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第2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逼斯大林格勒,中部沿明斯克、斯莫棱斯克一直打到莫斯科,德军先头部队
小分队指挥员已经能够看到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上的那颗红星了。德军兵临城
下,悬剑莫斯科。
    但是,前苏联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前苏联
人民忍受了巨大的战争苦难,进行了 4 年艰苦卓绝的卫国战争,付出了 2000
余万人的流血牺牲,终于夺回了战略主动权并跨出国境,打到法西斯德国的
老巢柏林,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彻底胜利。
    战后,各国军事家对苏德战争初期前苏联所遭受的沉重打击,进行了种
种分析。普遍认为主要原因是苏军最高统帅部包括斯大林本人在内,被德国
从政治、外交、军事等各方面采取的战略隐蔽措施所迷惑,对整个战略形势
和战争爆发的时间、规模、方式等估计错误,以至战场准备迟缓,战备训练
不足,战略部署不当,缺乏应付希特勒闪电式突然袭击的足够准备所致。这

是用血的代价换来的教训,刻骨铭心,全世界人民都是不应忘记的。

             肉馅行动
                   
    1943 年 7 月 10 日,盟军在意大利南部的西西里岛实施了大规模的登陆
战役。为隐蔽战役企图,确保登陆成功,在此役之前,盟军导演出一部成功
的欺骗伪装“剧目”。它的行动代号是“肉馅行动”。
    1943 年 4 月 30 日,在西班牙南部沿海城市韦尔发,海浪将一具尸体冲
上沙滩。死者身穿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的战地服装,附近还有一只被撞坏了
的橡皮救生艇。西班牙当局发现这具尸体后,很快把他偷偷地运走了。从死
者身上找到的文件表明,他是英国联合行动司令部的参谋马丁少校,在乘飞
机前往盟军地中海联合舰队的途中,因飞机失事而落海身亡。当时,西班牙
与纳粹德国关系密切,西班牙总参谋部便将马丁少校携带的文件拍成照片,
送给了德国人。德军仔细地研究了这些文件之后,认为都是“极有价值”的
重要情报。其中有蒙巴顿写给美国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的信,信中谈到两国
联合作战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英国副总参谋长的一封信上说,为了迷惑敌人,
打算利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来掩护对希腊的登陆作战。德国人看到这些信
件后,如获至宝,欣喜若狂。
    其实,这恰是英国情报机关布下的圈套,目的是将德军的注意力从西西
里岛引向希腊,使德军错误地布置抗登陆的兵力。英军情报机关从医院搞来
一具无人认领的死尸,给他穿上军服,随身携带的文件和物品,包括信件的
签名、图章和密封,完全同真的一模一样,足以证明死者是一位“年轻而重
要”的参谋军官。将尸体丢弃在西班牙的韦尔发,也是精心策划的。因为西
班牙与纳粹德国勾结很紧,韦尔发又处在从英国飞往北非的航线上,而且当
地当时的潮汐情况也适合这次行动。英国情报机关通过调查了解到,当时德
国驻韦尔发的领事是一个老奸巨猾的职业特务,将肥肉送上口去,他岂有不
吃的道理。一切准备就绪之后,“马丁少校”被装进一只里面放着干冰的大
木箱,然后送上潜艇,运往“飞机失事”地点。潜艇于 4 月 19 日启航,而“马
丁少校”的口袋里却装着两张 4 月 22 日的戏票存根,以表示那天晚上他还在
伦敦看戏哩。4 月 30 日,英国潜艇将“马丁少校”的尸体和橡皮艇秘密地扔
在距离韦尔发一英里的海岸上。
    接着,英国驻西班牙大使馆人员表现出“惊慌失措”的样子,要求西班
牙政府帮助寻找“飞机残骸”。驻使馆的海军武官还特地直接赶到西班牙海
军部进行交涉……。这一番形象逼真的表演,打消了德国人的疑虑。
    潜入英国本土的德国谍报人员传递回的也都是英国人故意提供的假情
报,证实了“马丁少校确有其人”。
    德国大本营很快报告给希特勒,这个纳粹头目对此深信不疑,并下令将
西西里岛驻守的兵力、交通运输和通信联络器材调往希腊,在西西里岛仅留
下两个师的守军。“肉馅行动”后 3 个月,西方盟军即在西西里岛的东南方
突入,攻占了这个有战略意义的岛屿,全歼敌军 16.7 万人,盟军方面仅伤亡
21000 人。直至这时,希特勒才如梦方醒,但为时已晚。
    “肉馅行动”计划实施的始末,一点一滴都透着英国情报机关的精明,
他们在欺骗伪装计划中滴水不漏,连最细微的技术情节都处理得十分周全。
整个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令世人拍手叫绝,战争是火与剑的对抗,也是智谋的
较量。

              霸王计划
                   
    为开辟反法西斯的第二战场,盟军在诺曼底实施登陆作战,其军事行动
的代号为“霸王计划”。
    1944 年上半年开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逐渐有利。在太平洋战场,
日本陆军深陷中国大陆,海、空军也在与美军作战中连遭惨败,自顾不暇。
意大利政府已投降,美英已占领了罗马。苏德战场上,苏军发动了战略进攻,
德军一再溃退,大量的德军被调往苏德战场作战。根据这种态势,世界反法
西斯的同盟国决定在法国西海岸的诺曼底地区实施大规模登陆作战,开辟第
二战场,继而向欧洲腹地进攻,消灭法西斯德国。为确保登陆战役成功,盟
军进行了周密的准备工作,调集盟军 36 个师,总兵力 288 万人,飞机 13700
余架,各型舰船 9000 余艘。艾森豪威尔上将被任命为盟军最高司令官坐镇伦
敦。登陆战役中的第一梯队 8 个师组成第 21 集团军群,由英军蒙哥马利将军
指挥。登陆战役发起之前的 4 个月中,盟军已对法国西海岸全方位地进行了
大规模战略轰炸和欺骗伪装佯动行动,彻底摧毁了抗登陆设施和沿岸的近百
余个机场,为登陆作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944 年 6 月 6 日凌晨,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登陆战役开始了,盟
军利用涨潮时机和刚刚出现的短暂的好天气,开始在诺曼底地区登陆。美军
王牌空降第 82 师、第 101 师和英国空降第 6 师在登陆地域两翼空降着陆,夺
占了两翼的交通枢续、渡口、桥梁和其他战场范围内的重要目标,配合登陆
兵登陆。紧接着,由蒙哥马利将军统率和第一梯队 8 个师如潮水般地涌向诺
曼底,英勇地扑向敌军并突击登陆。驻守在诺曼底的德军万万没有想到,倾
刻之间,天空中会出现几千架飞机和上万个五颜六色的降落伞。炸弹、炮弹
像雨点一样倾泄到他们的头上。此时,蓝黑色的海面上千帆竞发,无数的盟
军士兵呼喊着冲上海滩,刚刚还风平浪静的诺曼底转眼便成了血肉拼搏的疆
场。数量不及登陆部队零头的德国守军尽管做了一些抵抗,但犹如螳臂当车,
无济于事。经过 43 天的激烈战斗,诺曼底登陆战役以盟军的全胜而告终。登
陆的盟军开始向欧洲腹地进军。
    诺曼底登陆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乃至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
的一次登陆战役。这次登陆战役有许许多多值得研究和借鉴的地方。首先,
盟军在战前进行了长期周密的准备,时间长达半年之久。兵力与物资器材准
备充足,对登陆地区的天气、水文、地形调查得十分清楚。战役伪装成功,
为保障登陆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其实,登陆是在掌握绝对的制空权和制海权
条件下实施的。在整个登陆过程中,盟军可能使用的飞机为 13000 余架,而
德军飞机不超过 500 架,兵力对比为 26∶1。艾森豪威尔曾扬言:“在登陆
的那一天,在诺曼底上看到的飞机都应该是我们的。”盟军在登陆前和登陆
过程中以强大的航空兵进行猛烈的轰炸。仅在航空火力准备阶段,就在整个
登陆地面投下了 1000 吨炸弹,对于摧毁德军海岸防御、掩护登陆起了重要作
用。第三,有大规模空降兵配合,登陆兵登陆前空投下来 3 个空降师,支援
了登陆和扩大登陆场的作战行动。还有,盟军采取了伪装措施,选择了敌人
始料未及的登陆地区,隐蔽地进行战役准备,并在加来地区采取了有效的佯
动措施,使德军判断失误,把主要兵力配置在加来地区。甚至直到盟军已经
开始在诺曼底地区登陆并且战斗十分激烈时,希特勒本人还固执地认为“任
何在其他地区的登陆行动都是盟军的佯动措施,真正的登陆肯定在加来”,

由此而贻误战机,铸成大错。
    诺曼底登陆战役是钢铁的较量,是血和火的较量,也是人的较量,更是
人的计谋和勇敢的较量。同时应该说的是,正义战争必胜。

             巴比伦行动
                    
    以色列空军偷袭伊拉克核反应堆的军事行动代号为“巴比伦行动”。
    1981 年 6 月 7 日(星期日),以色列出动 14 架飞机偷袭了伊拉克首都
巴格达东南约 20 公里处的核反应堆,使这个造价 4 亿美元的设备遭到了彻底
的摧毁。从军事角度看,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偷袭战例。
    1975 年以后,伊拉克开始引进核反应堆设备和技术。以色列情报机构分
析,至 1981 年底,伊拉克便能生产核武器。以色列对此深感不安:要消除伊
拉克对自己的核威慑,必须将其彻底摧毁。为实施这次军事行动,以色列进
行了周密的计划和严格的训练。最高大本营制定了代号“巴比伦行动”的计
划,抽调了 14 架当时以军装备的最先进飞机,计 6 架 F—15、8 架 F—16,
精心挑选了 24 名第一流的飞行员,由参加过 1967 年、1970 年和 1973 年几
次阿以战争的一名上校担任指挥员,组成行动突击队。为了增强飞行员耐力,
飞行员进行了长距离极限训练,在内格夫沙漠地域上空进行难度较大的密集
编队训练和长时间超低空飞行,为达到一次命中目标,反复进行了模拟轰炸,
对制作的与核反应堆比例一致的假目标的突击达到了准确无误,确保万无一
失。
    6 月 7 日下午 4 时,偷袭飞机从埃齐翁机场起飞,编队后,沿沙特、约
旦边境起伏地形作波浪式超低空飞行,使地面雷达难以发现。5 时 30 分,偷
袭飞机发现了座落在巴格达附近的核反应堆,目标三面筑有一道马蹄形土
堤,四周部署有高炮和地空导弹阵地。进入轰炸航路前,6 架 F—15 跃升进
行空中掩护,8 架 F—16 爬高到大约 610 米高度开始突击目标,投放下来的
精确制导炸弹,穿透了混凝土结构的圆形屋顶,其余飞机单机跟进,将炸弹
投进了被炸开的缺口,准确地命中了目标。整个袭击历时仅两分钟。伊拉克
原子反应堆的圆形屋顶彻底坍塌,中心大楼被夷为平地,工厂厂房成为一片
废墟,另外两座辅助建筑也遭到严重破坏,核反应堆被彻底摧毁。袭击过程
中,目标周围的高炮发射了大量炮弹,但一架飞机也未击中。防空导弹没有
任何反应,巴格达附近的战斗机也未有一架起飞拦截。以色列机群完成偷袭
任务后直线返航安全着陆。
    此次空袭,经过精心策划和准备,保密措施极其严格,计划的知情者仅
限突击编队及指挥人员,对家属和其军官绝对封锁消息。突击编队也只是提
前一天得知具体行动时间的。当以色列总理在内阁会议宣布飞机刚刚起飞正
飞往伊拉克轰炸原子反应堆时,内阁成员亦为之震惊。以色列将突击飞机全
部涂上迷彩和约旦空军标记,当机群沿约旦、沙特边境飞行时,沙特雷达曾
发现并令其通报身份,以色列飞行员即以流利的阿拉伯语回答道:“是约旦
空军,例行训练。”对方信以为真。当约旦雷达发现时,由于机群编队密集,
在雷达屏幕上显示的图像只是一个模糊的亮点,很像一架大型运输机,以飞
行员即用国际通用美语回答是“民航机”,再次蒙混过关。在整个航程中为
了保密,飞机与本土指挥部保持无线电静默。在攻击目标时,有的飞机俯冲
投弹,使炸弹垂直贯穿反应堆的主建筑厚达数米的水泥顶层,有的水平投弹,
让炸弹斜穿较薄的主建筑墙壁,有的紧靠建筑物四周投弹,破坏反应堆的地
下部分。由于飞行员轰炸精确,使用的又是威力较大的火箭助推侵彻炸弹,
因此反应堆的主建筑及设备遭到彻底破坏。据在现场目睹了以色列突击的一
位法国专家说:“轰炸的精确度令人目瞪目呆。”有人估计,若要重建这座

反应堆,至少需要 5 年以上的时间。

           黄金峡谷计划
                    
    美军空袭利比亚的军事行动代号为“黄金峡谷计划”。
    1986 年 4 月 15 日凌晨,美军对地处北非的利比亚成功地进行了一次“外
科手术式”的空中袭击,整个空袭共持续 18 分钟,摧毁了黎波里、班加西附
近的 5 个军事目标,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实现了预期的作战目的。这次空袭
作战,行动之突然、战术之巧妙、组织之严密、效果之理想,令世人瞩目。
    为了实施此次作战计划,美军调集了空军、海军中的大量兵力,包括第
6 舰队的 32 艘舰船,内有两艘航空母舰和海、空军的 150 余架飞机。美国第
6 舰队司令凯乐索中将担任战区总指挥。当时的美国空军最高长官、空军参
谋长加布里埃尔将军也坐镇英国空军基地。
    4 月 14 日晚 19 时左右,美军战术航空兵驻英国空军基地的 F—111 战斗
机分别从英国的拉肯希思、上赫福德和费尔福德、米尔登霍尔等 4 个机场起
飞。其中战斗轰炸机 24 架、电子干扰机 5 架。战斗机起飞前的 23 分钟,两
天前从美国本土紧急转场至英国的美国战略空军的 30 架大型空中加油机已
提前起飞,部署在航线上准备为战斗机加油。原先美军准备借道法国或西班
牙领空飞至地中海,这样单程约为 2400 余公里,后因法、西两国未予准许,
只得绕道大西洋南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