你们政府应该想的事情,我可没办法。”
曾凌风没有说让政府承认双重国籍这种国际惯例xìng的做法,因为他本人就不赞成双重国籍。你想拥有多个国家的国籍,那说明你跟不上就对这个国家并不绝对忠诚,要你干嘛?
再就是,在短期内,中国也不可能承认双重国籍,说了也白说。中国不承认双重国籍,是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万隆会议上,由周总理向东南亚各国承诺过的。当初的目的,是为了避免东南亚的华人华侨陷入双重政治效忠的尴尬和危险。
近几年,多有商界、文化节、知识界高层人士通过与中央高层见面的渠道呼吁实施双重国籍。这一问题也数次被高层讨论,但很快给否决了。在身份证问题、户籍问题、迁徙自由问题等一系列身份界限没有解决之前,承认双重国籍,仍会带来新的甚至是更大的不公平。
不过也有很多人认为,中国实施双重国籍,是国际趋势。目前全球一半以上国家承认或默认双重国籍,韩国、印度等在转型期一度流失大量精英人才的国家也已开始默认双重国籍,吸引精英回巢,站在全球化人才流动、合作的角度考虑,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而这些高素质人才往往都是耗费了本地社会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资源才培育出的精英,恰是当下稀缺的人力资本,如此轻易就流失海外,中国怎么办?
其实,亚州的不少国家和地区也都经受过类似的困扰。
英国在南亚次大陆漫长的殖民历史,为印度留下了全套英文教育的传统。英校出身的印度学生能直接与西方人沟通,听说读写都不成问题。尤其是在高等教育阶段,印度学生直接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学习数理、财会、商贸、管理、医学等等专业课程,这使他们能够更容易地与西方社会接轨,加上海外印度人社群也有着悠久的历史,跨国移民网络很自然地将大量印度青年才俊送往西方社会。
印度社会也曾为人才外流而感到忧虑,甚至有人提议应对这类移民征税,以弥补本地社会的公共资源流失。不过,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印度逐渐意识到,移居海外的留学生和专业人士尽管远离故土,但是却没有中断与家乡的联系和互动,并且不断为印度本土及其国际形象输送价值。
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印裔移民的侨汇多年来占据全球侨汇排行的榜首,海外印籍印育学者和专业人士每年都为印度国内机构带来众多国际交流合作的机会,今年《时代》周刊对美国各族裔移民进行评比,印度人被评为最聪明的移民群体,因为全美有超过二十万印裔富豪,他们不仅富有,而且受过高等教育,同时,他们在硅谷及其他领域的突出成就,也令印裔美国人的正面形象时常上镜。
这些事实渐渐平复了印度本土对于人才外流的不满,并开始视这类移民为一股潜在的积极力量。
“小子,我知道你有办法,别跟我打马虎眼。”周培林毫不理会曾凌风的推脱。
“好吧,舅舅,既然你让我说,那我就说说。这么说吧,要知道为什么移民潮越演越烈,我们就必须得找出这个原因。除了我前面所说的之外,还有许多原因,而其中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我们的政府根本没重视移民潮带来的危害,甚至,很多政府人员更是移民潮的直接推动者。”曾凌风说道。
曾凌风看了看周培林,慢慢的说道:“舅舅,有个消息你看见过吧,那就是在美国媒体最新推出的‘失败国家’的指标中,‘人才流失’是被作为最重要的一项单独列出的。但是,在我们的国家呢?那么社会中坚阶层移民让谁最纠结?执政者吗?貌似不是。这是为什么呢?”
官员恰恰是“跑跑路线“的策划者和执行者。政府里许多官员包括地方一把手和部门一把手,其子女不少已经安排在国外了,而亲属们也借他这尊佛将政治资源转化为绵绵的经济资源,成为富人。这样一来,官员们的亲属一部分已经“跑路”,而另一部分准备随时“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